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敬畏自然的名言,古人敬畏自然的诗句(69句)
古人敬畏自然的诗句1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海乃百川之会。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而地在其中。其味咸,其色黑,水行之正也。
3、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4、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5、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6、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7、人之一身,贪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魄心动则汗生,欲心动则精生。
8、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12、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13、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4、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15、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6、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1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1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古人敬畏自然的诗句2
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4、逐万物而不还。
5、化腐朽为神奇。
6、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营散,谷消则卫亡,神无所居。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气和,营卫乃行,常有天命。
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饮食者,人之命脉。少饮则和气行血;痛饮则伤神耗血。
9、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1、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12、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13、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
1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6、存己而后存人。
17、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18、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19、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古人敬畏自然的诗句3
1、营气之粹,化而为精,聚于命门。
2、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3、痰有六:湿、热、风、寒、食、气也。饮有五:支、留、伏、溢、悬也。皆生于湿。
4、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7、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8、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也,虚生百病。
9、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10、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1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2、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6、鲁酒薄而邯郸围。
17、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18、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9、游于羿之彀中。
古人敬畏自然的诗句4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面曲之酒,少饮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然遗兴,(www、lz13、cn)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疾动火。
3、饮食不节,杀人倾刻。
4、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5、爽口物多终作疾。
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8、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11、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灵则气泄,寒则气收。
12、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