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五代 / 冯延巳古诗原文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古诗翻译
春风忽地吹起,吹的那池塘春水泛起涟漪。在花间小径里无聊地逗引着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放在指尖轻轻揉搓。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古诗解释
谒金门:词牌名。
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独:一作“遍”
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西京杂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古诗赏析
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 《孔雀东南飞》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古代有以鸭相斗为戏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时建昌侯虑于堂前作斗鸭阑,颇施小巧。”古代小说《赵飞燕外传》中也说过:“忆在江都时,阳华李姑畜斗鸭水池上,苦獭啮鸭。”晋代蔡洪、唐代李邕都作有《斗鸭赋》。这里的“斗鸭”有人认为就是看斗鸭,有人认为是看水中的鸭子嬉戏,实际上是栏杆上的一种雕饰。从句式和意境看,理解为雕饰合适。女主人公心绪不佳,独自靠着栏杆站着,头上的簪随便斜插着,快掉下来。勾画出女主人公懒散的心情,《诗经·卫风·伯兮》中有“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从早到晚心中想到的是心上人儿现在何处?何时才会回到自己身边?喜鹊的再次鸣叫,又勾起她的期待,但谁又知道新的期待不是新的失落呢?无须过多语言,只这一句“举头闻鹊喜”就够了,词如池塘的涟漪,波折不停,最后掀起了一个较高的波浪,定住作结,婉转含蓄,耐人寻味,可以说,这一句是整篇词的画龙点睛之笔。
古诗作者介绍
冯延巳 :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冯延巳的名句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长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敢辞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长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长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蝶恋花·几度凤楼同饮宴》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爵满,阳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双飞一作:晾飞)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冯延巳《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双飞一作:晾飞)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
冯延巳的古诗
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临江仙·秣陵江上多离别
醉花间·月落霜繁深院闭
点绛唇·荫绿围红
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归自谣·寒山碧
菩萨蛮·梅花吹入谁家笛
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
舞春风
长命女·春日宴
鹊踏枝·芳草满园花满目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鹊踏枝·烦恼韶光能几许
菩萨蛮·欹鬟堕髻摇双桨
南乡子·细雨泣秋风
长相思
谒金门·风乍起
清平乐·西园春早
谒金门·杨柳陌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抛球乐·逐胜归来雨未晴
如梦令·尘拂玉台鸾镜
上行杯·落梅着雨消残粉
芳草渡
采桑子·樱桃谢了梨花发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鹊踏枝·叵耐为人情太薄
酒泉子·深院空帏
采桑子·画堂昨夜愁无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