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载(清朝时期的诗人、官员)简介_钱载的个人资料
钱载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官员,是乾隆十七年的进士,担任庶吉士,后官至山东学政,晚年辞官回乡,在家中居住,他擅长诗文和书画,尤其是兰竹,深受当时人的追捧,晚年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钱载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出生,字坤一,一字根苑,号萚石,又号匏尊、抱尊,晚号万松居士、百福老人,秀水(今嘉兴)人。
雍正十年(1732年)乡试副榜。
乾隆元年(1736年)举鸿博,未用。
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官《续文献通考》纂修、詹事府少詹事,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任《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钱载以原品休致。归田后,钱载生活渐贫,以卖画为生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卒于乡,年八十六。
诗文成就
载学问渊博,品行修洁,秉公从政。工诗文,善画。幼年从族曾祖母陈书学习诗文绘画,及长,诗宗韩愈、苏轼、黄庭坚、孟郊,与王又曾、万光泰等开创秀水诗派,载尤称大家,对清中后期诗歌创作很有影响。载力追韩愈,不仅以古文章法为诗,且以古文句调入诗。
绘画成就
绘画善水墨,尤工兰竹,其设色花卉,简淡超脱,有徐渭、陈淳遗意。画兰石天然逸致,神趣横溢,为世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