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请报告

听张祖庆老师作文课感悟心得(精选8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4-01-03 手机浏览

听张祖庆老师作文课感悟心得篇1

去年的行知写作营,我学着祖庆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和方城石寨李凤老师的学生联谊写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年我要带新班,阅读和写日记还将继续,同时我要加上绘本写作:①依托绘本,识教材生字,②依托绘本,仿写绘本,③依托绘本,改写绘本,④依托绘本,创写绘本。也可以只用一个绘本,全班同学接力续写,串联成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家里的几十本绘本正好派上用场,每周一到两本,第一,必须睡前亲子阅读,第二,用绘本写日记,提高想象力、创造力。

6、祖庆老师说,阅读是写作之父,成功是写作之母,让孩子在愉悦的、宽松的、轻松的,充满激烈的、呵护的写作环境下放飞自我,体验成功,他会爱上写作。

孩子写作文最让老师发愁,让家长头疼,因为它是一个综合地运用语言的过程,需要动用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思考力,对于孩子来说绝不是简单的一件事。为什么孩子写不出来?因为要求太高,要么是字数要求太多,要么是词汇要求得太丰富,要么是内容要求围绕中心,这些都给孩子形成巨大的压力。为什么我们大人对孩子的写作焦虑?因为太功利,一开始就直向考试,而不是遵循孩子的“序”渐他的“进”,没有让孩子带着一份快乐的心情自由写作,所以造成双向折磨。

任何人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祖庆老师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成功的理念:让孩子在写作的过程中带着一份愉悦的心情,一而再再而三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那么他不爱上写作都难。所以“成功是写作之母”,这里的“成功”不是孩子的写作内容有多“成功”,而是孩子从写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阅读”和“成功”双向助力,无论是应试作文还是文学创作,都不再是难事。

7、祖庆老师总结了创意写作奇怪故事的写作技巧:

A、奇幻故事的要点:

①在创意写作中,要体现奇幻要素。

②主要人物以及人物形象不变。

③明确续编故事的情节发展,顺着思路发挥想象。

④用故事续编表达,发挥想象。

B、奇幻故事的要素:

①拯救一些重要的东西

②通过冒险的方式

③主人公有神秘的物件

④具有二元世界,且两个世界有特定通道

C、主要人物及人物的形象不能变

《妖精的小孩》:

①身材②脚趾和手指③眼睛

听张祖庆老师作文课感悟心得篇2

张祖庆,他几年前曾经在石镜小学执教《枫桥夜泊》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课如诗、如歌,让人陶醉.清楚地记得他的课堂中的学生在“夜半”悠长而又孤寂的钟声中深深感悟作为漂泊在外的诗人张继内心的独特体验;创设诗人张继与读者的想象对白;更有化为现代小诗的独特表达.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的阅读课堂中感受到了上课的语言美、诗意美、意境美.我也当时不禁发出很深的感慨:这不是上课,而是与学生、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传递.

今天,再一次聆听他的作文课堂教学和作文讲座,又一次领略了他新的教育理念.他那略带磁性的声音、幽默的语言、亲切的交谈,让你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一个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交心者.

说说他的课堂吧.《看漫画,写作文》,他那层层递进的写作指导,在有形的指导下结合无形的点拨使学生在写作的方法和写作的动力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有形的如故事的四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怎样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对话、细节描写等突显故事的现代感等.而无形的点拨如从漫画的“乱丢垃圾”的主旨的延伸引向“文明”有那些行为?使学生对文明的认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从而提升了孩子们对文明和不文明现象的认识.另外他还把师说流水作文、小组合作写、师生互演情景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展开作文写作指导,及时地对学生佳作进行点评.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在引领孩子们如何写作,同时给如何评改习作提供了更多的实际操作性.

说说他的专题讲座吧.他从他的学生“舸二愣”的作文故事引出“他们班的作文新生活”的主题.从“作文周报”、“网络写作”、到要我写为我要写的“作文整容”和“分享快乐、“享受交流乐趣”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写作乐趣.通过从“宣泄情感”、“思想交锋”、“争取权利”、“享受过程”孩子们的思想历程与现实生活嫁接起来,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把写作的痛苦变成写作的快乐.如从他自身在宾馆的一系列的不周到服务引发孩子们怎样对待的话题.还有如从他听课后的与专家的不同观点碰撞而引发的不满的博文等.这就是写作的最高境界――一种写作欲望的喷发.

以上是关于听张祖庆老师的课程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

听张祖庆老师作文课感悟心得篇3

10月8日,我有幸听到了杭州名师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及他的作文教学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没想到作文课竟能这样上,在张老师的作文课中,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境界,让我体会到了作文教学也能那么精彩.张老师的语言亲切、沉稳、凝练、准确.这独具魅力的语言为学生营建了一种放松的环境,学生因此能放松身心,这放松带来的是情感的激发、碰撞、融合与升华,尽管前半节课,学生比较拘谨,但是后半节课,学生渐入佳境,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写出了质量较高的作文.

张老师的作文课和作文教学讲座,无时不向我们渗透这这样的教学理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张老师能放手让孩子们看、演、想、说、写,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真实的体验、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习作的过程,是抒发情感的过程,更是创造美好的过程.这样的习作,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温暖而美丽的心灵旅行!课上,我还发现张老师非常注重

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交流,不拘形式,尊重个性和多样性,坚持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作文,尽可能挖掘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张老师的作文讲座,更是让我重新燃起了上作文课的火焰.《烹出教材作文的美味》――略读“教材作文”的二度开发.张老师说了作文的几大怪现象:一是作文公开课的怪现象,喜欢上情景作文或想象作文,不喜欢上教材中的作文.二是学生作文怪现象,学生对考试作文痛苦不堪,而对自由作文则欲罢不能.三是来自家长的怪现象,一边儿到处补作文,一边儿到处怨作文.面临这样的怪现象,该怎么改呢?张老师说了四个策略:“偷工”又“加料”、“旧瓶装新酒”、砸碎“紧箍咒”、搭建“脚手架”,如此对教材作文进行二度开发.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作文课堂,就是教材怎么说,我就怎么教,让学生读读本次习作要求,再讲讲读懂了什么,我再解释说明,四人小组讨论根据要求,你打算写什么,从哪几方面去写,列个提纲,我顺带提供给学生一些好词,最后学生开写.这似乎成了我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模式.拿本学期园地一的作文教学,我还真是精心准备了,根据“开卷是否有益”这一辩题在班级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然后让学生将这已辩论的过程写下来,写之前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辩论“战况”说一些四字词语,因为亲身经历,所以这篇作文,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结果令人非常满意.上完课后,我还真是沾沾自喜,心想若是每节作文课都可以这样上,学生作文会进步很大哦!可是听了张老师的讲座后,举得自己太狭隘了.作文课堂教学的创设,需要老师的智慧.真实成功的课堂需要自然准确、需要智慧灵动的诊断点拨、需要真诚地欣赏学生的亮点.而这些在我的课堂上似乎少了一些.我想,这些将成为我今后作文教学中努力尝试、努力学习的目标.

最后,想以张祖庆老师送给我们的一句话作为我今后作文教学的新起点:对儿童来说,“有意思”远远比“有意义”重要得多.今后,我应该脚踏实地,细心琢磨,从点滴做起,争取使自己的课堂更上一层楼.

听张祖庆老师作文课感悟心得篇4

今天听了张祖庆老师的习作课《见字如面》,我体会到了一种不一样的语文习作教学课堂模式。张祖庆老师这一堂课可以堪称范本,整堂课环环相扣,紧扣主题——见字如面。

张老师由课前谈话引入《朗读者》,让学生品赏麦加写给儿子的信,思考信中哪些想法你认同,哪些地方打动了你,从而让学生明白一封好信要有想法,有真情。从林良《写给女儿的信》中引导学生明白书信内容记叙小事。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让学生分享“怎么给妈妈过母亲节”这个话题。接着指导学生从”写什么、怎么写”为着眼点展开讨论,明确”一堆小事+一些想法+一片真情=以诚动人”,教给学生具体的写作方法。现场写作环节提醒学生书信格式,以斯琴高娃读贾平凹写给母亲的信信启发学生“情到深处,情不自禁”去朗读信的内容。并对学生的书信内容给予具体的指导。让学生修改习作有了方向。一堂好的写作课应该是动口又动手的,张祖庆老师的这堂写作课就完全符合了这一个特点,并且声情并茂,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把对母亲的爱,缓缓的,自然而然的,流入到了孩子的心里。

张祖庆老师一直在鼓励孩子们写出对母亲最真实的想法,无论是抱怨、建议、宽慰或者是喜爱,都是真情实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可以写在文章当中。好的作文都是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从来都不是辞藻华丽过于灿烂的文章。张祖庆老师在这堂公开课中一直灌输着:平常日常生活中一件小事加上对于这件小事一点点看法,还有你对于发生这件事情的真情实感,在细致的描写下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在我们日常的写作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选取发生的一件小事,用朴实的语言写出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就是一篇好的作文。

在整堂公开课的过程当中张祖庆老师一直在强调以诚动人,也就是写真情实感。

张祖庆老师真不愧是一位令人佩服的老师!

听张祖庆老师作文课感悟心得篇5

假期听了二七区“多彩二七小语之家”的直播课,张祖庆老师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老师,听完张祖庆老师执教的《月亮之上—微电影与微写作》这节课,我的收获特别大,下面谈谈我听完课的一些感受。

一、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就应是源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尤其在当今社会显得更重要。教材只但是是一个范文或者例子,老师在教学时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到达终身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领会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窍门。张祖庆老师注重教给学生学习他用智慧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着学生在作文里畅游飞扬,让学生不仅感受到创意作文的美丽,也掌握了写微电影故事梗概之类应用文的诀窍。

二、让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

“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张老师都能让学生透过读句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解决提出的问题。张老师精巧的设计、风过水无痕的引导、充分地了解学情、尊重学生,让学生有思路的开阔、精彩的回答。

三、尊重学生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这种新理念,已成为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张老师在这节课中能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思考、体会,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体验,来领悟微电影的中心思想。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话原本是用来赞美孔子的,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我的教学造诣远不及语文大师,但我“心向往之”,我的课堂远不及这学本课堂,但我“心向往之”。我可能永远不会站在这样的讲台上,但“心往之”,我的学生可能永远也做不到像这样的妙语连珠,但“心向往之”,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听张祖庆老师作文课感悟心得篇6

2019年4月13日至4月15日,我有幸在泉城济南参加了“第十一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短短3天的学习,让我领略了名家们深厚的底蕴,真正感受到了人文教育的魅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首届“有重大影响力”的写作卓越名师——张祖庆老师。

张祖庆老师所执教的《微电影变绘本》,无论从构思设计还是课堂互动,从课前预设还是课堂生成,都体现了“活”字,活生生的语文课堂,活生生的作文素材!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把微电影变成绘本。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奇幻之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进入课堂,张老师播放了微电影《父与女》,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们穿过林间的小路,爬上高高的山岗,来到平静的湖边。父亲抱起女儿道别,登上了小船远去。从那以后,女儿经常骑着单车,到湖畔等待……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观看完微电影后,张老师慢慢地引导,同学们静静地思考。一条又一条线索就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了出来。随后,张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提炼出了微电影变绘本的“三步走”战略:一观影,二选图,三配文。在配文环节中,张老师以绘本故事《神奇飞书》的一页插图为例,让同学们观察和猜测文字可能会配在什么地方,该怎样排列?进而总结出图配文的小攻略:位置找准确,图文和谐;文字巧排列,图文合奏。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出微电影中事物的“变”与“不变”。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关键词选出来,再精选图片并思考给图配文。

张老师的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陪女儿看了许多绘本,还从来没有细细的想过,原来绘本上文字的大小,位置、形状以及图片上的风景也可以折射出作者的内心活动。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在配文时,张老师耐心地指导孩子们,他时而走到孩子的身旁俯下身去观察;时而低着头独自去思考;时而握住孩子的手,与他们一起完成创作。这个时间是漫长的,至少有15分钟。这也启发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学会独立去思考。随后,张老师邀请不同图片的学生上台讲述他们创作的故事。每讲述完一张,张老师总会从中提炼出最精美的语句,用他那充满磁性的、浑厚的声音,再读给同学们听。孩子们写下的文采令我们在座的老师都佩服不已,会场上不断传来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精彩的写作离不开张老师整堂课的用心指导。正如张老师所言:“有时候,课堂需要等待,等待之后,也许是一朵朵美丽的花正在盛开……”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不仰望蓝天,不知道蓝天的宽广;不亲临大海,不知道大海的胸怀;不驰骋草原,不知道草原的美丽。不攀登高峰,不知道高峰的别样风景。这次学习,让我在开阔了眼界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语文?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从张老师的课上让我明白了,一堂堂精彩课堂展现的背后,其实是汗水的挥洒,是无悔的付出。唯有用心,方能成事,唯有用心,方得始终。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也一定能拉近与这些优秀名师的距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听张祖庆老师作文课感悟心得篇7

听完张祖庆老师的讲座,我想唱歌,唱什么呢?唱李宗盛的《鬼迷心窍》,歌曲是来说爱情的,可是我想用这首歌的歌词说讲座。“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平静的心拒绝再有浪潮,直到我遇到教育行走,我愿随你到天涯海角”,是啊,没有教育行走,哪有这么精彩的讲座呢?作为普普通通的一名教师,什么时候才会有机会见上像张老师这样的明师呢?

人生就是起落落落落起,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张祖庆老师讲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敢于将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真的需要勇气,也让所有听讲座的老师感到了张老师的“真诚”。连特级教师都有败课,也是不断听课,不断学习成长起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上进。张老师把人生所有遭遇都变成了人生的阶梯,他向下扎根,向阳生长,正如红艳艳的巴西火红花和扎根地下的毛竹。他说要把脚牢牢地踩在语文的泥土上。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充分的人的。张老师终于成为名师,在这个时刻,他又做出让大家大跌眼镜的决定——辞职。辞职并不是离开,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实现自己的教育主张。

他鼓励大家努力成为明师,明智之师,明白之师,明亮之师,明日之师。如何成为明师?

首先盘点自己,明方向。明确自己的优势,劣势和拥有的资源,把自己摆在对的位置。我想到自己,性格柔弱,不是特别严厉的老师,但是爱学习爱研究,可以把课上好,当领导不行,因为总是说错话。

其次,栽培自己,蓄能量。持续阅读,读人,读书,读物,读课。读书在持续,读人读物读课很少,要多读。

再次,专注行动,勤迭代。这一点儿,我自己做得不好,涉猎比较多,范围广,但是不深不专。

第四是最重要的,勤于锻炼,修身心,连自己的身体都照顾不好,谈爱学生从何谈起呢?

要想成为明师,要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守得住初心,方能成得了大器。

听张祖庆老师作文课感悟心得篇8

读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感悟

1

今天,我想介绍一个喜欢的老师,他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百班千人读写研究院院长,还出版了多部书籍作品,大家猜到是谁了吗?

没错,就是张祖庆老师。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他的一本书《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2

翻开书本,我就被板块分明的架构,以及真切的文字表达吸引住了。好家伙,我竟然一口气读了60页,还不过瘾!我喜欢张祖庆老师的文字表达风格,如果非要我用两个字形容的话——真切!我觉得他是一个敢说真话,敢做自己的人。2019年8月12日,张祖庆在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辞去公职,开启全新的后半生》引起热议,到底是什么给了他这个勇气呢?我觉得是底气!而底气从哪里来呢?是从张祖庆老师常年累月坚持读书、写作而来。辞去公职后,张祖庆老师选择了一家民宿——谷里书院,做起了四五十人的小众培训:电影课程,深度读书,写作课程,亲子教育,还做线上课程。体制内行业普遍都是“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我真的很佩服祖庆老师的胆量与勇气!

3

这本书是围绕四个板块撰写的,分别是:那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从新手到卓越的课堂修炼;当我们谈语文时,我们谈什么?评课就是评自己;今天我想谈谈“那些与课纠缠不不休的岁月”,祖庆老师分别从“听课——仿课——磨课——裸课——说课——评课——辩课——换课——败课”九个方面阐述了第一板块。而我要从败课谈起,2020年10月我执教了新教师公开课《爬山虎的脚》,结果这堂课被批的“伤痕累累”,从那以后,我的教学激情似乎不断在减退,反映在心态上,就是没有追求优秀好课的欲望。今天看了祖庆老师这本书,让我醍醐灌顶,祖庆老师说:“作为上课的当事人,要有一颗平常心,切不可“跪着”上课,更不可以“骑着”上课。面对任何权威和专家,不要轻易摇头,也不要轻易得点头,要想一想他讲得究竟是不是对的,他人的意见提得有道理,坚决虚心接受;提得没有道理,也不必违心接受。首先,我必须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课,每一堂好课都有一万个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