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清代 / 袁枚古诗原文
出自清代袁枚的《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古诗翻译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
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
古诗解释
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
更(gēng)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
绝:此谓消失。
一天:满天空。
古诗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袁枚61岁时所作。诗人因“右足忽病疮”,曾为“望山无时登”,但始终保持“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病足》)的自得其乐的心态,这首五绝就是其在这一年最后一个“十五夜”映雪赏月,怀着这种心态所作。
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制造了更深人转静的环境气氛。“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它以“更鼓”、“人声”的一急一绝,形成对照,更深人静的过程,借助“沉沉”“渐渐”四叠字便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使人仿佛听到夜神走动的脚步声。它又以两散行句结束,特意突出后二句雪映月增明的绝妙景致。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写雪映月愈明的景色。“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灯本以照明,吹灯而窗更明,是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洒满白雪。末句不言雪而雪自见。诗人这时也许已和衣上床,却又欹枕待月。一年最后一个“十五”,既有明月当空,又有白雪洒地,很可能是诗人一生少遇的良宵。这时一盏寒灯,显已成为多余。不由起坐吹灯,临窗赏玩。由于白雪映衬,月光显得分外皎洁。真是天上地下,照耀如同白昼。
“月照一天雪”五字,准确地表现出诗人映雪赏月的独特感受,既写了实景,又传出真情,全诗就因有了此句而大增光彩。这两句的艺术灵感,也许是受张九龄“灭烛怜光满”的诗意的诱发,但它不是“望月怀远”,而是映雪赏月,则显属诗人的创造。它也不像韩愈、苏轼因有谪迁经历,而生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情思,只是直写这年最后一个“十五夜”雪中看到的月色。
此诗由于使用了对偶、散行句式交替出现的艺术手法,而收到了语言清新简净的效果。此诗所写腊半雪夜赏月的景致,可能会给人“幽冷”的印象,但它与柳宗元“孤舟”独钓的“孤独”心态迥然不同,因为作者并无柳氏南迁后的幽禁遭遇。它乃是一个生活安定的诗翁,十二月十五夜飞映雪赏月的真实感受,可以用诗人“景是众人同,情乃一人领”(《老莫作诗》)的艺术自自来说明。
古诗作者介绍
袁枚 :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
袁枚的名句
出自清代袁枚的《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袁枚《春风》
出自清代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也一作:亦)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袁枚《苔》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袁枚《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袁枚《马嵬》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袁枚《遣兴》
出自清代袁枚的《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出自清代袁枚的《春风》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出自清代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一作:亦)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出自清代袁枚的《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出自清代袁枚的《遣兴》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出自清代袁枚的《独秀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出自清代袁枚的《春风》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出自清代袁枚的《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出自清代袁枚的《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出自清代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一作:亦)
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出自清代袁枚的《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出自清代袁枚的《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出自清代袁枚的《独秀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出自清代袁枚的《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出自清代袁枚的《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出自清代袁枚的《春风》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出自清代袁枚的《独秀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袁枚的古诗
赤壁所见
偶作五绝句
夜过瓜洲
箴作诗者
消夏诗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春风
马嵬
荆卿里
登华山
品画
苔
山行杂咏
范希文
峡江寺飞泉亭记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谢太傅祠
陇上作
遣兴
绝命词
十二月十五夜
独秀峰
春柳
沙沟
大龙湫之瀑
伤心
观大龙湫作歌
祭妹文
湖上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