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的语气。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朗读来体会课文的内容。第八自然段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请打开课本,观察课文中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美丽的的小路,齐读课题。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a、小黑板出示14个生字(带拼音)、自读、起读、指名读。
b、去掉拼音读一读。
c、出示字卡,开火车读。
(二)细读课文
1.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一个自然段就在自然段的前边标上序号。想想课文中有几个角*,你最喜欢哪一个。
2.提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同学们,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五颜六*的鲜花,你想说些什么?
4.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走来了兔姑娘和鹿先生,他们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自读2、3自然段,然后分角*读。
5.这条小路实在是太美了,可过了不久,小
路怎么样了?请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小路到底怎么样了。
6.在这条肮脏的小路上,又走来了兔姑娘、鹿先生,还有鸭先生,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5、6、7自然段。
7.看了大家的表现,鸭先生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读第8自然段,为什么鸭先生说怪他自己?
8.美丽的小路变脏了,怎样才能找回来呢?请同学们读第9自然段。
9.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兔姑娘、鹿先生,还有鸭先生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10、11、12自然段。
10.指名分自然段完整地读一遍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篇2
教资小学音乐《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乡间的小路》,感受台湾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乡间的小路》的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连音的演唱及运用,并能够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
三连音的演唱及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多媒体播放《童年》,并提问: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属于哪种音乐体裁?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童年》,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台湾校园歌曲,顺势揭示课题《乡间的小路》。
(二)初步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乡间的小路》,并提问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愉悦地。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速度是中速。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采用wu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跟唱。
教师提问:歌曲的旋律线起伏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组织学生练习。
3.教师范唱,其余学生演唱谱例。
教师提问:三连音应该怎样唱准?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索,之后总结并讲解:三连音在演唱时要平均的分为三部分,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4.完整演唱谱例。
5.教师引导学生有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请学生思考:歌词展示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展示了一幅乡间美丽的风景画面。
6.教师引导学生加歌词完整演唱歌曲,纠正歌词及旋律的对应问题。
请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的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感是开心、积极向上的。
7.教师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提问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个别学生主动演唱。
教师总结:情绪应活泼一点。
8.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本曲作者叶佳修的其他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学生进行欣赏。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三连音的演唱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更好的热爱祖国。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乡间的小路》的背景资料。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故乡的小路》,让学生感受由4/4、3/4变拍子产生的独特旋律感,能良好地分别演唱高低声部旋律,并合作演唱二声部。
二、通过演唱、创作表演《故乡的小路》,培养学生对故乡一草一木深厚的感情。
三、通过欣赏《乡间的小路》,感受青少年对热爱家乡的热爱。
教学内容:变拍子、演唱、表演歌曲《故乡的小路》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唱好二声部。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钢琴等。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进入并引入课题,并发声练习:
聆听《乡间的小路》进音乐教室,展示《乡间的小路》歌词。师生问好。
二、欣赏《乡间的小路》导入
1.师:刚才进教室欣赏的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你们有什么感受?(不要重复学生的话,评价要到位。)
2.老师听了这首歌让我想起了我的故乡的小路,现在我多么渴望马上就回到故乡的小路去看看。
三、歌曲教学
一)聆听歌曲
1.同学们,仔细听听这是怎样的一条小路?走在这条小路上心情是怎样的?
听后学生说说情绪和内容。(作者为什么说故乡的小路带给他欢乐和幸福?可能在这条小路上发生过很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与同伴的嬉戏等。小花又会向我倾诉什么呢。)
2.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故乡小路的路线,边画小路边用LU哼唱。看看有几条路线可以走?结合路线看看歌谱有什么规律?(学生哼唱,老师画路线。)
学生回答路线有几条。(揭示演唱形式合唱、歌曲的段落有两段。)学生找弱起、三拍音符等规律。
3.我们跟着音乐来走走这条故乡的小路,看看脚步有什么规律?
4.变拍子教学:歌曲由3/4拍和4/4拍两种拍子组成,一首歌曲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叫变拍子。
二)认识第一段路(学唱齐唱部分)
1.学唱前8小节乐谱,请不会唱谱的学生用“LU”哼唱。
2.填唱歌词,要求情感到位。
3.感受#4的作用。同学们仔细聆听,丁老师唱得这一句,哪个音发生了变化?请学生上来跟老师演示。(对小路多么亲切情感的流露。)
三)认识第二段低的路线(学唱低声部)
1.复习低声部乐谱。边唱边想合唱部分有几句?这两句有什么异同之处?比较学习乐谱。
2.填唱低声部歌词,并熟唱。
3.跟老师合作演唱。
四)认识第二段高的路线(学唱高声部)
1.教师引领学生用“LU”表现故乡小路的意境,注意声音的位置。
2.填唱歌词并熟唱歌词。老师相信你们很厉害,高声部请同学们跟琴学唱。
3.比较两句,为什么第二句低下来了。
五)分两条路一起飞(二声部合作)
1.学生自己两个声部合作演唱。
2.完整聆听歌曲,展示小路图片,提示演唱次序。认识体会延长记号的作用。最后的“嗯”哼鸣作渐慢渐弱处理。(请学生来处理。)
3.艺术处理,音色、速度、力度等。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中去表现。
4.完整演唱
四、完美结课
唱《故乡的小路》走出教室。
教后反思:
课堂内容较满,但是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忽略了,如二声部合唱部分还是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当然这也与平时的练习有关,学生对低声部的把握有畏惧心里,容易跑到高声部去,以后这方面要加强练习。
总之,这节课最终能按照预想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音乐的学习里,我只希望学生在情感世界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而需要我们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篇4
《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全曲共分为两乐段。第一乐段音区低而深沉,以弱起开始,曲调平稳,在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之后,情绪逐渐得以抒发。这首歌曲要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对故乡淡淡的回忆和深深的眷恋之情。歌曲的第一乐段,似乎是在用倾诉的口吻向我们描述着一段童年往事,清幽流淌着的旋律仿佛像这条童年走过的蜿蜒小路一般沁入人们的心里;第二乐段则是在第一乐段的铺垫下,旋律上有了一些起伏,情绪逐渐在回忆的梦中升温,将一种忆往事、思故乡的情感倾诉出来。《故乡的小路》所要向我们表达的并非是喷涌而出的浓烈情感,而是像一眼淡淡的清泉,逐渐将那种内敛而深沉的爱送达心底,令人回味无穷。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设计思路的主线以“浓浓故乡情”为情感基垫,在音乐情境中抒发故乡情,表达故乡爱。主要设计了以下3个教学环节:
1、故乡小路上的回忆——导入新课。
2、演唱《故乡的小路》——学习歌曲。
3、纵向挖掘不同艺术作品,归“情”于“故乡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这节课,将课堂创设成一种具有音乐情感的音乐情境,帮助孩子投入音乐活动,使音乐审美教学始终带有浓郁的情感,做到真正的情景交融。依据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个关键处,分别是:
1、视唱旋律——感受旋律特点。
2、学习掌握升记号——体会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3、激发对歌曲丰富的情感体验。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始终感觉识谱教学是一个很难把握又必需抓牢的难点。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等教学活动的开展。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五六年级识读乐谱做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并且能够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等常用记号
作为情感延伸的另外一种表现手段,我牢牢把握住“思乡”这一条主线,分别选择了描写故乡的不同艺术作品,在聆听中感受不同作品的情感表达,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使孩子们了解到:对家乡的记忆,不仅仅在那条通往故乡的幽静小路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无不寄托着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离愁别绪,故乡的云,更是另一种澎湃的表达。这也正是我努力想向大家传达的一个重要思想情感:“长长来时路,依依寸草心”。“归情于故乡”是整堂课的最终情感归依。
总之:这节课最终能按照预想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音乐的学习里,我只希望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而需要我们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篇5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湘潭县云龙实验中学周希
教学目标
1、能了解校园歌曲的发展历程校园歌曲的特点等相关知识。
2、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乡间的小路》,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能了解什么是五声调式,并能进行调式辨认。
教学重点
歌曲《乡间的小路》学唱,认识五声调式。
教学难点
能用美好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理解歌曲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聆听歌曲《童年》,学生轻轻跟唱。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曲的体裁是什么吗?用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回答
2、略作小结,引出音乐知识-校园歌曲。
(二)校园歌曲简介
1、校园歌曲的特点:
你还知道哪些校园歌曲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教师小结
2、校园歌曲的发展脉络
教师简介
3、介绍叶佳修
(三)新歌学唱
1、聆听歌曲《乡间的小路》。
思考仔细听听,歌曲唱了些什么?
集体用节奏朗读歌词,感受歌曲表达的意境。
你的脑海能呈现出怎样的画面?(夕阳牧归图)
你认为歌曲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勾起回忆,想起童年想念久违的故乡)。
2、再听歌曲边听边用手势参与表现:
你认为歌曲三个部分的情绪相同吗?你的手势变化了吗?
(第一部分:轻松活泼;第_部分;舒展激动;第三部分;轻松悠闲)
3、教师范唱,能跟唱的学生自由跟唱。
4、学生尝试演唱。
5、完整演唱。
6、歌曲处理:
不同演唱形式的变化:齐唱、领唱等。
(四)音乐知识一五声调式
1、唱一唱前面学过的《泥土的歌》中的《采茶灯》,看看其中使用的音和这节课学习的《乡间的小路》有
什么区别?引出五声调式的概念。
2、怎样判断调式,怎样寻找主音?
3、课堂练习:
(五)课堂活动一.’放飞理想唱响校园”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演唱《乡间的小路》这首歌曲,也可以演唱其他的校园歌曲。
2、要有声势动作以及身体的律动。
3、要有演唱形式的变化:如领唱,男女声演唱。
(六)课堂小结:
校园里面的歌声是多么美妙,校园里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拥抱明天,我们是怒放的
花朵,接受阳光的洗礼,同学们,珍惜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