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廷魁(清朝时期的官员)简介(个人资料)
苏廷魁是清朝时期的官员,是道光十五年的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担任编修、国史馆纂修,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苏廷魁为官耿直,敢言敢为,与陈庆镛、朱琦一同被人们誉为“天下三大耿直御史”,又与金应麟合称为“四虎”后以病辞官归乡,病逝于家乡。
苏廷魁
嘉庆五年(1800年)出生,字德辅,号赓堂,高要县长利村(今肇庆市鼎湖区长利村)人。
道光元年(1821年)中举
道光十五年(1835年)考取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十八年(1838年)授编修、国史馆纂修。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春,苏廷魁托词天象异常,上疏道光皇帝,力陈时弊,力数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的罪责,请立罢黜,并要求皇帝下“罪已诏”,以开直谏之路。道光皇帝览奏,为之动容,嘉其耿直。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因父丧回粤,其间,曾主讲广州越华书院。
咸丰元年(1851年),苏廷魁回京任工科给事中
咸丰三年(1853年),苏廷魁因母丧再回粤。
咸丰四年(1854年),红巾军围攻广州,有人建议借用英国军队镇压红巾军,苏廷魁坚决反对,认为这是长夷人志气,丧失民族气节。是年,奉命督办红单船经费,筹措军饷。
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踞广州,苏廷魁和户部侍郎罗惇衍、太常寺卿龙元禧等奉命筹备成立广东团练总局,招募东莞、三元里、佛山练勇数万人,奋起抗击侵略军。
咸丰九年(1859年),清政府向侵略者屈辱求和,苏廷魁愤然回肇庆的端溪书院讲学。
同治九年(1870年),苏廷魁称疾告退回乡
光绪四年(1878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