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雨后(精选5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30 手机浏览

《雨后》实录 篇1

作者:李英梅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7

《雨后》随感

李英梅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今天,讲完《雨后》给我很大的振动,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写了雨后孩子们尽情玩耍的快乐情景,在理解课文时,孩子们显出了异常的兴奋。

师:小哥哥摔了一跤,为什么脸上却迸射出兴奋和骄傲?(这个问题课前备课时,同组的几位教师一起讨论,都没有得出准确的答案。)

生:因为小哥哥太喜欢玩水了,因此他摔了一跤也特别高兴。

生:他摔了一跤,摔得不疼,所以他笑了。

生:老师,他说的不对,他摔疼了,但他不觉得疼,而是特别兴奋。

师:为什么他还很骄傲呢:

生:因为别人玩水没摔跤,他却摔了,还不怕疼,所以很骄傲。

生;他摔了一跤,小妹妹就可以注意不再摔跤了,所以他为可以提醒妹妹而骄傲。

……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感动,原来他们那么喜欢玩水,对于玩水,对于摔跤还有那么多的想法和认识,而我们这些大人却还觉得不就是摔了一跤吗,有什么兴奋的,有什么可骄傲的?我们太不了解这些孩子了。这使我想起了暑假后刚开学的那几天里,秋雨绵绵,教学楼楼梯口的低洼处总有一小块积水,每次走过这里,孩子们总是用脚使劲的踩几下,激起水花后,开心的笑起来,而当他们看到我严厉的目光时,又都把脚缩了回去。现在想起来,我的严厉使孩子失去了多少欢乐啊!做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太不懂孩子了,太缺少童心了。孩子们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督促我以后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转载

雨后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文中小朋友的形象。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联想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立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雨声导入,创设情境,训练说话

教师导语:我们放学时,有时会突然发生这样的变化:听,什么声音?在这个时候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板书:认读:伞,(像形字)如果没带雨伞,面对纷纷而落的雨点,急着回家的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最想说的是什么?

(点评):通过雨声,引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激发情感,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同时渗透象形字的特点。激发对汉字的情趣,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二、学习课文

1、揭题:有一个小朋友他想的是什么呢?

(1)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2)读课题,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为什么不让送?真懂事等)引导学生质疑

(3)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整体感知课文,树立人的形象。

2、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课件出示词卡片,选读相应出示拼音,正音、巩固汉语拼音

伞群

慢悠悠

雨丝

机灵

小鹿

奔跑

淋坏

勇敢

(3)课件出示字卡片

读准音:悠、丝、灵、

鹿、

奔、淋

、敢。合作学习记忆字形、读准字音。

记字:丝、灵、淋。

如:丝;要求学生同时说出两个词语(学生说:丝绸、真丝、蚕丝、吐丝);灵;字让学生记忆字型,巩固拼音。当学生带读到淋;字时,让学生与林;区分。(句子比较)

灵:淋:(拼音)

(4)抽读生字卡片:悄悄话,互听字音。

(5)打擂台。(大面积训练)

(点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供口语实践机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3、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学生思考:在雨中的孩子怎样?(整体感知课文)

板书:喜欢淋雨、懂事、勇敢、欢快、

(2)他喜欢在雨中干什么?找一找。什么心情?

(3)指名读一段,边听边想:你怎么感到小雨中的孩子喜欢淋雨?引导学生感悟:慢悠悠什么样?(动作课件)细细的雨丝(多细)落在身上什么感觉?说什么悄悄话?

(课件演示)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和心情。

(4)让学生读课文2段话,思考:感受到什么?体会:机灵、五彩、伞群、奔跑。大雨中身上会怎样?心情是什么?学生评价。

学生说:好舒服、我多了不起!再次体会不同雨中的不同情景。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5)提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喜欢淋雨?是因为好玩吗?读3段。

板书:勇敢、欢快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他会怎样说?

(点评):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导读让学生体会到雨中的乐趣,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豪、敬佩、赏识、羡慕的情感之中,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三、总结谈话

1、发散: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怎样锻炼自己?(填空)

如:晚上脱下袜子后妈妈要给你洗袜子时,我说。;什么?

吃饭时妈妈给你盛饭时,我说。;:时,我说:。;

2、总结全文: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对于生活中的困难要尽量自己解决,不依赖家长。

3、在学习中能不能自己来想办法学会呢?下面我们看今天要求会写的几个字,你怎样记?

怎样写?

四、指导书写

选一个最难写的。研究。(尊重学生的选择和需要)

五、布置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雨中的歌谣、故事、诗歌、歌曲、舞蹈。(注重了学科间的整合,体现了语文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雨后》实录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由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写的儿童诗歌,作者选取了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运用生动的笔调,朴素的语言,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赤脚踩水嬉戏的欢乐情景,语言生动活泼,形象鲜活可爱,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少年儿童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极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美好回忆,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

教学设计思路:

由学生的喜好和生活实际导入课文,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中认识生字,在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小组内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册数

上册

课题与教学

内容

6、雨后

课时

安排

2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七个生字。

3、想象文章所描写的画面,体会文章的情感。

1、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雨后的快乐。

3、表演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会亲近自然,享受用爱营造的和谐。

课后,我想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时刻为孩子们服务,我们要真心走进童心世界,让孩子们享受语文。课堂要教给学生,我们少表态,疑点、难点让学生自由讨论解决,这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思维和归纳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之间的单向、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形成课堂内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我们只是听众,一个适时的点拨者,一个助教者。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呼唤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拨动心灵的琴弦,让孩子们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的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成长进步的殿堂。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喜欢在下雨之后玩水吗?回忆你印象最深的情景跟大家说说。

我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个精彩的情景,打开书6课--《雨后》

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体会雨后的快乐。

这时如果有学生提出受伤,痛苦的经历,也不要急于打断和否定。要把他们思维带进雨后的游戏中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教师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一读,其他同学帮其正音。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面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同桌互查,巩固生字的认读情况。

提出不懂的词语,利用各种形式班内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将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整体感知课文

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从课文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3、在雨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儿?

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冰心老人的有关资料,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了解作者。

1、老师范读,学生认真聆听。

2、学生反复练

3、小朋友,这首诗歌中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学生再次诵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反复练读。

学生自己谈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

教师要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想象文中所描写的画面,感受文本。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精读研讨深入理解

口语交际练习。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并回答:

1、雨后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

2、小哥哥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表情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

3、小妹妹的动作有哪些?她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出示课件。

2、体会孩子们在雨中尽情玩耍的快乐。

3、引导学生模仿小妹妹的动作,老师指导学生朗读

4、练习背诵课文

雨后的小哥哥和小妹妹玩得多快乐。他们在说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

学生抓住主要词语回答问题

如:踩,提,咬等

1、这是一位怎样的小哥哥?说说你的理由。

(这是一个懂得照顾妹妹、负责任的好哥哥。)

2、你觉得这个小妹妹可爱吗?为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妹妹,她在哥哥的照顾下在雨中快乐地玩耍)

1、回想课文内容,练习背诵。

2、同桌之间互相背诵。

3、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学生根据情境练习说话

可以打乱顺序,主要能抓住关键词。

学生尽情发言,老师注意引导。

这个环节也可以做看图写话的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板书设计

备择方案

6、雨后

哥哥动作

语言负责任快

神态

妹妹外貌

动作

神态天真、可爱乐

心理

课后练习设计

一、比一比,组成。

línyǔhǎiyángguǎngchǎngtōnghóng

()()()()

二、读对了带点字的读音,你就一名优秀的小小播音员了!

赤脚滑倒糟糕摔跤裤子嘴唇裙子迸射

三、仿写句子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的好像神仙一样。

我快乐得好像鱼儿一样,在水中____________。

我快乐得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____________。

我快乐得好像____________一样,在____________。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外衣,相信它们会更漂亮。

()的孩子()的树梢()的裤子

()地摔了一跤()地跟着()地跑

这个小练习从拼音、词语、短语、句子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目的是让他们能学以致用,注重积累。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5雨后》,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雨后》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1、 识记本课1个生字及与生字相关的词语。

2、 感受雨后小兄妹戏水时的快乐,背诵课文。

3、 巩固各种学习喜欢。

4、 知道课文的作者是冰心,知道这是一篇名作。

教学重点、难点:

1、 背诵课文,感受小兄妹戏水时的快乐。

2、 巩固各种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 夏天雷雨过后会有怎样的情景?

(2) 示题。

(3) 介绍作者。

二、 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说说感受并质疑。

2、 指导解疑,适当点评。学习生字:裙

三、 学习课文。

1、 深入读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

2、 交流。

(1)“水里一群赤脚的海子……”

神仙没烦恼,这些孩子也没烦恼,很快乐。

(2)“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使劲”说明踩水的力量大,哥哥很顽皮,不怕水溅湿衣服。

(3)“而他通红的欢喜的脸上……”

很兴奋,很快乐。

四、 读文质疑。

读了课文后,你还有哪些问题想问吗?

学生质疑,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梳理。

问题可能集中在:(思考:)

“为什么哥哥跌了一跤,说糟糕的同时,脸上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为什么妹妹轻轻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这么痛快地摔一跤?”

(读文,小组讨论,交流,朗读有关句子)

让学生充分感到作者想告诉我们的雨后的快乐,心理的矛盾,孩子的童真。

五、 朗读背诵。

冰心《雨后》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1959年6月23日

《雨后》是一首描写童稚举止、心态的诗,也是一支充溢着儿童情趣的欢乐的歌。它发表于1959年6月27日《光明日报》。这首诗的文采、格调,相较于她往昔被誉为“冰心体”的诗作,似迥然而异。

在旧中国的二十年代,冰心除创作小说、散文外,也有许多诗作,影响最大的当首推《繁星》和《春水》,这两部诗集一问世,立即轰动文坛,风靡神州,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一派诗体。不论文学界对《繁星》与《春水》褒贬不一,而赞美,仿效者之众多却是毋庸置疑的。那时,冰心诗作的独特风韵,已如她自己在《诗的女神》一诗中所表白的,她向往的艺术境界是“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读冰心的诗,有人感到如饮清凉芬冽的泉水,更多的读者则激起自己对于慈母、家庭、故土以及孩提时代的追忆,从而洒下满溢情感的泪水。故而有人曾批评冰心初期的诗作,意境是美的,文笔是冷的,貌似温柔而内含莲心苦,其中是非曲直,有它的时代色彩与个人的情愫,且不去评说。这里所要讲的是,冰心写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诗篇,与以前相比,风格上确乎有了明显的变化。

1951年,冰心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她熟悉而热爱的北京城。几年不见,北京已不再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而是一派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的景象,那处处洋溢着的蓬勃朝气,不仅激发起她的创作热情,也使她定下今后的创作方向。这就是:愿为创作儿童文学而努力;并要求自己在作品中描写“健康活泼的儿童”、“快乐光明的新事物”和“光辉灿烂的远景”(见冰心《归来以后》)。在这种心态下,冰心创作了不少优美而欢悦的散文和诗,《雨后》即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一共四小节,中心是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状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自然,如再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邃丰富的内涵。在这首诗中,冰心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她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生动欢快氛围中的艺术境界。

第一节四句,把这首诗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点出了春末夏初这一季节;“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可见这广场之阔大,使人自然联想到天an门广场。诗人对天an门广场是有着特殊的感情的,在这里爆发的“五四”运动,曾把她这个有文学才华的少女卷进文学的浪潮。在《归来以后》一文里,她曾感慨地写道:“尤其是‘五四’纪念地的天an门,那黯旧的门楼,荒凉的广场,曾是万千天真纯洁的爱国青年,横遭反动统治阶级血腥迫害的处所,如今是金碧交辉,明光四射,成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团结一致争取和平的象征,成了春秋节日,伟大的人民领袖检阅壮大的人民队伍的地方了。”这样,我们就不难理会,诗人正是以“一群赤脚的孩子”雨后在这里淌水嬉戏,“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的图景,去传递她对于翻天覆地后的新中国,犹如雨过天晴所感到的欢愉,对亿万儿童能幸福地生活、成长所感受到的喜悦。

诗的第二、三、四节,具体地描绘了众多孩子们中的一对小兄妹踩水嬉戏的动人情景。他们之所以能这样无忧无虑地玩耍,不仅在于童稚的天性,也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给予了他们生活的保障。试看冰心写于二三十年代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何曾出现过如此安定、欢快的图景?那时,她虽然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却未看到新兴力量的成长和祖国的光明前景,因而不时从母爱、童真和自然美中去寻找精神危机中的避风棚。她向母亲倾诉:“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今,她看到新中国的儿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爱护下,茁壮成长,“一阵阵清朗活泼的笑声,叫出了新中国的希望。”她还凭借诗的语言抒发了心中的愉悦和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使劲”二字可谓点睛之笔,将小哥哥的情态、兴致摹状得唯妙唯肖。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看来,小哥哥对于滑了一跤很高兴,你看,尽管把泥裤子弄得水淋淋的,嘴里也连说“糟糕——糟糕!”,可他心里却很惬意,不是吗?“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把一个男孩子淘气、勇敢、快乐的神态活现出来了。最后写小妹妹紧跟在小哥哥后边,尽管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然而,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几行诗,新颖、生动、精巧,小妹妹举止、心态的反差写得那么真实,不禁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具有深谙儿童的心理的功底和写诗的高超技巧,才会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与此同时,我们自然也从中感受到始终热爱儿童的冰心对孩子们是怎样以她的创作去“鼓舞他们做一个有教养的、乐观的、英勇刚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回来以后》)的。

(张美妮)

感谢冰心

─教《雨后》有感

读着,读着,

灿烂的笑容在脸上绽放。

读着,读着,

孩子们的眉间堆满了笑意,

还不时地跺着脚、挥舞着小拳头。

闭上眼睛,

孩子们飞奔到雨后的广场,

赤着小脚丫,

欢快地踩着一个个水塘。

广场上不时飘荡着银铃般的笑声。

感谢冰心,

是你描绘了这充满生机的雨后。

是你引领孩子们走进知识的广场。

请孩子们分享着嬉水的快乐,

体验着童年的无穷乐趣。

《雨后》实录 篇5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奶奶写给我们孩子的一首诗《雨后》,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生共同写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雨后》)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了《雨后》这篇课文里面有个小哥哥他摔了一跤,嘴里直喊糟糕糟糕。

生2:我知道《雨后》这篇课文当中,小妹妹撅着两条小辫子。

生3:我知道课文中小妹妹也想摔一跤,但又不想弄脏自己的裙子。

师:是的,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小朋友们回家都读过这篇课文了吗?

生:读过

师:只读了1遍的请举手!

生:无人举手

师:读了2遍的举手!

生:还无人举手!

师:读了3遍甚至更多的请举手!

生:全班都举手了!

师:看得出我们班小朋友真爱读书。读书太重要了,多读书,读好书,你的语文会学得更好!

师:下面就请你们找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节,反复练练,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开始吧!

(生自由读书2分钟)

师:小朋友们刚才读得很认真,谁先来展示!这么多小朋友都举手了!你想展示哪一小节给大家看?

生1:我想展示第一小节!生读第一小节。

师:你读得很努力,很认真!还有想读得吗?

生2读

师: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节呢?我们先到雨后广场上去看一看,看看广场上的孩子是怎样玩的?

生:看雨后孩子在广场上踩水的课件。(配有童趣的有节奏的音乐)学生边看边情不自禁的跟着音乐点头。

师:现在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生:我觉得应该把广场上那棵嫩绿的树的美读出来。

生:我觉得应该把孩子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师:你从哪一句话感受到孩子的快乐呢?

生: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师:你想试试吗?

(生读这一节读得有声有色!)

师:想不想像他这样读!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走进广场上吧!

生:齐读第一节!

师:第一小节读得很棒,下面哪一节你能读得最好?

生1:我想读第二小节。生读。

师:真是个淘气的哥哥。有人要给你提意见了!

生2:我觉得你在读水花儿时,不应该把儿化音分开读。

师:那你示范示范!

生2: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儿化音很标准)

师:对着生1,你会了吗?

生1:会了。

师:请你再读一读。

生1:“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也读标准了)

师:你的进步真快。刚才老师发觉溅起这个词,你们读得很准确、很响亮。这个词你们懂吗?

生1:把水花溅起多高。

生2:水花飞起来了。

生3:水花蹦蹦跳跳地飞上飞下了。

师:看老师这儿,(课件展示水花四溅的画面)这就是溅起。

师:生活中,你见过这种现象吗?

生1:把手放在开着的自来水龙头下面,谁就会溅起很高。

生2:在浴室洗澡的时候,跳下去水花就会溅起来。

生3:汽车在雨后的公路上行驶会溅起水花。

生4:在雨后的池塘里,我用脚踩来踩去水就会溅起。

师:广场上的水花怎么会溅起这么高?谁来读读第一句。

生:读“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师:小姑娘真文雅,踩水都这么文气。谁来踩得比他高一些。

生:读“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师:有点高了溅到了小朋友的腰间了。谁再来读。

生:读“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声音响亮,而且强调了使劲、多高等词语)

师:哟,水花都溅到老师的脸上了,凉丝丝的,真舒服。你真会玩!

师:谁来把下面两句读出来。

生:读“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却滑了一跤。”

师:你为什么喊得这么响亮?

生:因为他喊得小的话,妹妹听不见早就滑下来了。

生:如果不大声点,就不叫喊了,那就叫说了。

生:广场上,玩的时候,你不大声叫,你的声音会被人家的声音盖住的。

师:哥哥考虑得真周到,谁再来喊一喊。

生:读“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却滑了一跤。”(读得大声而短促)

师:你怎么喊得又跟他们不一样呀?

生:因为我觉得他们太拖了,拖的话,妹妹早就滑下来了!

生:是的,哥哥已经感觉到地上很滑了,所以他就要喊快些,不喊快些,妹妹早就跌下来了。

师:说得有理有据。是的,同样一句话理解的不一样,读法可能就不一样,请小朋友再读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你就怎样读。

生:自由单独读

师:接下来哪一节你认为你读的好呢?

生:我想读第三小节

师:好的,你读吧

生:读第三小节

师:听了你的读,老师眼前好像看到那个滑了一跤的哥哥了。你们看到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哥哥什么样?

生:很可爱!

生:他身上全是泥巴。

生:他脸上是有笑容,可嘴里却说糟糕糟糕。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就是哥哥已经跌了一跤,很疼了,嘴里在说糟糕糟糕,回家要被妈妈骂的,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我觉得自相矛盾。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真会发现问题!小哥哥跌下来以后,嘴里喊什么?

生:糟糕糟糕

师:糟糕这个词懂吗,换个词说说看。

生:倒霉、惨了、坏了、糟了、完了

师:这时的小哥哥的心理会怎样?

生:很难过,怕被妈妈骂。

生:可能会怕妹妹笑他,因为刚才还提醒妹妹注意的。

生:也可能害怕伙伴们笑话他。

师:谁来读读第一句

生:“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眉头紧皱)

师:请你到前面来,让大家看看你的表情。文中的小哥哥是这个子的吗?

生:不是。

师:你把下面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师:是呀,小哥哥的脸上是什么样的?

生:很兴奋,很骄傲。

师: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有什么原因呢?

生 1:我觉得可能他看到自己溅起的水花最高,兴奋和骄傲了。

生2:可能因为他踩水很尽情,很有乐趣,所以他兴奋和骄傲了。

生3:踩水这么痛快,又何必在乎摔一跤呢?

生4:我是小小男子汉,我不怕跌。

师:那这两句话该怎么读呢?

生:嘴上喊糟糕,脸上要充满兴奋和骄傲。

师:谁来试一试?

生:读第三小节。(很有表情)

师:真是个淘气又可爱的小男孩。

师:接下来谁愿意读的?

生:读第四小节

师:这一节写的是谁?

生:写的是一位小妹妹。

师:我想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妹妹,谁来?

(一小女生上前)

师:你们觉得她像文中的那个小妹妹吗?哪儿最像?

生:辫子最像。

师:辫子怎么啦?

生:往上翘着

师:用文中的一个词。

生:撅着

师:请你读第一行。

师:演员选好了,她该怎么演呢?谁来告诉她?

生:她应该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生:应该小心的轻轻的跑

生:还应该紧紧跟着泥裤子后面

师:你能完整地把她的动作读一下吗?

生:读“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她咬着唇儿……”

师:小妹妹有了,那泥裤子谁来当?

生:我来

师:小哥哥该怎么演呢?

生:他应该跑

生:他应该一边踩水一边跑

师:踩水时动作怎么样

生:要使劲用力

师:我想请一个人来读一读他们的动作。请大家静静地听,认真地看,待会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在前面演。

师:演得怎么样,大家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演得不错

师:哪儿不错,说具体点。

生:她咬唇儿了,也提裙儿了

师:你能把它读一下吗

生:读妹妹的动作

师:还有评价的吗

生:演是演得不错,但我觉得她没有紧紧地跟在泥裤子后面。

师:是的,你能把这一句读出来吗?

生:读“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师:是的,下次跟哥哥玩时可要跟紧哟,要不然哥哥会把你弄丢的。

师:好了,谢谢你们精彩的表演。

师:再读读下面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读“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师:小妹妹为什么又有这样想法?

生1:她很羡慕哥哥玩得这么痛快,心里想玩,可害怕衣服弄脏!

生2:因为小哥哥玩得太有趣了。

生3:小妹妹真有点自相矛盾。

生4:因为他看到哥哥脸上的兴奋和骄傲,也想尝试,可又怕妈妈骂。

师:再读这段话,要读出小妹妹既紧张、小心,又想摔这么痛快的一跤的心理。

生:读第四小节。

师:课文全部读完了,小朋友读得精彩,演得棒!下面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做个练习。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的2、3、4小节,然后用课文的内容说一句话,说的时候用上却这个词。(课件出示)小哥哥_________却_________,他真_________。小妹妹_________却_________,她真_________。)

生:①小哥哥提醒小妹妹要小心,自己却摔了一跤,他真粗心。

②小哥哥大声提醒小妹妹地上滑,要小心,自己却摔倒了,他真可爱。

③小哥哥要小妹妹小心,自己却使劲踩水,摔了一跤,弄得满身是泥,他真爱玩。

④小哥哥摔得满裤子是泥水,嘴里喊糟糕,脸上却露出兴奋和骄傲,他真快乐。

⑤小哥哥摔得连喊糟糕,心里却感到骄傲,他真怪。

⑥小哥哥摔了一跤,担心回家挨妈妈骂,心里却认为自己棒,他真可爱。

⑦小妹妹走得很小心,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紧紧跟着小哥哥,可心里希望自己摔上痛快的一跤,她真可爱。

⑧小妹妹走得很小心,心里却也想像小哥哥那样摔一跤,她觉得那样很神气,她真可爱。

师:说得真好,冰心奶奶眼里的孩子都是这样天真快乐,无忧无虑。她一生最爱的就是孩子。她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让我们带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特殊的爱的情感,走近冰心(播放课件冰心的照片,作品的封面,同时配音朗读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第1、2小节)。

师:是呀,冰心奶奶在这里把儿童比作了小天使。同样可见她是多么的喜爱孩子呀。你们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关心下,一定会像冰心奶奶笔下的孩子那样活泼、可爱、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