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8篇)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篇1
一、字音
喻yù扉fēi呐nà瘾yǐn囫hú囵lún
莎shā磁chí锻duàn鉴jiàn呕oǔ沥lì
二、多音字
禁止jìn差劲chà奔跑bēn播撒sǎ
情不自禁jīn差错chā奔头bèn撒娇sā
参差chī
出差chāi
三、词语积累
1、流光溢彩呐喊助威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花纹驳杂
黯然神伤千律沉甸甸天高气爽云淡日丽香飘四野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大显身手眼泪花花真情实感心安理得念念不忘呕心沥血
2、近义词:愉悦——喜悦遭遇——遭受悲惨——凄惨领悟——领会
3、反义词:愉悦——不快悲惨——幸福寂寞——热闹模仿——独创
四、课文主旨(中心思想)
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
己生活的影响,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五、品味语句
(一)修辞手法:
1、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快之情。(比喻)
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比喻)
3、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比喻)
4、后来,我又不满足于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比喻)
5、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比喻)
6、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引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我的理解:“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2、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之意。
我的理解:“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不求甚解”指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去透彻。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3、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我的理解:“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4、小时候受过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我的理解: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5、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我的理解:“借鉴”,指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篇2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记》
3、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已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走遍天下书为侣》
二、理解填空。
1、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
2、《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代表作是《城南旧事》。课文的中心句是: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体是(访谈录),“大树”是指(季羡林)老爷爷。
4《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课文中作者把一本书比作(朋友)、(家)和(故地)。
5《我的“长生果”》作者是(叶文玲),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其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三、日积月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篇3
一、《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中的三则寓言故事流传久远,并浓缩成三个成语。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学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张口结舌:因离去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二、《推敲》
1、《推敲》讲的是唐朝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他与孟郊、李贺等都被称为“苦吟诗人”。
2、韩愈主张用“敲”字有三条理由:①表明作者是一个有礼貌的人;②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③读起来也响亮些。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后羿:力大神勇、为民造福;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一心为民;逢蒙:奸诈贪婪。
四、《读书莫放“拦路虎”》
《读书莫放“拦路虎”》主要讲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读书时遇到生字,的方法就是查字典,查字典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耐心,二是要有恒心。
五、《伊索寓言》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还有《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狼和小羊》、《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等。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学习方法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篇4
一、分为“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板块
二、“写错别字的成因”:(1)同音混淆:如,再、在,等。(2)形近搞混:如,已、己等。(3)多笔少画:酒、洒;(2)多竖少竖,如,候、侯;(3)多撇少撇,如,式、柳。(4)对字义不加分析致错:如,象、像。(5)由于心急,本应写前一字,心里却想着下一字,结果造成写错……
三、《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长期没有文字,曾经用过“结绳记事”、“物语”等方法,但都很不方便。三、四两段讲传说中是仓颉创造了汉字。他从模仿鸟的足迹开始,进而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汉字。
四、《“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甲骨文和金文是我国现存的古老文字。“册”是竹条连缀而成的大竹片,“典”是用手捧着文册,“删”是用刀削去错字。
五、谐音歇后语:
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谐音对联:六七八,九二三四五
横批:缺衣(一)少食(十)
六、造字法:
象形字:人、月、山、牛、马、
指事字:上——上加一横指上。
下——下加一横,指下。
会意字:休——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
采——表示手在树上摘。
形声字:左形右声:蚂、蚁、编、清
七、汉字的演化:
1.甲骨文
2.金文
3.篆书
4.隶书
以上是为大家准备的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五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篇5
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得了文学的启蒙。
3.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4.八字成语列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6.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
7.“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
8.陶行知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古诗两首》中《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0.《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的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篇6
一、本单元的主要表达方法: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1、借景抒情,如《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2、叙事抒情,如《秋思》《梅花魂》一课中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二、口语交际与习作
1、口语交际:
①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浓浓的乡情”。
②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个结果。
③本次口语交际的前期准备:一是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等,二是加深对课文内涵的体会。
④本次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策划这次活动,学生重点讨论的.问题是活动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2、习作:
①习作主题:二十年后回故乡
②习作要求: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回忆课文中学过的表达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③习作指导: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需要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情感,用变化去促成想象,开启思路。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家乡二十年前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或请学生通过采访家长来完成这一体验;再比如,教师可结合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让学生体会又见家乡时感受到的人事的变化;学生有了表达欲望之后,要引导学生具体想象,从哪些方面来写;在学生交流中,教师要结合一两个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选择材料,起到示范作用;在学生写之前,提醒学生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④应避免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发挥自己的想象时要合理,不能漫无边际的严重脱离现实基础之上的想象。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篇7
一、字音
水(浒)传hǔ(彭)公案pēng(侠)士xá
二、多音字
接(济)jì旺(盛)shèng(藏)书cáng(绿)林好汉lù
(济)南jǐ(盛)饭chéng宝(藏)zàng(绿)色lǜ
三、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喜欢——喜爱困难——艰难起码——至少鼓励——激励
反义词:喜欢——讨厌困难——容易起码——至多鼓励——打击
四、课文主旨把握(中心思想)
1、本文是一篇访谈录,记述了一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老爷爷的交流对话,在轻松和谐的谈话气氛中,让我们感觉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表达了季老对下一代成长的深切关爱之情。
2、重点句: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是指“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只有具备这三种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五、品味语句
1、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一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我的理解:“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与苗苗交流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列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表明了自己是支持儿童读课外书的。
2、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我的理解:“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学习偏科而说的,对21世纪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只有具备这种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3、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
我的理解:这句话是季老直接指出有些人的认识是片面的,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早学比晚学好”。
4、我觉得,一个小孩子起码要背诵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我的理解:“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的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篇8
1《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介绍了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本文首尾呼应,表达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2不可估量(二声):“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3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中心思想: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强化生字:
字音:
不可估量(liáng)灰烬(jìn)瑰(guī)宝
玲珑(lóng)剔(tī)透
形近字组词:
玲()珑()瑰()瑶()篷()
铃()拢()槐()谣()蓬()
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损失()的皇家原林()的殿堂
()的境界()的亭台楼阁园林艺术的()
建筑艺术的()饱览()一()灰烬
()罪证
近义词:
珍贵——销毁——笼罩——宏伟—
反义词:
毁灭——损失——热闹——
积累四字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
重点句理解: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是说损失巨大,无法计算。圆明园不论在布局上和建筑上,还是它所收藏的历史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数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所以说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这段话出现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凡是”“统统”说明他们已经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任意”则写出了他们的疯狂、野蛮。这段话生动地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激起了读者的强烈愤慨,增强了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结做这类题的方法:先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再结合文章内容谈感受。
研究三、四自然段。
(1)填空背诵:
(2)给第三、四自然段分层,讲清层意及第四自然段的承上启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