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关于时代楷模发布吴蓉瑾观后感(精选5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9-26 手机浏览

时代楷模发布吴蓉瑾观后感篇1

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学生常常受到同龄人羡慕,除了他们有一位云朵妈妈,还因为他们有一套自主研发的云课堂。

比如,手持一支智能云笔,一个学生在课业练习时停顿时间的数据会被反馈给授课老师,老师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上课状态,从而作出相应的教学方式调整,设计更有效的针对性训练。

为了把老师从烦琐的教学事务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精力去因材施教,吴蓉瑾提出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带着她的云团队,一步步构建梦想中的云课堂:

可自动调节明暗的教室灯光系统,可自动监测、触发净化设备的空气净化系统等云系列,让学习变得更智慧,老师变得更全能。

小学是一个孩子需要全面教育和定型的阶段。我们的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掌握孩子们生活的状态,找准、找全他们成长的‘穴位。为了把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吴蓉瑾想尽办法引入更丰富的课外教育,尽可能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和兴趣。

可是,这些课程从哪里来?社会机构和企业开出的费用又怎么支付?吴蓉瑾冥思苦想,直到一个大胆的想法冒出来。

您好,我是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校长吴蓉瑾,您能给我们的孩子送一些课程吗?当年,吴蓉瑾登门求课的场景,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原校长李小华依然历历在目。

花了点时间确认吴蓉瑾的真实身份后,李小华耐心听完了她长达半个小时的恳请,由衷说了一句:你是真的爱学生。

文物鉴赏、西点制作两周后,由职校老师送教上门的13门职业体验课陆续在卢湾一中心小学开起来了,两校的合作也延续至今,成为上海市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道亮丽风景。

孩子们的课表丰富了,校长的日程更满了。

每天早上7点半前到校,晚上10点半后离开,周末两天概不例外。学校教师们都知道,吴蓉瑾同时处理好几件事是家常便饭,忙起来有时一天只睡两个小时。

别人看我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其实很多时候我是在给自己‘找工作,看到其他地方有好的课程,我就想能不能引进来,让我们的孩子足不出校就能体验,慢慢找到相伴一生的兴趣。吴蓉瑾说。

她是如此不惜时间——不论毕业了多少年,更不论是不是她的学生;不论是上海的老师,还是偏远山区结对帮扶学校的老师,只要找到她,她就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

她又是如此珍惜时间——去外地授课,她总是请求对方把上课时间安排在下午。这样她就能在讲完课后直奔机场,连夜返回,第二天一早又能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微笑、俯身、摸一摸头,师生互道一声早上好。

今年47岁的吴蓉瑾,选了一幅很萌的图画作微信头像——一个女孩驾着一片云,寓意放飞青春的梦想。

27年过去,梦想指引,初心未改。

时代楷模发布吴蓉瑾观后感篇2

教有真情,育无止境。2004年起,吴蓉瑾和同事们开始探索构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体系,将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教育的第一课应该怎么上?吴蓉瑾与学生们做了一个大胆的约定:孩子们每天把自己想说的话分享在作文篇(*)篇

在小学教育最平凡的岗位上,在经济发展最前沿的城市中,她始终赓续红色初心,追逐时代之光,耕耘国家民族的未来。她是理想信念的播种者。创建16年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小讲解员社团培育千名红领巾党史讲解员、服务对象几万人,成为传播红色文化、传递红色火种的重要力量。她是情感教育的倡导者。持续17年探索研发情感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惠及10万人次。她是教育均衡的践行者。足迹遍布全国多个贫困地区,担任校长的远郊薄弱学校已成为令人交口称赞的家门口好学校。她是智慧校园的先行者。率先开展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随需而学的云课堂模式辐射全国250余所学校,助力因材施教。赤子之心,蕴持伟力。她就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吴蓉瑾。2006年的暑假,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小志愿者,他们平均年龄只有10.2岁。在观众们的阵阵掌声中,他们习惯性地看向会址的小天井,他们的校长吴蓉瑾正在那里向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吴蓉瑾所在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这里毗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如何让信仰的种子从小播种在学生心间?16年前,正是她发起成立了专门志愿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吹响了红色文化传播弘扬的红喇叭。如何引导学生们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吴蓉瑾带领学生们开展调研,一同学党史、一同讨论撰写讲解稿、一同钻研演讲技巧,用互动学习、深度参与的方式,吸引学生传承红色精神,树牢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16年间,红喇叭社团已培养千余名小讲解员,志愿讲解场次超过千场,被亲切称为传承路上的小不点。而陪伴着小讲解员的吴蓉瑾,却始终坚守如一,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16年如一日地默默守护着学生们每一次的精彩绽放。如今,在吴蓉瑾的推动下,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已经成为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全校所有学生均可以用普通话和英语讲解,并形成了全校爱国主义教育全学科育人体系,给予拔节孕穗期的孩子们精神给养。已经就读华东理工大学的庄启良至今仍然坚持着这样的志愿服务,他感慨,这么多年,一大的讲解词始终铭记在我的脑海中,在我的心中永远种下了一粒红色的种子,生根发芽。吴蓉瑾明白传承的力量,更懂得教育的意义和育人的价值。构建孩子的健康幸福人生,就不能忽视学生完善人格和心灵成长。吴蓉瑾说。2004年起,吴蓉瑾和同事们开始探索构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体系,探索研发情感教育课程。这10多年来,每周她都利用15分钟的时间,坚持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并已开设上百节情感教育示范课。从最初引导学生宣泄不良情绪,到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直至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她和同事们一起写出了几千篇案例、两本研究专著,帮助青年教师学习、设计相关课程,开发的情感教育课程成为区域共享课程,惠及学生10万人次,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片绿洲。她也用自己滚烫的情感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充满爱的学校。她是学生眼中的云朵妈妈,也是家长眼中的秒回校长。只要学生需要,她便倾尽温热。她说:教育就是以心换心,唯有爱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走进孩子的心灵,完善孩子的人格。2018年,嘉定区与黄浦区合作开办了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作为特级校长,吴蓉瑾受组织派遣流动到此担任校长。3年实践将这所远郊薄弱学校办成了家门口的好学校,赢得百姓口碑。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吴蓉瑾的梦想,而她也用自己的脚步与实践丈量着优质均衡的理想。作为教育部信息化资源库专家,她多次前往青海、贵州、云南等教育薄弱地区,为当地教师开展培训,并为万名校长提供在线教学。她牵头承担了上海市松江区、奉贤区两所市郊学校8年的委托管理任务,以及四川省都江堰市天马山中心小学的重建和支援工作,受助学校教学质量进步明显,学生学业成绩均由区内、县内末端变为名列前茅。身处新时代改革潮头,吴蓉瑾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她在全国率先提出云课堂教学模式,提倡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十几年中,她带着师生投身于云课堂实践,研究成果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她探索的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室概念,随时、随地、随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进度、学习习惯等,用数据读懂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推动个性发展。吴蓉瑾还牵头开发了多个云系列产品,云手表云厨房云剧场云随行等均申报了专利。云课堂模式也已被全国250余所学校学习与采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心怀国之大者、心系立德树人、心向复兴之梦,吴蓉瑾就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抒写着无悔时代的教育人生。

时代楷模发布吴蓉瑾观后感篇3

因为爱生如子,吴蓉瑾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云朵妈妈。每个学生毕业时,吴蓉瑾都会赠送一张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卡片作为纪念,上面写着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除了经常与在校和已经毕业的学生交流,还有很多其他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也会慕名找到吴蓉瑾帮忙,希望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教育难题。吴蓉瑾说:每个孩子都应给予温暖的关怀,这样才能让他们学会积极面对挫折,成为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具有幸福能力的人。

教育均衡发展是吴蓉瑾教育梦想的重要内容,将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实践的成果辐射到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是吴蓉瑾一贯的追求。作为教育部信息化资源库专家,吴蓉瑾担任校长工作坊主持与培训任务,多次到青海、贵州、陕西、四川、重庆、云南等省教育薄弱地区,积极为当地教师开展培训,并为万名校长提供在线学习。青海、陕西、贵州等地的250多所学校学习和借鉴了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吴蓉瑾牵头承担了上海市松江区、奉贤区2所市郊学校8年的委托管理任务,以及四川省都江堰市天马山中心小学的重建和支援工作,受助学校教学质量进步明显,学生学业成绩均由区内、县内末端变为名列前茅。

时代楷模发布吴蓉瑾观后感

云课堂、红色教育,时时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云朵校长

吴蓉瑾爱孩子,希望了解每一个孩子。特别是2004年开始担任校级干部后,她非常渴望借助技术手段来了解每一个孩子,并真正做到大规模因材施教。

2009年,吴蓉瑾提出云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学生的答题时间、正确率等信息,分析学生的学力,探索因材施教。她也因此被家长称为云朵校长。

如何通过云课堂实现因材施教?

吴蓉瑾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一名四年级学生平时聪明活泼,课堂表现也很积极,但始终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老师们通过数据分析和课堂观察发现,他做题时会出现长时间的停顿,原因是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找到问题后,老师告诉这名学生,老师观察发现他很适合学射击,鼓励他去上射击课。

射击十分有利于注意力训练。经过一个学期的射击课程,这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卢湾一中心小学,像这样被云课堂改变的学生还有很多。

吴蓉瑾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也重视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2005年,带领学生们去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学习时,吴蓉瑾发现,学生的眼色是散的。她感觉,如果一个中国孩子不能了解中国的历史,甚至于对中国共产党都不熟识,是一件可悲的事。

吴蓉瑾因此决定创办一个讲的内容学生能听得懂的红色小讲解员社团。她还特地请专业讲解员到校教第一批的15名小讲解员筛查信息、写讲解稿。同年暑假,小讲解员们迎来了自己在中共一大会址的第一次单人讲解。

吴蓉瑾至今还记得,那天天气炎热,中共一大会址没有空调,小讲解员的额头冒着汗,后背也湿了。现场有位老先生一边拍照,一边赞叹,这很好,这样的故事可以一代代传下去,祖国江山未来有人。

16年来,孩子们的讲解已从普通话版扩展到了沪语、英语、快板书、连环画等方式。这个以孩子之口、从孩子视角讲党史故事的社团,至今已在近千场的讲解中服务数万人次,红色种子已然在孩子们的内心生根发芽。

谈及自己为什么当老师时,吴蓉瑾回忆,6岁上小学时,父母由于单位比较远常常不能按时接她放学,无数个傍晚是老师给了她母亲般的关怀,她也因此学会了呵护和爱。16岁进师范,是老师教会了她宽容和鼓励。26岁在工作中,校长教会了她细致和尊重。她就像花蕾一般汲取着养料,生长并绽放。

从当年到今天乃至将来,我想我每天能如此不知疲倦、永葆激情地投入工作,那是因为我知道,身为人师,哪些事情是我必须做的。这是我的一份责任,而这份责任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里,并且化作一腔的炽热情感。吴蓉瑾深情说道。

时代楷模发布吴蓉瑾观后感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吴蓉瑾为当地人熟知,始于情感教育。20年前,关注到一些孩子出现情感淡漠、自我意识过重等问题,她积极探索,每周利用15分钟午会课时间,开展情感教育课,提高孩子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后来,她和同事们一起,把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构建起了包括8个板块、20个专题的情感教育体系。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吴蓉瑾曾这样告诉同事贺春秋。贺春秋刚入职时,不小心摔倒受伤,吴蓉瑾指导她以此为素材,上了贺春秋的第一堂情感教育课——《爱护我自己》。贺春秋说,那节课上,她和学生们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受伤经历,互相提醒,彼此关心,那些温馨的情景十几年了还历历在目。吴蓉瑾的微信朋友圈常常晒娃。开学这几天,晒得最多的是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目光、吃饭后沾着饭粒的小脸张张照片都满溢着她对孩子的喜爱与呵护。每个学生毕业时,吴蓉瑾都会赠送一张附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卡片。常有已毕业的学生找她交流,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也慕名找她,吴蓉瑾也乐意提供帮助。每天都有太多值得关注的细节作为教育专家,吴蓉瑾多次来往于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区之间,为各地教师开展培训。吴校长去过很多地方,却没有旅游过。一名老师说,吴蓉瑾总是把培训课程安排在下午,当晚返回,为的是第二天一早就能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白天,除了听课,她最常做的是在教学区走走看看,每天都有上万步。看孩子们上课时的状态怎样、写字姿势是否正确,琢磨怎么教导他们文明规范吴蓉瑾说,每天都有太多值得关注的细节。3年前,吴蓉瑾被派遣流动到上海市郊的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我们叫她‘铁人校长,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教师谭珂告诉记者,吴蓉瑾不仅为学校设计了适合学生学习能力、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几十门校本课程,建立每周一研三三制备课等活动机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更将爱的暖流传递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下午6点多,送走放学的学生,吴蓉瑾还要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开会,办公室和会议室的灯光,总要亮到晚上10点。卢湾一中心小学是国内率先提出并启建云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小学校之一。从2009年至今,学校的云课堂从1.0升级到了3.0版本。当年,吴蓉瑾曾探索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教学,引发各方关注;现在,学校又开发设计出云课桌云展馆等新应用场景。卢湾一中心小学成为首批上海市信息化标杆培育校,吴蓉瑾也被大家称为云朵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