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纺织品调研报告(6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1-31 手机浏览

纺织品调研报告篇1

《上海纺织产业发展报告(2009―2010)》以大量翔实、权威的数据分析了上海纺织行业的经济运行状况。预测了来年上海纺织行业经济发展的趋势,还突出了科技和品牌建设工作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并对行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剖析。《上海纺织产业发展报告(2009―2010)》不仅见证了上海纺织产业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纺织协会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工作重点和成绩。《上海纺织产业发展报告(2009―2010)》的编制将为上海纺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积极、宝贵的借鉴。

2010环球国际模特儿大赛上海赛区落下帷幕

2010年6月27日,由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上海健美协会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承办的2010环球国际横特儿大赛中国蒉区“上海赛区”总决赛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楼举办。

此次环球国际横特儿大赛以“美丽在上海为世博庆贺”为主题,以服饰文化元素为载体,旨在展示独特东方海派文化魅力的同时,构建国际时尚之都的金字招牌。

纺织品调研报告篇2

2012年5月30日—2012年5月31日由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支持冠名的2012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在山东召开,此次论坛由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主办。论坛邀请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原工学院的知名教授以及知名企业组成强大的专家团队,围绕“创新、突破、发展”这一主题,从行业政策、经济形势、纺织技术研究进展、产品开发、企业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学习。论坛共吸引了600多名来自全国纺织行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参会,为期两天参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突破瓶颈创新制胜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在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纺织工业的发展受到发达国家对高端产品的控制和发展中国家在中低端产品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阻力重重,凸显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整合产业资源,成为纺织产业兴盛的关键。通过多年的努力,企业在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方面做出了不小成就,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目前正值行业从规模经济向价值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及时掌握行业政策方向,了解产品开发趋势,把握市场需求动态,交流和学习先进生产经验,这对纺织行业进一步发展,实现纺织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纺织产业经过多年快速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产能都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前进的同时必然也遇到挑战,如何突破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全行业都在思考的大问题。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傅恩福在会上发言时说道:“我们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技术上寻求突破,进一步提高纺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纤维,纱线,面料等产业链最上游开始,往深挖掘产品潜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傅主任表示目前纺织行业的竞争,表面是市场的竞争,实际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综合性竞争。他引用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2012年纺织创新年会上就创新提出的四个观点:创新首先要牢固的树立正确的经营和发展理念;创新要整体设计,要系统的运作;创新需要科学务实;创新需要坚持。对于这四点傅主任认为要做好活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按照这个思路,改变观念,坚持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路线,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在会长做主题报告,报告中指出纺纱产业技术创新近年来取得了重大发展:“环锭纺纱在集聚纺、赛络纺、赛络丝、缆形纺等基础上继续发展嵌入式复合纺纱、柔顺纺纱的同时,又出现了平行纺纱、喷气纺、喷气涡流纺、转杯纺、涡流纺、摩擦纺等许多纺纱新技术。精梳毛纺占领了国际高端,独创出毛半精纺技术,麻纺在湿法纺纱继续发展的同时,干法纺纱已占一席之地,绢纺也有了新发展。”但是,姚穆院士分析指出:我国纱线产业仍然面临着原料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天然纤维原料品质恶化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纺织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在在设备、工艺、设计、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必须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节能、降耗的新型设备,同时还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视产品设计,充分利用目前国内开发出的各种新型纤维,设计生产出高性能、新功能的纺织品,从而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新设备助力产业提升

随着纺织染整设计等环节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后道环节为纺织工业创造惊喜的空间越来越有限,纤维和纱线已经成为影响纺织工业发展的诸多板块中非常重要的一块。目前纺织终端市场对纺织品多元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纺纱工艺领域的创新还是纱线结构的创新都需要企业加强投产,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会议期间,国内外各大纺机、专件设备制造企业也带来了最新的产品信息,参会代表全方面掌握行业发展的各种咨讯,及时把握产业发展动向,延长产品发展思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

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作为此次论坛的冠名单位,带来了裕华YF1型紧密纺和RoCos紧密纺设备。董事长张彦涛介绍:“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加工、研发为一体的大型机械加工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有纺机摇架、上销、钢领、磁力紧密纺、碾米机筛片、外贸出口机械加工等几大系列产品150余个品种。公司于2008年推出了YF1型负压式紧密纺设备,目前国内已有50余万纱锭应用YF1型负压式紧密纺设备,如宁波百隆、临清三和、肥城龙祥等企业。同年公司与瑞士罗托卡夫特公司合作,推广应用RoCos机械式紧密纺设备,目前在国内已有20余家客户,35万纱锭在运行,如海安华强、德棉集团、山东大海、射阳双山等企业。”

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产品部部长李朋业在论坛上做主题报告时介绍:裕华YF1型紧密纺设备集中了三项专利技术,采用了四罗拉的结构形式,使用寿命长,且该结构对阻捻胶辊的直径无特殊要求,易于管理和使用。除此之外,裕华YF1型紧密纺采用了上吸风结构,没有视线遮挡,遵循流体力学的风道设计,风道阻力小,车头车尾负压差异小;同时风机采用了变频控制,既方便于工艺调整,又有利于节能降耗。持续不断的创新改进,保持了裕华YF1型紧密纺设备的技术领先优势。

纺织品调研报告篇3

报告指出,2012年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1.85万亿元,同比增长32.14%,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23.08%,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13年上半年,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10万亿元,预计全年将达2.55万亿元。纺织服装电子商务交易产品的种类覆盖全产业链,产品品类多样,使得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成为电子商务交易中最为活跃的部分。

通过座谈、走访、重点交流和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实地调研,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2012~2013中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对2012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的总体发展情况、企业应用平台与服务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着重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做了较全面的梳理。

随着第三方平台成为纺织服装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主要途径,平台服务的集成化发展,提高了纺织服装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成效,平台后收费模式成为发展方向,增值服务收费渐成主流。

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应用方面,2012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2900亿元,同比增长67.44%,占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15.68%,占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实体交易额(1.79万亿元)的16.2%,较2011年增长5.8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880亿元,预计2013年全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4666亿元,同比增长60.90%。

报告指出,电子商务已成为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和服务商户的重要举措,应该不断引导商户建立电子商务的战略意识和品牌意识,随着电子商务带动流通体制变革的初步显现,专业化服务水平将成为市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纺织品调研报告篇4

危化品管理新规即将实施

2011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591号令,简称《条例》)修订版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相关条款也由原来的74条增加至102条。新《条例》从职能部门职责到化学品生产、进口、经营、运输和使用企业的义务都有更为明确的规定,同时也加大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与行政处罚力度。面对趋严的管理新规,应从对《条例》的解读中着力。

条例解读:新《条例》修订内容较多,主要修订内容有:扩大《条例》管理范围;增加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制度;调整剧毒化学品运输制度;加强危险化学品登记和鉴定管理;下放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审批权限和加大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纺织业管理潜力大6企业获管理创新成果大奖

近日,6家在不同管理领域具有鲜明特色且勇于理论探索的纺织企业,经过多轮评审,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的首届得主。这是记者从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获悉的。

“这次评审的重点在于对管理创新点的考察和筛选。”据了解,本次管理创新成果大奖的评选条件除了参考企业的基础资料外,最重要的是看创新成果是否对当前行业发展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经过严格遴选,无锡一棉、如意集团、山东鲁泰、吉林化纤集团、常州旭荣、青岛红领6家企业脱颖而出。从最终胜出的企业管理创新经验来看,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商业模式创建等都是跟当前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热门主题。据悉,作为推广活动的后续步骤,被表彰企业的管理创新成果还将编写成案例等形式,通过各种宣传平台进行渗透,并根据企业的需要组织交流。(来源:中国质量报)

气候变化与低碳纺织品高层论坛在沪召开

8月16日,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东华大学、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气候变化与低碳纺织品高层论坛”在沪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纺织染整、生物、环境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通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对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环境保护与纺织工业发展的和谐统一提出了建议。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纺织工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减缓气候变暖、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来源:中国工程院网)2011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沪召开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2011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上海松江开元名都大酒店拉开帷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上海市松江区副区长张培荣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季国标、姚穆、郁铭芳、周国泰、周翔、蒋士成、孙晋良等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的纺织界专家和众多国内高等院校的师生、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也前来参加本次年会,参会人数达到520多人,正所谓“纺织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推动纺织进步”。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孙瑞哲以“产业发展与学术力量的系统对接”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以“新时期纺织科技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为主题展开讨论了新时期下纺织行业面临的各种要求。为了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纺织业发展中来,本届年会设立了多个奖项。东华大学俞建勇教授获得了“2011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年会还评选出了15篇优秀论文。所有这些获奖者,都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纺织学术研究的建设队伍之中。(来源:中国纺织报)

监督・服务

伊犁州纤检所积极开展“黑心棉”专项整治行动

近日,伊犁州纤维检验所通过“三个到位”,积极开展“黑心棉”专项检查行动。该所分片划区,宣传到位。将学校、农村、工地、城乡接合部划为重点宣传区域,以销售絮棉制品及床上用品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商店等作为重点宣传对象。通过现场讲解、检查、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提升经营者识假辨假能力,积极督促经营絮棉制品及床上用品的经营主体落实好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好相关产品的进货关、销售关、产品售前检验关。打假维权、服务到位。充分发挥纤检监督、执法作用,及时受理消费者的申诉举报,对举报销售“黑心棉”絮棉制品及床上用品的,迅速予以查实和处理,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来源:伊犁州纤检所)

洛阳市纤维检验所进行高校学生床上用品质量专项检查

洛阳市纤维检验所于8月22日至9月18日对全市高校进行了学生床上用品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活动,我所共出动执法人员150余人次,车辆70余台次,累计检查学校8家,20家销售学生床上用品摊点。其中抽样棉被18床,代表样品批量2400床;抽样棉褥16床,代表样品批量1200床;抽取床单22条,代表样品批量3200条;抽取被套21条,代表样品批量3200条。其中合格率85%,不合格率15%。对抽检不合格的学校和小摊点依据法律法规,将给予其责令停止销售、没收不合格产品、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加大监督抽查的频次,促使短期内进行整改。(来源:洛阳市纤检所)

宁波市纤检所对学生服生产企业联谊会会员单位进行培训

9月27日,应宁波市学生装、床上用品生产企业联谊会的邀请,市纤检所选派了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制部门负责人对联谊会会员企业的质量负责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并通报2011年度宁波学生服、床上用品登记备案企业产品质量抽查情况。联谊会会员单位35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对机织学生服缝制技术要求、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的学习,与会人员普遍感到受益匪浅,表示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确保学生服床上用品的质量,让学生和家长放心。(来源:宁波市纤检所)

张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张掖市纤维检验所集中销毁“黑心棉”

9月23日,张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科、法宣科、稽查大队、张掖市纤维检验所依据2011年全国“质量月”张掖系列活动安排,对张掖市纤维检验所2006―2011年中对宾馆、学校、幼儿园、招待所、医院等用于经营的絮用纤维制品以及絮用纤维制品加工销售点进行行政执法、专项整治活动中查获的445件劣质絮用纤维制品(俗称“黑心棉”)进行了集中销毁处理。熊熊火焰中445件“黑心棉”化为灰烬。此次销毁的物品中包括毛绒玩具、服装(马甲、羽绒服、棉裤)、军用棉被褥、棉絮、毛毯等。这些“黑心棉”,其填充物均为来历不明的纤维性工业下脚料、医用纤维性废旧物、再生纤维状物质、废旧服装及其他废旧纤维制品等,经过简单晾晒、粉碎加工而成,含有大量的致病细菌和有害微生物,极大地危害人体健康,属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来源:张掖市纤检所)

广州市纤检院参加认可委能力验证项目《皮鞋勾心纵向刚度试验》

近日,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了能力验证报告,广州市纤检院今年5月参加的皮鞋勾心纵向刚度试验结果满意。来自国内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4家实验室参加了皮革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能力验证,获得CNAS认可的实验室有47家,未获CNAS认可的实验室有7家。本次能力验证结果满意的实验室有50家,占全部实验室的92.6%。(来源: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

宁波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首次突破千亿元

近日,记者从《2010/2011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中了解到,去年,全市2036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资产规模达1110.1亿元,同比增长17.67%。

《报告》显示,2010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2036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08.9亿元,利税额102.34亿元,完成出货值515.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29.71%和12.61%。纺织服装业产值、利税占全市工业的比例约为10%,出货值则是全市五分天下有其一,成为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源:宁波日报)

陕西省棉纺织(纺机器材)行业协会成立

陕西省棉纺织(纺机器材)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日前在西安举行,来自全省70余家重点棉纺织和纺机器材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会长等职务,陕西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田福海当选为会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张莉、陕西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马永喜和陕西省工信厅、省工经联的领导专程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张莉在会上希望陕西棉纺织行业要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整合各种资源,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开发,真正引进一批品牌优势显著的企业,要上下游延伸产业链,重振陕西纺织工业雄风。同时,她还希望陕西棉纺织行业协会要发挥好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企业间的协调和服务工作,搞好行业的自律规范,努力促进陕西棉纺织行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来源:中国纺织报)

行业・市场

中日合资碳纤维高端项目落户宁波

日本超级树脂(SUPERRESIN)株式会社与杉杉集团共同投资的碳素纤维高端项目近日正式落户宁波望春工业园区,欲打造世界一流的碳纤维生产研发基地。该项目将以碳素纤维及树脂为主要原料,进行复合高强材料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占用少、产品用途广、市场前景好等特点。项目注册资金为2.5亿日元,总投资5亿日元,投产后年销售约8000万元人民币,预计2016年销售额可达1.31亿元,累计净利润2300万元,成为日本超级树脂工业株式会社在中国的生产、研发基地和区域总部。(来源:中国纺织报)

珠江国际纺织城投资45亿进驻中大商圈

历时三年多开发建设的珠江国际纺织城于国庆前试业,令中大纺织商圈再添新丁。此次,投资45亿元的珠江国际纺织城项目将与政府合作推进中大布匹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通过政府的投入和督导,带动中大纺织商圈的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引领纺织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形成纺织行业的“中大布市价格指数”。(来源:羊城晚报)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在松江开园

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松江区政府联手打造的部级创新基地――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时尚谷)正式开园。作为新近认定的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时尚谷”还借开园掀起了为期一周的创意活动高潮,第六届色彩中国颁奖典礼、第七届亚洲色彩论坛、2011中国纺织学术年会等一系列服装行业的“重头戏”将在松江陆续登场。而这也成为松江区以创意产业撬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一次尝试。时尚谷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平台还只是园区专业服务平台建设的首期项目,今后将导入更多服务平台,并最终形成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人才、信息、商贸、设计研发、行业活动、流行趋势的“六个中心”,从而助力国内纺织服装企业从以“生产”为主转向以“研发、设计”为核心。(来源:解放日报)

内外受敌顺德均安牛仔拟设牛仔联盟

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及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这种“内外受敌”的情况下,顺德区均安镇通过成立均安牛仔联盟、进行企业重组推动上市、筹建均安牛仔研究院等措施,对全镇牛仔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据介绍,均安将成立均安牛仔联盟,鼓励均安牛仔在业界制定标准和规则,提高话语权;继续对“均安牛仔”区域品牌进行整体包装宣传,组织企业“抱团”参展,进一步擦亮“均安牛仔”区域品牌;鼓励和引导企业打造自有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来源:南方日报)

项目引领湖北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近日,8个纺织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品牌服装建设和产业用纺织品新建项目,入选湖北省“十二五”期间每年滚动实施的100项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项目。据了解,这些项目符合国家重点鼓励和优先发展方向,对湖北省产业结构布局和优化具有较强支撑作用,且技术水平高、工艺装备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当年可以开工建设。

如其中湖北美尔雅投资2亿元,年产300万米新型服装面料生产线项目,利用“嵌入式纺纱”技术,将毛纺织纱支提高到300支以上,提升美尔雅西服品牌附加值;湖北动能投资7.5亿元,新建厂房及配套设施和购置设备,年产李宁服装6700万件;湖北金安纺织投资2.6亿元,进行全流程棉纺设备升级改造,年产高档精梳针织纱12000吨等。湖北省通过狠抓一批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项目,优化投资结构和区域产业布局,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来源:中国纺织报)

认证・预警

美将强制执行儿童用品第三方检测认证

近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正式通过一项新的针对邻苯二甲酸盐(phthalates)的第三方测试及认证要求,以确保儿童玩具和儿童护理产品符合美国联邦规定的邻苯二甲酸盐限值,该要求将于今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至此,儿童玩具及护理产品中铅、邻苯二甲酸盐含量以及电、热、机械等安全标准,都已明确从明年起,只有通过CPSC认可的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并出具证书,该产品才能在美国境内销售。

第三方测试认证规定的儿童产品范畴包括限制使用邻苯二甲酸盐和铅的儿童玩具及护理产品,还包括ASTM儿童玩具安全标准规管下的玩具、婴儿学步车、全地形车、童用自行车、儿童睡衣等。根据美国《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规定,永久性禁止儿童玩具和护理产品中三种邻苯二甲酸盐物质DEHP、DBP、BBP的使用量大于0.1%;暂时性规定在儿童吮吸、咀嚼的儿童玩具和护理产品中,另外三种邻苯二甲酸盐物质DINP、DIDP、DNOP的浓度不得大于0.1%。此前CPSC对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玩具和儿童产品中的铅含量限定为100ppm,已从今年8月14日开始实施。而玩具检测的强制性标准则根据ASTMF963制定。(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展会・论坛

纺织品调研报告篇5

数据显示,1~4月,全国276户规模以上麻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长16.78%,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1.28个百分点;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16.7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5.3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87亿元,同比增长6.1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03.83个百分点。其中,1~5月,我国亚麻纤维、纱线及织物累计进口1.02亿美元,同比下降50.4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17.88个百分点;出口2.35亿美元,同比下降9.5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8.04个百分点。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总体态势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当前亚麻纺织企业普遍订单不足和产品价格提升较难。有关数据表明,1~3月,欧盟、美国、日本三大纺织服装市场向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同比下降6.55%,其中欧盟下降8.37%,由于发达国家需求减少,我国出口东盟纺织品同比增长2.69%,较去年同期下降59.66个百分点。“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任务重。麻纺企业主要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档附加值产品较多,核心技术主要依靠进口等,特别是随着近3年中国劳动力工资成本的大幅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中国麻纺协会会长许吉祥介绍,目前孟加拉国劳动力成本是0.22美元/小时,柬埔寨0.33美元/小时,越南0.38美元/小时,印度0.51美元/小时,而我国是1.08美元/小时,劳动力成本已然成为影响我国麻纺织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欧洲麻协:充满信心

欧洲麻协秘书长贝尔增介绍了欧洲麻协(CELC)为做好与中国麻协共同开拓中国亚麻内需市场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她向会议代表提供了由法国服装学院调查编写的《中国优质亚麻:本土市场的形势分析和推广载体》报告和欧洲麻协研究通过的《在全球及中国推进亚麻战略建议书》。贝尔增指出:“当前世界纺织业正在经历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对世界亚麻行业造成严重影响,合作开拓中国亚麻市场有重要意义。”

从这份报告中,欧洲麻协很用心的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和并走访调研了很多机构,非常详细的、全面的剖析了中国麻纺市场的现状和未来。从报告中我们看出,中国不仅国产原料少,消费市场的空间也非常狭小,产品结构很不合理。这其中有行业发展的制约,但更多的是企业实力水平的薄弱和研发、品牌的缺失。特别是在消费市场,很多人不了解亚麻的特性,甚至是很苎麻等混淆,容易产生一些对丧葬、麻袋之类的联系,缺乏系统、全面的亚麻文化,以及对亚麻制品的打理和维护等方面,都存在很大误区。因此,要想开拓国内麻纺市场,就必须要从引导消费,培育品牌开始,不断加大亚麻天然、健康、环保、透气以及文化底蕴等特性,使消费者真正懂得麻、喜欢上麻。

报告最后指出,只要敢为,一切皆有可能。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光中层阶级以上的消费群体就多达3亿人。面对棘手的问题,必须要有理智的思考和深入的分析,才能找到最科学有效的方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众多的麻纺企业也开始在觉醒,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以及行业发展的弊端,他们都在积极行动,这更加坚定了欧洲麻协对中国麻纺市场的信心。

为此,贝尔增建议,在合作开拓中国亚麻市场推广工作中有必要实施四项措施:成立一个亚麻专门的组织;确定亚麻产品的统一标识;设立亚麻推广专项资金;建立亚麻网络平台。为此,欧洲麻协建议为推广活动命名为“亚麻之路”。

麻纺企业:自救才是硬道理

会上,亚麻终端产品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经验的汉帛国际、无锡联合纺织、苏龙集团、浙江国诚麻纺织、江苏冠麻科技等企业相继发言,并做了汇报,就开发亚麻国内市场进行了探讨和协商。大家一致认为,开拓内需市场,应了解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应着力宣传亚麻纺织品突出的优良品质,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应倡导亚麻行业的人士身体力行率先穿着亚麻服装等等。他们一致坚信:中欧联手,一定会带领中国麻纺行业走向展新的明天。

兰西县在中国亚麻史上有着油墨重彩的一笔,曾拥有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麻纺厂。而如今,厂在人空。“整个兰西县仿佛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上下班的人流都不见了。”兰西县县长王秀平指出,这其实就是一种因内需缺失而患上的“出口依赖症”。据悉,兰西一直是在简单地出口麻原料、麻纱、麻布,当时的工艺水平连亚麻布染色都解决不了,更别说生产适合国人消费的多种产品了。患上这种病,只要国际市场打个喷嚏,兰西县的经济就得感冒发烧。不仅如此,这种“两头在外”还严重的抑制了整个产业链,看似强大的生命,外强中干。而兰西县只不过是中国麻纺现状的一个缩影。

不改变这样的现状,中国的亚麻终将走向万劫不复。可喜的是,在中国麻纺行业协会的带领下,麻纺企业开始抱团发展,积极寻求对策。而麻纺也不再单纯的只是纺纱出口,而是向终端市场迈进,从服装到家纺,麻纺制品的身影无处不在。而最近两年,在国内也快速刮起了一股亚麻家纺布艺热,都市时尚一族开始喜欢选择亚麻家纺布艺布置装饰小家,让生活出现了别具一格的时尚。

麻纺协会:务实推进

“这辈子是麻纺人,下辈子我还希望继续做麻纺人。”许吉祥曾这样说道。为了振兴麻纺,他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开会、调研和走访。在《弘扬亚麻时尚文化扩展亚麻内需市场》的讲话中他指出,中国麻纺企业必须要认清形势和清理思路,只有真抓实干,积极开拓内需才能做强亚麻事业。

会上,他和与会代表认真研究论证了中欧麻纺行业协会共同合作拟订的《扩展中国亚麻内需市场方案》,务必做到需要修改的方案及时修改,该上报的及时上报,该争取的政策及时争取,该改进的地方及时改进,力争早点促成实施。他强调:“今后,我们必须以坚持扩展内需市场为支撑,为亚麻企业搭建提供营销产品的平台;坚持扩展内需市场为目标(在2012年内销市场份额占20%多的基数上,争取每年内销市场份额增长5%,到2015年内销提高到40%,外销为60%),调整产品结构,研制附加值高的亚麻产品,延伸产业链,朝着面料、服装、针织、家纺、产业用亚麻纺织品方向发展;坚持扩展内需市场宣传为导向,加大麻类时尚宣传窗口(利用北京和上海春秋季面料展为宣传平台窗口,加大宣传麻纺时尚文化力度),突出亚麻天然、健康、环保、透气、轻松、舒适、美感及防静电和紫外线等特点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和穿用麻纺织产品;坚持扩展内需市场盈利为出发点,积极创建品牌,提升亚麻产品设计水平和工艺技术,增加服装款式和制品花色,适应市场客户需求,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另外,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春兴还就中国亚麻内需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开拓市场的基本宗旨及途经做了介绍和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下半年依旧风雨兼程

许吉祥表示,从麻纺织产品需求层面看,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明朗,欧盟失业率较高,消费缺乏根本动力,需求增长将长期乏力;国际市场虽然有趋向好的态势,但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美国、日本消费市场近期存在很多不稳定性因素。“预测2012年下半年,全国麻纺织行业形势有所好转,总体形势稳中有进,但也存在风险,我们必须提高风险控制和应对能力,下大力度,扩展潜力比较大的内需市场是正确的方向。坚持做强内需市场,提高内需市场占有率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为确保亚麻纺织行业继续实行平稳运行,建议和并努力争取国家及时调整和出台相关政策,优化亚麻纺织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加快亚麻纺织行业自身转型升级,巩固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强培育和开拓内需市场适应力,许吉祥会长特提三点建议:首先要把这次会议作为亚麻纺织行业改革创新的新起点。抓紧做好“十个”更新,首先抓紧更新先进理念;二是抓紧更新先进机制;三是抓紧更新先进技术设备,四是抓紧更新高附加值产品;五是抓紧更新品牌(名牌);六是抓紧更新网络营销技巧;七是抓紧更新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八是抓紧更新节能减排;九是抓紧更新现代先进科学管理;十是抓紧更新高素质人才。

其次,要把这次会议作为亚麻纺织行业争取政策的新举措。亚麻纺织行业要上下团结一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形成强大合力,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努力争取解决劳动密集型亚麻纺织企业减免50%营业税和增值税(做到专款专用,调整工人的工资等)的政策;争取解决提高亚麻纺织企业出口退税率的政策;争取解决亚麻纺织企业增值税“高征低扣”(增值税征17%,扣13%)的政策;争取解决亚麻纺织企业技术设备改造和技术设备更新项目补贴资金的政策;争取解决减免亚麻纺织企业进口亚麻短纤及废麻的政策(争取由4%降为1%)。以此促进亚麻纺织企业减轻负担,保持亚麻纺织行业稳定持续发展。

纺织品调研报告篇6

“中德产业用纺织品可持续发展论坛”是中德两国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首次举办的国际大型研讨与对接活动。德国纺织服装工业协会、德国产业用纺织品研究及检测机构、德国产业用纺织品重点企业以及在中国运营的德国产业用纺织品终端用户以及国内的产业用纺织品重点企业、科研单位、测试中心以及下游用户等近200位嘉宾代表都出席了论坛。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许坤元副会长、德国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PeterSchwarlze名誉副会长、国家工业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王伟副司长、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经济事务司HendrikLuchtmeler博士致欢迎辞。

本次论坛在精彩报告之外,还专门开设了产品展示区和对接交流会,有近20家德国和中国的企业进行现场的展示,两国企业共同展示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展示的同时还组织了中德企业的对接会,中德两国产业用品纺织品的制造商、终端用户以及检测机构参加,有70多家相关领域的企业参加对接,两国企业充分利用了本次对接会,相互了解两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对各自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深度合作互利共赢

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时期,产业用纺织品已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成为我国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德国作为产业用纺织品的先进生产国,在高性能纤维开发、产业用纺织品后整理技术研究,特别是在非织造布机械设备的研制等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品牌推广和提升产业的市场渠道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成功做法。

许坤元在“中德产业用纺织品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说,产业用纺织品具有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劳动生产率高、产业渗透面广等特点,在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用纺织品已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过程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