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带答案(整理2篇)
参考答案
1、C2、A3、D4、D5、B6、A
7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1)漂浮不定,不得志,被排挤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意思对即可)
91)带领妻子和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问现在是什么年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就更不要说魏晋了
10感叹外面动荡的社会和世人生活的痛苦
11不想自己平静的生活被外人打扰,不希望有战争
12自由发挥
13.
①想到考虑到②只是③睡觉4)交错纵横
14.
①那个夜晚没有月亮?哪儿处没有竹柏?
②我和他一起来到中庭
15.月光如水,空明澄澈似真似幻(意思对即可)
161写出作者赏月时的闲情雅致2写出作者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也就是因为作者不得志却能欣赏到如此美景表现出作者的旷达
17.郦道元北魏)
18至于夏水襄陵上升到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属引凄异连接不断
19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2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1.“清荣峻茂”一句所写的对象依次是: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22自由发挥
2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绝消失②挐(通桡撑船)
③一(全)④客(客居
24、(1)湖上弥漫的水汽结成冰花,天与云雨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的说,湖上还能碰到您这样闲情雅致之人呢!
25、围绕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时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来写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黑体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屋舍(shě)阡陌qiānmò)便要还家(yào)诣太守(yì)
B、案牍(dú)濯清涟(zhuó)亵玩(xiè)鲜有闻(xiān)
C、轩敞(xuān)箬篷(ruò)钩画了了(liǎo)选贤与能(jǔ)
D、决眦入归鸟(zì)老妪(yù)幽咽(yān)垂髫(tiáo)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选贤与能D、便要还家。
3、选出不是对偶的一项:()(2分)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D、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贬官黄州时所写,该文仅以很小的篇幅,描写深秋月夜的景色,抒发被贬后的复杂心情。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不写自己对故乡的难分难舍,却反过来说故乡水难舍诗人,为诗人送行,真是独辟蹊径。
C、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他们并称“李杜”。
D、“拄杖无时夜叩门”中“无时”意思是没时间无空闲,传达了无法享受美景的遗憾之情。
5、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妥的一项是:()(2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答谢/中书书。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陶渊明,北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其《桃花源记》是诗《桃花源诗》的序。
B、《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说”,是古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
C、《陋室铭》中的“铭”,是一种用韵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
D、《核舟记》作者是清代的张潮。这是一篇介绍核雕艺术的说明文,展示了我国古代艺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7、按照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有一句景物描写,似水墨画一般,“,、,。”颇有点像七年级所学丰子恺的《竹影》里的墨竹画。
(2)《归田园居》“,”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劳作的艰辛。
(3)《渡荆门送别》中“,”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陋室铭》中,作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5)《春望》诗中,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诗句是:。8、赏析。(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颔联用“征蓬”“归雁”自喻,暗示了诗人政治生涯的(2分)
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描写了塞外怎样的风光?(2分)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桃花源记(10)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翻译句子,(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2)
11.为何当渔人要离开时,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2)
12.桃源世界与“大同社会”比较,你更喜欢那个社会,为什么?(3)
(二)记承天寺夜游(12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解释加线的词。(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③怀民亦未寝()④水中藻荇交横()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②相与步于中庭
15.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月有何特点?(3)
16.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你如何理解?(3分)
(三)三峡(13)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17.本文的作者是,他是(朝代)著名的地理学家。(2分)
18.解释下列加粗加点的字词:(2分)
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属引凄异
19.翻译“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分)
20.“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意境相同。(2分)
21.“清荣峻茂”一句所写的对象依次是:、、、。(2分)
22.如果你到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理由。(3分)
(四)湖心亭看雪(9)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人鸟声俱绝()②余挐一小船()
③上下一白()④客此()
24、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5、你认为相公的“痴”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三,写作训练(50)
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香传递到整个世界。
请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滴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