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资料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原文翻译赏析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22 手机浏览

出自元代乔吉的《折桂令&客窗清明》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鉴赏一
作者:佚名
  乔吉卒于至正五年(1345)二月,生年已不可考。但曹寅本《录鬼簿》说他江湖间四十年,欲刊所作,竟无成事者;,他在《录么遍&自述》中也有批风抹月四十年;之语,则享年至少在六十岁以上。从本曲五十年春梦繁华;句来看,当是他五十岁进入老境的作品。

  这首曲写的是清明,却从客窗;的意境表现,不消说客愁才是真正的主题。诗人先从窗外的一角春景领起,转入窄索帘栊,巧小窗纱;,实已显现出自己囿守客居一方小小天地的情状。而临窗所见的,是风风雨雨梨花;。风雨、梨花,固然是清明时节的典型景物,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寒食花开千树雪;;但以风风雨雨;来配合梨花;,那就难免使人感到可恨狂风淫雨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顾德润《青玉案》)的憾恨了。这种惊心动魄的春景,暗示了作者客窗清明;的悲愁心情。

  守着窗儿,一无出户赏春的情绪,这就为以下客况的种种回忆留出了地步。诗人以一个甚;字总领,有感慨万千之意;而三千丈;两句的概括,则充溢着客愁茫茫、万念俱灰的怅恨。三千丈清愁鬓发;,是从李白《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句脱化,这与五十年春梦繁华;对应,显示了作者进入垂暮之年而不堪回首平生的颓然心境。白发皤然,犹漂泊于客乡,诗人的情绪;、客怀;、心事;,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结末以一个蓦;字打断客思,重将目光投向窗外,照应清明;,而深意又不止此。原来清明节前为寒食禁烟,家家冷食,不点火做饭,直到清明的这天才重开新火,而民间又有以新火互赠亲邻的习俗。这一笔以人家;的分烟;,衬示自己作客的孤独,不言愁而愁意倍见,可谓神来之笔。

鉴赏二
作者:佚名
  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从五十年春梦繁华;一句推测,此曲约写于作者五十岁左右。

  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清明时节,时届暮春,经过风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渐凋零了。这是透过窗棂所看到的外景,写景的观察点是在窗前,故二、三句描写窄索细密的窗帘和小巧玲珑的窗纱,以扣紧题目中的客窗;两字。接着用甚情绪灯前;的一个甚;字,领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一个客居在外的人,面对孤灯一盏,当然没有好心情。客中的情怀、重重心事和天涯漂泊的苦况,萦绕在枕边耳际。这万千的心事,作者仅用了以下两句来进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上句化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说明自己白发因愁而生,表现了愁思的深长。下句说五十年来的生活,像梦一样过去了。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无限的愁思和感怆。

  蓦见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转,将视线移向窗外人家,这家门前的杨柳如含烟雾一般,长得与屋檐相齐,充满着春来柳发的一片生机,给这家人家带来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中有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即是用人家的笑语欢言来反衬自己的寂寞伤神,此曲抒情手法与此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