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范例(12篇)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篇1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分析解决措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工程的日益增多,岩土工程勘察规模也在迅速壮大,勘察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及勘查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增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属于地质工程综合性调查工作。近些年,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更新,在岩土工程勘察方面无论是测试设备、还是实验仪器以及勘察手段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工程设计之前的重要的环节,其各项岩土工程参数以及地质勘察成果,可以为设计、施工提供有效的数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质量,对建设工程安全及造价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岩土工程勘察中容易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按照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充分分析论证,为工程项目提供有效的勘察数据,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1岩土工程勘察中容易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
1.1勘察资料收集不全,勘察目标不明确
在岩土工程勘察之前,我们要明确建筑工程的设计意图,搜集拟建物的相关资料,这样勘察工作的布置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更好地解决设计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详勘时应“搜集建筑总平面图,总平面图要附有坐标和地形的,以及建筑物的基础型式、埋置深度、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是,许多单位在勘察之前对于前期资料收集工作并没有给与重视。勘察资料收集不全,对于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一无所知,不了解勘探点坐标以及规划地坪标高等情况。另外,对工程场地不良地质作用比较忽视,对原有的地形地貌也缺乏了解,地质灾害调查不细致,导致最终的勘察成果满足不了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1.2岩土分类、描述不够准确
关于岩土分类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如GB(50021-2001)分别在第3.2和3.3条中进一步增加了规定的范围,作出了粉土、粘性土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韧性,以及干强度描述的规定,关于岩石完整性分类,这样可以弥补一些鉴别方法的缺点与不足。但是,虽然规范做出了针对岩土分类的相应规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描述不够准确的问题依然存在。作为勘察的第一手资料,描述质量低劣的情况还是会发生,描述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勘察成果的质量,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错误性的结论。
1.3勘察测试的手段和方法不当
勘察测试手段、方法不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对勘探设备、原位测试设备及取样器等的适用性缺乏正确认识。反映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比较突出的表现为: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时,贯入速率未严格控制;静力触探装备未定期标定;勘察工作只使用静力触探来替代;没有连续进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在碎石土层中使用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时孔底存在废土等,这些情况都会不时地发生。
2有效的解决措施
2.1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理清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其涉及的基本理论,都属于半科学半经验性的理论,无论是土力学理论,还是力学理论,或者工程地质等的理论都是以经验为基础。这些理论的很多公式都属于经验公式。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具有很多的特殊性在里面。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岩土工程勘察一定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理清理论与经验的关系。勘察技术人员通过以往的勘察经验,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参数选定,建立相对应的本构模型,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因此,一个优秀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首先,要具有丰富的岩土工程经验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有优秀的工程判断能力。要想理论基础扎实,只有不断的进行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找到隐蔽在公式、规律后面的更为重要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涵义。工程经验的丰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工程经验的积累也有很多的技巧。一般情况下,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析与预测阶段,就是要仔细的对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观测,然后将实际观测结果与分析预测结果进行有效的对比,做出有效的分析以及总结,最后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使自己对于岩土工程的判断力明显增强。岩土工程勘察中,我们要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清,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不能过分强调,应该将两方面置于等同的地位。某些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思想上存在轻理论、重经验的问题,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种思想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非常不利,影响勘察成果的质量。
2.2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工程物探专业也获得了很大的技术进步。很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岩土工程勘察领域。工程物探专业利用电磁波理论以及弹性波理论为基础,研制并开发了许多物探设备。这些物探设备将处理、软、硬件功能、数据采集于一身。和传统的物探设备相比,它具有采样密度大、信息量存储大、作业成本低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这些物探设备的应用,对岩土工程勘探技术革新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通过可连续加密测点的工程物探方法,我们可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这样,就避免了过去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而产生的划分欠准确以及漏判等问题,解决了传统钻探手段经常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并且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的钻探方法比较,花费的时间比较少,并且费用也比较低,同时,对地形、场地条件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勘探精度确实非常的好。无论是哪一种物探方法,它对探测对象的适用性决定了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如果哪一种物探方法实用性不强,或者说不具备良好的适用性,就很难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所以,如果我们遇到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时,我们可以使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并且可以采用钻探综合使用的方法,这样就可以达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目的。岩土工程勘察要想更好地解决技术难题,必须合理地选择工程物探技术,使得这项技术获得有效的使用,这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3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扩大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勘查技术人员,我们要做好继续教育工作,扩大技术人员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技术人员,其理论水平和工程经验都直接影响着勘察成果的质量,所以,对勘察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技术培训不但可以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而且可以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面。那些老的技术人员,更应该加强培训,由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较为陈旧,同时,由于年龄的原因对新技术、新设备接受能力较差,所以,更应该促使其知识的更新换代,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手段来指导工作。另外,勘察单位应该经常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各勘察专业要经常进行学术活动和讲座,尽可能地扩大知识广度和深度,使得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3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属于基础性工作,各项工程设计与施工都离不开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查明地基岩土层分布情况,为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基础数据。由于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因此,对地基岩土性状的调查许多时候无法采用比较直观的手段,这就需要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在掌握了相关各类规范、规程的前提下,工作中采取认真、仔细的态度,全面考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勘察工作顺利进行。只有这样,勘察成果才能准确,才能为设计、施工提供有效的数据,以保证建筑工程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春华,杨全忠.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勘察问题讨论[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7(02).
[2]周永刚,赵诗堂.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6).
[3]杨弘,刘洁,刘雷,彭狄,邝松添,汤志权.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及方法[J].河南科技,2010(08).
[4]姜明友.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5]芦桂珍,林云.结合工程实例对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J].才智,2011(10).
[6]马赵琴.浅析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其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9(01).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数字化勘察
中图分类号:TU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7-0122-02
岩土工程勘察是指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对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界面、地下水位、风化层等进行查明和分析,对建设场地的环境和工程条件进行评价,编制勘察文件,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因此可以说,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先决条件,做好这一工作对后续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目前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
由于工程项目工期一般都比较紧,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就要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准确和全面的勘察结果。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加上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岩土工程勘察的难度一般较大,勘察结果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总结勘查中的常见问题有以下几种:
首先,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缺乏研究,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如果对工程所在地地区缺乏了解,单纯去考察施工点,往往难以全面了解这个地区地基土层的变化规律,造成工期延误,资金浪费等问题。此外,勘察人员还经常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没有考虑到周围环境给施工场地带来的影响,对施工设计论证不足,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在勘察结果方面的问题。一些勘察工作队为了赶任务或者降低成本,经常漏做或者少做勘察项目,在具体作业过程中经常与规范有出入,例如在钻探取样中,由于提钻次数少等往往造成对不同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的结论不准确,或者对一些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所处位置、形态等难以探明。
最后,在勘察报告编制方面的问题。勘察报告是勘察工作的成果,是工程施工的参考依据。但是由于勘察工作经常存在漏洞,加上一些工作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影响,勘察资料往往质量不高,不仅没有结合具体的工程条件,还缺乏严密的阐述,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还有很多,除了需要谋求更好的勘察条件,提升业务人员自身的素质之外,更需要应用更先进的技术,以提高勘察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的应用
(一)数字化勘察技术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传统勘察方法逐步过渡到数字化勘察,这既是发展的要求,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勘察技术在应用中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数字化建模方法。目前采用的建模方法主要是数字表面模型法(DigitalSurfaceModel),这种方法能够最真实地表达地面起伏情况,如图1所示:
数字表面模型法的基本内容就是通用精确表示工程地质体外表面的方式来表示均质地质体,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
地形建模方法是采用某地区的DEM数据作为基础,然后叠加遥感影像来完成三维地形的显示。对正射影像图进行投影变换,并使用Photoshop进行调色处理,作为地形纹理或者说是三维城市的“底图”。
此外要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技术是地质三维数字化,就是以地球三维地理空间中全面的地下各项内容,包括地层、土质、岩石、石油、天然气、矿藏、海水、地下水、废物等,对这些对象相应在地球三维地理空间上各点的属性、状态、特征等的分布建立统一的三维数字化描述。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三维工程数值分析是基于已知离散点插值来实现的,但是地质空间的分布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不完全确定性,有时仅从地质空间剥离出离散点,并不能进行三维地质工程属性描述。同时由于工程地质对象应力、应变属性的相互关系无法把握,与现实地质条件相差太远,而用于分析工程地质应力、应变的前提即工程地质条件太简单,以及把已知力或位移边界条件简化成离散点进行考虑,因此建立起来的三维描述的适用性与精确性往往还存在误差或者缺陷。
2.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据来源包括:
第一,基础地理数据。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图和自然区划图。
第二,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主要有所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各勘探点的所有信息(如地理、环境、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等)。各类建筑场地的地层信息,比如年代、沉积相、液化等级等。
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步骤有:
第一,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个数据密集、处理复杂的数据库应用问题。为了能获得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将与实体和联系相关的功能与行为剥离出来,仅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数据侧面来建立模型即研究数据对象与属性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
第二,数据库的建立与实现。岩土工程一体化系统的数据有三类:用户原始数据,系统中间数据,最终数据。原始数据由测点数据组成,而测点数据又由测点几何属性数据(位置)和测点信息属性数据;中间数据包括根据原始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地层层面等值线模型、三维表面模型、剖面模型等,根据这些模型可以生成用户需要的各种图件,还可以进行各种信息查询操作;最终数据种类繁多,主要是根据用户需要由中间数据生成,包括图形资料和文档资料。
(二)发展测试新技术
测试技术是勘察工作的基础。我国在这一方面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岩土力学相比,目前测试技术最大的问题是参数测试技术还很不成熟。要进一步完善测试技术,需要在传统测试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现代物理技术(波动理论、电子技术等)的应用。例如,可以将土工测试从研究地基中的某一“点”发展到更大的空间范围的“面”和“体”。另外土工测试将从第一代的直接试验和第二代的触探、旁压试验进入第三代的无孔、无损测试技术。
测试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硬件的支持,这就要求仪器和设备设计者和制造者进一步提高研发水平和制造水平,以更好地配合实际工作。还要求研发者多结合生产实际,密切关注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注意事项
引言
地铁工程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依赖性较强,岩土工程勘察所得资料是地铁工程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准确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人员就无法指定系统的施工方案。岩土工程勘察至关重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勘察过程中应注意的一般问题
1.1工作量布置
工程量的布置是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考虑到的问题之一,在工作量布置过程中应该重视布孔工作,布孔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地形、场地、地下管线等问题。根据标准,钻孔一般布置在结构线外缘3-8m,钻探完成后必须进行回填封孔。①勘探点数量及间距。详勘阶段勘探点间距如表1所示。②勘探孔深度。
1.2外业管理与控制
外业管理与控制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关键内容,外业勘察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求技术人员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敏感度,从而提高勘察效果,提高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查时应注意的问题有:①钻孔结构;②地层分层;③样品采取、保管与运送;④日志填写;⑤原位测试试验;⑥水文观测。初见水位、稳定水位测量是否符合要求。
1.3不良地质及特殊土
城市的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勘察过程中总会遇到不良地质和特殊土,因此,勘察过程中要查清地铁线路通过处的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分布。重点注意人工填土、地震可液化层、软土、膨胀土、残积土等。
1.4地下水
城市地下水分布比较复杂,必须引起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人员的重视。勘察过程中必须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流向、流速、补给来源、水位变幅、腐蚀性,以及含水层性质、含水量、渗透系数等。还应查明地铁线路附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等。分析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及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
2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实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市地铁为例对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城市地铁总体呈东西走向,线路全长约25.739km,全线设站24座,均为地下车站。线路里程右DK0+280.000处,车站型式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东西向长257m,结构底板最大埋深约16m,相应标高为-12.14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工程安全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勘察等级为甲级。
2.2勘探点测放
根据工程勘察的实际内容来看,本次勘察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采用Trimble5700GPS测定各勘探孔位置,孔口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钻孔坐标为该市轨道交通独立坐标系,各控制点坐标及高程见表2。
2.3勘察方法
2.3.1钻探方法
钻探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勘测效果,具体而言,勘探钻孔采用XY-1A型钻机完成,开孔孔径146mm,终孔孔径110mm,护壁管径146mm,采用泥浆护壁循环钻进,分回次钻进取芯,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采取不扰动土样及扰动土样,对所采集的不扰动土样按土层变化情况进行常规测试及不固结不排水(UU)、固结不排水(CU)、K0固结、渗透试验、热物理指标、电阻率等试验,扰动土样进行颗粒分析。
2.3.2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勘探方法之一,优点众多,标准贯入试验在机钻孔内进行,钻至预定试验深度,将标贯器置于土层中,以重63.5kg的自由落锤提升76cm然后使其自由下落,将标贯器打入土层中,先预先将标贯器打入土中15cm(以消除土层扰动对标贯击数的影响),而后再记下打入30cm的击数(每10cm记一次击数)。
2.3.3波速测试
本次勘察采用检层法进行孔内波速测试(悬挂式波速测试仪)。悬挂式单孔波速测试是由地面控制系统控制井下震源(电磁锤)激发振动信号,并由井下两组水平分量拾震器接收振动信号。由于两组拾震器相距1m,根据两组拾震器的到时差可计算出拾震器之间的土层的横波速度Vs、纵波速度VP。由于各土层的物理性质各有差异,使波在其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分层求取VS、VP,即可按公式计算出各土层的各项动态模量及有关参数。
3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统计
3.1野外钻探及原位测试工作量
野外钻探及原位测试工作量的统计是工程勘察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次勘察共完成机钻取土孔24个,扁铲侧胀试验孔2个,孔内波速试验孔3个,静力触探孔16个。野外实际完成工作量见表3。
3.2钻孔回填
钻孔回填是工程勘察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具体来说,本文所研究的此次勘察对所有机钻取土孔,根据有关要求,施工结束后,进行了回填封孔工作,并及时清洗施工现场。
3.3室内土工试验
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进行勘察后,对采集的土样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并提交试验成果报告,各项试验项目均按要求进行,具体完成工作量见表4。
4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关键环节。工作人员需要对各种勘察手段得出的成果资料进行整理、检查、综合分析、鉴定。分析不同的勘察方法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结果不一致,应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结论。①岩土参数。确定岩土参数时,应按下列内容评价其可靠性和适宜性。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③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提交内容。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有很多,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求勘察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准确地找到岩土工程勘察方法,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岩土工程的勘察效果。鉴于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对于城市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本文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雪雷.地铁岩土工程勘探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蔡伟忠.宁波轨道交通西门口站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和评价[J].铁道勘察,2011(03).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试验编录问题体会
Abstract: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isanappliedscienceandtechnology,initsowndevelopmentisexperiencinganimportantstage,andisfacingnew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Therefore,usingavarietyofreconnaissancemeans,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processmanagementandtechnicalpersonnel,improvethequalityandabilityofcomprehensiveanalysis,effectivelysolvetheproblemofsurveytechnology,hasthevitalsignificance.Theeachlinkofthe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andproblemtalkaboutbitofindividualexperience.
Keywords:experience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testcatalog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野外勘探工作方面
1.1勘探点的布设
勘探点的布设应该根据岩土勘察规范、拟建建筑结构和荷载、当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疏密和深浅的合理布设。目前设计人员往往有偏于保守的倾向,如要求勘察点布置过密或过深。由于岩土体始终是一个灰箱,无法彻底查清岩土体的分布及物理力学参数,因此,在做与岩土相关的工程设计时固然要留有一定的安全系数,但必须是在了解了场地岩土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准确把握安全的尺度。采用过于保守的岩土参数、过高的安全系数将不可避免的造成工程建设的极大浪费。基础型式与结构型式不同,勘探深度不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不同,勘探深度也不同;地基复杂程度不同,勘探点密度不同。金昌地区,一般为承载力良好的卵石土,适宜布置坑探而不适宜钻探,坑探观察直接,而钻探在这类土中钻探效率较低,取芯率低,无法揭露砂土透镜体。有些场地在进行钻探工作后有必要可以进行适当的坑探,因为钻探受钻探工艺和人为因素制约,有时不能完整地反映地质情况。
1.2原位试验
原位测试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在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所谓“捷径”:标准贯入试验不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在缩径和孔底有残留时,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是否落至应测试孔底位置,造成标贯数据严重失真。因此标准贯人试验应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一方面可以保证在缩径和孔底有残留时测试位置控制在应测试段,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极软弱地层标贯自陷、自沉现象,从而确保标贯数据的真实性。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规定需连续贯人,并定深旋转触探杆(以减小侧摩阻),但在施工时由于连续贯入比较缓慢且起杆困难或局部地段锤击不进而放弃连续贯入,使得对碎石土评价本来就缺乏相应手段的触探指标数据不够详实,进而造成对碎石类土的评价困难。
1.3编录
钻探编录是保证工程勘察质量的基础。工程地质野外编录应力求简明准确,抓住密实度、稠度、风化程度等主要特征,准确地描述,并划分层位。地质编录一定要多动手:地质编录时不能仅观看岩芯,更重要的是要多动手。多捏:用手捏下岩芯看其糟陛;多搓:搓下岩芯判断其状态;多掰:掰断(碎)岩芯看其包含物及矿物成份;多敲:敲击岩芯听其声等等。在野外用肉眼认真仔细鉴定,详细记录其层位及其特征、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对场地岩(土)定准名、分准层。
1.4原状土取样
由于土样采取的方法不同,导致取回的“原状”土样的质量差别很大,从而使室内试验数据与真实情况有较大的误差。取样方法的不同会导致土样含水率有一定的变化,应注意在取土装置上及时加装套管,以避免地下水对原状土的影响。取出后应迅速密封。天气炎热时为避免蜡封融化,宜采取多种措施密封。天气寒冷要避免冰冻。土样保存时间不宜超过三周。土样运送过程中,采用自制的缓震装置对土样加以保护,对无粘性土土样应尽量避免有过大的震动。土体的结构遭到破坏,会导致粘聚力与内摩擦角试验值与现场产生过大差异。
二、室内土工试验工作方面
2.1室内测试
通常室内测试的问题主要是岩土样送达试验室后未及时开样测试,或不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探作。例如对要求饱和的土试样,未按规范要求达到饱和时间再行测试;固结试验的压力值达不到上覆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的要求,很多测试未按规范要求条件进行测试,提供的岩土报告可靠性差,出现很多与现场矛盾的数据;因此,室内试验时应及时对送达的土样进行开样测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2.2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于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对于物理性指标,一般按平均值采用。但对于抗剪强度指标,规范要求应采用标准值,有些人对此重视不够,也是按平均值提供给设计使用,可能会引发工程问题。
2.3设计、勘察人员的互动
在工程建设中,设计人员往往忽略了勘察报告中在基础处理形式及施工方案方面的建议。勘察和设计往往隶属不同的部门,勘察部门在勘察报告提交之后,就万事大吉;设计部门收到勘察报告时,只看剖面图、柱状图和岩土参数,对地基处理建议等重视不够。此外,勘察人员由于工作的局限性,偏重于查明岩土情况,勘察报告中的建议往往比较空泛,久而久之,设计人员对勘察建议重视程度降低。这种现象对于具体工程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
三、勘察报告书编写存在的问题
1)表达不规范。勘察依据的陈述中,对所执行的勘察规范,不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场地用途和所采用的基础形式,将能搬上去的规程、规范都写上去,采用的规范没有针对性。
2)参数不完整。提供的参数没有针对性,混淆岩土的物理参数与工程特性指标,且对各岩土参数具体含义不十分了解。
参数矛盾多。各种测试手段提供的参数矛盾大,没有核对,没有对各种测试所获得的岩土参数与现场目视与手工测试鉴定成果、钻进情况进行相互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供合理的岩土参数。对场地的适宜性及稳定性、地基的均匀性、岩土参数的均匀性、建议基础的适宜性论证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定性层面,没有进入定量半定量的分析。
4)重结论轻建议。在众多勘察报告中往往比较重视结论性的东西,对工程建设可能诱发的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够深入,对基础或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或应采取的结构措施不提供建议等。
四、地质验槽
工程地质验槽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消除工程隐患、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工期、避免工程投资浪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地质验槽常遇到的几个问题:①持力层表层土严重被扰动:现在场地开挖一般为机械化施工,但是这就存在对持力层表层土严重扰动的问题。为避免此类扰动,一般要求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标高30cm后人工尖锹清底(不用镐刨)。②无勘察资料:有时某一建筑群,因设计变更,会临时增加建筑物,若已有资料已能控制该场地范围,且地质条件变化不大时,可进行基础验收。但若地质条件复杂时,则应提出补充勘察要求,不应凭周边地质情况类推即予以验收。③勘探位置与实际基础开挖位置不符:有时在勘察工作完成后,设计或建设单位仍会对总图进行调整,导致建筑物位置发生变化,与已进行的勘察位置不符。一般场地条件简单时,勘察资料仍可用。但场地条件复杂时,则不应给予验收。比如在岩溶地区一柱一孔的勘察工程,验槽时,若通过对比坐标,基础位置无勘察钻孔,则光通过过表面不能确定基础下是否有溶洞或临空面发育,应提出钎探或补充钻探孔进一步查明持力层情况要求。
五、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存在的问题
(1)缺少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目前勘察中许多勘察单位在很多勘察项目中没有编写勘察纲要。有的项目虽有勘察纲要,但往往是按工程地质勘察要求编写,没有达到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有的纲要针对性不强,对勘察工作指导意义不大,影响勘察成果的质量。
(2)勘察手段单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常常运用综合的勘察手段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般只重视钻探,而忽视了其它勘探手段。对于软土地区,往往采用静力触探比采用钻探效果要好。而对于一些线路工程,通过工程地质测绘、探井结合物探手段也能达到预期勘探效果,但工程难度及造价可比采用钻探大降低。
(3)勘察工作量不足: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财政上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多为自已经营。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能争取任务,在投标时只好压低预算价,以此作为优势获取勘察项目。但又要有一定利润,于是,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导致勘察工作量不足,有时甚至不能满足规范基本要求。
(4)取样、测试不满足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原位测试不做或少做,根据工程经验编上了事。
(5)忽视地区经验。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报告中常常因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其结论及建议过于保守,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
(6)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目前工程建设的发展主要有三个特点:工程愈来愈复杂(建筑层数增加、结构及功能复杂化)、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愈来愈差、岩土问题愈来愈复杂。新建工程周围往往早已高楼耸立,工程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愈来愈强烈。有的勘察单位对此认识不足,表现在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岩土勘察;新技术;应用效果
岩土工程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40多年,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专业体制。相较于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在勘察与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的要求更严格,对各个环节要求必须紧密结合,不得出现分割情况;工程勘察也并非单一的服务于工程设计,而要对整个过程负责;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更需要合理、有效的建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各个部门均对岩土工程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加之很多工作人员的努力,使得岩土工程勘察无论是工程实践还是理论知识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传统的勘察技术已明显无法适应工程的开展,从而诞生了新的勘察技术。
1.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
运用岩土工程的观点、方法及技术,对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点和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分析、查明并评价,就是岩土工程勘察。其主要涉及到气象、地质、化学、工程学、环境学、岩土力学、水文等诸多方面,是一门较为繁杂的专业。目前,依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我们在此学科方面的研究尚浅;此外,受到技术、仪器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我国在勘察时所应用的方法很少。
作为地质灾害频发的我国,有着众多的特殊岩土类型,同时也存在着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施工前进行勘察是非常必要的,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了解,并提出存在的溶液或可能在岩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样可以对不良地质作用的存在,能够有效的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2.岩土工程勘察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上有了巨大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已完全有能力承担各类大型复杂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包含高层建筑、复杂地基处理、大型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围海造陆、深基坑开挖、复杂地基处理等,而岩土工程勘察对整体工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施岩土工程勘察前必须要控制取样及地质钻探,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
3.岩土勘察工作新技术的应用
1、数字化勘察技术。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过度到数字化勘察,数字化勘察已成为勘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技术的应用主要关系到以下两个方面:①数字化建模方法。②地形建模法。目前,主要的建模方法为数字化表面建模法,它是通过运用精确的方式,准确的将工程地质体现出来的方式来表现均值地质体,也可以将该法抽象的理解为将一系列拥有相同属性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相联接起来,并依此为依据构成一个网状去面片,再以此来确定地质体的属性。这些数据来自于通过测试点的众多分散的测点资料,包含测点的属性特征数据和几何特征数据,最后将解释这些数据的结果重新构成地质体界面。而地形建模法则是以DEM数据为基础,采取叠加遥感影像的方式来形成三维地形显示的一种方式,之后对正射的影响图进行投影变化,并使用Photoshop进行调色,并以此完成的地形纹理或叫做三维城市底图。另外一个关键技术就是地质三维数字化,它主要是利用地球的三维空间中含有的地质、岩石、底层、天然气、地下水、海水以及石油和矿藏等因素的特征、状态、属性来建立成一个统一的数字化描述。但依目前形势分析,数字化勘察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受到地下空间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该技术中的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已检测的离散点插值获取的,如果单纯的从地下空间中将离散点分离出来,则无法通过三维地质对属性进行分析。再加之计算过程中的数据与真实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在三维数字化技术中运用的条件都相对简单,从而导致最终建立的三维描述并非十分精准,存在较大的误差。
2、数字化岩土勘察数据库系统。我们以GIS为基础的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数据信息分为地理信息数据,其主要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基础的地理数据,如地形、地貌各项数据图以及自然区划数据图;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主要包括施工区域内地质勘察的资料,包括了该区域内勘察的全部内容,如周围环境、岩石性质及特种、地理条件等,也有一些地表信息,如沉积相、液化等级、年代等等。而实施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可系统的一般程序为:首先、概念模型设计。该数据库应用属于集中处理各项数据的问题,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则是此类数字化系统的基本工作之一,只有将地质实体与相关性能分离出来,才能得到反应信息的概念模型,再以工作人员测量的实际数据为基础,间接建立概念数据模型研究数据实体与性能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前提设计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其次、数据库的建立与实现。一般情况下将此类工程的一体化系统数据分为三种,用户原始数据、系统中间数据、最终数据。用户原始数据由分散的测点数据组成;系统中间数据则是以用户原始数据为基础自动形成的,并以地表等值线模型、三维表面模型、剖面模型等因素为基础,绘制出符合用户要求的图件,还能实施查询功能;最终数据则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类型,以用户要求为基础,通过中间数据获得含有图形的文件。
【结束语】
岩土勘察工作是工程建设设计施工中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由于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起步晚、地质环境复杂、岩土工程特殊等,这就要求我国的岩土勘察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好勘察工作的专业技能,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在工作中做到全面、细致,从而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完成,保障施工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翁国钦.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应用研究[J].中华民居,2013,(30)
[2]彭高峰.岩土工程施工中勘察技术应用研究[J].新材料新装饰,2014,(2)
[3]孙晋.浅析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及其新技术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1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应对策略
Abstract:thegeotechnicalengineeringisbuildingtheprocessofengineeringdesign,averyimportantphase,themainpurpose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isproposedinordertofindoutthegeologicalconditionofdesign,constructionandprovidethegeologicalinvestigationachievementsandthegeotechnicalengineeringparameters,andtherationalityofgeotechnicalparameterrelationtothebaseofthedesignofsafety,reliabilityandfeasibility.Therefore,ingeotechnicalengineering,mustensuretheaccuracyofthesurveyresults,thebasisforgeotechnicalengineeringprovideaccuratedata,ensuretherationalityoftheengineeringconstruction,economyandfeasibility.Thisarticlethroughtothemaintask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andanalysis,foundthegeotechnicalengineeringproblemsinthecourse,andformulate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hehopecanimprovetheaccuracy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guaranteetheaccuracyofthedesignofconstructionprojects.
Keywords:geotechnicalengineering;Reconnaissance;Problem;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勘察、设计和施工是我国基本建设工程的三个主要程序,而勘察必须走在设计和施工之前,为设计和施工服务。只有做好了勘察工作,为建筑工程提供相应的场地地质资料,了解了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建筑工程才能有数据作为建设依据,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勘察工作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建筑工程的前期工作,而是渗透到整个工程的建设当中,参与岩土工程问题的具体评价和整治方案,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建设要求,从而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
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勘探与岩土取样
提供场地的稳定性评价;为基础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地层和地下水分布的几何参数和岩土体工程性状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
2、原位测试、室内试验
对基础方案、岩土加固与改良方案或其他人工地基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提出建议的依据。
3、岩土工程检测
根据设计意图监督地基施工质量;预测由于场地及邻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建筑场地造成的影响,以及工程本身对场地环境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为现有工程安全性的评定、拟建工程对现有工程的影响和事故工程的调查分析提供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勘察纲要,勘察思路紊乱
岩土工程勘察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将勘察工作和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紧密结合起来,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纲要。但是,在当前的许多勘察单位里,对于需要勘察的建设工程事先都没有编写勘察纲要,或者是有勘察纲要,但是按照工程地质勘察要求编写的,适用于所有勘察工作,对单项岩土工程勘察的针对性不强,这样编写的勘察纲要对于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指导意义不大。勘察前期工作不足,特别是现场踏勘,很多都是走马观花,或者省略这一环节,在缺乏有针对性勘察纲要的情况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就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勘察思路,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勘察和总结,从而不利于会影响到勘察成果的质量,甚至导致建筑工程建设出现偏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勘察质量较差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里,勘察单位也是要自负盈亏,因此,有些勘察单位为了争取眼前的利益,就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质量严重下降。勘察公司为了能够争取到业务,就尽可能的压低预算价,但是为了保证利润,就只能减少工作量,对工程项目勘察偷工减料,或者是走形式,进行不规范操作,这样就会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造成勘察质量严重下降,如果后续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到了地质现象的影响,就会对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导致整个工程的合格率降低。
对于勘察报告只做分析,没有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些勘察单位因循守旧,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步,在岩土勘察过程中仍以对勘察的情况描述为主,对于问题的结论和建议都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使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难以采纳,甚至是无法使用,这就直接影响了后续工程的建设。由于没有对勘察出来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没有将勘察的数据做到精确计算,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忽视环境对工程的作用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是很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岩土工程的建设,由于岩土工程的地基分布的不均匀性,挖掘岩土地基必然会对周围的地质应力平衡产生影响。有些勘察单位在进行地质勘察时对此认识不足,在进行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论证时忽略对周围环境的考虑,导致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使基坑开挖时,使用的技术手段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做好岩土工程勘察的应对策略
充分编写勘察纲要,理清勘察思路
在进行勘察工作时,如果没有完整的勘察纲要,勘察人员就很难理清勘察思路,这样对岩土工程的勘察就很难涉及全面,如果遗漏了重要的地质现象,就必然会对后续的工程建设形成影响,也不利于提高勘察的效率。因此,做好勘察工作的前提就是充分编写勘察纲要,对需要勘察的对象进行详细设计,保证勘察人员在进行勘察工作时,可以掌握勘察要点,对勘察对象进行针对性勘察,保证勘察的结果符合真实的地质情况,而且确保勘察工作是针对整个工程的勘察,没有遗漏。
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勘察质量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由于勘察单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会做出一些不符合勘察要求的行为,如打假孔、不规范的编录等现象,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必然会降低勘察的质量。因此,在勘察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对勘察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核,保证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和施工建议等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同时,建设工程单位可以在勘察单位中引入市场竞争,选择优秀、经济的勘察单位,从而在保证提高勘察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勘察成本,以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
3、深入分析勘察报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在勘察工作中,勘察人员只重视定性分析,定量数据较少,一般对原位测试数据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措施针对性也比较差,没有完整的应对策略,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很难对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施工。所以,勘察人员一定要深入分析勘察报告,确保对勘察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保证工程建设可以顺利设计和施工,如舟山市某开发公司在建设高层建筑的时候,勘察单位对于住宅的桩基承载力建议值偏小,经过设计试桩增加原位试验后,将该建议值做了相应提高,仅此一项调整,就使每幢高层减少了30万元的工程预算费用,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
重视环境对工程的作用
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工程施工及运营对环境可能产生不良岩土的问题,如果没有对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充分论证,就很难保证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岩土不良问题或地质问题。随着工程越来越复杂,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差,岩土问题越来越复杂,勘察单位一定要重视环境对工程建设的作用,对于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论证,确保在工程建设中,环境条件不会对工程建设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推行岩土工程是我国工程勘察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岩土勘察过程中,勘察单位一定要大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以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勘察单位还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确保随时对岩土问题进行预测和防治,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还要加强与建筑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作,力争勘察工作符合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只有对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进行时时的改进,才能够保证勘察工作符合建筑工程的需要,为建筑工程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更好的为建筑工程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坊清.浅议岩土工程勘察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3)
[2].温文富,王义海,杨旭.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J].山西建筑.2009.(07)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篇7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岩土勘察勘察过程理论创新忽视问题拓展应用
一、对岩土工程的勘查技术以及在勘查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的分析
在岩土工程勘察全过程,探索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勘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水平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确保正常探索实施的决定性因素。第一,在岩土工程进行勘查的整个过程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地基条件是片面的,它只需要与负载力相一致就可以了,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漏掉对稳定性场区的变形情况与土层的勘查和工程建筑物内部均匀性的勘察,意思也就是说在岩土工程勘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地基基础的参数的设计数据的资料和建筑结构的荷载等要求的岩土工程的定性指标是在对岩土进行勘查的整个过程中获取的。第二,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查实施的整个阶段中,还有一些问题比较容易忽略,比如:在对岩土勘查的详细的过程之中,关于岩土勘探过程中的深度情况应该从最基础的底面部分开始进行计算,这写要求的规定针对的主要是在工程建筑岩土勘查的过程中,建筑现场地面的标准高度往往和所设计的地面标准高度不符合,在工程的建筑现场没有平整的情况下,如果在岩土工程进行勘查的时候没有收集收集详细的标高资料,在岩土勘查的整个过程中,在不同勘查作业中不同勘查的深度应该从基础的地面进行计算,这些很容易忽视,因此会对岩土勘查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对于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理论创新的分析
1.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理论创新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勘查技术之所以能发展提升,其重要的和有效方法途径就是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理论创新,在我国,在岩土勘查的实践中,很多的岩土工程勘查设计公司致力于专利技术的研发和勘查技术的科学创新,这些都具有很强的创新研发意识和比较高的重视与灌注程度,而且在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理论创新的过程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创新成果。在通常情况下,我国岩土工程勘查设计公司在岩土勘查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大多是总结公司自身多年在岩土勘查设计过程取得中的实践经验,然后在勘查设计的过程中对建设项目加以深刻的理解,利用岩土勘查设计公司进行岩土勘查具有以下特征:企业规模大以及综合发展起点高、技术综合性强,岩土工程勘查理论创新的基础支撑是本公司的科技创新,而企业自身则进行与岩土勘查工作相关的专有技术的不断的科技创新与大力开发,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提高和专业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同时可以促进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拓展与应用,以这样就可以推动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与不断的进步。
2.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理论创新的实例
本文的例子是我国辽宁地区与上海的某些岩土工程勘查设计单位的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理论创新情况,然后进行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理论与创新的分析。第一,我国上海某勘查设计单位的岩土工程在勘查技术的理论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之中,依据该单位与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研究课题有关的具体情况来看,其中,包括该单位所研发的岩土勘查的专利技术申请等,就是一种大型勘查设计企业公司进行岩土勘查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对于该地区的岩土勘查技术发展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另外,此地区的勘查与设计单位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创新与研发的过程之中,还将企业中的研发中心作为它的核心,通过对单位企业中创新工作与科学技术的推动,实施各级联合推动技术的研发与创先。与此不同的是在辽宁的某勘查设计公司中,该公司主要进行的是电力工程的勘查与设计,经过多年的勘查与设计实践,该公司也逐步的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
3.对于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理论创新提出的几点建议
结合上面提到的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理论创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勘查设计公司或者单位在对岩土工程勘查技术进行创先研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下面几点技术创新和研发建议来进行创新研发的实施。
第一,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创新与研发的过程之中,政府部门应该注意的是要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情况相结合,然后对相关人员进行与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创新有关的培育,并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第二,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创新与研发的整个过程之中,应加强注意的是,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并且通过有关的政府部门来制定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制度,从而实现对于相关企业的专有技术的保护,进而可以促进企业的竞争与发展,进一步可以推动岩土勘查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三、对于岩土工程勘查技术拓展应用的分析
在我国,关于岩土工程的勘查与设计,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可以通过工程的地质的勘察系统来对岩土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然后再加以利用。与我国目前社会的经济建设需要与发展的要求相结合,所建立的可以实现工程的地质调查系统一方面可以实现对铁路的工程、水电的工程、公路的工程、港口的建设等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与收集,还可以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方面提供建设性的资料和依据,另一方面在岩土工程的勘查技术方面的发展和提升也具有非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例如,在对滨海某低洼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查设计时,对该地区的岩土的地质情况的勘查工作就是通过结合原来的实验对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第一,应该结合该工程地区与地基相关的结构与特征,该工程施工地区的地基结构的地层主要是由以下地层结构构成:土粉质粘土、粉砂、粉质粘土、砂以及片麻岩等,由此,在对该工程进行设计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设计,同时要对该工程施工建设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进行勘测与验证,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工程设计施工的要求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对该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最后实现对该工程的地质结构的地层划分情况的确定和地基工程性质的确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勘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岩土工程勘查设计企业的整个发展的过程中,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之所在。通过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勘查技术的系统的分析和理论的创新,同时在与勘查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技术上的创新与发展,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乃至勘查技术的创新的应用实现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志刚.致力技术创新拓展高端市场是大型勘察单位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工程勘察与岩土行业发展道路的思考[J].中国勘察设计,2009(3).
[2]李明才.浅谈标准贯入试验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和验证[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24).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篇8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与策略
在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直接影响着勘察质量的优劣,是勘察过程的重要一环,是为建设工程设计参数提供有效依据的可靠保证[1],在各种各样的工程建设之前,岩土工程勘察都必须是要按照基本建设规定程序严格进行的。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在岩土工程勘察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对了解到的相关问题和策略做一个研究总结。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岩土工程勘察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岩土工程勘察前的准备工作往往做的不好,尤其是相关资料不够详细,没有详细万全的岩土工程勘察前的前期准备工作,那么岩土工程勘察何谈有效进行,何谈高效高质量,只有承担勘察任务的公司充分做好岩土工程勘察的准备工作,认真对待,在实地勘察时再能得心应手,才能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2]。目前来看,为了最大程度节约勘察成本,很多勘察公司没有对岩土工程勘察做合理的安排,尤其是前期准备工作,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时问题多发,效率下降,妨碍了勘察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影响了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殊不知这不仅浪费了公司的时间,也浪费了金钱,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二)野外情况下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不高。在野外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往往缺乏合理的安排,导致工作很难顺利进行,勘察质量不高。在野外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升高,经常遇到临时改变预先制定的方案,加上设备数量增多,这就造成设备监管问题容易出现漏洞,管理不到位问题时有发生,这也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计划性和可控性降低。在野外环境下,勘察资料记录人员的自身素质受到了考验,由于环境恶劣,加之工期紧迫,监管人员放松了对勘察记录人员的监督,若记录人员素质达不到,就会导致记录质量下降,最终导致记录的内容不能客观的反映所勘察的实际情况,这成为影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又一个不确定因素[3]。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岩土工程勘察需要采集足够多的式样进行测试才能更真实有效地反映当地的情况,属于是以点带面的研究方法,若采集式样数量不足,则会降低勘察结果的可靠性,而采集式样测试是需要付出成本和时间的,很多勘察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和时间,往往会投机取巧,减少采集试样的数量,这是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可见,野外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会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三)室内检验的规范性不强。岩土工程勘察的采样工作完成之后就要进行实验室的检验工作,首先检验人员的检验技能、专业素质和技术手段将会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若检验人员素质欠缺,操作不规范或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就很可能导致检验结果与实际出现偏差,而这样一个有偏差的实验结果又会带到下一步的数据处理当中去,一致一错到底,而对于数据整理人员,若统计知识不够深厚全面,处理的数据也可能出现误差,这是式样检验的又一不确定因素,比如,在对层状土进行检验时,由于土性差异较大,因此要多次进行对比,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进行验证,才能确保检验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4]。
二、应对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策略
(一)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前的准备工作。针对一些公司岩土工程勘察前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相关公司应严肃认真对待,在岩土工程勘察前尽可能收集到详细的勘察资料,积极展开刚要和安全的交底。首先要提高勘察人员的自身素质,建立以个高素质的岩土工程勘察团队,保证勘查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其次,因地制宜,针对实际场地情况,选用不同的先进多样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可以提高勘察效率和勘察质量。
(二)同时做好勘察和设计工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与勘察设计工作相分离,是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要同时做好勘察和设计工作,也就是岩土工程勘察一体化,而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实现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计算机化,这就要求掌握大量而又先进的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地质统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岩土工程建模技术等等,来保证计算机化的实现。
(三)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对于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不光是要从岩土工程勘察公司自身解决问题,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措施,对岩土工程勘察企业行为进行约束规范,建立一套有效防范问题的体制机制,从而长远有效解决企业操作不规范问题,这包括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来保障。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高效进行需要一批专业素养高的技术人员来保证,无论是勘察前的设计人员,勘察时的勘察技术人员,还是采样后的实验人员,都要求其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保证最终结果的出现,因此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在职人员的培训,适时提高培训标准,以带动整个勘察行业的发展。
(五)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科技含量。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已不能完全胜任现在的勘察需求,因此,相关公司应及时引进科技含量更高功能更强大的设备,以满足现代勘察的需求。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建筑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通过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勘察和设计工作、规范市场行为等策略,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贾少华.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2:210-211.
[2]陈志芳.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1,12:56-57.
[3]王东利.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探讨研究[J].城市地质,2013,04:15-20.
[4]韩飞.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3,05:43-44.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1篇9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工程建设;原位测试;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D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121-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多种项目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对工程项目的安全、进度、质量、施工和设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受到技术管理人员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的增加,施工的地质条件不断复杂,岩土工程面临着艰巨的技术难题,为了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操作环节的控制和管理,重视动态的、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建设完善的技术队伍,有助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进行和开展,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1岩土工程勘测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岩土工程勘探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能够肩负复杂工程的施工、设计和勘察,主要包含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处理复杂地基、开挖深基坑、地下工程、移山填沟、核电站、海上平台和围海造陆等,因为岩土工程勘测能够对工程整体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展开岩土工程勘测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勘探工作的取样,依据国家标准进行。
2岩土工程勘测的有效方式
岩土工程勘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基本理论: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和土力学等,上述学科多为模仿科学的相关理论,例如,经验型的公式,在本质上说,岩土工程应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之下,与个人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建设模型,操作人员使用准确的参数数据,进行准确判断,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同时具有敏锐的工程判断能力,在运用和学习理论的过程之中,应该总结在规律和公式背后的知识、内涵和假定的边界条件,积累经验的过程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分析预测和学习,现场观测、对比分析,现场预测和总结、评估、分析,总之,理论和经验互为依靠,在岩土工程勘测中的实践和理论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现代项目工程中,尤其是大型项目,地质勘查为复杂的工作,勘察人员应该进行长时间的实地勘察,采集相关样本进行分析,了解工程项目地址的地下水情况,为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科学性和权威性较强的报告,使设计人员掌握专业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意见,但是,因为受到工期的约束和限制,在设计阶段的时间相对短暂,设计单位只有在得到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之后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研究,导致存在设计周期偏短等问题。
我国目前的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没有对设计产生准确的认识,影响项目的准确实施,在执行岩土工程勘测之前,应该对附有地形和坐标的建筑平面图进行搜集,了解建筑物性质、地基、埋置深度、基础形式、结构特征、荷载、规模和性质等资料,在勘查之前应该重视设计沟通的重要影响和意义,明确设计者作为直接实践对象的重要作用。在工程前期,勘查者应该明确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物的工程特征,有助于提供有用的、直接的勘察结果。在我国目前岩土工程勘测的技术管理和应用中,技术人员的数量较少,很多人不具备专业素质,操作水平低,缺乏对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会对岩土工程勘测的实际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目前只有很少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专业人才的数量无法满足社会工作的需求,导致我国的岩土工程勘测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差异。同时,技术人员的分析水平、对资料的整理水平较差,无法准确地、及时地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数据,最终导致施工工作和设计工作的延误。
按照相关的分级标准进行岩土工程勘测工作,例如,建筑物安全等级、地基复杂水平等级和勘察等级等等,对勘察工作的布置产生直接的影响,应该在对各个等级进行充分的掌握之后,才能够实现合理、经济和安全的局面,对监测和检验得到的资料进行检查,了解其反映的工程技术参数,并将上述参数作为依据,对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正,优化经济和技术水平,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之下,使用具有较强经济性的工作量和勘察手段,完成岩土工程勘测的任务和目标,从某种角度来讲,成本量会对技术水平的高低进行直接的反映,针对岩土工程勘测的实际情况,节约成本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选择土工试验项目有助于实现经济勘察的途径。
规程和规范是工作的依据,应该针对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评价、任务和目的等,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规范和要求,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规程和规范的学习,定期听取讲座,了解先进知识的前进方向,对社会的需求进行了解,以免产生工作量布置不足等现象,减少测试数据不足等问题,同时,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加强对规程和规范的了解水平。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的目的主要是为岩土工程的评价和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参数,主要包含强度参数、渗透参数、特性参数、应变时间和物性指标,原位测试多通过勘探过程进行,在详细勘察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勘察方式。
3岩土工程勘测的完善措施
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岩土工程勘测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该针对我国岩土工程勘测技术管理和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和调整,促进岩土工程勘测水平的提升。应该了解勘察范围中场地的变化规律、范围、深度、类型、成因、地貌和地形等特征,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形成明确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工程施工的不利因素进行充分了解,例如:沟壑、河道、墓地、孤石等。研究对地场稳定性产生干扰的不良地质,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重视地下水的补给、排放水平、类型、水位变化和规律等,对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准确评价,明确渗透性质,对静水压力、浮托力和动水压力的影响、作用进行评估,对地下水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了解设计水位,明确基坑的周围环境,提供有效的岩土参数,对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选择适宜的支护结构。
4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岩土工程勘探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能够肩负复杂工程的施工、设计和勘察,主要包含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处理复杂地基、开挖深基坑、地下工程、移山填沟、核电站、海上平台和围海造陆等。岩土工程勘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在勘探之前应该做好前期准备,按照我国的相关标准进行勘探,通过实施监理等措施,保证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工程质量水平,重视对相关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行业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菁F,上海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的探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27(6).
[2]程杰,陆英浩,陆树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现代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GBJGJ3)[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杨进波,张正兴.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2(1).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篇10
关键词:基础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基础地质和岩土工程勘察概况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工程地质勘察专业向岩土工程勘察方向的发展水平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表现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的无论是勘探手段、测试设备、试验仪器、还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或者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岩土工程勘察发展至今,我们应该意识到再不能束缚于固有的勘察方法和手段,实践中有更多的考验和挑战,找到更科学、更利落的解决办法已经迫在眉睫。所谓基础地质的内容主要是对区域地质的调查和该区域基础地质的研究,它既能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最为原生态的地质资料,也能免除勘察中的不必要成本。
技术员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时,任务难点在于能否弄清楚所施工工程现场的地质情况并为其在设计和施工时提供地质勘察的结果以及各项岩土的工程参数,勘察报告的质量对一项工程的安全和成本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工程勘察成果的质量好坏与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性和工程造价的高低成正比。另外,基础地质范围内,岩土参数是否科学不仅直接关系到基础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还直接影响了工程施工可行性。该工作由工程的现场钻探、原状土取样、室内试验和现场进行原位测试四项构成,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结合当地施工经验执行,如此,才能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可靠性。一份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首先应满足国家相应规范,其次要能真实、不偏颇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等等性质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进行确凿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以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
2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2.1基础地质的野外踏勘和资料搜集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勘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提高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中,野外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因为野外勘察第一手资料是室内高质量勘察报告的基础。这种一手资料不仅可以了解工程现场的地形、地貌、地层、地质和施工的条件,减少无用功,使勘测保有余地,还能合理化勘察成本,减少施工勘探单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强其相对竞争力。为了使野外的岩土勘察工作高效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应在勘察出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工程勘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果不充分,直接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
如何获取原始资料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关键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岩土工程勘察简言之可谓时间短、任务重,所以获取准确、全面的原始资料是岩土工程勘察最重要的目的,想要避免误判和假象应注意以下几点:对于地层的划分要尽量详细、科学。将岩土的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程度的难易、岩心采取率都加以融合和分析,尽量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遇到多钻机共同作业的情况时,首先集中勘探1~2个钻孔,并统一勘察编录形式,避免资料中分层、定性、描述等不相同,以便于勘察资料的整理;原位测试亦应严格按规范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时为减少零漂应定深调零,施工区域的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会影响勘察的触探的各项指标;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要按照规定对杆长和孔深进行校正,不仅可以保证测试位置控制在应测试段,若有软弱地层标贯下陷、下沉现象也可及时发现,继而确保标工程中得到数据的真实性。碎石类土存在采样难、岩心采取率低的弊端(因采用泥浆循环,细小的颗粒易被冲失),其相对软弱夹层不易被发现,又因碎石土的承载力一般较好,其均匀性也对基础地基变形的影响很大,操作中因碎石土的局部夹层致使建筑不均匀变形过大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要求我们必须连续贯入,以发现其是否存在夹层。但连续贯入的话,效率较低且起杆困难,所以有人反对;观察区域地下水位,首先要充分考虑周围地下水的诸多因素,可以的话应在观测的最后一个钻孔施工24h后进行,另,注意将水位观测宜与钻孔标高回测相结合。过程中流向允许±2cm的误差,水位量测无法直接参照孔口。
2.2对基础地质岩土的室内测试
工程基础地质室内测试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需要测试人员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原状的土、岩样在科学、正确的试验分析方法下,可以测定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但是必须满足所有条件才有可信度。主要体现在:原状土、岩样的采取、保管:土和岩石应采用相对应的取样器取样,如软土宜采用薄壁取土器,坚硬点的土采用单动或双动二重管取土器。所取土样的保管要做到,送样及时(尤其是易失水的粉土等)、存放要合理,避免振动、受热;土石样的定性划分:抓住各种土的基本工程地质特性,洞悉各种土的区域分布情况。如膨胀土的特征是液限及塑性指数高、具裂隙,此外,对粉土定名时既要达到塑性指数≤10的指标,还要兼顾粒径>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一半的指标,仅靠前者会造成误判,另外,无论是对粉土进行承载力深宽修正还是液化判别时切勿忘记要依据其粘粒含量数值,因此,粉土的粘粒含量是必不可少的;工程剪切方法的选择:直剪试验与实际土石体剪切破坏面不一致,差异在于排水条件的控制,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规定,快剪试验只适用于渗透系数
3结论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工程基础性工作,涉及的对象和范围很大,且涉及的勘察内容很多而且十分复杂。岩土工程勘察是我国工程建设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岩土工程勘察取得长足、可喜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一些理论有待完善。要想提高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技术,必须严格遵循勘测的程序,科学并有序地进行基础地质的研究改良,如此才能保证工程的正常、有序地实施。
参考文献
[1]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2002.
[2]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JGJ123-20001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S].
[4]赵柏木.关于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7,22.
[5]游建安,何宇航.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若干常见误区分析[J].江苏建筑,2005(S1).
[6]王若锋,贾志强.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勘察设计,2009(2).
[7]潘广灿,张金来.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若干问题的认识[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9).
[8]王璐华.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篇11
关键词:工民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工程质量
Abstract:thegeotechnicalengineeringtobecomepartoftheengineeringgeologyexploration,andplaysavitalrole,ifhavenotdoneagoodjob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willaffectthewholeprojectconstructionandengineeringquality.Thisarticlethroughtocivilengineeringprojectgeotechnicalengineeringprospecting,analysisintheprocessofexplorationwhichneedtobeawareofproblemsandsolutions.
Keywords:civilengineeringprojects;Geotechnicalengineering;Engineeringquality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为了对场地低级的基本条件及信息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地质条件,为工程建设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以及桩基参数等,从而从基础上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与质量。由于岩土是自然产物,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所以其就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在公民建项目实施前对岩土进行勘察是十分必要的。
一、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决定着岩土信息的真实性。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一般可以归纳为三个部分,即室内试验技术、原位试验技术和现场监测技术。
随着科研技术的发展,虚拟测试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岩土工程勘查中,与其他科学领域的有效结合,保证了勘查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勘察纲要
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在勘查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属于指导性文件,决定着勘查工作是否可以顺利完成。但是,现在很多单位在设立勘查项目时并未编写勘查纲要,这就导致勘查工程缺乏指导性与目的性。部分单位虽然编写了勘查纲要,但是缺乏针对性,这就使得勘查纲要失去了其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勘查结果不具有作用,影响着勘查结果的质量。
2、资料搜集不全,任务目的不明确
只有目的性明确才能保证行为的意义。所以,工程项目的设计目明确,在施工过程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针对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但是很多勘查人员在对岩土信息等资料的收集时不全面,拟建工程的地面整平标高、结构形式等情况也不详细,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严重缺乏。
3、勘察方案不合理
目前勘察市场竞争激烈,一个项目往往有多家勘察单位同时编制勘察方案及报价,而且业主多数以低价中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勘察单位为了能够争取任务,不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布置勘察方案,而是减少勘察工作量,压低预算价,该做的试验项目少做甚至不做,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比较单一,不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4、技术素质及综合能力问题
勘查人员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各勘查专业人员之间的技术沟通不到位则会影响勘查质量。勘查人员不了解各自的技术服务对象和技术发展的状况,导致一旦遇到了复杂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该采取何种技术方法及手段去解决所面对的技术问题。同时,主要表现在一些技术勘察人员不具备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分析、整理、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归纳总结、补充印证的能力,结构、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不足,因此常常会造成勘察的目的不明,所提供的资料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
5、界面划分的问题
主要包括岩石风化程度和岩土体的界面划分,软弱结构面以及地质构造的判断,还有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例如:在实例中的界面划分,有的时候会出现划分的混淆。
6、岩土参数的问题
主要是那些原状岩土样难以取到和室内外试验难以进行的岩土层也就是粗风化岩、颗粒土和残积土等。其岩土设计参数(变形指标、承载力等)都难以确定。
三、岩土勘察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踏勘与资料收集
通过现场踏勘与区域地质资料的收集,可以帮助勘察人员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一方面可减少勘察工作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使勘察成本合理,增强勘察单位竞争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拟建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形式。如一般轻型荷载建筑物,采用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15m基本可满足要求,而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采用桩基,勘探孔深度15m一般就不够。
(2)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如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好、埋深浅、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而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加深,勘探间距可适当加密。
2、合理利用技术
许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相应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利用工程物探可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手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的漏判、划分不准确等缺点,并且可以利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于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相对传统的钻探方法,工程物探技术使用时受场地、地形条件的限制较少,具有节省时间、节省费用、勘探精度高等特点。但是,各种工程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决定于它对探测对象的适用性,物性条件的适用性越强,解决问题的可靠的性越大。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某些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必须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联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3、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
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并形成定期制度,使其知识得以不断更新。勘察单位实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使勘察各专业得以进行技术交流和知识渗透,尽量组织技术人员多参加各种有关的讲座和学术活动,以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些措施的施行无疑可以使他们的技术综合能力获得很大的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勘察是实施工程建设之前的基础检查,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之后的工程建设的进程、效益以及使用安全。而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正确真实的反映岩土工程的信息,为之后的建设提供依据。由于岩土的特性及认为因素,在勘察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在勘查过程中要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考虑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尽量避免,保证勘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国顺.浅谈工民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J].城市建设,2010(22):94~95.
[2]现代岩土工程勘察与工程治理新技术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范文篇12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岩土工程勘察体制。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工程建设迎来了高峰期。所有的工程在进行设计和施工之前,都需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不仅要正确反映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还应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进行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并服务于工程建设。由于当前岩土工程勘察方面有非常多的规范和规程,而且这些标准、规程等在具体的要求方面并不一致,为岩土工程勘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在当前岩土工程勘察整个市场格局中,各个勘察单位若要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从细节入手,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使自己完成的勘察成果能够更直接、方便地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
1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
1)岩土分类、描述准确性不高。
关于岩土分类,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岩土分类、描述不够准确的问题,规范作出进一步的规定,虽然规范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岩土分类、描述作为勘察的第一手资料,其质量仍然参差不齐,质量低劣的情况经常出现,对勘察成果的质量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出现错误性的结论。
2)目标不明确且勘察依据不够充分。
只有明确了设计意图,对工作量的布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但当前不少勘察报告的前期资料收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资料收集不全,如不了解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规划地坪标高、勘探点坐标等情况。此外,对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工程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调查比较忽视,导致最终的勘察成果不能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3)勘察测试手段、方法的采用不够合适。
勘察测试手段、方法使用不当的主要原因是对勘探装备、取土器规格、勘探手段以及取样方法等的适用性、合理性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出现诸如对静力触探装备未定期标定、贯入速率未严格控制,甚至仅仅使用静力触探来替代全部的勘察工作;还有在碎石土层中做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未连续进行;在未清除孔底废土的情况下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等情况不时地出现。
2解决问题的措施
1)重视勘察现场的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工作。
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勘探结果的重要数据来源,也成为解决岩土工程勘探技术问题的重点。这首先是由于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没有完整、可靠、适用的测试数据,一切分析评价都是空中楼阁。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于计算模式和计算参数,计算参数比计算模式更重要。其次,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受力环境差异,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岩土体是非均质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测试结果应具有代表性。
2)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定期对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尤其是一些老的技术人员,知识较为陈旧,对新设备、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可以通过专门的技术培训促使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同时实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勘察各专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知识渗透,尽可能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3)要理清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其涉及的基本理论,如土力学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力学理论等都属于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所以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建立相对应的本构模型,选定科学、合理的参数,最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中,应该将理论和实践置于等同的地位,不能过分强调某一点的作用。当前一些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存在着重经验、轻理论的问题,这不利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而且可能对勘察成果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4)应用工程物探技术。
近年来,工程物探专业利用如电磁波理论、弹性波理论等发展出了很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开发出了与物探方法配合使用的具备数据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身的物探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廉、信息量大等优点。这些物探方法以及设备的应用对于岩土工程勘探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与传统的钻探方法相比,工程物探技术对场地、地形条件的要求较低,花费的时间、费用也较少且具有良好的勘探精度。但不管是哪一种物探方法,其有效性决定于它对探测对象的适用性,若不具备良好的适用性,也无法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可以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综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合理地选择、应用工程物探技术对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各项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岩土工程的特殊性,许多时候无法采用直接、直观的手段实现对地基岩土性状的调查和获取其工程特性指标。这就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要掌握相关的各类规范、规程,并在勘察工作中仔细、认真以及全面考虑,确保勘察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使勘察成果满足设计的使用要求,最终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高效运行,实现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联伟.对岩土工程及其勘察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01)
[2]廖林.关于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2)[3]刘占,戴洪佳.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钻探工艺的选取[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