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这面火红的旗
接下这面火红的旗
作者:戚志吉朗朗明月下,家家灯火通明。柏油马路旁,树木茂盛。而那火红色的旗帜,随风飘扬。
记得小时候。村中的小伙伴们,在混着石子的泥土路上,做着游戏,这边快跑不止,那边紧追不舍。落下一个“狗啃泥”,抬起一张花脸,身旁一片惊愕的神情。尽管摔跤影响不了我们的兴致,却也还是有着遗憾。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工作,老人们就在家务农。纵横交错的小路上,爷爷扛着一把锄头,慢慢地除草、犁地、种庄稼。而日常的生活,就是在田地中间 。也许,对老人们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看着爷爷土色的脸庞上,流下土色的汗。我的心中有些难受。
而今天不同了,乡村振兴给村里带来了全新的面貌。门前没有了泥泞的小路,柏油路宽阔又平坦,道旁的杂草改成了高大的榉树,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老旧的房屋轰然倒下,取代的是崭新的小楼,刷着亮丽的漆。我靠在窗前,看着孩子们尽情嬉戏。
新面貌不仅体现在建筑的换新,还有精神层面的唤醒。
村里建设了文化礼堂,有各种文艺演出。还设置了乡村阅览室,为大家提供精神食粮。大家家中都有数字电视和手机,人们的生活丰富充实,精神世界丰盈美好。
我想要知道,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发生这样的巨变。在万般答案中,我回过头来发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奔走在新时代发展快车道上的中国。
国家的庇护使得我能够探寻,探寻世界的奥妙,探寻历史的变迁,探寻古人的意志。
当我在《全球通史》中看到“事实上,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曾中断的文明”时,我的感觉简直无法言明,仿佛被自豪填满心胸。可当我又见到“变化速度缓慢,且局限于从较早时代承袭下来的结构”时,我猛地意识到,不能只局限在过去的辉煌,我们应当吸取教训,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汲取力量,再去往远方,去进步,去建设。
我们应该以天下之大任为己任,像先祖扛起锄头一般,扛起振兴中国的大旗。
鲜艳的旗帜飘扬着。灯光之下,稚气的脸上带着坚定。我们会接下这面火红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