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端午节的作文150字左右(整理7篇 )
端午节的作文篇1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当然,我们家乡在端午节这一天,妈妈要在门上贴公鸡,还要给孩子戴上五丝线、公鸡、扫灾刷包含着母亲对孩子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命百岁,平安吉祥。
每年的端午节,神头镇都有集会。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看马戏、看歌舞。买自己需要的各种东西,最主要的是上小山凉亭观看。
传说,许多年前,有一位母亲在小山上生下了三条龙,人们称为大、二、三大王,至今山上仍留有印迹。我们边看边议论着这个古老的传说。太阳快要落山了,妈妈说:“天快黑了,咱们回家吧。”我们买了一包粽子高高兴兴的坐着车回家了。
晚上,我们一家人吃着美味的粽子,沉浸在一天的快乐当中,欢笑声久久环绕在夜空中。
端午节的作文篇2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来,我想起了妈妈曾经给我讲的“端午节”来源的故事,想起了每年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的往事,想起了每年端午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粽子的欢乐场景。
曾经听妈妈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据说是屈原投汩罗江后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的习俗。
还记得去年端午节的早上奶奶拿来一大盆芦叶、淘好的米和淹渍好的肉馅,准备包粽子。首先奶奶用四、五片芦叶稍稍重叠平放在一起,然后将芦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状,接着用勺子往里面装米和肉馅,肉馅在米的中间,再接着把芦叶折来折去,就像在变魔术一样,不一会儿一个标准的“三角体”呈现在我的眼前,最后用线扎紧。看着奶奶一个粽子包好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五片芦叶开始有模有样的做了起来。可是这些芦叶叠平后,好像故意要跟我作对似的`,总是卷不成圆锥状,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急得我满头大汗,奶奶来到我身边奶奶细致耐心的指导,经过几番折腾,一个奇形怪状的粽子终于包好了。我接连包了五个粽子,累得气喘吁吁,我终于学会包粽子。晚上我早早就坐到餐桌旁,厨房飘出阵阵粽子的香味,忽然爸爸从厨房端着热气腾腾的粽子出来了,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感到格外美味可口,爸爸常教育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豁然开朗。每年端午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粽子的欢乐场景又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端午节,一个令我难忘的节日!
端午节的作文篇3
星期四是端午节,我和哥哥、妈妈约好郑子龙和他妈妈去华信游泳馆游泳。
早上九点左右,我们大家一起出发去游泳馆。到那里,我们各自换好泳衣、泳帽。然后就开始游泳,最开始郑子龙不会游泳,我妈妈就给他租个救生圈,让他跟我们一起玩,他拿救生圈也不太敢往水里下,他练习几次才敢往水里下。可是他还是不敢把救生圈摘下去。
快到中午,我妈妈给我们每人买一桶泡面。我们吃饱喝足,就又开始下水玩,我们看别人都拿着一个球,我们也想租一个球,于是,我就让我妈妈去租。球来,我们就争先恐后的抢起来,哥哥先抢到球,然后传给我,我在那时候正在发呆,居然被郑子龙抢走球,他又使劲一扔,扔到他妈妈那里,接着他妈妈便传给我。就这样我们渐渐的.成一个菱形,互相传球。
到晚上,我们依依不舍的走出游泳馆,我们坐上19路公交车,半路上公交车发动机还停火,收费员还让几个男生和我妈妈、郑子龙妈妈下去推车,车开动,妈妈们赶紧上车。到四平宾馆我们下车,我觉得肚子很疼,就让妈妈牵着我走,吃过桥米线后,我的肚子更疼,就让妈妈背着我走。
这次我们上游泳馆,玩的都很开心。
端午节的作文篇4
“五月初五,‘亲妈’地走!”这是我们家乡的一句俗语,大意就是五月初五准新郎要到女方家送礼去,要是不送或者礼送得不到岳母欢心那今年就难娶走人家闺女,抱得美人归咯!
当然,也不是每个“亲妈”都只收礼不看人的,俺妈就是只看人不看礼。老家的端午节不吃粽子,吃的是油炸散子,还有炖大猪蹄汤。那是一九九七年的五月初五,阿拉熊(这是我给老公取的外号)拿着一小桶鳝鱼、泥鳅到我家,我一大家子人都觉得这小子挺奇怪的,怎么端午节送这么些东西给“亲妈”,这不是不想好好孝敬岳母大人了嘛!说实在的,我当时就想这臭小子今年肯定娶不了我咯!结果,蒜苔炒鳝鱼、泥鳅炖豆腐却成了那次端午节最抢手的菜,俺妈笑着对阿拉熊说:“同意你们的婚事了,随时定日子!”至今我还记得阿拉熊那得意而灿烂的笑容。
就那么一小桶东西怎么就能够赢取“亲妈”得欢心呢?说起来连我都有些惊讶,阿拉熊一副文文弱弱的书生样子,竟然身怀绝技!原来他家后面有一大片竹林,所谓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家正是靠竹吃竹。他从爷爷那儿学会了竹子的编织手艺,家里的箩筐,晒稻谷的簸箕,挑施农田粪便的`挑子大多出自他手。更绝的是,他每天早起编织竹篓子,然后到水田池塘里捉鳝鱼、捉泥鳅,做成鳝鱼篓子后拿到集市上卖。要知道鳝鱼、泥鳅都得是勤快、有本事的人才能抓到的(捉鳝鱼、泥鳅得起早贪黑,不然就被人家捉走了),鳝鱼篓子要到半夜放到池塘水稻田里,天亮之前收回去,早上得趁小东西们鲜活的时候赶上十几里路到镇上去卖,又或者到赶集的时候多换些肉、排骨给家里改善伙食。这样勤快有本事的女婿也难怪俺妈答应得那么干脆!
虽然现在我们在城市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年端午和大多数人一样吃着粽子、咸鸭蛋,但还是不免想恋过去在家乡的日子,以及那两道有滋有味的端午菜肴!
端午节的作文篇5
端午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去上街,街上的人可多了,挤得我的眼镜都快掉下来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满街都是,真让人应接不暇,我想要这,想要那,可妈妈什么都不给我买;端午节前,我就和妈妈说过我要吃粽子的,妈妈很爽快的答应了,那天妈妈说过逛完街要去学校,领着学生去看中考考场,(因为那是一年一度的`大考,有她的学生明天参加考试)顺便给我买粽子。到了晚上,我才想起粽子的事,等啊,等啊,很晚了,妈妈才回来,我忙过去一问,说没买,说是光顾着催促学生早点休息,等所有的学生都入睡了,超市早已关门。妈妈说:“明天一定买”。
第二天,正巧妈妈不知因什么事生气了,我又和妈妈说起粽子的事,妈妈大声骂道:“整天就知道吃,吃了睡,睡了吃”,说着就匆匆走了,去关照她的学生,好象上考场的是她。
看到粽子的希望离我?来?远,我心里刀割一般,虽然有人也没吃到粽子,但我每年都吃不上,今年好不容易盼到端午节,却还是没吃到粽子,更没有纪念屈原,我的心永远不能平静下来。
端午节过去好几天了,我最终还是没有吃到粽子。
端午节的作文篇6
打我记事起的时候,端午节前夜,母亲会从针线篮子里拿出五颜六色的花线,在昏黄的灯光下,用老家俗称叫“线杆”的纺织工具,把各色花线碾成绳子,叫“花花绳”,老一辈人说这个东西可以趋吉避邪。然后用各色花布,尤其以喜庆的红色为主料,赶针脚、针织、刺绣等复杂的工序,制作成一个个似要活过来的龙、马、羊、鸡等生肖“耍货”,也就是行话“香包”。也有蛇、蝎子、蜈蚣、蟾蜍、蜘蛛俗称“五毒”样式的香包。
在端午节那天,一大早,我还窝在被子里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在不惊扰我熟睡状态,悄然给我在小腿、胳膊四上肢带“花花绳”。等起床后,才把赶夜做好的香包戴在我的脖颈上,然后用从药店买来的各种中草药捣碎、和着各色花瓣碾制而成的香草裹一遍。这时,这些形状各异的“耍货”,嗅起来香气浓郁,沁人心脾,这才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香包”。我好奇地问过母亲,母亲的回答我记不大清了,说是戴着这个不仅有提神的功效,而且可以逢凶化吉。现在想来,含有中草药、花瓣的香草,说是提神倒可一信,但逢凶化吉之类不足取信,我依然深深地明了,“逢凶化吉”只是亲人长辈寄予晚辈身处困境可以化难呈祥的一种美好夙愿。
母亲会拿出自家种的糯米洗干净,盛在一个大盆子里备用。然后在锅里加水,拢起材火,把一大盆子糯米倒进锅里,先用大火煮。等糯米煮成粥的样子,锅里加入蜂蜜、红糖熬成汁,出锅前撒些颜色红润、皮薄肉满的的大枣、花生豆、板栗仁、枸杞,再换成小伙熬成粘糕状,就可以盛盘端上桌。这时,姐姐哥哥们早早围着锅灶还在打转时,母亲会舀一小勺,用嘴吹凉了,总会尽着嘴里吞咽着口水的我先来上一口。
早饭,就是吃糯米糕。在我们吃的时候,母亲早已找来洗净的玉米叶子、竹叶包着粽子,下午就可以真正的吃粽子了。
端午这一天,全天吃的几乎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食物。
吃过早饭出去玩的时候,母亲会拿来雄黄,在我的耳朵外廓里粘一些,可以防蚊虫我只知道端午节不仅我,村子里的小伙伴都会戴这个,出去玩的时候,总会有婶子、叔叔、爷爷奶奶累的长辈把我叫住,一遍一遍翻看着我胸前的一串香包,啧啧不休。我只知道,那是些在说我母亲心灵手巧之类的好话。
我大些的时候,家里已经不种植黄糯米了。老家逢端午节,母亲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黄糯米做的粽子,母亲就用自家种的小米四处找邻居家种有糯米的婶子换米吃,或是借一两碗等自家种了秋收后再还给邻家。而且每次都是两碗才换得一碗,借两碗还的时候母亲总会多还一碗,只是为了让我在端午节的时候饱口福。
等我长大了,每每过端午节,母亲纵然知道我自小喜欢吃黄糯米做的粽子,但不管是换、还是借,都很难再找到我想吃的那种黄糯米的时候,就只好在集市上或粮油店会去买罐装的成品白糯米,买了宽竹叶包粽子给我吃。
现在,纵然“身在他乡为异客”,也难淡忘年少留在故乡端午节里的童真故事。即使“山一程,水一程”千里之遥的地域,也隔不断端午节吃母亲亲手做的粽子的那一份思念和挂怀。
而今,又过端午节了,置身西域的,仍旧守住那份传统的习俗,用买来的糯米、大枣、葡萄干,凭借脑海里母亲的身影,做记忆里的粽子。然后静静地咀嚼粽子里每一颗粮食、果品的味道,只是为了坚守祖宗留下来的那一份弥足珍贵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
端午节的作文篇7
对于北方的人们来说,端午节是个踏青的好时机,这时果园中,草地上,路边,田野中处处生机勃勃,满眼的绿,漫山遍野的绿,为这个节日增添了色彩。古往今来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习俗,而人们也不禁陶醉在山水之乐中。
今年,我同父母一起去了舅舅家果园,绿色出现在眼帘,依稀可以看到一两抹红色,走进才发现是娇红欲滴的樱桃,小巧玲珑的挂在枝杈间煞是可爱。将它们摘下洗净后,一股脑的.放在嘴里,甜意用上心头,不禁让我感受到端午很甜。
接着,我们去了太奶家,在太奶家吃到了香喷喷的粽子,粽子中的果味浓香穿梭在唇齿间,黏黏软软的口感令人陶醉。这时,我不禁想到了屈原,那个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伟大诗人。
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避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而古来就有“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的诗句,这也印证了端午节的悠久历史。原来,端午很淳浓。
据资料说,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内装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术、白芷等植物的根茎碾碎混合均匀制成的。而每到此时,孩子们都会带着自己喜爱的香包和小伙伴们一起展示,玩耍,淡淡的香气在风中荡漾,令人沉醉其中,原来端午很香。
香包中也蕴含着一缕春风,两滴夏雨,三片秋叶,四朵冬雪,做成五颜六色的礼盒;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用九分真诚,十分热情,父母和老人对子孙的无限爱。
“淡淡烟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楼,淡淡鱼儿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绣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赠与友。”牵着亲人的手围坐一桌感受端午的滋味,凝神品味节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