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科目月考知识点归纳(6篇)
高二生物科目月考知识点归纳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
5、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6、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7、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8、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
高二生物科目月考知识点归纳
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2、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高二生物科目月考知识点归纳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C(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KCaMg(主要元素)]
2.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Mo、Cu、B、Zn、Fe、Mn(牧童碰新铁门)]
植物缺少硼(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花而不实)
3.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高二生物科目月考知识点归纳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高二生物科目月考知识点归纳
1、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原因:已分化的细胞具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
(3)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细胞全能性的证明实例
(1)植物组织培养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克隆动物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发育的潜能.
3、可作为证明细胞全能性的实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起点:具有细胞核的细胞;
②终点:形成完整的个体;
③外部条件:离体、营养物质等.
注:种子发育成植株不叫全能性.
4、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的关系: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全能性越高.
5、细胞全能性比较
(1)动物与植物: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同一个体: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3)同一细胞:刚产生的细胞>成熟细胞>衰老细胞.
高二生物科目月考知识点归纳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它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8.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9.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