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意竹子的优美句子集锦76句
1、直观激趣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3、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诗词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6、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7、熟读成诵。 三、品味语言 学完了课文,课文的语言的确很美,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8、多媒体课件。
9、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10、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11、复恐匆匆说不尽( )
12、齐读。
13、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14、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15、自读,想一想,这组诗句和什么有关?(都是和乡村田园生活有关的)
16、京口瓜洲一水间( )
17、师生共同评价。
18、学生边讨论边自由读,然后选派代表汇报。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818、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19、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20、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21、 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22、交流:
23、再读古诗:
24、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25、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62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6、《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7、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28、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29、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及动画吟诵体会。
30、理解诗句大意,同方法学古诗。
31、3.熟读成诵。
31、“写意竹子”一课的教与学,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是不敢在大庭广众中“晾晒”的,现在听很多课,一些年轻的教师媒体运用得娴熟,却没有直观的演示方法展示,有时会让人觉得,这种单是凭借媒体的课,其它学科的教师也能来上。而在这节“写意竹子”的教学中,年轻的庄老师在对竹杆、竹叶、枝条的讲解示范,作业辅导中就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教师的直观演示中让学生了解竹子结构、在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基的用笔用墨本方法、在直观演示中分解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2、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33、写生字“蚕”“桑”,并至少组两个词。
34、再仔细检查不足之处,用浓淡墨色补足。最后题款、钤印。
35、 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36、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3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38、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39、“榆关”指的是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行军途中。
40、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41、
42、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43、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44、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5、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46、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47、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48、欲作家书意万重( )
49、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50、汇报:
51、《小桥流水人家》中直接提示学生通过句子出示明确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通过事情的叙述、通过直接的表白,展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2、饱饭,吃饱了饭。
53、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54、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55、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6、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57、课文插图。
58、试着背一背
59、学生抢答。
60、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61、古诗词三首
62、你能仿写出这样的句子吗?
63、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64、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65、教学难点
66、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归。 ( )
67、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68、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9、师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
70、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71、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72、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73、全班齐读,再次感受
74、比一比谁在短时间内记得又多又好
75、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76、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77、重点难点
78、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79、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80、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81、简介诗人及背景。
82、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83、师生共同品读,感受句子的语言美和形象美。
84、老师点拨:
85、过渡:
86、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87、步骤三
88、自己轻声读一读句子,仔细看看句子中带点的部分,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89、导入,解题
9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91、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9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93、“山一程,水一程”表示征途___________,“风一更,雪一更”表示征途____________。
94、短文中老人对儿子的思念、牵挂,是通过对老人的心理、神情和动作的细致刻画表现出来的,其中能够让我深受感动的句子有:
95、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96、“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97、翁媪:老翁、老妇人。
9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9、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100、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10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102、指出下面各据分别应用了那种修辞手法。
103、练习背诵。
104、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105、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106、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107、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108、“泊船瓜洲”的“泊”念“pō”,这里当“停船靠岸”讲。 ( )
109、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110、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11、拓展活动
112、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113、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114、品读悟哲理。
115、 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116、怪生:怪不得。
117、难点:
118、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119、揭题:
120、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121、背诵。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121、京口瓜洲一水间( ) A、jiān ??B、jiàn ??
122、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23、1.板书课题,读题。
124、讨论:
125、精读、悟情
126、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127、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128、学生读划出的句子,并说明美的理由。
129、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130、《桂花雨》重点引导学生借理解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家乡给作者带来的无限快乐回忆,深刻把握母亲话语的深刻意思。
131、学生畅所欲言。
132、能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内容表达清楚,能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13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134、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135、自由读。
136、考虑好构图,先用淡墨画出枝干。
137、4.全班齐读此诗。
138、教学目标
139、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40、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141、“故园”指的是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中的“此声”是指诗中的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42、指名说诗句意思。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之前人和江的词句,了解到人很多,江很静。 二、自主协作学习第二三首诗词 1、初读感知。
143、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
144、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145、充分准备展示资料,大胆展示
146、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147、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48、三首古诗都表达了___________这样一个共同的主题,但表达的方法各异:《_________》是写景抒情,《__________》是叙事抒情,《___________》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149、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150、能背诵6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151、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52、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153、初读,正音
154、重点:
155、
156、激趣导入
157、《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158、铺,铺开。
159、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160、他们通过文章表达着对家乡怎样的情感?又是通过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请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
161、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162、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163、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164、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165、棹:船桨。
166、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167、生汇报
168、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169、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170、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171、词又叫_________,这一首分为__________两阕。
172、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17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174、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
175、范读激情
176、根据句意,把“钟山”、“瓜洲”和“京口”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177、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178、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179、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180、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181、明月何时照我还( )
182、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183、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184、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185、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186、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187、总结学习方法:
188、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189、检查朗读课文。
190、再读,解意
191、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192、《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中的一水、数重离家之近、又绿、何时离家之久来表现(景-明月),《秋思》中意万重之心事重重、又开封之无限话语来表现(行-秋风),《长相思》从山一程、水一程之路途之远、风一更、雪一更前行之难来表现。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绿的美好景象、万重语言里、碎的无眠中,培养想象表达能力。
193、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194、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热情。
195、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196、查字、词典选解释。
197、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198、多种形式读诗:
199、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00、在短文中的[ ]里用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01、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202、熟读,成诵
203、聒碎乡心梦不成( )
204、对下面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205、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206、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207、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08、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209、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10、板书课题。
211、弄,逗弄。
212、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213、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14、2.理解诗句的意思。
215、风一更,雪一更( ) A、ɡēnɡ?? B、ɡènɡ
216、布置作业:
217、古诗词朗读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
218、用重墨向不同方向画重墨竹枝,注意重墨竹枝和淡墨竹枝的对比、搭连、疏密关 系,要空手有致。用重墨画出竹叶,要注意前后之间虚实相生。
219、下面地名古今叫法相同的是: 【 】
220、 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21、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22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223、教学过程
224、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225、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26、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227、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28、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229、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230、步骤二
231、看插图晓大意。
232、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23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34、平生最说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 )
235、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36、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237、
238、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239、根据注释理解诗题。
240、出示《日积月累》中诗句,深入领会思乡之情。
241、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4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字,但“绿”字显得更加传神。“绿”字让我们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春天的词语,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3、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244、 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45、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246、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247、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
248、初读感受
249、自由吟读。
250、
25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252、步骤四
253、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254、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255、想一想:加“~”的句子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256、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257、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258、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259、教师总结:
260、学生边读边参阅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61、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262、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26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264、互助识字
26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
266、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67、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268、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269、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70、欲作家书意万重( ) A、chónɡ B、zhònɡ
271、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272、教学目标
273、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274、比较短文和张籍的《秋思》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275、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276、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77、晴竹要用“鱼尾”组叶形式画出,注意整体的疏密关系。
278、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279、江南几度梅花开,人在天涯鬓已斑。 (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4279、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80、有感情地朗读
281、教学过程
282、春风又绿江南岸( )
283、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284、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285、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286、本课的教学中还有二点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是在引导学生对竹子的观察中,用的是实物,使学生更有亲近感,更接地气;二是学生作业用纸的裁剪形状有半圆、扇形、圆形等,使作业的变化更有特色;从中也能感受教师的用心。
286、步骤一
287、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288、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289、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290、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
29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92、继续深入把握同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学会把握单元学习的方法。
293、
294、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295、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96、王安石评价张籍的《秋思》时说:“看是寻常最奇崛。”诗中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7、 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298、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299、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300、读了短文后,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孟郊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是老人的儿子,我一定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02、介绍“词”与“词牌名”。
303、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04、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305、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06、麦 哨
307、了解诗人的生平。
308、组织学生,指导教学。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白居易的资料,教师补充。
309、“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书”指书信“重”读“chónɡ”,可以解释成“层,种”。 ( )
310、明月何时照我还( ) A、huán ??B、hái
311、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31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31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14、
315、
316、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317、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318、 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19、“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320、“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水”当“河流”讲,诗中具体指的是长江。 ( )
321、进行词语运用练习。
322、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加上一个适当的题目。
323、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324、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325、 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326、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27、3.诵读古诗。
328、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329、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330、 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331、“复恐匆匆说不尽”中 “恐”意思是“害怕,畏惧”,“尽”意思是“完,完毕”。 ( )
33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33、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可以看出这里离他的家乡并不远。
33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335、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336、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37、导语:
338、短文所描绘的情景,使我想到了刚刚学过的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这首古诗:
339、2.解题:
340、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341、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42、《梅花魂》重点引导学生作者借梅花之爱,抒热爱民族之情,对民族热爱表现在吟诵诗文的悲伤中、在对墨梅图的爱惜中、在不能回国的痛哭中、对莺儿的深刻教诲中、在送梅花手绢的泪眼中,深刻领会内心的眷恋中。培养理解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刻画了解。
343、检查课文内容了解情况。
344、抄写诗歌并能默写。
345、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346、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47、全班齐读此诗。
348、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49、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350、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51、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352、读着这一首词,不由得使我想到了古代一些描写和反映将士戍边生活的诗歌,我还能将 写的《_________》这首诗默写下来:
353、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5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355、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的诗人是: 【 】
356、看注释联系上下文。
357、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358、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