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资料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毛泽东)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11 手机浏览
朝代:近代
作者:毛泽东
原文: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翻译参考:

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⑵风雨送春归:出自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⑶冰:冰雪。
⑷犹:还,依然,仍然。
⑸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⑹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⑺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古诗翻译: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1958年,大跃进;遭受挫折后,中国又连续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重重困难之中。而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中国人民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此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毛泽东借咏梅来言志,鼓舞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群众,鼓励他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的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故作者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主题
作者:佚名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词人笔下的梅花,首先是梅花本身,表现了梅花的特点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同时又不拘于梅花本身,以梅花象征革命者。下阙揭示其精神品格,由外而内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动人景象。全诗以梅言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鉴赏

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梅花是清丽淡雅的,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清代宋匡业《梅花》: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这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宋代陈亮《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这昭示着梅花独领风骚的品位。元代王冕的《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颂了梅的清雅高洁的内在美。而咏梅诗词最多的名家,当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此类题材的诗词在百首以上。他笔下的梅,风姿各别,寄托的情思也因事而异,其中,《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在这首词中,他以孤高寂寞的梅花表现自己的操守和傲骨,被后人广为传颂。[7]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7]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7]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7]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自有咏梅诗词以来,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


鉴赏二
作者:佚名
  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陆游咏梅之词,全篇重一个 愁;字,毛泽东的咏梅词重点却在最后一字笑;。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两位作者经受的磨难,以及不同的面对和心境。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绘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以及不畏严寒的性格特点。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此时的中国国力也不富强,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那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该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

鉴赏三
作者:佚名
  中国文学上,歌咏梅花的诗词作品难以计数。上自帝王贵族,下至平民文士,咏梅之作层出不穷。咏梅者或倾心于梅花之香艳,着力刻画摹写其绰约风姿;或倾慕其高洁的品质,于描写之中注入作者个人的某种情怀。富贵显达之人可咏梅以示其安逸优雅,或雕章琢句以逞才学,穷苦不遇之士亦多藉梅以寄托情怀,或抒不平之感,或表脱俗之志。梅花,因此也就以其丰富多彩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或风神绰约,动人心魄,或顾影自怜,凄清抑郁,或傲然,或妩媚,或清雅,或禾农艳,总之,因作者创作环境与意图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形态和人格情趣,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词写于1961年月12月,词前作者自序云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因此,在分析这首词前,就很有必要先了解陆游原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他的诗词作品有不少表达了爱国情感,同时,由于他的爱国主张始终遭到压制,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得志的悲愤抑郁。这首《卜算子&咏梅》词便是一例。词中,陆游以梅花自比,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凄凉情调。词中的梅花虽然清香无比,但为群芳;所妒,更兼风;雨;的摧残,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清香依旧。这里的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全词悲剧气氛浓重,断桥;、黄昏;、风;、雨;,一片落寞孤寂,凄凉压抑,读之使人感到阴郁低沉。时代的悲剧,个人的不幸,使陆游《咏梅》词蒙上了深重的阴影。
  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词是读了陆游作品后写的,用了陆词的原调原题。同样是咏梅,正如作者自序所云,是反其意而用之;,词中梅花的形象及词之格调情趣与陆游原词完全相反,在咏梅词中,毛泽东这首词可谓别具一格。
  开首两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点明梅花开放的时节,此时严冬即将过去,春之神正翩翩来临。句中虽有风雨;、飞雪;,但给人的感觉迥异于陆词的阴冷压抑,而是欣喜舒朗,尤其是飞雪迎春到;,为全词定下了明快而富有生机的基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大地仍银装素裹,严冬的痕迹尚未消退,悬崖上有百丈坚冰尚未融化,可春的气息却已早早地透露了,那便是冰雪中傲然绽开的梅花。这两句将梅花放在严寒的环境中去表现,有力地衬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的特性。皑皑白雪将梅花俏丽的形象衬托得更加鲜艳夺目,同时,坚冰百丈的环境也点出了梅花开放之早;,为下面写梅花的报春作了铺垫。
  梅花先于百花而将春回大地的信息传播给了人们,所以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想见,经历了寒冬之后的人们,猛然间看到这冰雪中俏丽的梅花时,将会多么的惊喜振奋啊。这花枝俏;无疑是春的使者,是生命的象征,是春之女神所到之处最先撒下的花瓣,与群芳相比,她是最得风气之先的,因而也引人注目,可她却是那么谦逊,不急于要供,却默默、谦逊的的丛中笑;,没有一丝一毫的骄矜自得,这是何等的气度!作者这里将梅花充分地人格化了,并且赋予了她以崇高的品格,读之使人倍感亲切。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最后两句将梅花的形象表现得更臻完美。春之女神的足迹终于遍布大地,所到之处,鲜花烂漫,姹紫嫣红,分外绚丽。先于百花而发的梅花此刻却只是和众多的山花一样在春风中欢笑,她无意计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出人头地、独占春色,这是胸襟坦荡者的豁达大度,是无私奉献者的真实写照。作者从梅花的特性中发掘出了这种高贵的品质。
  全词格调明朗轻快,拟人化的写法突出了梅花鲜明生动的品性。语言也平易流畅,显得清丽自然,毫无雕琢禾农艳之气,意境高远,耐人寻味,使人在赞赏梅花的同时,感悟到高尚的情操。在历代众多的咏梅词中,这首词立意新颖,别出机杼,独标高格,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 - 1976 ),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