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不健康的表现范例(3篇)
口腔不健康的表现范文篇1
【摘要】由于生活习惯改变和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等原因,女性妊娠期间易发生口腔健康问题,从而可能影响妊娠期女性甚至胎儿的健康。本调查结果表明妊娠期女性更易发生牙龈炎症,而龋病患病率未见升高。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卫生宣教。
【关键词】妊娠;口腔;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04-02
女性妊娠期间,由于生活习惯改变和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等原因,易发生牙周病、龋齿等,从而可能影响妊娠期女性甚至胎儿的健康。有研究表明牙周疾病可能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为了解现阶段在我国基层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健康状况,我们对我院产科门诊的妊娠期女性和体检中心就诊的非妊娠期女性分别进行了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7月—2012年12月随机选择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建卡的妊娠期女性和在体检中心就诊的非妊娠期女性共210人进行调查。其中,妊娠期女性114人,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3岁;选择非妊娠期女性96人,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2岁。
1.2方法
1.2.1参考WHO口腔健康调查表[2],自行设计口腔健康调查表及口腔保健问卷调查表。对2组分别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独立完成问卷调查。
主要内容:(1)检查牙龈健康状况及龋病发生状况: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SBI)、龋失补数(DMFT);观察指标记分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3]。(2)问卷调查:了解每天刷牙次数和方法。每次检查使用统一的检查器械,所有检查均由1名经过严格培训的口腔科高年资医务人员进行。
1.2.2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2组的口腔健康检查及口腔保健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
2结果
2.1口腔健康检查结果:对2组共210名女性的牙龈健康状况、龋病发生状况进行了检查发现,2组GI、SB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FT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口腔保健问卷调查结果:妊娠期女性组与非妊娠期女性组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者分别占94.7%、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刷牙方法方面2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3.1妊娠期女性口腔健康状况:表1结果证实了妊娠期女性更易发生口腔疾病,主要是牙龈炎症,而龋病患病率未见升高。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牙菌斑,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等原因,导致口腔卫生状况稍不良导致菌斑滞留,即可在短期内发生和加重牙龈炎症如牙龈出血等;而龋病的病程因相对较长,孕期内的口腔卫生状况尚未影响到龋病的发病。以上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卫生宣教,增加刷牙的次数和加强日常口腔保健的意识,从而预防妊娠期间牙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2孕妇口腔卫生习惯:2组人员问卷调查结果说明妊娠期女性的刷牙频率较正常女性减少,可能是因为孕妇因出现牙龈出血而不敢或减少刷牙所致;但刷牙方法则相对稳定。因此孕妇应养成早晚以正确刷牙方法刷牙的习惯,如晨起、进餐后以及睡前要认真用软毛牙刷正确刷牙3min,每天不得少于2次,不能因为刷牙时牙龈少许出血而减少刷牙次数或减轻刷牙力量;辅助使用牙线和牙间隙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以降低发生牙周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晓军,孔经贾,陈晖等.先兆早产孕妇牙周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10):599-601.
[2]WorldHealthOrganization.OralHealthSurveys.BasicMethods[S].4thedGeneva:WHO,1997.
口腔不健康的表现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免疫调节剂羧甲淀粉钠溶液在预防0-6岁儿童口腔炎复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治愈的56例口腔炎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追踪、随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未遵医嘱定期复查和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实验组有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和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并给予羧甲淀粉钠溶液口服调节免疫力。对比两组儿童的复发率。结果半年复发率对照组为23.1%,实验组为0,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羧甲淀粉钠溶液免疫调节结合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炎复发的预防,有显著成效,大大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口腔炎;健康教育;免疫调节剂;羧甲淀粉钠;远期疗效
口腔炎是儿童口腔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是口腔黏膜的炎症,可波及颊黏膜、舌、齿龊、上腭等处,患儿会出现疼痛、哭闹、流涎、食欲减退等症状。引起口腔炎的主要病菌有细菌、病毒及真菌,因受伤感染或全身抵抗力下降而诱发。而经过追踪、随访发现,口腔炎在儿童时期极易复发,其复发原因多为对患儿口腔健康教育不足、免疫力低下。为此,我院对儿童口腔炎患儿治愈后进行定期追踪,采用健康教育和口服免疫调节剂调节免疫力预防复发,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曾因患口腔炎在我院治愈的56患儿,其中男32例,女24例。患儿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年龄6岁,平均3.8岁。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身体一般状况等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根据患儿家长遵医行为,制定观察方案。其中对照组的患儿家长遵医行为不良,没有遵医嘱定期回院复诊,治愈后没有坚持复诊,不系统接受健康教育和口服羧甲淀粉钠溶液调节免疫力;实验组的患儿家长遵医行为好,治愈后能遵医嘱定期回院复诊,系统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和口服羧甲淀粉钠溶液调节免疫力,服法:6个月~1岁1~3ml/次,1~4岁7ml/次,4~7岁10ml/次,7~14岁15ml/次,3次/天,连服3个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指标包括:①家长的满意度和遵医行为。②家长对患儿口腔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③复发的情况。④药物的不良反应。
2结果
实验组半年内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23.1%),P<0.01;实验组家长遵医行为好,对治疗效果满意度高,能自觉对患儿进行正确的口腔卫生护理及口腔保健;口服羧甲淀粉钠溶液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的患儿机体抵抗力明显好转,复发率明显降低。
3讨论
口腔炎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多样,症状也不同,但无论是哪种口腔炎,其共同的临床症状都表现为流涎、食欲不振,口腔粘膜潮红、口腔疼痛等。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多有发热、烦躁、食欲减退或因局部疼痛而不能进食,且容易复发,这不但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还给整个家底带来无比的痛苦和无奈。
为此,我院在治疗小儿口腔炎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小儿口腔炎的预防,对在我院诊治的患儿,治愈后仍坚持追踪、随访,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并调节患儿免疫力,可以有效预防口腔炎,降低复发率。在健康教育中,个体的口腔健康行为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口腔健康状况。而个体的口腔健康行为受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个体因素主要表现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家庭因素则主要表现为家长的遵医行为和对患儿的口腔保健和口腔护理中。所以,只有深刻认识口腔健康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加强健康指导和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才能从根源上预防小儿口腔炎的复发。
羧甲淀粉钠溶液是免疫调节药,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能对消化道粘膜起到较强的覆盖能力,与粘膜糖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其分解产生的氧化性游离酸,能减轻消化酶等损伤物质,对溃疡表面的病菌起到很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这两种方法相结合,不但能提高临床效果,还能得到患儿的免疫力,显著降低患儿的复发率,与未用此方法的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免疫调节剂羧甲淀粉钠溶液不但用于治疗口腔炎是安全、有效的,用于预防口腔炎的复发也是效果显著的。通过对患儿的追踪、随访,增强了家长的遵医行为和对医院的信赖,有效提高了医疗的满意度,有效地促进医患关系,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石海燕,0-6岁儿童口腔炎健康教育及免疫调节剂治疗效果评价[J],当化医学,2011年16期。
[2]石美珠,羧甲淀粉钠溶液联合健康指导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导,2010年33期。
口腔不健康的表现范文
张辉,女,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预防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市牙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口腔医学会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对于口腔健康这个话题可谓老生常谈了,大家都知道,口腔健康可以带给我们洁白的牙齿,清新的口气和迷人的笑容。但是,我们的口腔健康状况究竟如何呢?实际上,口腔疾病不仅会引起牙痛、咀嚼功能下降,发音不清,影响面部美观,对人的社会交往和心理行为产生影响,更严重的是口腔疾病的病菌还会引发多种全身性疾病,成为许多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口腔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之一,是反映人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一面镜子。
牙周疾病
与糖尿病
所谓牙周疾病,是指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在内的一种严重慢性细菌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疾病可能会导致牙齿的移位、松动甚至脱落,这就是所谓“人老掉牙”的原因。牙周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和容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牙周疾病是造成全身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据统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达3000多万人,我国是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国家。
牙周病和糖尿病是互为相关的关系。
糖尿病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医学统计显示:糖尿病人更容易受到牙周病的滋扰,他们的牙周组织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糖尿病人和健康人群的牙周病发病率分别是75.7%和38.9%。其他相关研究也指出糖尿病人的牙周炎患病率是健康人群的两三倍。糖尿病控制不良的患者,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病损严重且进展迅速,而且更容易在某些牙部位发生牙周脓肿。
牙周疾病还是引发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会令糖尿病人更难以控制他们本已偏高的血糖水平。同时增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有国外学者报道,即使初期血糖相对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有重度牙周炎的情况下,两年后血糖控制恶化的相对风险是牙周健康的糖尿病患者的6倍。而且,牙周病导致牙齿缺失后,咀嚼功能下降,高脂高糖软的食物的摄入增加,而高纤维,硬的食物的摄入减少,饮食营养平衡遭到破坏。营养失衡又造成唾液的分泌减少,细菌易于繁殖,使糖尿病加剧。因此,如果你是中国三千万糖尿病患者中的一员,那么牙医应该成为你最好的朋友之一。
牙周疾病
与心血管疾病
除了糖尿病,人类健康的另一个杀手――心血管疾病也正被越来越多地与口腔健康联系在一起。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的研究,口腔卫生差会增加心脏疾患的发病风险,这些风险并不比大家都熟悉的高血脂小。研究表明,患有牙周病的人更有可能患上心脏病,而且他们出现致命性心脏病发作的机率几乎是普通人的两倍。早在1911年,一些医生就开始怀疑牙周病细菌能通过血液感染心血管组织。近期研究通过相关实验直接给出了该理论的实证依据。口腔细菌一旦进入血流,便会依附在冠状动脉(即心脏血管)的脂肪酸上,导致血块形成,影响心脏健康。而冠状动脉的病症正是脂肪蛋白积聚使冠状动脉内壁加厚,血块阻塞正常血流量,限制了进入心脏的血液营养和氧气含量,从而引发心脏病。
还有研究表明,口腔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差的口腔健康情况(包括牙周病)是预测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存在口腔感染的人比无口腔感染的人心梗患病率升高30%。之后有大量研究表明,牙周病与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有潜在的关联。Dietrich等最近在循环杂志上发表的对1203名年龄小于60岁的男性人群长达35年的追踪调查中发现牙周炎患者患冠心病的相对风险达2.12倍。此外,也有学者发现,牙周炎与非出血性脑中风,外周性血管病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Abnet及其同事对中国农村成人1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缺失牙程度高的人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死亡的风险明显增高。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比率分别是牙周健康人群的1.4~2.0倍。另有研究报导,50岁以上的牙周炎患者4个人中就有1个人可见颈动脉分叉处的血管钙化。近年的几项临床研究指出,牙周治疗可以降低全身炎症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美国牙周病学杂志和美国心脏病学杂志最近共识文件,呼吁“心-口”联合,建议控制牙周病减少心脑血管风险。美国牙医协会消费者顾问科莱姆建议:饭后刷牙或者用牙线洁牙只需要一点点时间,但是会让你在老年避免很多麻烦。
口腔疾病与
呼吸系统疾病
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口腔感染、不良口腔卫生和牙周病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牙菌斑是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牙菌斑内存在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它们会到达肺部,导致肺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研究发现,口腔卫生差,有牙周病的住院病人患肺炎的风险增加。最近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有牙而口腔卫生差的人患肺炎的次数多,每次患肺炎发热的天数也多。这些研究表明住院病人肺炎的发生与口腔细菌有关,口腔是呼吸道致病菌的重要储存库,牙周及义齿周围的细菌容易随唾液误入呼吸道。有学者在老年人肺部炎症中分离出大量的牙周致病菌。牙周致病菌被认为是老年人的黑夜杀手。通过口腔卫生干预可以减少呼吸道致病菌在口腔的定植,从而降低这些人群患肺炎的风险。多项研究显示了口腔干预后肺炎发病率明显减低。而且流感的发病也相应减少。
口腔健康
与妊娠异常
女性人群更有可能患上口腔问题。在青春期,妊娠期,月经期及绝经期,都容易出现牙龈炎症和牙周疾病。这是因为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较高,就会对细菌极敏感。举例来说,如果未怀孕,连续两天忘记刷牙了,这对口腔并没有很大影响,但是如果正处于妊娠期,又连续两天忘记刷牙,细菌就会在牙周组织生长繁殖,牙龈就会肿胀疼痛。
怀孕期间患牙周疾病可能祸及胎儿,口腔内细菌可随血运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患有牙周疾病的孕妇产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早产儿可能性增大。研究显示:患有牙周疾病的孕妇生下低体重早产婴儿的机会比口腔健康状况良好的孕妇高出7倍之多。
因此,孕前做好口腔疾病的防治,对于孕妇和胎儿健康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