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写作素材 > 好句子

一生只修野狐禅,野狐禅、的语句(69句)

来源:网友 时间:2023-02-05 手机浏览

1、从灰暗的梦境走来,涉过夜晚的黑暗,我在朝霞里拾起信心。手握理想的长矛,挑一盏太阳灯,再次开始为生活冲锋陷阵。怀揣诗歌与梦想,踏着爱的旋律,带着幸福的种子,勇夺下一个人生的高地。

2、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切地存在于你的心中,它比你热爱的朝霞灿烂,比你喜欢的晨歌嘹亮。它将你从黑夜唤醒,它带你穿过黎明的山峰,它伴你涉过如水的梦境。你的灵魂和它一起飞越,你的思想因它奔向无垠,你肉身所触的世界也l因它充满激情和欢悦。它的名字叫希望,它的爱不分彼此没有分别。

3、一禅耳声止进至二禅,二禅念灭进至三禅,三禅欢喜灭进至四禅,四禅喘息灭得空定。《六度集经》卷七

4、恋爱时,他见不到你,便常常与你约会,两个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5、善恶诸业果报分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6、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给私人;威必加于有罪,不可滥及无辜。(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7、晚间十时以后,不打电话找人闲聊,也不宜洽谈公事。拨打越洋电话,应该注意时差。偶有特殊情况,自当例外。

8、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卷一

9、【佛心禅语】 言语道断,文字性空,到这里可谓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潜人还会幺?——《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10、菩萨先除五趣众生愚痴,令住智慧,此则名为菩萨出家。《金光上胜毗尼经》

11、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

12、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楞严经》卷四

13、【喜爱众生】 爱不分民族,也不分国家,只要是生命,都应该尊重,应该关怀。

14、从没有杂念、恶意,培养善念,还要进一步——不执著。

15、【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心诚、行正,就能受人肯定信任。

16、见他受苦心战动,处在地狱不觉痛。为诸众生受大苦,是故无胜无有量。《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狮子吼菩萨品

17、房间因其空,才可有家具电器之摆放。众生心因其空,方能含容世间出 世间之万有而无碍。日月轮转,如烦恼如菩提,不碍虚空之性,体证此 虚空之性,暂且谓之禅心,为何暂且?只因执着虚空亦成相对,诸位, 你能粉碎虚空吗?

18、因果福报,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果,今世做者是。

19、苏格拉底还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20、佛说:有人因贫苦而多怨恨,与众生无端结下恶缘。菩萨布施的时候,对怨家、亲人一视同仁,不记念过去的旧恶,也不憎恨作恶的人。

21、【天天禅语】不执迷科学,不沉醉哲理,只愿证悟真谛。闻思佛陀的法教而实修实证,是净化心灵与启迪智慧的唯一途径。

22、若分别忆想,则是魔罗网;不动不依止,是则为法印。(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

23、一切皆是缘生,唯除法界、法处一分诸无为法。《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卷三

24、【天天禅语】所谓“觉悟”,是懂得什么是人生,该做什么事。

25、【佛心禅语】 漫步人生,我们难免会经历风吹雨打,心中多少会留下一些痛苦的回忆。我们要总结昨天的失误,但不能对过去的失误和不愉快耿耿于怀。伤感也罢,悔恨也罢,都已经成为不能改变的过去。

26、生命之道:阴阳两界是互相作用的,阴界安则阳世安,阴先动而阳后随。阴永远大于阳。人世间看得到的东西都是由看不见的念头来决定的。

27、【发脾气】 发脾气是短暂的发疯,自己害自己莫过于乱发脾气。

28、学校教育:除了重视知识的传授,广学多闻,尤应重视人文思想的提升,道德人格的健全,以培养身心均衡发展的下一代。

29、佛说:烦恼即菩提。因爱而追求,因追求而心忧,既是烦恼,也是幸福。不为爱所苦的要点是增强“心理弹性”,可进可退,可得可失,可取可舍,可成可败,不强求结果,顺其自然,人生才能收放自如。

30、【佛心禅语】 来雁迁莺,尽作观音佛事。野花芳草,全彰妙德家风。了得的人,直是骑声跨色,越见超闻,始与他合。——《宏智禅师广录》

31、人出生时大哭其实很有隐喻意义,你想啊,经过不知几千几万世的噤声,好不容易闯出时间禁锢的牢笼,能不大喜而泣、高分贝发声?西哲说,人是生而自由的,这话不无道理。人之来世,原本就是为自由而来,但凡你的自由不影响别人的自由,这种自由就应该受到普遍尊重,这是一项重要的人性法则。

32、道心亦即理性。欲念如果扩张下去,就会埋没理性;理性如能发扬起来,就可以制止欲心。

33、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34、财施即施舍财物。人们生活于世,少不了钱财往来,以财助人,是常见的行为,但不是所有的助财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布施。例如,有的老板认为自己给了员工一个赚钱的机会,有的客户认为自己给了商家一个赚钱的机会,事实上,这只是交易,不是布施。即使是布施,也有真布施和不净布施的差别。

35、【天天禅语】过年是“减一岁”,必须把握时间精进。

36、少壮舍家,盛修佛教,是照世间,如月云消。《出曜经》卷十八

37、尊重每一个家庭成员个体,尤其爱护老弱妇孺,避免家庭暴力或不伦诸事的发生。

38、【一日一禅】闭目静想,自己是否因心浮气燥搞砸过很多事?是否常被环境、被人影响?是否常为小事生气?懂得以智慧、慈悲来处理问题,心就不会经常打结。心若能清明自在,不管任何境遇,都可以保持平静、稳定、自主、自在的心境。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39、【佛心禅语】 名声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有些人觉得一生无名是很窝囊的事,这其实是看不开的一种表现。再大的名声、再高的权位,最终也会成为过眼烟云,有什么好计较的呢?真正能够长久的名声,是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倘若只是因为有了一点名气就沾沾自喜,这样的人最终很可能会被声名所累。

40、眼前一念瞋相,即是怪蟒之形;眼前一念贪相,即是饿鬼之形。无形之因念甚小,有形之果报甚大。一念之微,识田持之,历千万劫,终不遗失。如一比丘,以智慧故,身有光明;以妄误故,口流蛆出。(明)袁宗道《西方合论序》

41、只有不因别人的看法而违背自己的心意,尊重自己的行为方式,做真正想做的事,才会达到快乐洒脱的人生状态,如燕子一样轻盈自在。

42、【佛心禅语】 紫霄峰上黑云叆叇,鄱阳湖里白浪滔天。一气无作而作,万法不然而然。更若拟谊思量,迢迢十万八千。——《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43、【佛心禅语】 举手投足也要存一份善念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

44、一者护彼不令放逸,二者护彼放逸失财,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是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45、“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照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佛教一首有名的诗偈,叙述农夫插秧是低头弯腰,一步步后退的结果,一行行的秧苗也栽成了。

46、心若能无造作的安住,则无论是持咒、绕塔、禅修或行持任何善法,都能成就最殊胜的功德。

47、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珍惜上天赐予的点点滴滴;善待自己,让自己的心中永远有一片阳光照耀的晴空;善待自己,把眼前的痛苦看淡,或许痛苦之后就是幸福的天堂……

48、【存诚】以“诚”待人,则人人可爱、人人可亲。人生最美丽、最宝贵的特质,莫过于“诚”与“信”。

49、若人得财,贪惜不施,当知即是未来世中贫穷种子。《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50、有些事,你真别看清,看清,心痛;有些人,你真别看懂,看懂,伤情。人生,就是一种糊涂,一份模糊,说懂不懂,说清不清,糊里糊涂,含含糊糊。

51、救苦救难的是菩萨,受苦受难的是大菩萨。(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52、若不从天人,希望求侥幸,亦不祷祠神,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非道求清净,供养祠祀火,不识清净道,犹如生盲者。《杂阿含经》卷五,第102经

53、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有时候,往往为了一块钱,就能使这个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你拿一块钱去帮助别人,对方得到协助支持,“爱人者人恒爱之”,你种下善缘就会改变命运。反过来,拿一块钱去做了不好的勾当(恶因),甚至为了一块钱而计较争吵,说不定就会为自己惹来烦恼与灾难。

54、诵咒心不向外驰,应依是理善修作,若心散乱而外驰,虽持一劫不得果。《六面续》

55、【天天禅语】内在的心灵环保先落实生根,就能做到深度的外在环保。

56、【佛心禅语】 一个内心清净而俗事又少的人,做事情只求适应自己本性。喝酒时谁也不劝谁多喝,以各尽酒量为乐;下棋只是为了消遣,以不为一棋之争伤和气为胜;吹笛只是为了陶冶性情,不一定要讲求旋律节奏。反之假如有丝毫受到世俗人情礼节的约束,就会落入烦嚣尘世苦海而毫无乐趣了。

57、获得一种人生,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另一种人生,没有人可以兼而得之。

58、【佛心禅语】 心头四富:满足、惭愧、禅定、智慧。

59、人们若少了文化,就如同处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有学识、文化,才有美好的绿洲。

60、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故,是故我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业。《大般涅槃经》卷四十,陈如品

61、【佛心禅语】 同样的,一个人若缺乏高尚的品格,即使获得殊胜的法教,并专心念佛,也无法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与护佑,更无法成就圣者的任何境界。

62、【天天禅语】慈悲不只用口说,而是要身体力行,走入人群付出。

63、二般人遇到困境的时候,常会念一声“菩萨保佑!”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菩萨”两字的真实意义。“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其意是“觉有情”,也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

64、在于生死不为污行,住于涅槃不永灭度,是菩萨行。《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痰品

65、佛教的出发点就在于慈悲,慈悲是最好的武器。故事中的盲人是慈悲的,他告诉我们:对别人慈悲,事实上就是对自己慈悲。

66、境界来时要惜缘,去时要自在,让心不受烦恼所困。

67、如有情世间、器世间未净,修治成清净,庄严佛刹行。《大般若现证庄严论》

68、居孝事父母,治家养妻子,不为空之行,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69、我们并没有贤明的心,不愿意听善知识的教言,这时,病便不可少。“修行人,无事常带三分病”,此话极有道理。病,随时在身,不能回避,不能驱离,如同报警红灯,提示我们:“错了!”出家人独身、素食、起居有节,所得的病,多数与心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