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自来水公司节约用水总结(精选4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19 手机浏览

自来水公司节约用水工作总结篇1

世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来了愈演愈烈的全球性资源危机,节约有限的资源成为世界性难题。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性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以及水、电资源的危机给全球经济的发展与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可用水、电、石油、煤炭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资源日趋紧张,引起生产经营成本的持续剧增,甚至引起经济危机。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每人每天节约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就是许许多多的珠穆朗玛峰,所以资源节约是头等要务,水、电节约,低碳环保首当其冲,节约需要从点滴做起!

目前学校集体生活区的现状令人担忧:

1、各学院各部门都把节能列入了本部门今年的工作重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节能计划,采用各种各样的节能措施和方法,引导教职员工从思想上、行动上参与到节能活动中来。各单位的节能计划已在《校报节能专刊》上刊出。

7、校园新闻网页上多次报道了学校采取的各项节能措施与进程。

二、技术节能

在推进节能工作的进程中,以先进科技作为节能的技术支撑,加快对旧有的耗能较大的用电用水设备作技术上的改造。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技术节能工作卓有成效。

1、对公共浴室热水管道进行改造,安装冷却水循环泵4套,每年可节约水800吨。

7、充分利用河道水资源。徐汇校区东部从校外东上澳塘港河道排管引入学校湖内。补充水源并循环利用,利用校内湖水灌溉绿化。装表计量,投入25万元。利用河道水灌溉绿化,经测算,每年可节约9000吨自来水。

三、管理节能

通过有效的管理,杜绝浪费现象,达到节能目的。

1、从__年4月开始,创办了六期《节能简报》,即时报道我校的节能工作的开展情况。

7、加强与市用水、用电单位及教委节能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信息,反馈情况。

我校申请参加明年的节水型学校的评选,并获批准。目前此项工作已完成计划的制定,成立了“创建节水型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各项改造,基础资料整理和宣传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通过节水型学校创建工作,我们已经尝了甜头,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要做好这项工作,绝非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在今年和明年还将要更深入地开展节水工作,包括:修订学校节能奖励条例和实施细则,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师生节水意识,完成徐汇校区老式pvc水管的改造,在旧学生公寓安装“水电一卡通”,在两个校区全面推广节水技术改造工程,在奉贤校区完成水平衡测试。在以后的新建筑和重大工程改造中,节水节电设施要做到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同时发挥效益。在此,我们衷心邀请市水务局、市教委和兄弟高校对我校的节水工作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建设节水型校园,并以此推动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和兄弟高校共同努力,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方针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和工作部署,在市水务局、市教委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深入细致地做好这项利国、利民、利校、利人的“实事工程”,为建设节水型学校,为上海创建节水型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自来水公司节约用水工作总结相关文章:篇2

★ 自来水公司工作总结大全5篇

★ 2021参观水厂心得体会10篇

★ 自来水工作计划范文10篇

★ 单位节能减排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 最新机修员2021年终个人工作总结模板(5篇)

★ 维修电工工作总结10篇

★ 2022检修工作年度总结范文

★ 2021最新电气维修班组年终总结范文5篇

★ 节能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 维修电工的工作总结范文10篇

自来水公司节约用水工作总结篇3

我市地处__省西部,全市总面积528万亩地,其中耕地面积169万亩,草原面积272万亩,水面38万亩,其它面积49万亩。辖10镇4乡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0万,其中农村人口28万。境内无江无河,风多雨少,年平均降雨量仅432、5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为1645毫米,是黑龙江省西部重点干旱市县之一。干旱一直是严重制约我市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百折不挠抗御旱灾。从1996年以来,历经10年,在省、市、计委、财政、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充分利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大打农田机电井,在全市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截止目前,全市机电井总数已发展到4540眼,农田小井12400眼,先后建成了“安中”、“万升”、“豆麦”、“南来”、“国家重点抗旱打井”、“国家节水灌溉项目”、“四星蔬菜基地节灌项目”、“任民、老虎岗项目区”、“火石山节灌项目”和“牧草节灌羊草项目区”等11个节水灌溉项目区;还建成了安达镇发展村、青肯泡乡农义村、羊草镇新生村、东升村,升平镇拥护村七个高标准微滴灌示范园区,面积达1500多亩。目前,全市节灌面积发展到63万亩,其中喷灌面积25万亩。为全市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夺取丰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发展。在推广节灌技术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坚持标准,确保节灌工程建设质量

自1996年我市被列为国家节水灌溉增产300个重点市县以来,我们按国家、省、市对节水灌溉工作的具体要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不断强化打井抗旱、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坚持规划高起点,科技高含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效益高产出的原则,确定我市节水灌溉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中央、省,发展节水灌溉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坚持打井抗旱与节水灌溉相结合,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统筹规划,沿路开发,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为我市建设效益型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全市对节灌项目区建设本着当年投资,当年建成,当年效益,搞好节灌技术,建好项目区,实现高收入的要求,并在省水利厅、市水务局业务技术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每个项目区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能效管理信息数据填报及时率、准确率100%。

(三)技术应用,推广节能节水型新技术、新产品。坚持“节约优先、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淘汰能源消耗大、效率低、污染大的耗能设备的步伐,提高能效利用水平。进一步核查低效高耗能设备,加大节能、节水等成熟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在20__年更换部份主干路灯、楼道路灯为LED节能灯。并针对季节性对所有路灯进行时控自动控制,(如:道路路灯夏季运行时间为20:00—6:00、冬季运行时间为18:00—7:00,楼道路灯采用光控和声控相结合进行控制)为节能降耗打好基础。

自来水公司节约用水工作总结篇4

一、旱灾发生情况

去年8月以来,广西出现秋、冬、春连旱,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这次旱灾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灾害发生范围最广。按气象干旱国家标准,全区109个县(市、区)中有105个县(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有100个县1237、23万人口受灾。 二是灾害程度最深。全区干旱等级达到严重干旱,桂西北河池、__市达到了特大干旱等级,特旱、重旱县达到44个。三是持续时间最长。从去年8月至今年4月,一些地方已持续了9个月时间无有效降雨。四是灾害影响最广。工农业生产、森林防火及生态环境、人畜饮水、群众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影响,灾情最严重时全区有324、5万人、16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有近60万人需要政府组织送水;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619、14万亩、成灾516、61万亩、绝收45、21万亩,因灾导致直接经济损失33、16亿元。

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连续几次召开扩大会议,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各级农业部门紧急行动起来,组织农技人员下乡进村,深入田间地头,采用办培训、搞示范、推技术等多种措施,科学抗旱,有效抗旱,抗旱保春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对旱灾较重的桂西、桂中等玉米主产区,主推抗旱坐水种技术。发动农民利用水粪及沼气液抗旱抢种。全区已种植春玉米602万亩。

1、对超过当地适宜播种期的早稻田,特别对确实无法保证用水的田块和水尾田、高坑田,及时改种补种。由原来的“稻—稻—菜”改为“玉米—稻—菜”、“红薯—稻—菜”等种植模式。

7、大力推广间套种技术。在木薯、果园、甘蔗等旱地间套种玉米、大豆、花生、红薯等,提高复种指数。

(四)对桂北、桂南、桂东南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大力宣传落实强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双季稻面积,尽量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并注意因地制宜选择品种。一是水利条件较好的,大力推广高产优质的超级稻品种;二是在沿江易涝水田,实施避洪栽培,推广种植早中熟水稻品种或改种早熟玉米,以提早收获,避过洪灾。

(五)采用多种形式掀起抗旱保春耕先进实用技术的大培训。到目前为止,在抗旱促春耕生产期间,各地结合10万工作队员深入农村开展强基惠农春季大行动,深入受灾地区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各地下乡工作队达328904人次,印发资料292、86万份,开展培训20396期,乡村培训人数达184、5万人次。通过宣传培训,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作用,科学抗旱,有效抗旱,努力把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节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田节水意识仍需加强。多年形成的重工程轻农艺,重库坝轻地头的思想仍占主导,有些地方和部门认为多建一些水库和修水渠就够了,农田灌渠修建是小事。

二是抗旱资金投入不足,把抗旱节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仍需要继续争取。特别是设施节水方面,一次性投入较大,如政府不设专项补贴,大面积推广难度较大。

三是投资省见效快的设备、技术研究摸索开发仍需加强。适应农民投入能力的设备,管材还较少,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指导服务还要进一步加强。

四、意见及建议

(一)增加资金投入扶持抗旱。抗旱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把抗旱节水资金列入预算安排,确保抗旱工作顺利进行。

(二)充分挖掘水源进行抗旱。充分发挥机电井的抗旱作用,扶持开发地头水源,便捷抗旱、经济抗旱、长效抗旱。

(三)大力推广节水抗旱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技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利用现代设施进行节水抗旱,推广应用微喷灌、滴灌、膜下滴灌等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此外,要进一步完善渠系配套设施,减少水源的无效损耗。

(四)构建完善抗旱服务机制。探索建立抗旱服务队,扶持报务队购置抗旱设备,利用设备优势,积极为农户开展抗旱服务。

(五)构建土壤墒情监测体系。为了做到科学有效抗旱,减少抗旱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农业部门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土壤墒情监测体系,开展墒情监测,为指导科学有效抗旱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