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饮食男女影评(6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1-28 手机浏览

饮食男女影评篇1

目的:通过心理问卷调查,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入职年限银行员工的心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对银行员工发放SCL-90症状自评量表,并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睡眠和饮食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银行男性员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表示P<0.01);入职时间较短(入职时间≤5年)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抑郁和焦虑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入职时间较长(入职时间>5年)员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表示P<0.01)。结论: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员工更差;入职时间较短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入职时间较长的员工更差。

关键词:银行员工;性别;入职年限;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金融业竞争不断加强,银行员工的压力也越来越明显,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入职年限的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为提供合理的银行员工心理援助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在某市随机选取20个银行支行,随机抽取300名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职工148名,女职工152名;入职年限14±11年。学历均为专科及以上学历。

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本量表由90个题目组成,划分为十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及饮食,该量表采用1-5分五级评分法。

3.数据处理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t检验P<0.05或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不同性别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显示: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睡眠和饮食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银行男性员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表示P<0.01)。

2.不同入职年限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显示:入职时间较短的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抑郁和焦虑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入职时间较长的员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表示P<0.01)。

三、结论

1.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员工更差;

2.入职时间较短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入职时间较长的员工更差。

四、讨论与思考

1.本调查显示,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睡眠和饮食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银行男性员工。出现这一现状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面对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一般女性员工比男性员工心理承受能力低,女性员工心理脆弱,容易导致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2)与男性银行员工相比,女性员工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义务,家庭事物的处理往往影响女性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工作情绪,影响睡眠和饮食。

(3)生理原因,女性员工在青春期、妊娠期的更迭过程中,伴随生理变化的同时,还有一些心理的变化和波动,已有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心理疾病。

2.本调查显示,入职时间较短的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和抑郁因子得分均不同程度高于入职时间较长的员工。出现这一现状可能是由于入职时间较短,业务熟悉程度和人脉范围可能对其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其业绩没有老员工业绩好,现有的银行考核标准更有利于老员工,这可能会使入职时间较短的员工产生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

饮食男女影评篇2

【关键词】全程式健康教育;骨质疏松;遵医依从性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以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最常见[1]。现今对绝经后女性研究较多,而对老年男性疏于研究,我们在入院休养人员查体中发现,老年男性OP病例较多,骨质密度下降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而患者普遍对OP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此前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对诊疗建议的依从性较低。我院对2010—2011年度查体后确诊的部分老年男性OP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取得较好效果,现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2011年本院老年男性OP休养患者100人作为观察对象,年龄在69—92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健康教育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式健康教育。

1.2健康教育

1.2.1建立OP患者的个人档案,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饮食习惯、治疗方式、家庭成员配合情况等,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本病的知晓程度,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确定最适于患者的教育方式。

1.2.2健康教育方式健康指导由专科护士进行循环教育,采取连续、循环、追踪的全程教育方式做健康指导。在院期间按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紧密结合老年人听力、理解力、知识程度落后于中青年的特点,采取集体授课、个体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已接受健康指导而仍未掌握OP知识的患者、对疾病潜存危害不够重视的患者、遵医行为差的患者重复进行循环教育,反复强化,保证在院期间行为干预贯穿全过程;出院后每个月对健康教育组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强化健康教育内容,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1.2.3健康教育内容要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饮食、用药、运动等的宣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3.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OP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与治疗护理、用药等相关知识[2]。

1.2.3.2做好饮食指导,改善营养状况。专科人员重视营养宣教,责任心强,详细指导患者改变导致男性钙代谢异常、钙流失的饮食习惯,如抽烟酗酒、过量鱼肉或蛋白质不足、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高、蔬菜摄入量少等。指导病人科学合理膳食,口味清淡,少油少盐少甜,避免长期饮用浓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维持正常体质指数[3]。

1.2.3.3指导患者保证充分的钙摄入,1000—1500mg/d。现代医学尚不能安全有效的恢复骨骼原状,在治疗预防OP的措施中补钙是最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70岁以上的患者除保证1500mg/d的钙摄入外,还应补充VitD400-600IU/d,促进钙吸收。在用药同时建立终身平衡饮食结构,多摄取食物中的钙,如多选择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虾蟹、深绿色蔬菜、麻汁、蛋黄、海带、紫菜、花生仁等含钙较高的食物。并且适当提高钙磷乘积,因饮食中磷过多对健康成年人钙平衡可能无影响,但老年人可能加速与年龄相关骨丢失[4],所以结合中国人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科学烹饪,多采取去除磷的方法,如面食发酵、蒸米饭前适当温水浸泡、绿叶菜焯烫、肉类沸水煮后滤水烹调、减少含磷高的内脏肝脏摄入等措施。

1.2.3.4.适当户外活动和负重锻炼。指导适于老年人的运动项目,如中速行走、太极、门球、游泳、爬楼梯等。避免剧烈运动,以免骨骼负担过大导致骨折等损伤,同时增加日光照射加强钙吸收[5]。

1.2.3.5.定期体检,检测骨密度、血钙和血磷的变化。教育患者及家属重视检测指标的重要性,以及时进行饮食、药物调整。

1.2.3.6.安全防范指导,防患者跌倒、坠床;改变宜慢;保证环境安全,如改善照明、避免地面湿滑、不穿滑底鞋等;下肢肌力差者备拐杖辅助[6]。

2遵医行为评定方法

2.1住院期间由专科护士对患者坚持服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定期复查对患者充分解释,患者能理解并按要求执行。休养结束出院后1年内,要求患者遵从以上宣教内容。1年后对100例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OP相关知识问卷及电话随访,对比两组患者饮食、体育锻炼、服药、定期复查情况。

2.2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对比情况

本调查发现,通过全程式健康教育,一年后健康教育组患者坚持服药等四项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全程式健康教育对OP患者确实有正性影响效果,健康宣教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药物治疗、饮食治疗依从性,延缓了骨质疏松发展进程,提高老年OP患者生活质量。

3讨论

3.1提高老年OP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性老年OP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致残致死,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而OP是与生理规律、饮食生活习惯、行为意识密切相关的疾病,调查中发现,多数男性患者生活上粗枝大叶,加上老年人认知力和记忆的减退,造成遵医依从性显著减退。部分患者认为该病为因年龄增长导致的自然退行性变而放任疾病发展[7],多数患者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群,生活水平相对低,营养保健知识缺乏,饮食结构不均衡,发病率偏高。所以护理人员要发挥专业特长,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OP的认知水平,调动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加强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遵医依从性。

3.2健康教育在提高老年OP患者遵医行为中的作用OP呈阴袭性发生发展,多数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能引起注意,短期内看不到疾病的严重后果,但不及时采取治疗防御措施,待发生骨折等严重并发症时,患者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了解平衡膳食、合理运动等科学生活方式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加强对长期预防必要性的认知,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并身体力行,避免导致OP加剧的因素,从根本上控制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OP发病率近年来在老年男性中有升高趋势,成为一大健康隐患,应引起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医务人员全面早期有效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坚持用药、平衡饮食、适度运动等对疾病的影响,为患者传授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的支持作用,降低OP及其并发症的危害,在以预防为主要模式的现代社会,健康教育的作用将日益重要。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5-838.

[2]张芬燕,闫慧明.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效果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315.

[3]于康.临床营养治疗学.2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91-292.

[4]蔡东联.实用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2-465.

[5]陈立英,史丽丽.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784-1785

饮食男女影评篇3

[关键词]营养状况;中小学生;学生体质;学生营养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c)-191-02

学生营养状况是评价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廊坊市学生营养状况,深化对学生营养健康工作的科学指导,笔者对2003、2004、2006、2007年该市区中学生营养状况的监测结果做一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03~2007年学生健康体检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抽取廊坊市城区中学5所,其中初中3所,高中2所,共学生13739名,其中,男生6858名,女生6872名(其中次年所调查人数包括入学新生人数并去除当年毕业学生人数)。年龄为11~19岁,均身体健康。

1.2评价方法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按《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要求操作,将全部样本逐年逐项核对正确,再做统计评价。

1.3评价标准

采用1995年《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体重在身高标准体重值的90%~110%为营养正常,≤90%为营养不良,其中≥80%且<90%为轻度,>70%且<80%为中度,≤70%为重度;>110%且<120%为超重,≥120%为肥胖。

1.4统计学方法

调查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不同学年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1。从表1可知,营养不良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3、2004、2006、2007年度的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5.82%,22.66%,15.66%,14.11%,2007年和2003年比较下降了11.17个百分点(χ2=23.50,P<0.01)。而肥胖率却在逐年上升,2003、2004、2006、2007年度的肥胖率分别为11.59%,13.58%,13.93%,14.23%,由2003年度的11.59%增至2007年度的14.23%(χ2=45.87,P<0.01)。

2.2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2。由表2可知,营养不良率男生为14.65%,女生为22.57%,男生比女生低7.92个百分点(χ2=489.65,P<0.01);肥胖率男生为17.92%,女生为7.55%,男生比女生高10.37个百分点(χ2=212.75,P<0.01)。而且,营养不良率男女生都有逐年下降趋势,男生由2003年的15.38%降至2007年度的13.45%,女生由2003年的30.12降至2007年的13.35%。

肥胖率男女生都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男生肥胖率由2003年的17.12%增至2007年的18.04%,女生肥胖率由2003年的6.12%增至2007年的10.38%。

3讨论

4年监测结果表明,学生营养不良率逐年下降,而肥胖率却在逐渐上升,这与有关报道一致[1-3],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也极大丰富,人们有充足的能力去满足营养方面的需要。另外,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孩子的营养便成了家庭生活中的重中之重。父母会竭尽所能把营养最丰富的食品给孩子吃。因此,营养不良的现象大大减少,但却造就了无数的小胖墩。尽管学生家长都较重视对孩子的膳食经费的投入,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营养知识,或者不能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监督,容易使学生营养状况出现异常趋势。

男女生之间的营养状况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4-5]。男生营养不良率是14.65%,女生为22.57%;男生的肥胖率为17.92%,女生为7.55%。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女生适应社会潮流,追求骨感美,因而控制饮食量。同时女生大多有吃零食的习惯,再加上偏食、挑食,影响了正常进食,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另外,女生大多数都好静不好动,缺乏体育锻炼,造成胃肠蠕动缓慢,消化功能差,也会影响营养的吸收。而男生却恰恰相反,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就应该是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因此男性很少会控制饮食,而男性也少有吃零食的习惯,再加上男性生性活泼好动、运动量大,因此饭量也就更大,营养素的摄入自然也就比女生多[6]。

4建议

将合理的营养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6],加强对家长、教师和学生的营养知识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在中小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学生营养午餐。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量适中,不过饱,为了增加饱腹感,餐前可先吃水果和汤类。少吃糖果、点心等甜食,少吃油腻食物,吃饭要细嚼慢咽,防止狼吞虎咽,两餐间的零食可以以水果和玉米花一类的小食品来代替糖果糕点。加强体育锻炼,增加热量消耗,如做减肥体操、游泳、跑步等各种活动。应有一定的运动量,并坚持锻炼持之以恒,这样既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又可起到减轻体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林,倪莉红.广州市1992~1995年学生常见病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9,20(3):130-131.

[2]马艳萍.1997~2000诸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13.

[3]王惠琴,刘春红.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2004~2008年中小学常见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0):84-85.

[4]谢峥能,曹小东,钟小梅,等.1995~1999年州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38.

[5]古丽努尔,张立荣.沙湾县1999年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21,23(1):43.

[6]于显波,张晓光.富锦市中小学生营养现状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3,19(6):93.

饮食男女影评篇4

关键词:西南地区;高级职称教师;健康

高校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着学校最重要的教学、科研工作,其身体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工作的开展,且对整个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西南地区部分高校(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高级职称教师体检结果,从不同维度对高级职称教师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明确掌握高校高级职称教师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干预策略提供准确的理论支持。

一不同维度下高级职称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

1高级职称教师身体健康总体状况

本研究依据教师体检结果对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体检指标主要包括:肝功、肾功(尿酸异常、血糖异常)、血脂(甘油三脂异常和血脂超标)、乙肝表抗、甲胎蛋白、血常规、癌胚抗原、B超(脂肪肝、胆囊息肉、子宫肌瘤、结石等)、心电图、腰椎片。体检所有指标均正常的教师比例为34.6%,肝功能异常者比例为8.3%,肾功能异常者29.2%,血脂异常者、比例为23.3%,有5%比例的教师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B超异常者比例为37.5%,血常规异常者为5.8%,心电图异常者的比例为9.6%,而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异常者均仅仅出现了1例。由此可得,西部高校高级职称教师中有2/3的教师出现了不同类型身体健康指标异常,其中以肾功能异常、血脂异常和B超异常三项指标表现最为突出。

2不同性别职称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

不同性别高级职称教师身体健康指标比例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以肾功能、血脂和B超三项指标差距最大,男性高级职称教师三项指标异常比例分别为34.1%、27.3%和41%,而女性教师的比例分别为5.0%、5.2%和2.1%。在所有的指标中女性教师仅在心电图检查异常指标的比例高于男性高级职称教师,女性教师和男性教师心电图检查异常分别为12.5%和9.0%,而在肝功能异常、血常规异常和乙肝指标中两者比例较为接近。

3不同岗位高级职称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

本研究籽高级职称教师分为在行政岗位和教学科研岗位两种类型,数据显示,不同岗位高级职称教师身体健康状况指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行政岗位高级职称教师的肾功能异常、血脂异常和B超异常三个指标均远高于教学科研岗位,行政岗位三项指标分别为39.8%、31.7%和43.1%,而教学科研岗位教师这三项指标分别为17.9%、14.5%和31.6%;而在乙肝、心电图异常和血常规异常指标中教学科研岗位教师的比例高于行政岗位教师,行政岗位和教学科研岗位教师两项指标分别为0、4.1%、4.9%和10.2%、15.4%、6.8%。

二高级职称教师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高级职称教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依次是:散步、网球、健身操、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等,而仅仅有40.5%的教师每周能够进行3次或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但并不能够保证每次进行一定的运动负荷。调查发现,仅仅21.3%的教师对自己的饮食结构有着一定的要求,而有相当一部分高级教师对早餐不够重视,而晚餐又较为重视。由以上分析可知,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体力活动相对较少是西南地区高级职称教师有较高比例患有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的原因。

男性高级职称相比于女性高级职称教师在饮食上无顾忌,营养不均衡,热量过剩,造成肥胖,血脂升高,且部分患者有嗜酒习惯,而女性多注意节食减肥。以上原因是男性高级职称教师在肾功异常、血脂异常和B超异常高于女性的主要原因。而行政岗位高级职称教师各种各样的应酬要远远多于教学科研岗位教师,外出应酬饮酒多、生活不规律、长时间坐办公室、体育活动少,相对来讲教学科研岗位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生活相对较为规律,且应酬较少,比较注意饮食结构,这是为什么行政岗位高级教师在肾功能异常、血脂异常和B超异常三个健康指标方面远远高于教学科研岗位教师的主要原因。在本次体检中,没有发现行政岗位高级职称教师携带HbsAg,这也许是样本误差所造成的;而教学科研岗位教师的HBsAg携带率为10.2%,与全国城乡居民HBsAg阳性率为10.1%十分接近。

饮食男女影评篇5

一、活动流程:

1、活动主题:飞扬的歌声,魅力的女生

2、主持人:

3、女生节图标设计:

4、摄影师:

5、活动负责人:

6、活动主题曲:

7、活动时间:3月6日~3月7日

8、活动目的:以“关爱女生”为宗旨,营造我班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班级文化氛围,丰富校园生活,加强男女同学交流,展现当代大学生蓬勃的朝气和青春的活力!

9、活动宣传:3月6日、7日点歌给女生、在QQ群里宣传

10、具体活动方案:

1)主持人开场白

2)班长致辞:班长致辞3分钟左右,最后宣布女生节开幕。

3)送礼祝福:女生抽写有男生姓名的纸条,抽到的男生给相应女生送巧克力和祝福

4)K歌之王:选出最佳男歌手、最佳女歌手、最佳组合,分别授予金虎奖、金兔奖、双鱼奖

5)青春纪念册:每个同学在纪念册上留言,将你独特的心情载入纪念册。

11、集体合影留念(开幕、结尾)

12、活动经费:每人30元,总计约540元

13、活动用品:纪念册、零食饮料、摄影机(拍DV)、歌唱奖品、巧克力、纸张(票选用)、笔若干只、纸巾

二、盛情相送

男生集体送女生回宿舍。

三、室内谈心(后来因故取消了)

3月7日女生节晚上19:30~22:00,男生进女生宿舍谈心。

四、根据DV,制作女生节纪录片《青春的纪念之女生节》,择期公映。

大学女生节创意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

秀靓丽风采展青春舞姿

二、策划主办单位

经管院分团委学生会

三、活动时间

20××年37号中午12:30

四、活动地点

3号教学楼前

五、活动对象

全院学生

六、活动内容

(一)“精雕细琢”之水果拼盘大赛

1、活动内容:选手用水果刀将苹果切片,依苹果片的均匀程度为评判标准,相对匀称为胜,然后挑选3名选手参加4月8号校学生会举办的复赛,(3人为一组,男生仅限1名)。

2、活动意义:培养同学们的饮食情趣,使健康饮食、特色饮食深入人心,传播时代美食新风尚,展现女生贤淑靓风采。

(二)“跃动高跟”之趣味运动会

1、活动内容:选手穿高跟鞋(鞋跟须在3cm以上)10秒内快速走完20m的路程,且形色从容,不崴脚。较为出色的选手参加下一轮比试,在崎岖的路面上平稳的走,不左晃右晃,从中选出10名选手参加4月8号校学生会的复赛。

2、活动意义:旨在鼓励女生多进行体育锻炼,展现新时代女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与激情。

大学女生节创意活动方案三:

一、前言

历经了五个春夏秋冬,女生的魅力得到更充分的诠释。在这一学年,经管院将继续延续历史的光荣,迎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浪漫盛会——经济管理学院第六届女生节。

在这六周年的纪念之际,希望这个盛宴可以感动更多人,办一届更好更具意义的女生节。在这女生节系列活动即将来临之际,一个振奋人心的策划大赛——第六届女生节活动策划大赛即将拉开帷幕。大赛的举办一方面可以提高活动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真切地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亲身参与活动的策划,成为大家的一份子。

二、活动目的

1、让同学们可以亲身体验女生节活动的策划过程,感受成果。

2、可以更为实际地锻炼全校同学的策划与思维能力,提升自我能力。

3、为同学们打造他们想要的,喜爱的女生节活动。

三、活动内容

在这一学年里,我们将迎来第六届女生节。在女生节来临之前,女生之家打破常规的“我策划,你参与”模式,开辟了一个“一起策划,一起参与”的崭新的平台,给广大同学提供了参与到女生节活动的策划中来的机会。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以个人、团队或者班级为单位向全校同学征集女生节活动策划书。同学们依据自己的想法,以及创意来撰写策划书,为大家量身打造属于女生节的活动;

我部将征集到的策划书进行评选,排在前5名的策划书都有机会在女生节期间把策划的内容做成活动(视策划书的可行性而定)。

四、活动整体流程

海报粘贴宣传----收集活动策划------评出可行方案------老师审批

五.活动时间

即日起到20xx年11月26号

六、活动策划大赛

(一)活动对象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全体学生

(二)活动形式:

x级、x级、x级均可参加。参赛个人或团体自定活动主题并围绕主题书写活动策划书。

由经管院女生节活动策划小组依据所提供的评分标准对成果的肯定程度评出策划书

(四)参与方式

活动策划书按正规形式书写,以手抄版,打印版,电子版上交均可,

电子版寄到邮箱:

手抄版与打印版上交则联系:振裕636522

活动策划书形式请登录经管院女生部博客查看:

活动负责人:锡源

注:邮件注明“经管院女生节活动策划”

(五)公示比赛结果:把本次比赛的最终结果在学院各宿舍宣传栏上和经管院女生部博客网页上公布。并联系获奖者以及颁发奖状奖品。

七.奖项设立

饮食男女影评篇6

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关节增生、发生脆性骨折。疼痛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骼肌疼痛,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及脊柱驼背畸形、脊柱压缩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骨折;严重的脆性骨折在受伤区反复多次骨折;危害性很大,导致病残的增加,自理能力、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而且严重的骨质疏松及骨折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造成家庭、社会的巨大经济负担。

预防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普遍面临的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纠正不良饮食生活习惯,防治结合,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时间,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以及避免骨折事件。因此,普及骨质疏松知识,做到及时预测骨质疏松及其骨折风险、早期诊断并采取规范的饮食与药物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

1.1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1.1固有因素: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1.1.2非固有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饮过多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1.2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

评估骨质疏松风险的方法较多,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M)骨质疏松症风险10项1分钟测试:(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2)您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3)您是否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4)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3cm以上;(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7)您经常腹泻吗?(消化道疾病或肠炎引起);(8)女士您是否在45岁以前就绝经了;(9)女士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10)男士您是否有过阳痿或缺乏这些症状。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是”,即为阳性,考虑为骨质疏松。

1.3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1.3.1.OSTA指数=(体重-年龄)×0.2风险级别与OSTA指数低>-1;中-1~-4;高<-4。

2骨质疏松的诊断

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因此,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测定是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以及评价疾病程度客观的量化指标。另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和合并症,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2.1骨密度T值检查骨强度是由骨密度及骨质量所决定,骨密度约反映70%的骨强度,若骨密度低同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会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因目前尚缺乏较为理想的骨强度直接测量或评估方法,临床上采用骨密度(BMD)测量作为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标准。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T值=(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T值>-1正常;-1~-2.5骨量低下;<-2.5骨质疏松。

2.2Z值检查Z值=(测定值-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T值用于绝经后妇女和50岁以上的男性的骨密度水平。对于儿童、绝经前妇女和50岁以下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议用Z值表示。

2.3实验室生化检查血清钙、磷、25(OH)维生素D3、PTH等。

3饮食与生活方式保健

3.1调整饮食生活方式:(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2)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3)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4)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注意是否有降钙药物;(5)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3.2饮食基本元素补充:(1)钙剂:我国营养协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时获得理想剂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得钙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钙剂约500~600mg。(2)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降低骨折风险。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和加重骨质疏松。成年人推荐剂量200IU/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故推荐剂量为400~800IU/d。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量应该为800~1200IU/d,可检测25(OH)D血浓度,以了解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适当补充维生素D。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建议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等于或高于30ng/mL(75nmol/L)以降低风险。

4药物治疗

4.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考虑药物治疗:(1)确诊骨质疏松者(骨密度:T≤-2.5者),无论是否有过骨折;(2)骨量低下患者(骨密度:-2.5

4.2药物选择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多种,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或以抑制骨吸收为主;或以促进骨形成为主,也有一些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临床上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判断包括是否能提高骨量和骨质量,最终降低骨折风险。(1)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2)降钙素(Calcitonin);(3)雌激素类;(4)甲状旁腺激素(PTH);(5)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6)锶盐。

4.3治疗方案选择

4.3.1老年男性治疗选择:钙剂+活性维生素D;钙剂+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钙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钙剂+活性维生素D+PTH;双磷酸盐与PTH序贯治疗;

4.3.2女性60岁前围绝经和绝经后可用雌激素补充治疗、维生素K2治疗;另选择:钙剂+活性维生素D;钙剂+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钙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钙剂+活性维生素D+PTH;双磷酸盐与PTH序贯治疗等。

4.4注意事项

对一些溃疡患者、高钙血症、肾功不全、骨恶性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药物特殊要求者慎用或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