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精选5篇)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尝试进行自主个性化的学习,将你收集和整理的信息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结合水的概念、无机盐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是什么呢?生命的起源在哪呢?
学生1回答:水。
学生2回答:起源于海洋。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细胞中的水
通过分析ppt中图表上细胞中水含量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
学生1回答:不同的生物种类含水量有所不同。
学生2回答:水生生物的细胞内含水量大于陆生生物,生物种类不同含水量也是有所差别的,同种生物不同发育期含水量是不同的。
学生3回答:植物幼嫩部分比老熟部分含水量多,同一生物不同组织器官中细胞含水量也不相同。
教师总结:身体细胞的含水量明显下降是人体衰老的标志。
教师过渡:生物当中的水是如何来分类的呢?水在细胞中参与了哪些生命活动呢?
学生1回答:自由水是细胞的良好的溶剂、参与化学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学生2回答: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教师总结: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新陈代谢越快的,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升高,抗性会越小。反之抗性就会越大。自由水的失去是可逆的,而结合水的失去是不可逆的。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教师提问:可以举出哪些有关生物体中无机盐的信息呢?
学生:无机盐通常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常见的无机盐离子有na+、k+、cl-”
教师补充:无机盐还包括mg2+、so42-、hco3-等等,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仅占细胞鲜重的1%-1.5%,却是构成生物体的成分。可以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渗透压的平衡、维持生物体的酸碱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环节三:巩固小结
教师提问:
1.血液是流动的,心肌是坚实的,为什么两者含水量这么接近?
2.农民晒干葵花籽与炒干葵花籽主要失去的是什么形式的水?
学生1回答:血液主要是自由水比例高;心肌主要是结合水比例高。
学生2回答:农民晒干葵花籽失去的是自由水,炒干葵花籽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
教师总结:水和无机盐与其他物质一道,共同承担起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等重要功能。
环节四: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习题。
五、板书设计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水:自由水、结合水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2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问题讨论、归纳总结,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认同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3.通过问题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认同饮食均衡,营养适度的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
1.通过例证水作为极性分子具有的特性与水在生命系统中作用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初步形成分子层面的结构与功能观。
教学难点:
4.借助模式图和球棍模型阐明氢键的成因,引导学生认同分子结构决定其性质。
5.以小麦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内不同形式水含量变化的规律为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结合水,理解结合水的概念,辨明结合水与自由水因存在形式不同导致的功能上的不同,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情境引导学生将个体水平的生命活动与无机盐的作用建立联系。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回顾生命的物质性,以北京马拉松补给站的补给品为背景引导学生结合切身感受体会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回忆生活经验,认同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探讨水对生命活动的作用的分子机理
【学习任务一】构建生命活动与水的概念图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水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认同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建立水分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念。
【学生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画概念图的方法发展原有的知识体系。通过系列活动唤醒原有知识,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发展新的概念。
活动1:列举你所了解的生命活动和水的关系
活动2:认识生物体内含水量
活动3:阅读理解水分子结构决定其特性
活动4:解释水支持生命的分子机理
活动5:认识水在细胞内存在的形式
3.探讨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学习任务二】举例说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个体水平的切身体验与分子水平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建立联系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讨论,归纳总结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认同无机盐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有意识地养成均衡饮食,适量营养的健康生活方式。
问题1: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无机盐是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问题2:如何维持内环境水分平衡?(无机盐维持渗透压)
问题3:运动场上抽筋与无机盐有关吗?(无机盐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问题4:细胞代谢产物会改变内环境ph吗?(无机盐维持酸碱平衡)
以动物细胞培养液配方的局部为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水和无机盐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了解培养液全部配方的好奇心。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日常的教学之中,以上内容仅作为参考!切勿全部运用!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篇2
课件设计思路
一渲染情境、图片视频导入
《细胞中的无机物》位于必修一的第二章第五节,?通过缺水图片、假化肥坑农视频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无机物在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课堂探究?互助合作
【幻灯片展示几组图片数据】请同学们讨论总结:水在生物体中含量的几个特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通过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学会解读数据,得出结论。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水的存在状态。提出问题: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能够自由流动的,细胞中的水是不是也都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呢?那么细胞中的水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又具有怎样的功能?
【幻灯片展示表格】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含量及水的功能:
【多媒体展示】鸡蛋图片并提问:鸡蛋中的水是否能自由流动?说明鸡蛋中的水主要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
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通过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学会解读数据,得出结论。通过渐次性提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并尝试运用数学模型解答生物问题。利用提问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举例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多媒体展示】玉米缺镁引起的症状,说明镁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无机盐。
如何探究某种无机盐(如Mg2+)是否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呢?
本实验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进一步理解无机盐的作用的重要性
【幻灯片展示】无机盐的相关实例,思考相关问题,同学互助探究无机盐的功能。
通过列举生产与生活中的各种实例来加深感性认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突破难点——无机盐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巩固新知。老师通过对学生练习情况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课堂小结
【幻灯片展示】本节知识体系构建图,使学生能够归纳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尝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
五情感教育
【多媒体展示】河流、湖泊遭受污染的图片,展示国家节水标志,让学生意识到各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让同学们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把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当成是我们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采取以问题为主线,适当设置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及白板的交互功能优势,呈现生动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并且通过将实例材料,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有机地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主动分析小结知识点,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合作来完成知识探究,使本节课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大量的事例呈现,学生获得的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印象更为深刻,再利用课件进行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归纳梳理知识体系,深化思想,进行知识延伸,最后利用课件出示课后作业,照顾到各种水平的同学,使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
该课件设计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理念设计原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并使课堂教学更有时效性和实效性。?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生理作用。细胞中的水,存在形式上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教材通过对二者作用的分析,得出了水的作用;细胞中的无机盐,教材则主要结合各种实例加以分析,得出其主要作用。从知识内容上看,本节难度不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分析资料为主的学习。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贯穿着资料分析,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交流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学情分析:
关于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生理作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可以通过提问、对话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现象、分析所反映的知识点。学生在资料分析方面较为薄弱,本节可以提供锻炼的机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性学习
(2)学会分析和归纳
3、情感目标
(1)认同细胞是由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以及生命的物质性
(2)学会关注生活,关注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结合水的概念(结合水的概念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而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水都是流动的水,所以结合水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
(2)无机盐的作用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串4
课时安排:
1课时字
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20xx年1月24日美国勇气号登陆火星表面寻找水的踪迹。经过认真分析拍摄的照片,美国宇航局声称火星上曾被水淹没过。为什么科学家在为寻找火星上是否有水而努力找到了水又能说明什么呢
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没有水就不能生存。水是生命之源,最早的生命是在水中诞生。我们现在判断一个星球是否存在过生命,也是主要看它是否存在过水。水在各种生物体内含量都是最高的,但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又存在着差异。
前面一段时间我们共同学习了细胞中的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这些都是细胞中的有机物,今天我们就要开始新的一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知识目标一:细胞中的水
课件展示不同动、植物体内含水量图(水母、鱼类、蛙、哺乳动物、高等植物等图片以及其含水量)并提问:不同生物体内的含水量是否一样有什么特点
不同生物体的含水量不同水生陆生
课件展示老人与儿童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含水量的图片,请学生进行分析: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有什么特点女人是水做的,男人不是水做的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老了脸上就会皱巴巴的,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很主要一个原因,就是细胞的含水量变少了。所以现在很多女性,为了青春永驻,常买一些化妆品进行保湿,防治皮肤过早出现皱纹。人在不同生长发育期水的含量也是不同的。幼儿比成年男女要高,而成年男性比女性高。水的这个特征可以归纳为水在生物不同发育时期含量不同。
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含水量不同幼儿老年
课件展示人的不同组织含水量表,观察并分析
同种一生物不同器官水的含量不同
心肌组织含水79%,血液含水82%,含水量很接近,但是其形态上却有很大的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通过这个事例过渡到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在人体中某些器官组织的含水量相似,但形态却不相同,说明生物体内水的存在形式不同。
自由水:在细胞中以游离形式存在的水易蒸发、不受束缚、可流动
结合水:在细胞中与其他物质结合的水不易蒸发、含量稳定、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
刚收获的谷子经晾晒后,质量会变轻,变化的是自由水。假如加热已经晒干的谷子,会不会有水产生这个水是什么水(演示实验,加热已经晒干的谷子。强调实验的单一变量、去除环境的干扰)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家里打鸡蛋的情形:新鲜的鸡蛋清呈液态胶状,臭鸡蛋清相对更稀的液体,水状。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在新鲜的鸡蛋清中的水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液态胶体,这时的水为结合水,只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成分;而臭鸡蛋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使这部分结合水释放出来,转变为自由水。
练习区分结合水和自由水
总结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关系:
1.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2.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高,新陈代新越旺盛,生长发育越迅速,抗旱、抗寒、抗热性能相对较弱;反之,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低,新陈代新越缓慢,生长发育越迟缓,抗旱、抗寒、抗热性能相对提高。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那么大家总结一下,水有什么功能呢
1.我们吃西瓜的时候之所以会觉得甜是由于西瓜细胞里面的糖类物质溶解于细胞中的自由水,味觉。生物体内还有很多物质都是溶解在水中的。因此得到自由水水的第一个作用: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2.回忆初中所学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需不需要水的参与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材料,在呼吸作用以及一些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都有水分子的参加。如蛋白质的脱水缩合,多糖的水解等等。因此可以得到自由水的第二个功能,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没有水,这些重要的生化过程都不能进行。
3大家再想想,人体血液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血液中的水主要是自由水,它可以自由流动,可以把其中溶解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各个细胞,同时又把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运输到体外。因此得到自由水的第三个作用: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4.结合水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小结:从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各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无论是地球的生命形式,还是生命的维持和成长,都离不开水。因此,水被誉为生命之源。现在全球的水资源都处于一个匮乏的状态,加上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严重。所以有一副漫画写: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可能是人的眼泪,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警惕。节水刻不容缓,希望同学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爱护水资源。
知识目标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提出问题:将烘干的谷子烧尽,最终会得到一些灰白色的灰烬,这些灰烬是什么(无机盐)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运动员饮料中的化学成分表
问题:1.表中哪些成分属于无机盐含量如何
2.无机盐以什么方式存在细胞中
3.为什么要在运动员的饮料中添加无机盐
4.无机盐在细胞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1、2问请学生回答,3、4问请学生思考引入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总结学生的’回答: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多数以离子形式少数以化合形态
无机盐的含量:1%1.5%
课件展示课本35《思考与讨论》
请学生回答:为什么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为什么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
总结:Fe是构成血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之一,缺Fe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受阻,因而,缺Fe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镁是构成叶绿体中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缺镁将导致叶绿素合成障碍,而光合作用离不开叶绿素,因而缺镁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而镁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无机物的第一个作用: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
课件展示加碘食盐、缺钙、植物缺硼的结果以及一些有关无机盐的广告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无机盐的二个作用: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无机盐的这种作用记体现在多了也不行,少了也不行,而是应该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举例激烈的运动之后肌肉会有酸痛的感觉,这是因为肌肉中产生的乳酸,但是体液中的PH值却没有下降,因为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CO2+H2O)得出结论三: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平衡
生理盐水的浓度0.9%的NaCl溶液,假如用9%的溶液会有什么后果呢
得出结论四: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小结: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虽然很低,但是对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细胞正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大家平时应该注意补充一定的无机盐。
课堂小结:水和无机盐是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其中在细胞中水是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自由水,一种是结合水。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无机盐含量虽然比较少,但对细胞具有很重要的做用,是不可缺少的。谁和无机盐与其他有机化合物一起,共同承担起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等重要生理功能,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篇4
单元(或主题)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认为,任何学科都拥有一个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教学中,可以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来构建一个大概念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将新习得的知识整合在已有的结构中,进而形成一个知识整体或意义整体。
深度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深度学习旨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追求,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加工。教学中,可在一定的情境之下,通过大任务设计来促进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的发生。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作为一种手段,可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单元(或主题)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课时分配
“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包括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等内容,内容安排上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单元的学习,对于下一单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是一个知识基础,同时,本单元中学习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为后续模块的学习也至关重要,尤其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学习,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还会更加深入地学习。
本单元教学设计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1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1.1.1说出细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构成,它们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1.1.2指出水大约占细胞重量的2/3,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赋予了细胞许多特性,在生命中具有重要作用
1.1.3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虽少,但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1.4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1.5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1.1.6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它的功能取决于由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
1.1.7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通过本单元学习,从生命观念的角度上看,学生应该认识到细胞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且需要认识细胞这个生命系统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整体、有序的,从而为后续建立生命的“系统观”埋下伏笔;从科学思维方面,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不完全归纳法的应用;科学探究素养落实上,学生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一物质鉴定实验,学会物质检测的思路方法,在其他实验探究中也可以迁移、借鉴;在社会责任上,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可以引导自己、他人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还可以利用所学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生命现象,如蛋白质变性的应用。
根据课标要求、教学提示、教学内容分析等,确认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5课时。
第1课时: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含探究实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第2课时: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课时: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4课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5课时: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无机物和有机物有一定的了解,对元素、化合物也有一定的认知,对糖类、脂质、蛋白质等的摄入和补充也有一定的生活认知;但学生对于这些元素、化合物与细胞的联系并没有概念,对于蛋白质、核酸等的基本单位是如何构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化合物并执行相应的功能,也没有系统的学习;学科思维上,尚不能独立构建单元体系,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不能精确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学科方法上,对于实验问题的解决没有形成概括的思路和方法,在使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上还存在很多的提升空间,如不完全归纳法的使用。
单元(或主题)教学目标
一、本单元的单元目标:
阐明细胞和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有其特殊的物质基础,初步形成生命的物质观,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阐明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并指导学生树立”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意识,同时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
阐明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关注糖类、脂质等物质的过量摄入对健康的影响,在改进自己膳食行为的同时,向他人宣传有关的营养保健知识。
说明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在细胞中的功能是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并能运用这一观念分析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二、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的关系:
课时
与单元课时关系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落实单元目标1,以细胞中的元素及化合物为载体,落实生命的物质观,同时进行物质鉴定类科学方法的指导。
1.说出组成细胞的元素都来自自然界,但各元素含量又与自然界不同;
2.区分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说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主要种类并了解其含量;
3.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基于实验简述
细胞的物质性。
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从无机物入手,分析无机物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落实单元目标2。
1.说出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认同其在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水和无机盐相关
的生物学问题或现象的能力,落实社会责任;
3.树立”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保护、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社会责任,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
第三课时
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从相对简单的有机物入手,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析糖类和脂质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同时落实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单元目标3。
1.举例说出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出两者
之间的互相转化;
2.关注糖类、脂肪等的过量摄入对健康的影响,在改进自己膳食习惯的同时,向他人宣传健康饮食的观念。
第四课时
在前三课时的基础上,由简单到复杂,分析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在分子层面上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同时落实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单元目标4。
1.归纳概括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特点,阐明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2.分析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关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阐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认同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五课时
1.阐明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能够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2.简述DNA与RNA的区别和联系;
3.概述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单元(或主题)教学过程设计
单元(或主题)学习效果评价及作业设计
1.过程性评价(50%)
课前准备评价(10%)
分值
表现
6分以下
只是简单的回答问题,缺少自己的整理
6分-8分
有资料整理,基本能回答问题,语言欠规范
8分-10分
能积极搜集有关资料,并整理完整,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规范
(2)课堂参与活动评价(40%)
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4分
3分
2分
1分
自评
有认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强
较强
中
弱
独立思考,主动回答老师问题
多
较多
一般
少
在小组合作中,能完成分工内容,积极参与
好
较好
一般
弱
在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收获的程度
高
较高
一般
低
互评
小组活动中积极发言,起到组织引领作用
强
较强
一般
弱
小组活动中有创新性见解,利于解决探究问题
好
较好
一般
差
愿意与同学共同学习,分享学习资源,能准确表达
好
较好
一般
弱
师评
上课听讲的状态
好
较好
一般
差
课堂参与活动的程度
强
较强
一般
弱
课堂中所展现的思维程度
高
较高
一般
低
评价说明
在评价等级下,相应的栏只选一项,打“√”
2.结果性评价:课堂典型例题的正答率、探究实验的实验结果(50%)
本单元(或主题)教学特色分析(300-500字数)
本单元为《分子与细胞》的第一个大单元,是后续大单元学习的基础,本单元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单元情境创设具有地域特色。本单元5个课时在创设情境时都利用了密云本土特色情境,如密云水库、密云马拉松、密云特产等,家乡特色创设情境不仅承载知识,同时将情境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意识,同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2.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有效结合。教学过程中,希沃白板实时上传、倒计时、板中板等功能的充分使用,实现学生作品的实时上传、展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得信息技术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强有力的辅助教学手段,有效完成各课时的教学。
3.单元设计中每个课时均围绕核心问题,设置不同任务,创设不同活动,寻找证据,支持核心观点,重点突出,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作业设计贴合时代要求,既有书面作业也有实践作业,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同一课时的作业根据实际设置不同作业,是的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巧妙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减量不减质。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以“密云生态马拉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问题讨论、数据分析、归纳总结,说出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认同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水和无机盐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或现象的能力,落实社会责任;
通过课堂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社会责任,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
教学重点:
例证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结合水的概念以及自由水与结合水的相互转化,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第2课时的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马拉松补给站的局部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第2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集中听讲。
清楚学习目标。
树立“知家乡、爱家乡”的意识,同时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探讨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任务一:探究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活动1:认识生物体的含水量。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子任务1,认识生物体的含水量,体会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活动2:理解水的结构与特性。
指导学生完成自学成果的展示,从分子层面上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进一步体会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活动3:认识水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及作用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子任务2,从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上进一步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自主完成学案子任务1,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其余同学倾听、补充。
解读实验结果图,归纳总结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及两者之间的转化,认同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从水含量上支持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同时训练科学思维。
从结构与特性上认识水的重要性,落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探讨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课堂任务二:探究细胞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分组进行),归纳总结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出示无机盐缺乏症及无机盐摄入过多引发的疾病,提出健康饮食的重要。
分组完成资料阅读,根据材料分析,归纳无机盐的重要作用。
体会健康饮食的重要。
培养分工合作的意识及阅读归纳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落实社会责任。
课堂小结,素养提升
出示本章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系。
出示相关照片,指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布置实践作业和知识性作业。
集中听讲,体会知识体系。
倾听,体会自然与生命的关系。
构建知识体系,明确知识间的练习。
落实社会责任,进一步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篇5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
2、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材料(略)。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细胞中的水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三)练习教师活动
直接引入。设问:非洲的角马、大象不远千里进行迁徙、沙漠中的植物地下的根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几倍,这些生物都在苦苦地寻觅什么呢?
举例说明水对生命的重要性:生命的诞生、沙漠植物的特殊形态、人胚胎发育的环境、人最长缺水时间和缺食时间比较。
水在不同生物、同一生物,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细胞中水分的含量最大(在解题时,注意看清楚问的是干重还是献重)。水分的减少对生物的影响(植物的枯萎、人的衰老)。
结合水和自由水:请学生说说认为人体什么结构中有水?指出生物体内的水除了能流动的水的形态以外,还有一种方式是水分和一些物质结合在一起。(可以举无水硫酸铜和五水硫酸铜的关系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结合水的概念、含量、自由水的的概念。
自由水的作用:1.良好的溶剂(味觉的产生)。2.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种子遇水才能发芽、光合作用)。3.为细胞营造液体内环境。4.物质的运输(血液)。
无机盐的种类;着重讲无机盐的作用:1.生物体的组成部分(血红蛋白的铁离子);2.参与生命活动(钙离子对人体的作用)
P36旁栏部分:1.不同种类细胞中的化合物有区别,例如淀粉与糖原;2.含量有差别:如肌肉细胞中蛋白质教多,而脂肪细胞中脂肪较多。学生活动
简单回答老师的问题。
根据p35图,分析人不同生长时期体内含水量的变化。(广告词:女人是水做的,男人也是水做的)
列举人体中有水分的结构或者物质。
讨论并完成相应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