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乐焕简介_傅乐焕的个人资料
傅乐焕是是著名的辽金元史学家,祖先是清朝的第一位状元傅以渐,早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从事研究工作,后奔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深造,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参与辽金元等历史的研究,是一名著名的历史学家!
傅乐焕
1913年出生,聊城人。辽金史学家。青少年时曾在济南读书,因父丧而一度辍学。
1930年冬,得堂叔傅斯年之助,到北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充任书记员。
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1936年毕业后应聘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职。
1942年发表《辽代四时捺钵考》,以辽帝春山、秋水等行迹为主线,对有关地名进行了全面考察,对了解辽代的疆域和地理状况极有参考价值。该项研究成果获中央研究院“杨铨奖金”。
1947年由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深造,继续从事契丹、蒙古及中亚民族史的研究工作,后获博士学位。
1951年拒绝来自各方面的利诱,排除种种干扰毅然返回祖国,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2年调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和学术委员。此后长期埋头治史,先后参加并领导对满族、达斡尔族的民族识别工作和调查研究工作。
1966年5月23日被迫害而死,后平反昭雪
1982年,中华书局将他生前编著的论文集《辽史丛考》刊印出版,以示纪念。
主要贡献
发表了《关于达斡尔的民族成份和识别问题》等研究成果,主编了《满族简史》《金史》;参与编绘《中国历史图集》,参加校点《二十四史》,参与编纂《辞海》《中国地震史料辑录》《中国历史小丛书》等。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国内外较有影响的辽金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