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简介(个人资料)
茅以升是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出生于清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后奔赴美国留学,回国后长期从事土木教育和建设工作,主持修建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解放后参与设计武汉长江大桥,是一名优秀的桥梁专家。
茅以升
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系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个人生平
1896年出生,字唐臣
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
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
1916年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
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该校的第一位工科博士。
1920年回国后至1930年,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副主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北洋大学校长
1930年至1931年任江苏水利局局长
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一座全长1453米,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钱塘江大桥。
1937年12月23日,为了阻止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亲自参与了炸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
1948年3月,大桥修复通车。
1949年至1952年任由母校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组建的中国交通大学(1950年改称北方交通大学)校长。
1951年至1981年任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5至1957年主持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1977年主持设计了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
1982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1984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主要贡献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重要新闻
2019年9月25日,茅以升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