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臣简介_陈善臣的个人资料
陈善臣是柘荣县近代的教育家,出生于清末,博学多才,善于诗书,曾经在宣统元年获得拔贡,民国后在当地的学校任教,培养了很多人才,后进入当地书局进行编著工作,留下不少的作品,今天就和本地屋的小编看看他的人物生平吧!
陈善臣
字子恭,自号通玄子,溪坪下街人。
1884年出生。善臣博学多才,能诗文,通医书,尤工书法。
1909年获得清政府拔贡。其后应聘在白琳、三沙、柘洋等地两等小学以及省立第三中学、汉英中学任教。任教期间曾兼任霞浦县教育局董事、霞浦学界联合会会长、自治公所委员等职。
1926年,霞浦知事郭荦聘善臣入县志局任编纂,历三年书成。县志共40卷,善臣主撰9卷。此后,善臣到省立第三初级中学、霞浦作元小学、霞浦县立初级中学任教。他任教期间多年,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其中闽东著名革命烈士马立峰、福建师范大学黄寿祺教授等都是他的门生。
1943年,柘洋特种区署区长王乃平延聘善臣为区署助理秘书兼区民众教育馆馆长。
1944年,他主笔写成《建县刍议》上报省政府,请求在柘洋建县,文章曾刊登于《中央日报》。他还与地方人士倡办柘洋初级中学,并义务担任国文教员。
1945年,柘荣建县,善臣被选为县参议会副参议长,兼任县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县志编纂组组长。还担任国民党县党部监察委员、福安专员公署咨议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陈善臣老病家居,于1960年去世,享年76岁。
主要著作
主要有《孝经章旨》、《国语概要》、《楷字法程》、《通玄子》、《医学大意》、《柘荣乡土》、民国《柘荣县志·初稿》等,除《楷字法程》曾在作元小学石印作为教材而保存下来外,其余均未刊行,今已散佚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