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写作素材 > 词典

格物致知的意思,格物致知含义解释

来源: 时间:2024-08-02 手机浏览

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推究,推敲。

物:东西;事物。

致:获得,取得。

知:知识。

易错点

1.“致”不可写作“至”。2.“格”不可写作“隔”。

例  句

1. 在物理学的世界中,我们需要保持格物致知的精神,不断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发现新的物理规律。

2. 他一直秉持着格物致知的态度,对生物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成果。

成语故事

《礼记·大学》中阐述了一种深邃的哲学思想:“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句话强调了通过深入研究万物本质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彻底理解它们的规律,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而拥有这种深刻的知识,我们的意念才会变得真诚;真诚的意念会引导我们形成正直的心态;正直的心态则促使我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品德的完善使我们能够妥善管理家庭;家庭的和谐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而国家的稳定最终带来天下的太平。

“物格而后知至”后来被概括为成语“格物致知”,其中“格”指深入探究,“致”指追求达到。该成语也被称作“致知格物”。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拼音: gé wù zhì zhī 格物致知注音: ㄍㄜˊ ㄨˋ ㄓˋ ㄓ

格物致知五行: 木水火火 格物致知属性: 成语

格物致知的意思

格物致知含义解释

格物致知 [ gé wù zhì zhī ]

⒈  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什么是格物致知引证解释

⒈  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为 中国 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

引 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郑玄 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朱子语类》卷十四:“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诚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大学》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箇诚意,诚意的工夫只是格物致知,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即工夫始有下落,即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清 颜元 《四书正误·大学》:“李植秀 问‘格物致知’。予曰:‘知无体,以物为体……故曰:手格其物,而后知至。’”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所以根本要看重理智,而出发便在研究自然(‘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词典解释

格物致知[ gé wù zhì zhī ]

⒈  推究事物的道理,方能获得不尽的知识。语本也作「格致」。

引 《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标题:格物致知的意思-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格物致知的含义-格物致知的寓意-查典

链接:https://cidian.yw11.com/ci/%E6%A0%BC%E7%89%A9%E8%87%B4%E7%9F%A5

来源: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