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古诗句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来源:2022-09-29 06:01 时间:2022-11-01 手机浏览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宋代 / 辛弃疾

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古诗翻译

月夜下的楼阁,飘满秋天香味的院落,欢笑快乐的人们来来去去。是哪个人秋天一到就悲伤凄凉?当年的宋玉就悲伤到这样。

吃饭喝酒要随其自然,对歌舞享乐看得平常一般。问他有什么可以悲伤之处?细细想想却也有悲伤的时候:重阳节快到了,秋风秋雨使人感到格外凄凉。

古诗解释

踏莎行:词牌名。节选自《淮海词》。《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篆(zhuàn)冈:地名,在带湖旁。

宋玉:战国时楚国的著名诗人,屈原的学生,其代表作《九辩》有句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如许:如此。

随分:随意,任意。

等闲:平常,普通。

甚堪:什么可以。

思量:细细想想。

古诗背景

淳熙八年(1181年)冬,辛弃疾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间闲居,此词便是作于其间。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篆冈喝酒赏月,成此佳作。

古诗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一一九〇年(绍熙元年庚戌)八月十七日夜。篆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小酌,便宴。此词就是在这次吟赏秋月的便宴上即兴写成的。

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在清凉幽静的篆冈,秋月映照着树木荫蔽的楼台,秋花在庭院里散发着扑鼻的幽香。第三句“笑吟吟地人来去”,转写景中之人,十分浑然一体。这七字除了一个名词“人”之外,全用动词与副词,衬以一个结构助词“地”,使得人物动态活灵活现,欢乐之状跃然纸上。秋景是如此令词人和他的宾客们赏心悦目,他不禁要想,为什么自古以来总有些人,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当年宋玉大发悲秋之情,究竟为了什么?

上片末二句:“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用设问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见秋即悲的孱弱之情。宋玉的名作《九辩》中颇多悲秋的句子,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等等。辛弃疾这两句,对此加以否定。应该说,当年宋玉之悲秋,是有一定缘由的,辛弃疾这里不过是聊将宋玉代指历来悲秋的文人,以助自己抒情的笔势,这是对古事的活用。由这两句的语意看来,悲秋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有敞开胸怀,纵情吟赏秋色才是通达的啰!每个读者初读到此,情不自禁地产生这样的联想,而顺着作者这个表面的语调和逻辑继续阅读下去,思考下去。

其实,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读了词的下片读者才知辛弃疾最终是要肯定悲秋之有理。只不过,他之所谓悲“秋”,已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纯粹感叹时序之变迁与个人身世之没落,而暗含了政治寄托的深意。

上片那些欲擒故纵的抒写,乃是一种高明的蓄势反跌之法。换头三句“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仍故意延伸上片否定悲秋的意脉,把秋天写得更使人留恋。秋夜不但有优美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有赏心悦目的好事,可以随意小酌,可以随便地欣赏歌舞,还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事呢?就这样,在上片“是谁秋到便凄凉”一个问句之后,作者又在下片着力地加上了一个意思更明显的反问,把自己本欲肯定的东西故意推到了否定的边缘。末二句突然作了一个笔力千钧的反跌:“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这一反跌,跌出了此词悲秋的主题思想,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极力渲染的“不必悲”、“有甚悲”等意思全盘推翻了。到此人们方知,一代豪杰辛弃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他悲秋的理由是,重阳节快来了,那凄冷的风风雨雨将会破坏人们的幸福和安宁。

“重阳节近多风雨”一句,化用北宋诗人潘大临咏重阳的名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这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辛弃疾之所谓“风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也暗喻政治形势之险恶。稼轩作此词时,国势极弱,国运日衰,而向来北兵也习惯于在秋高马肥时对南朝用兵,远的不说,公元一一六一年(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三十二路军攻宋之役,就是在九月份发动的。稼轩《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一阕就有“胡骑猎清秋”的警句。鉴于历史的教训,闲居带湖的辛弃疾在密切注视政坛情况变化时,不会不想到边塞的情况。此词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忧虑之情。这首词通过时节变化的描写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气度从容;欲擒欲纵,文法曲折多变;巧妙采用前人诗句,辞意含蓄;通过比兴等手法,寄托政治感想。

古诗作者介绍

辛弃疾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

辛弃疾的名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的古诗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

西江月·人道偏宜歌舞

青玉案·元夕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清平乐·村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

西江月·秀骨青松不老

一枝花(醉中戏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西江月·八万四千偈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金粟如来出世

鹧鸪天·白苎新袍入嫩凉

昭君怨·人面不如花面

定风波·野草闲花不当春

江郎山和韵

太常引·仙机似欲织纤罗

破阵子·赠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满江红·紫陌飞尘

定风波(杜鹃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鹧鸪天·莫殢春光花下游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菩萨蛮·旌旗依旧长亭路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念奴娇(赠夏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