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清简介_李学清的个人资料
李学清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矿物学家,是我国宝玉石矿物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也是我国第一批的地质工作者,长期开展地质方面的工作,是我国地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并且也是一名出色教育家,培养了一批有成就的地质学家!
李学清
字宇洁,地质学家、矿物学家、地质教育家。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工作者之一,开拓了我国沉积岩研究的先驱。是我国宝玉石矿物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中年以后,专心致志于地质教育事业和中央大学地质系的发展,担任领导职务长达11年,是地质系的“开国功臣”,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地质学家。
人物生平
1892年12月20日生于江苏吴江震泽。
1911年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
1913年南洋中学毕业,考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
1916年地质研究所毕业,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技术员。
1922年入美密西根大学学习岩石学与矿物学。
1924年获硕士学位,并回国。
1925-1928年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兼中山大学地质系教授。
1929年任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
1930-1941年首任中央大学地质系系主任,其中一年兼任理学院院长。
1942-1949年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
1949-1977年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1977年5月1日病逝于南京。
主要贡献
1927年根据地质调查所馆藏的不同产地的竹叶状灰岩标本进行研究,写出《竹叶状灰岩之岩石学研究》一文。
1929年,到中央大学地学系任教授,讲授《岩石学》与《矿物学》。
1929年撰写《广东三水、高要、高明、鹤山、新会、台山、赤溪七县的地质矿产》。
1928年,李学清发表的《黄土之化学及矿物成分的初步研究》是中国学者早期研究黄土的重要文献。
1936年,李学清应当时江宁县县长之请,为该县做地质调查并填绘地质图,他领导全系教师开展南京市及江宁县的地质调查工作。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调查报告虽已脱稿但无法付梓。直到1951年,做了补充修改以后才得以出版。
李学清还曾对辽东大连和山东烟台、青岛等地进行过海滨沉积物的研究,并著有《青岛海滨砂的研究》一文,这是中国有关海滨沉积物较早的研究报告。
1957年,创建地质系沉积岩实验室,为开展沉积岩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同年,李学清与孙鼐合写有关花岗岩成因问题的研究报告。
1961年李学清主持翻译了戴里所著《火成岩成因及地球深度》和文契尔所著《光性矿物学》两部经典著作。同年,他还主编了《沉积岩石学》一书,被教育部列为全国试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