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散文作文600字
我梦-散文作文600字
昨夜做了一个梦,但我好像忘了梦见的是什么。这就好像,我明明有一个梦想,却忘了付诸行动。
人应该有一个梦想,否则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这句话,曾经被写在高中教室门外的小黑板上。长长的走廊,有风吹过来,我一个人盯着它看了好久。文学的梦想,我从来就没放下过。却也未能拿得起,那对于文学美好的误解从高中开始。长篇的议论文,让我头疼。写出来的文章不再是小学时候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不再是初中时候原来世界这么小,后来,我们不再写自己想写的,而是写别人喜欢看的。高中语文老师给我第一篇作文的评语是:不要总写自己的事,没人关心的。要多用名人的故事来充实文章的。
从那个时候开始,写文章好像被框住了。有些拘束,再也自由不起来。更多的时候,写出来的文章像一个空壳,没有灵魂。只要你试图打破,就会有人告诉你:这样写是不可能得到高分的。我以为上大学了就不一样了,但是,投出去的稿子总是被退回来,偶尔有被征用的,却连作者本人都不知道。后来,我放弃了投稿,只是依然每天阅读和写作。我估计也不怎么豁达,所以拘泥在小我的世界里。只关心那微小的生活,外界的万千风景总不能入我心。
我似乎明白了卢梭的这句话: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孔子教会世人积极入世,老子让世人学会出世。先贤们的境界是很高的,而我还未入世便想着出世。那梦想也如蒲公英,一直飘荡在风中,茫然也惊慌。只有等到风停下来的时候,它才会落地生根。
我还有梦想,只是胆怯。可是那胆怯最后也会摧毁摇摇欲坠的梦想。这一生我们看到过很多格言,明白了很多道理。可这人生并不是空想就能过得好的。
用我手,写我心。我梦还是需要我来行。不付诸行动,梦永远都只是梦。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700字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读了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能够说全文就是透过行道树这个形象阐述这个道理。何为神圣的事业?就应是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吧。如文中习惯于污浊的居民需要新鲜空气,燠热的夏天行人需要遮阳的浓荫,城市需要阳光,需要拥抱太阳的火热。这就是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行道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为此他们忍受着常树难以想象的痛苦:跟原始森林在吸露在玩凉凉的云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在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跟城市里繁弦急管、灯红酒绿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市民相比,他们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苦熬着。他们还为城市的污浊,尤其是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于污浊而忧愁着,大有屈原世人皆醉吾独醒的悲悯与焦虑。但他们甘愿自我牺牲,牺牲并快乐着,因牺牲而深沉,因牺牲而神圣。
1981年,当张晓风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如楼肇明所说:中国民族历来就偏向于柔弱的阴性思维,一部中国古典散文史,韩海苏潮以外,满眼芳草凄凄的阴柔之美。而她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从《行道树》这篇短文里,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大地上的山川草木,对行道树只有宗教性的虔诚才能够相比拟的感恩情感;感受到了作者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的胸襟,以辽阔思维空间为背景对生命价值的沉思。(楼肇明语)读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忧愁而又快乐的行道树,痛苦而又神圣的行道树,让我遐思翩翩,似乎看到了模糊而又真切的无数身影和脸孔,他们所从事的就是神圣的事业:革命、国防、科学、教育等等。他们卓越不凡抑或默默无闻,但毋庸置疑他们的神圣在历史的星空熠熠闪光,在现实的水面沉浮激荡,在人心的神龛备受膜拜!
夏之韵(散文)
夏之韵(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