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作文题目

音乐之声作文(9篇)

来源: 时间:2024-06-13 手机浏览

《音乐之声》观后感篇1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

《音乐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与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风格是: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而且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

与同类影片相比,其语言独具特色:既有用词精练、韵律整齐、节奏规范、艺术性强的高雅诗歌歌词,又有大量朴实、自然而又颇具风趣的日常生活对话。由于主人公大都是受过教育或有身份的人,尽管对话是口语体,其中有许多省略句,但总体上对话语言比较标准,适合模仿和借鉴。听者可在轻松愉快的娱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会受到地道英语听说情景的熏陶。

1959年在美国纽约首演,并在1960年获得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奖,这是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曲)和奥斯卡。翰墨斯坦(词)的最后一次合作创作的作品。1965年的电影版也获得过5项奥斯卡大奖。演出后大受观众欢迎。1965年改编成为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它被认为是最杰出的永恒佳品。这部历久常新的电影,永远抓住小朋友的心,所有学音乐的,听音乐的,都不约而同地被这部电影所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现过于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的一些双重评价,说她有时很好笑,但有时会时常惹麻烦。最后,院长还是把她派到了一位名叫特拉普的海军舰长家作一名家庭教师。

女主角玛莉娅生性活泼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胆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尽显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冯·特里普一家不畏纳粹爪牙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无不昭示了人类向善的意愿。

故事场景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音乐之乡萨尔茨堡(莫扎特的故乡)的艺术氛围,尤其是贯穿整部电影的妙曼歌曲(出自音乐大师理查德·罗杰斯之手),经过近半个世纪,仍传唱不衰,让人充分体验到艺术和自然之美。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著名《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都成为了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自由与专制的斗争、爱与邪恶的较量,永远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壮烈的场景。一曲音乐之声,就是一声自由战胜专制,爱征服邪恶的颂歌。

自由与爱,源自于自然,源自于心灵,是人类最久远、也是最永恒的追求。但专制与邪恶,总不愿意见到人类沐浴在自由与爱的光明中,不愿让人们自由地爱,恐惧人们热爱自由,总要千方百计将自由窒息,将爱毁灭!但自由与爱的伟大,正在于他们不惧任何压迫,不惧任何威胁,不惧任何邪恶。

因为爱与自由源自心灵,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赐与人类的无穷的力量,因此,爱与自由终将战胜专制、战胜邪恶、同时也战胜自己达到新的辉煌。有史以来,每一次专制对自由的压迫,每一次邪恶对爱的污辱,换来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爱的更美的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敢于面对专制与邪恶,必须敢于与专制与邪恶说不!

自由地爱,热爱自由,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音乐之声作文7篇2

夏天,知了“不胜其烦”地鸣叫着,鸟儿也热得一声不吭,我的心没来由的烦燥,打开手机,忽然很想听一听音乐。

点开一首曾经演奏过的曲子,闭上眼,聆听音乐所带来的故事。

音乐像一群出游的孩子,大鼓兴奋地大吼着,大镲也高兴地鼓掌,粗犷的声音和干净的巨响,让一群人更热闹了。长笛如同小鸟一般,一会儿绕着众人打转,一会儿又飞上天,俯下身冲下来,用清脆欢快的声音告诉人们她的喜悦。小提琴也配合着长笛,潺潺流水般的声音欢腾着,与长笛唱和着。接着,萨克斯蹦蹦跳跳地加了进来,他调皮地笑着,小男孩般东跑西跑,别提多开心了!

忽地,他们又安静了下来,清脆的琴音开始左右轻摆,随着律动,双簧管开始歌唱,倾诉着他的心声,大家听了,都激动起来,小提琴和长笛、单簧似乎身有同感,她们的声音与双簧的声音重叠,唱出令人心醉的旋律。

大伙儿倾诉了个痛快,心情也愉悦起来。单簧似乎想到了一个笑话,她压低嗓门,带笑地说着,长笛与小提琴在结束时捧腹大笑,大镲鼓着掌,萨克斯也尖声大笑,高昂的声音响起,大家高兴到了极点,拉长的`声音,兴奋的颤音持续到了最后。

曲子结束了,我久久没从脑子里的“全息影屏”中回过神来——我刚刚居然聆听了一首乐曲讲的故事呢!

音乐之声作文篇3

咦,那些人是谁?那几个可爱的孩子不就是范崔普舰长家的七个孩子吗?还有那年轻小姐,那不是玛丽亚吗?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飞快地跑过去:“玛丽亚,我是你们的中国朋友,我是琳达,我可以和你一起教孩子们唱歌吗?我会唱好多动听的中文歌呢!”我用流利的英语同他们打招呼,玛丽亚也热情地招呼我,经过一番熟悉之后,我便成了他们的中文歌曲教师。我先让他们哼出歌曲的调子,再一句一句地教给他们歌词。在我的帮助下,很快他们就学会了很多中国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弯弯的月亮》《小螺号》……我还把《雪绒花》翻译成中文让他们演唱。

一整天,我们都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

一次舞会后,玛丽亚成了他们的妈妈,而我,则成了他们真正的家庭教师。我们又成立了家庭合唱团,我们走到哪儿,唱到哪儿,无论到哪里,群众都愿意帮助我们,为我们做掩护,使我们成功突破了纳粹的封锁。最终,因为我奥国和中国连在了一起,我们两国齐心协力终于打败了纳粹。从此以后,范崔普一家终于可以安心生活了。

后来,经过大家的帮助,我又回到了中国。虽然我离开了那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但友情还在,歌声还在,那段美好的回忆也在。

音乐之声作文篇4

哆,是音符的开头,是一种严肃、低沉的音律,它,往往都是一些歌曲的前奏。

星期一是最让人不愉快的,往往都是音乐课。无趣的练声,高傲的音乐老师,幼稚的歌曲……一切都创造了这让所有人厌烦的音乐课。每个人,带着一本书和一根巴乌,漫不经心地上着课。一下课,大家都疯了似的跑出教室,好像谁都不愿意在这儿多待一秒,你拥我挤,冲向那窄窄的小门,终于解放喽!

唻,比哆高昂多了,好像在跃跃欲试,使自己热情一些。

每个星期二,我们的心情永远比星期一好得多,也许是因为没有让人头疼的音乐课。第四节,是让男生女生们愈难愈想挑战的美术课。这一次,竟然是画自画像。我用橡皮擦了无数次,用铅笔勾勒了无数次,终于一张完美的自画像画出来了,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呢!

咪,是老三,它的声音清脆,响亮,好像清晨小鸟欢快的叫声。

星期三,最清爽的就是没有让人想着头大的作业,可也要上补习班。其实,我感觉这就是在为小升初复习。可只要把它当玩游戏,一会儿,课就上完了。回家的路上,一路欢歌,好不快活!

法,与哆唻咪比较起来,比较激扬,让人感觉有种破竹之势。

星期四,必有大课间休息,咱们是踢毽子,在我不断的练习之后,我兴奋的发现,我竟可以踢15个啦!毽子飞扬,心情飞扬……

索,美妙悦耳,给人带来了一种美好的幻想,让人感觉前景大好。

星期五,我心情当然大好,一、下午有课程三,说不定可以看电影、打扑克;二、明天就解放了,太好了!课程三上,我们有说有笑地打“双升”的简单版,一想到明天就可以解放,心中一阵欢喜。

拉,也是一个快乐的音符,让人心中燃起快乐的火花。

星期六,下午做完作业,便可以随心所欲地玩了!睡睡觉、玩玩电脑、上上QQ、看看电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西,是最为快乐的音符,让人感到无限的兴奋!

星期天早上,是最为兴奋的一段时间,想爬山、游泳、逛街都可以,多High呀!小小的心总在欢呼雀跃!

哆唻咪法索拉西,这欢快的“音乐之声”,记载着我们美好的生活!

音乐之声作文篇5

我从小就对音乐非常着迷,一些可爱的音符,就能构成一首精致的歌,是多么神奇。好像一颗星,在夜空中闪闪发光。

我们家里曾经就有过一架电子琴,那时只是一味的去触它,碰它,当掠过琴键发出奇妙的声音时,我会慢慢地沉浸在这琴声中,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音乐家,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全都在这里倾吐出来了。在这种“艺术家”的熏陶下,妈妈如愿以偿地为我找到一位二胡老师。从此以后,我的音乐生涯就开始了。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拉时应该开放一些,野性些,而他恰恰符合了这种传统的奔放的'艺术风格。他教给我怎样去领略《战马奔腾》,亲近大音乐家与朋友共度《良宵》,欣赏南方的《江南春色》……总之,一首首音乐的起伏感,旋律感,万万是要具备的。一首首音乐,就是你一生的享受。认真地去感悟生活吧!你会发现,音乐无处不在……

音乐之声作文

In1930sAustriaayoungnunisfindingithardtoadjusttohernewlifeintheabbey.TheAbbessdecidesthatthebestthingtodoistosendthenun(calledMaria)intotheworldtodiscoverlife.SheissenttothevonTrappfamilytoworkasanannyforCaptainvTrapps7children.VTrappisawidowedex-navalcaptwholosthisjobwhenAustrialostitscoastaftertheTreatyofVersailles.HeisaproudnationalistandisworriedabouttheriseofthefarrightinneighbouringGermanyandtalkofaunion.VTrapprunshishouseholdlikeashipbecauseheknowsnootherwayandisindeepgrievingforhiswife.WhenMariaarrivesonthescenesheismetwithoppositionfromthechildrenandisput-offbythecaptainsattitudes.Intimehowever,shebuildsbondswiththeentirefamily,especiallyLiesl,theeldestchild,whomsheguidesintowomanhood,fillingthevoidofLieslsabsentmother.

ThecaptainisengagedtotheBaroness,awomanwhomthechildrendislikeandwithreason-shelovestheirfathernotthem!Gradually,however,overtimeMariaandtheCaptainfallinlove,theBaronessrealisesthisandfabricatesastorytomakeMariawanttoreturntotheabbey,butMariahashelpedthevTrappsrediscovermusic,andthroughthat,happiness.ShereturnstothemandtheBaronessfinallyacceptsthatMariaandtheCaptainaremeanttobetogether.Theymarry,butonreturningfromtheirhoneymoonareconfrontedwiththeawfulnewoftheoccupationofAustria.CaptvTrappissummonnedimmediatelytofightfortheNaziHighSeasfleet,butheopposestheNazisandwillnotconform,thusputtinghisbelovedfamilyindanger.ThevTrappsdecidetoescapeoverthebordertoneutralSwitzerland,buttheirplanisdiscoveredandtheyareforcedtoescapeinaveryunconventionalstyle.

音乐之声作文篇7

每件事的成功,背后都有一个功劳最大的人。上个礼拜学校的“小小音乐家”音乐发表会,由我和小萱担任木琴二重奏的演出。

演奏完毕后,我们得到了如雷的掌声,大家说我们默契十足、配合的很好。受到十足的肯定,我打心眼里觉得很欣慰,但我还是要感谢好多好多的人,他们的功劳最大,让我能享受掌声和荣誉。

最重要的大功臣就是开始培养我木琴的兴趣的美如老师,她是我的打击乐老师,带我认识木琴,教导我木琴合奏的技巧,她同时也是我的钢琴老师,如果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热爱打击音乐的我。

第二大功臣就是我妈,她不计较金钱的花费,让我有始有终的把打击乐全部的课程上完,帮我安排个别课程,还帮我租琴房让我练木琴,要不是妈妈的坚持,我哪里有今天的好表现呢。

最后当然要感谢我的好搭档小萱,如果没有他,我就不能把马林巴搬上台,更不可能有合奏了,也因为他的完美搭配,让我们的音乐一气呵成,完美的呈现出来,他的功劳可不小呢!

只是一个二重奏,要感谢的人可多了呢!我都感谢不完了。

《音乐之声》观后感篇8

昨天看了《音乐之声》这部美国电影,感觉这是一顿非常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影片的主人公的是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修女,她在修道院表现过于反常,受到其他修女在的排挤,后来被院长派到一位名叫范崔普的海军舰长家做家庭教师。影片主要介绍的是她在范崔普舰长家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范崔普舰长家有七个孩子,舰长告诉玛莉亚自从七个孩子的母亲去世到玛莉亚接任家教,孩子们已经换了11位家庭教师,玛莉亚已经是第12位了。面临这样的巨大压力,玛莉亚非常自信,欣然接受了家教这项工作。第一次见面,孩子们就开始搞恶作剧来捉弄这位新老师,小家伙们偷偷在玛莉亚的口袋里装了一只青蛙,玛利亚发现后,尽管吓的魂飞魄散,‘哇哇’大叫,但听到女管家说上次孩子们见到新老师的‘见面礼’是一条蛇,她开始若无其事了,一点都没有责备孩子们的意思。第一次在范舰长家进晚餐孩子们在她的座位下面偷放了一个松果,她一坐就被松果扎了一下,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下,玛利亚哈哈大笑,舰长说她的行为举止很独特,她依然拍了拍腰,说是自己患了风湿,有点腰痛,坐下就餐前,她首先对孩子们说要感谢他们放到自己口袋里的那件珍贵的礼物。接着又对孩子们说,她了解一个陌生人到一个新的家庭里是多么紧张和不安,了解能被接受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儿,与孩子们接触后孩子们的举动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快乐和欢悦……。”听了她的话,有几个孩子竟然哭了,大概是孩子们听到玛莉亚的话以后,被玛莉亚的宽容和理解动容,感到太惭愧了,也或许是他们认为自己做得太过分了。从那时起孩子们开始对玛莉亚产生了好感。

孩子们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们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理想。当孩子们的母亲去世后,舰长管理孩子们都是军事化的,像是管理海上的卫兵一样,吹哨子当口令让孩子们集合,理由是房子大,不愿意在家里大喊大叫发出声音,孩子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想方设法搞恶作剧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但是玛莉亚初次见面就捍卫了孩子们的尊严,为孩子们辩解,她对舰长建议:孩子们各自有那么好听的名字,为什么不叫他们的名字,吹哨子当口令那是训练动物的方式,喊名字是对孩子们最起码的尊重。当舰长固执离开时,玛莉亚就吹哨子让他停下,说舰长还没告诉自己招呼舰长时用什么哨音,舰长说让唤他舰长。说到这里时舰长才明白玛莉亚问这个问题的用意,默许了可以呼唤孩子的名字。

玛莉亚开始在这个家庭里与孩子们一起快乐生活学习了。打雷下下雨的晚上,她教会孩子们如何战胜恐惧,当她得知孩子们的妈妈去世后,爸爸就再不许家里有歌声和笑声后,玛莉亚暗下决心让孩子们找回属于他们的快乐,她开始从“哆、来、咪”入手教孩子们唱歌,做游戏,她甚至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用旧窗帘亲为孩子们量体裁衣做了孩子们喜欢的运动服,她说:孩子们漂亮的紧身衣不方便运动,孩子们也害怕把衣服弄坏爸爸生气,而玩的不开心。她还经常带孩子们一起到户外郊游,上树、划船……,做孩子们喜欢做的事情,并随时随地的教孩子们知识。正是由于玛莉亚的一片真心,为范崔普舰长家里带来了久违的歌声和笑声。

由于玛莉亚的真情付出,不但赢得了七个孩子的喜欢,最后还赢得了范崔普舰长的喜爱,最后两人结婚,致使玛莉亚成了七个孩子的新妈妈。

音乐之声作文7篇9

“咪咪呀咪咪请你相信……”轻快的《熊猫咪咪》响起,在教室外的同学们纷纷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准备上语文课。

这是我们班的习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新来的王老师总会利用课前五分钟给我们放一首歌。当悠扬或是动感的音乐从我们班飘出的时候,总会吸引其他班级的同学一脸羡慕地趴在窗户上往里瞧,久而久之就有了一批忠实的场外听众。而歌曲的类型很多,关于动物的、亲情的、励志的等等,内容多而广;形式多样,民族、流行、军旅、纯音乐等等也可以听到。

也许是音乐独特的魅力,慢慢的,语文课普遍成了同学们最期待的课,王老师成了同学们最想见到的人。只要下节课是王老师的课,调皮捣蛋的几个男生高喊的不再是“老师来啦!”而是“快点儿坐好,听歌了,听歌了!”

起初我们不明白王老师的用意,渐渐的,我们发现王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歌曲都与课文内容有关。王老师想通过听歌的方式让我们尽快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对一个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总的方向的把握。

如今,课前五分钟的音乐之声让我们班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慢慢的,听歌的效果逐渐显露出来,班级更加团结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高了,我们的作文比其他班的同学更有新意……可我明白,这段音乐之声的学习旅途,远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