林钟英(清末民初的学者)简介(个人资料)
林钟英是清末民初的学者,是光绪三十二年的贡生,废除科举后,倡办小学堂,热心社会慈善事业,且著述很多,可惜其很多著作在日军入侵的时候被焚烧。
林钟英
同治七年(1868年)出生,字少琼,号拙庵,又号拙诚,生于阳江直隶州阳江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北门街。出应童试,屡列前茅。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获选贡生。其道德文章,向为邑人所推重。废科举后,倡办初等小学堂、两等小学堂,历任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校长,阳江县立中学堂、阳江县立师范学堂国文教员,前后达20多年。
林钟英平生不随流俗,从容行事,耿介自守,谦和平易;家业从轻,热心社会慈善事业,屡倡议修路造桥,多办善堂。每逢饥馑之年,与同仁为食于道以济灾民;隆冬之季,劝募寒衣,呼吁社会解囊不吝,集腋成裘。
民国5年(1916年),林钟英与何铨、梁观喜受聘编修县志。一年后因故停顿。
民国14年(1925年)续修。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先完成《阳江乡土志》,又对旧志悉心厘订,调研核实,多所增补
民国15年(1926年)《阳江志》脱稿
民国24年(1935年)去世
主要作品
有《读左拙记》29卷、《拙庵文集》10卷、《拙庵诗集》4卷、《拙庵耕录》18卷、《拙庵易抄》10卷、《杂抄》8卷、《诗音》3卷、《修身教授》3卷、《乡土地理》1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