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优美句子

心经全文54句,《心经》(22句)

来源:2022-09-29 17:26 时间:2022-11-02 手机浏览

《心经》1

1、观自在菩萨 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 依波若波罗蜜多故心无 碍 无 碍故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三世诸佛 依波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波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2、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3、“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

4、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5、“菩萨”,普济也。 “行”深,行持最深也。“般若波罗蜜多时”,言行持此功最久,而得活子时与正子时之真正天机也。“多”字从二夕,即晦朔之交,亥子之际。虽属一夜之中,实在两夕之间,此“多”字之隐语也。且修性有性功之子时,修命有命功之子时,此亦两夕之意。

6、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7、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8、心无罡碍

9、『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10、《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传灯真解》原书批注○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问修士从何下手?奈世人不肯回头。莫向天上寻子时,人身自有一阳生。

11、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12、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13、何谓“五蕴”?“色与受想行识”是也。人未有不空此五蕴,而能度其“苦厄”也。时有弟子,名舍利子,事吾已久,功行亦深。正欲求其度“苦厄”者,吾因呼其名,以告之曰:五蕴之最难空者,其先惟在于色。世之好色而不好德者,是以色身为实,而不知其终落空亡也。夫形色之中原有天性,圣人能践形,便能尽性,是色之中原有德。德与色之分,惟在看得空与不空耳。能看得空,则好色即好德。看得不空,只可为之好淫,并不可谓之好色,卒之性命丢而色亦不能好,良可悲也。

1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传灯真解》观音大士 自注1、 “般”,还也。“若”,顺也。“般若”者,返还顺行直泄之元精。元气,元神也,在儒为之克己复礼,在道曰七返九还。“波”,苦海之洪波。此海一名欲海,一名孽海,波涛凶险,最易溺人。然“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能行般若法,过得此海,便是神仙,则“波”中包罗有秘密天机也。而“般若波罗蜜”,下加一“多”字者,何也?盖返还“波”中之秘密天机,其功行宜多非可一二次了事也。且人之气质不齐,而亏损各异,实难以数目计,吾因以“多”字括之。

15、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6、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17、“照见五蕴皆空”者,明德既明,无一毫障蔽也。“度一切苦厄”者,内则度己,外则可以度人也。“苦厄”即人心也。人心惟危,实有性命之忧,故谓之“苦厄”。何以有性命之忧?盖性属人之魂,其性易飞扬,而难使之沉。命属人之魄,其命易下坠,而难使之浮。人每动一分情欲,即亏一分先天,即丢一次性命,久之而性命丢完,便死矣,“苦厄”孰大焉。若能清心寡欲,以道心化其人心,又加以神光常常内照,便能拘魂执魄,使升者皆降,降者皆升,则五蕴便空,而成为“自在菩萨”,岂非“度一切苦厄”乎?

18、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心经》2

1、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生香味触发。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

2、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

3、吕祖心经吕祖曰:天生万物,惟人最灵。非人能灵,实心是灵。心为主宰,一身之君。役使百骸,区处群情。物无其物,形无其形。禀受于天,良知良能。

4、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