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语录是什么,课堂经典语录(84句)
1、先说后教,先学后教,先练后教,请你先摸清学生的底细;再教。
2、正因我的参与,我得到了成长;正因我的成长,我得到了无比的愉悦。
3、ldquo;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从需要教;到不需要教;,这里有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习掌握的内容,教师都不要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己掌握。
4、ldquo;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是导学案的编制原则,但绝不是知识习题化;。
5、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两对关系是决定课堂生产力;水平高低的生产关系;。
6、课题研究,作为一种主体性极强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过程,任何外力的推动,其效能都是极其有限的。
7、教学要有苦的准备,要有辣的精神,要有甜的回味,还要防止酸的结局。
8、高效课堂要达到两个要求:一是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二是满足升学的需要,满足升学并不是要迎合应试,而是让升学成为高效课堂的副产品。
9、学生在课堂上能做到不焦虑、不恐惧、不孤独、不自卑,这样的课堂才能称得上安全的课堂。
10、动感课堂我自主,给了我期望,让我看到成功的曙光。
11、新课程的真正价值是在教和学互动中创生出来的,教材的再开发;只有在学生的参与下,才显得有实际意义和教学价值,再开发;才能为学生搭建有效学习的认知平台。
12、学习小组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带动性,才能推动整个课堂在合作探究中实现知识获得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课堂的重要资源。
13、要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学生的性格差异、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让评价更有针对性。
14、ldquo;民主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基础上的课堂,是以师生积极交流对话生成为主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幸福与人性光芒的课堂。
15、理想的教育应该成为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成为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培养的教育,成为为民主社会培养公民的教育。
16、展示的机会和性命的机遇一样抓在手中当仁不让方能成功。
17、高效课堂,无疑应该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此才能称为高效。
18、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知识、拓展视野、挖掘潜能、升华情感,还能让学生学会归纳,留恋课堂,产生继续深挖的欲望。
19、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
20、现代课堂着重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
21、教师及时适当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而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火;起来。
22、ldquo;在**中学习**;,从方法中寻找方法,从问题中解决问题,这是高效课堂的行动哲学。
23、质疑方法训练的切入点,需要从明显的疑问点向寻找隐性的疑问点深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质疑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24、分组的原则除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以外,最关键的是要做到小组内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
25、好的教育从不为考试改变,亦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
26、快乐的课堂,是教师用**点燃学生,用智慧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同时学生心情放松,感到学习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
27、明确开卷未必有益,拒绝没有力量的知识,追求科学全面的发展。
28、高效课堂要求挖掘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实现课堂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2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实践与体验内在地生成。
30、学生主体理念在课堂上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主体意识的淡化和角色地位意识的转变。
31、课堂的生命在于学生的主人意识和学习兴趣的萌发,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学习创造能力的爆发来自于内心对生命和学习的渴望。
32、真正的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彻底让学生做主人,把课本知识当成游乐园,教师带着学生在知识的园地游玩,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中接受知识。
33、你能看到学生吗?你能看清学生吗?你能看懂学生吗?教学千万不能以我;为本。
34、课堂流程各有不同,思维主线却惊人一致:动态学习情境交流自由表达智慧引领。课堂追求也殊途同归: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35、面对新课程、新课堂,集体备课也要突破传统定式,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指向,改变集体备课的观念,创新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36、构建、创设高效课堂,意味着最大限度的杜绝、摒弃或消弭课堂低效的种种弊病,而不只是改换课堂的形态和面貌。
37、要关注知识的变化,当知识发生质变时就需要交换情境,这就需要导入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因为质的变化是个抽象的过程,导入活动必须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
38、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而知识掌握的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才是学习的本身。
39、新课堂有三个关键词:差异、展示、合作。新课堂有三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达标测评;是新课堂倡导的教学流程。
40、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自动地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利用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和能力。
41、高效课堂中教师必须熟练操作和驾驭课堂教学模式,离开了模式,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标准;。
42、评价新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三点参照: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与探究深度。
43、知识的生成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知识是学习的对象,知识的生成则是一种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要。
44、没有课堂教学层次的深化改革,就不可能有新课程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就不能真正实现。
45、教育应教孩子学会做人,使其向善、向上、向美,这是教育的目的、要求和标准。
46、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教师即成长。
47、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样天上不会掉知识。学习有捷径,但没有点石成金的仙境。
48、课程实施改革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避免过于强调理解领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49、挖掘你的潜能,铸造巨大的成功;张扬你的个性,描绘不凡的人生。
50、课堂导入必须遵循的原则有:鲜明的针对性,巧妙的预设性,较强的启发性,一致的连贯性,扼要的简明性,机智的灵活性,生动的趣味性。
51、作业可从三维进行评价: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思考过程、解题策略的评价,对学生作业态度的评价。
52、独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对学、群学的质量,因为带入合作学习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够引起共鸣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53、运用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根本的因素,能力在不同情境的运用中得到表现,并在运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54、合作需要流程,需要沟通和交流。科学的学习流程是实现高效学习的路径和保障,这种科学合作学习的流程便是独学→对学→群学;。
55、精美的课,有的是经过了千雕万琢,而有的是浑然天成。千雕万琢让人敬佩,浑然天成的更充满魅力。
56、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57、学生是教学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
58、高效课堂倡导教师从实践入手,从方法和途径;中寻求突围,找到一个支点;,切实撬动课堂系统,以此来推动学校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相长。
59、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60、无论评价标准如何变换,均应坚持把握淡化个体、强化小组;的原则。
61、ldquo;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是高效课堂追求的理想境界。
62、课堂时刻主要是学生领悟用的,应把课堂时刻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63、增加黑板是为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它体现的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形式。
64、展示过程的价值在于,教师通过适当的点拨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
65、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变教为导,变学为思,以导达思,促进发展。
66、让学生的领悟成为愉快的人生之旅,让其性命在阳光雨露照耀哺育下,舒展张扬,开出绚烂的花朵。
67、从教具主要以教师准备、教师使用为主到教具与学具师生共同准备、学生使用为主的转变,是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理念的体现。
68、课堂结尾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
69、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坚持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积极心理暗示原则;用描述式表扬取代评价式表扬;用努力取向的表扬取代能力取向的表扬。
70、教学目标既要顶天;也要立地;,既有高度又有低度。
71、生动有趣的学具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逼真直观的学具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和良好的情绪,从而改善学习气氛,促成课堂别样的精彩。
72、把握参与的这天,成就完美的明天。坚信自我行,自我方能行。
73、课,可以预习预设,但不要预演。不提倡试上,反对反复试上,坚决反对在同一个班级反复试上。
74、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心灵的碰撞智慧火花的迸溅学生灵感的生发。教育要回归人本,研究人的真谛,掘取人的性命之源。
75、高效课堂可以解读为生命课堂、生活课堂、生态课堂。
76、教师专业化一般情况下必须有目的性和指向性,即实现师生相长;,必须寻找一条促进和形成师生发展的双赢;路径。
77、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好的导学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默化。
78、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产生学生思想,让课堂展示教学个性。
79、动态的课堂离不开预设,但又不能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80、让在课堂上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对课堂有贡献的人。
81、没有理念,实践就会盲目;没有实践,理念就会空洞。我们需要理念和实践的高位结合。
82、在课堂环节和流程中要见机行事,及时鼓励、质疑、点拨,使学生自然动;起来,课堂充分活;起来。
83、只有那些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发现、新生成的问题,才是他最感兴趣、最想解决的问题,也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
84、模式不是唯一的,它是导向、是引领,是为课堂高效、为学生成长、为教师发展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