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现在的茶文化(6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4-02-08 手机浏览

现在的茶文化篇1

【关键词】中职茶文化课程茶文化有效传承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B-0058-02

茶文化一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性、历史性和地域性,涉及文化艺术、历史考古、医学保健、餐饮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学科。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不断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渴望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作为一种高品位、时尚、健康的文化现象和生活艺术,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新兴的茶行业受到了社会的追捧,职业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也把培养茶文化当作专业,开设了专门的茶文化课程。通过茶文化专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一门在社会生存的技能,也让学生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本文中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在中职茶文化课程中传承茶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传承茶文化的理念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远在春秋的《诗经》中,就有描写人们摘茶与采茶的情境。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茶一直与廉俭精神是密切结合的。在中国哲学中,茶与儒释道家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茶文化精神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个人修养内涵,如近代茶学大师庄晚芳指出在中华茶文化中的“廉、美、和、敬”,与现代社会道德标准中的“敬爱为人、廉俭育德、和诚处世”是相一致的。茶文化也是东方古典审美理念的体现,如茶艺呈现的是中国文化的典雅内敛精神,茶艺插花是写意抒情精神的体现,在茶艺中挂画是清幽意境的象征,茶品茶器是与水浑然天成的象征,茶艺中音乐是自然天籁的象征,这一切都体现了中国古典美的审美理念。

鉴于茶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中职教师在茶文化课程中应该向学生传承茶文化的精神理念。纵观现在学生的道德素质,大多数是崇尚个性且有着拜金主义思想。这种负面的思想价值观,必然带来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以及产生自卑、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更容易出现自我封闭、伤害他人或者伤害自己的过激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中华茶文化的积极思想内涵,把茶德思想与日常思想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茶德文化中的清幽、自然、和诚、敬爱等理念来解决思想困惑,从而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唐朝时候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提出,茶的妙用就在于可以修身养性。中国现在著名的茶文化专家陈香白教授也主张,茶文化的茶道,就是通过整个茶事过程,逐渐引导个人完成道德修养,以实现中国古代圣人理想的和谐之道。这一种对饮茶方面的道德要求,也就是茶德。所以,茶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是解渴方面的需要,但更上一层次的需要就是怡情与养心。教师在讲授茶业文化知识点的时候,应把茶文化蕴含的茶德作为学生修身养性与励志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的茶文化知识内容丰富,底蕴扎实,还涉及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历史人物、茶书著作等,这些都为学生丰富历史人文知识、奠定丰富的知识底蕴做好准备。因此,传授茶文化的精神理念上,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首先,可以在课堂中开设关于茶文化的主题会,引导学生加深对茶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与认识。如可以根据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在班上举办有关茶文化的茶会,将茶文化与学生熟悉的节气互相结合;教师也可以在中国传统节日,如重阳、中秋等节日举办茶会,将节日文化和茶文化相结合。其次,在班级茶会上,教师可以讲授茶文化的精神,传授有关沏茶、品茶、奉茶等一系列茶艺行为,把中国茶文化中的精神发扬光大。如举办一些传统美德与茶文化相结合的茶会,把茶文化中蕴含的美德传承并发扬光大。以“孝文化”和“敬老茶会”为例子,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有关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验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爱且朴素的道德情怀,让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真正传承下去。

二、传授茶文化的工艺

中华民族的茶文化,有着精湛的工艺技术。如茶艺是把“茶”与日常生活中饮茶的冲、泡、艺这些步骤相结合。通过饮茶的技巧,引导人们生活的艺术化,引导人们与自然展开主动的沟通,在品味茶的过程中去感悟人生,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所以,茶文化中茶艺的“艺”,传达的信息就是人们在处理事情中遵循的一种灵性和美感。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向学生讲授茶文化中的茶艺,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灵性与美感,进而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

如教师在讲授乌龙茶的工艺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乌龙茶的饮泡流程,从“恭请上座”直到“品啜甘露”等每一个工艺流程。通过优美、自然、流畅,款款有序又彬彬有礼的动作,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泡乌龙茶的完整的工艺操作流程。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泡茶的技能,又学会了良好的仪表与仪容规范,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語习惯,提高了个人道德修养。

茶艺也是一种集体活动的表演形式,是培养中职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良好方式。茶艺表演的互相和谐,来源于彼此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因此,教师可以让班上学生集体表演茶艺,在合作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心灵的默契,自觉融合在集体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茶艺也是一种比较高雅的艺术审美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生活艺术。茶艺与凭借耳朵欣赏的音乐以及凭借眼睛欣赏的绘画、书法和工艺品的不同之处在于,茶艺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活动。茶艺活动中的茶具、茶品、茶席、服饰、茶席、道具等,都是直接作用在人的审美器官上。教师可以在课上向学生展示茶艺之美,在茶艺中动人的解说、悠扬的音乐、优美的环境、醉人的茶香,都令人产生愉悦的直观感受。通过茶艺的美,能让学生萌发对美好的信念、理想和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样,在传承茶艺美的艺术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核心发展以及茶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发扬光大。

由于茶艺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方式缺乏趣味性,很难让学生了解茶艺的精髓,更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茶艺的积极性。因此,中职教师在开展茶艺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推动茶艺教学的多样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内化茶艺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接受茶艺工艺的影响。茶艺教学的多样化,中职教师可以采用茶艺表演、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知识讲座的方式宣传和普及茶文化,也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讲授茶工艺。如可以设计茶工艺的视频文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茶艺文化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自觉传承茶艺文化的积极性。

三、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中华传统茶文化是在农业社会中产生的。传统的茶文化为了在現代工业社会中获得有效的传承,必须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结合。中职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传统茶文化在现代工业社会的价值,应该将传统茶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

首先,中华传统茶文化,有着渊源深厚的底蕴。茶文化内容,主要有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茶的原产地、茶的分类、茶的生产工艺、茶的成分、茶具备的保健功能、茶的鉴评、茶的储存、茶德选择、科学泡茶艺术、中国不同少数民族具有的饮茶习俗、茶道、茶艺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茶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茶文化精髓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将来走入社会就业做好准备。如可以向学生拓展茶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茶画、茶联、茶诗,既能丰富学生以茶为主题的人文知识,也能拓展视野;教师也可让学生欣赏茶舞、品味香茗,激发学生对茶艺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创造美与欣赏美的水平和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把中华传统茶文化与养生保健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现代价值,有利于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茶与现代人流行的可口可乐饮料进行比较,总结出茶叶中蕴含的营养成分丰富,如矿物质、茶氨酸、咖啡因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具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茶能够提高人抗拒疾病的免疫力,具有提神益思和解渴生津的功效。广大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选择茶代替可乐、雪碧等饮料,对身体发育与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现代医学发现茶具有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能,激发学生对茶文化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在生活中自觉传承茶文化,从而达到继承与发扬传统茶文化的目的。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茶文化学习,了解茶的保健功能,如茶叶是目前含有多酚类物质最多的食物,能减少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在茶叶中蕴含的咖啡因,能消除疲劳和提神益思;茶叶中的叶黄素、胡萝卜素、维生素类等,可以缓解疲劳和明目,等等。通过茶叶生活保健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价值,理解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从而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茶文化。

职业学校通常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办学。因此,教师在开展茶文化课程上,应该积极探讨工学结合的形式。如教师可以与涉茶企业展开有条件的实训与实践教学,把社会上茶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国家是如何开展茶文化建设的、传统茶业在现代工业社会是怎样继承与发展的,让学生学习中华茶文化的传承策略,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总之,在中职茶文化课程中有效开展茶文化教育,传承茶文化的精髓,能让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达到拓展知识面、提高道德修养、净化心灵的目的,非常值得广大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晓琴,张丽霞,向勤程.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

现在的茶文化篇2

虽然国内电视剧制作方有着很高的拍摄热情,但是就播出情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错误的市场定位和盲目的拍摄制作,都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使茶文化电视剧受到观众的认可,制片方和地方政府应该从这一问题出发逐步推动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本文首先就茶文化电视剧的定义和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从电视剧传播角度分析了我国茶文化的两大特征,希望对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制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电视剧;传播角度;中国茶文化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电视剧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人们通过收看电视就能够得知古今中外的各种信息,从而增加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必须传承下去。然而,就现阶段而言,国内文化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漠视我国传统文化,很显然这不利于国内文化事业的发展。由于电视剧制作单位属于媒体范畴,有着加速信息推广和传播的作用。茶文化通过电视剧的传播,可以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茶文化,从而有利于我国茶文化的繁荣发展。

1茶文化电视剧概述

近年来,茶文化成为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素材。当然,茶文化电视剧的形成和传播受到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电视剧属于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很多茶区对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十分重视,并以此为平台宣传本茶区的茶文化和茶叶特点,从而提升本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茶文化电视剧有利于茶区文化竞争力的提高,并最终促进茶区茶业经济的发展。四川是我国的重要茶区,然而国内却并未出现以四川茶文化为主题的电视剧,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相比之下,北京不是产茶地区,但其茶文化十分浓郁,很多电视剧中都借鉴了北京的茶文化场景。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产量较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大型茶区对于茶文化电视剧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茶文化电视剧的筹划和拍摄工作。从电视剧题材加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茶文化电视题材囊括古今中外的茶文化内容。当然,茶文化电视剧的取材也受到当今电视剧潮流的影响。比如最近,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收看都市题材的电视剧,因此,以都市题材为主题的茶文化电视剧在所有题材电视剧中是数量最多的。虽然茶文化电视剧的题材涉及范围较广,但是诸如传记题材和军旅题材等题材的电视剧均没有出现茶文化因素。事实上,我国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与社会各个方面都结合紧密,而电视剧筹划人员并未完全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导致国内茶文化电视剧仍旧存在遗憾之处。就电视剧的内容来看,茶文化电视剧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比如爱情、成长、生活、家族以及友谊等。当然,对国内茶文化电视剧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茶人茶事主要是此类电视剧的切入点。也就是说,电视剧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人们阐释什么叫做茶文化,而是借助茶人的事迹和茶事活动进行串联,从而向观众呈现出更加真实生动的茶文化内涵。我国近年来拍摄了很多有关茶文化的电视剧,这些茶文化电视剧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茶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内在魅力。例如,《张三茶庄》借助茶庄的茶事活动向人们展现了国内茶人的精神面貌;国产电视剧《茶花女》讲述了千两茶”传人的故事,使观众从中体会到革命时期茶人的艰辛;《老铁茶坊》从简单的生活场景出发,向观众勾勒出茶文化的脉络。不同的茶文化电视剧的切入点都有所区别,使观众在收看电视的过程中感受我国茶文化之魅力。

2中国茶文化电视剧传播的现状

虽然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数量较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茶文化宣传的热情低。相反,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支持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一些电视剧制作方则选择以茶文化为主题制作电视剧,这些事实都是对茶文化推广热情的一种反映。虽然国内电视剧制作方有着很高的拍摄热情,但是就播出情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茶文化电视剧只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而无法在卫视台播出,因此其受众面可想而知。就众多国产茶文化电视剧来看,其主要受到茶区政府和制片单位的委托,因此电视剧中出现了很多茶文化地域特色,但是这种设计并不能为其赢得国内的广泛观众。茶文化电视剧对于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茶叶品牌的开发。错误的市场定位和盲目的拍摄制作,都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使茶文化电视剧受到观众的认可,制片方和地方政府应该从这一问题出发逐步推动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电视剧制作方应该与文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并在电视剧中将茶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就有利于提升茶文化电视剧的口碑,从而使此类电视剧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3基于电视剧传播角度的茶文化特征分析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传播,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是情理之中的事。茶文化电视剧不仅受到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同时还会反过来影响到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为了使茶文化电视剧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品味,电视剧制作单位在拍摄电视剧之前就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从而了解观众的真实想法。在某种意义上,电视剧影响着观众对于事物的看法,并间接影响着观众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换句话说,电视剧不仅直接向观众传递着各类信息,同时也达到了心理暗示的目的。收看电视剧之后,观众会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电视剧所要传达的内容。就国产茶文化电视剧而言,茶文化是其重要创作题材,观众收看电视节目后会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茶文化特征。

3.1我国茶文化丰富多彩

从国内诸多茶文化电视剧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国内茶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特点。茶文化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茶艺表演、茶事活动、饮茶历史和茶人精神等,这些因素成为国产茶文化电视剧的重要内容。我国茶叶品种较多,包括红茶和绿茶,还包括黑茶和白茶等。当然,茶人在饮茶活动中会与茶艺活动以及茶事活动相接触,从中领略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饮茶在古代被看作一种高雅的象征,文人雅士的饮茶活动对市民阶级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国茶文化历史名人对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其历史事迹也被作为素材应用到茶文化电视剧中。以电视剧《茶颂》为例,其主要讲述的是近代西南地区的茶马互市历史。在清朝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茶叶经济受到英美帝国的打压,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却带领众人在茶业领域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观众在收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不仅会对清朝末年的茶政制度有所了解,同时还能够对西南茶区的茶文化习俗有所认识。除此之外,《绿茶情缘》这部电视剧则以20世纪50年代的国内南茶北引”的事实为背景,山东茶农突破重重困难最终使绿茶在当地成功栽种,从中观众可以体会到我国南茶北引”的困难和艰辛之处,从而对国内茶叶商品倍加珍惜。

3.2我国茶文化有着浓郁的时代感

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朝代的茶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区别。现阶段,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茶文化事业在国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茶文化电视剧反映了茶文化的深层次精神内涵。就我国目前的茶文化电视剧而言,观众从中可以发现我国茶文化有着浓郁的年代感。比如说,国产电视剧《老铁茶坊》借助简短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当代茶人的精神面貌,这种真实而简单的信息传达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当然,茶文化电视剧《十八香》的主角是一群90后”的小伙伴,制作人通过展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向观众传递着当前青少年对于茶文化的传承问题。再比如说,《远方来的茶客》这部电视剧涉及到国外饮茶元素,观众通过收看电视不仅可以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异同,同时还会就目前人们对于茶文化价值的认同问题产生深思。当然除此之外,《功夫茶王》这部动漫主题的电视作品也深得青少年的喜爱。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功夫茶王》既满足了青少年的精神需求,同时还从侧面向他们普及了茶文化知识。虽然茶文化电视剧有虚构成份,但是其内容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茶文化电视剧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我国茶文化电视剧都具备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使观众感受到茶文化本身的时代感。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内众多茶文化电视剧中,茶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观众通过收看茶文化电视剧可以对我国茶文化特征进行认识和了解。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电视剧制作方应该与文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提升茶文化电视剧的口碑。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价值观的重塑和构建,同时还有利于使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我国茶文化的伟大魅力。

作者:张帆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会林,受众:艺术创作的起始与归宿———关于电视剧传播与生存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3(5):42-45.

[2]王钟陵.20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及几个理论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3-59.

[3]池建宇.电视观众收视行为的经验分析———基于北京市电视收视市场[J].产业经济评论,2009(3):49-64.

现在的茶文化篇3

关键词:西方茶文化;英语文学作品;内涵影响;创作理念

任何一种文学作品,其创作到形成独立的风格体系,都与其所依附的文化体系有很大关系。客观的讲,文化造就了文学作品。当然,想要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必须对其文学作品创作的根源进行有效融入。西方茶文化是在茶及饮茶逐渐融入西方生活之后所形成的文化体系,无论是其内涵,还是价值理念,都充分反映了社会生活与大众理念的体系化融合。而在西方茶文化形成过程中,其文化内涵也对英语文学作品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1西方茶文化的形成过程分析

文化是一种意识理念,其形成基础是物质元素,任何文化形态都是基于一定社会元素所形成的,西方茶文化也是如此。通过对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行全面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容纳了丰富的文化理念,而其从特点来看,主要分为英国茶文化和美国茶文化,而这两者共同特点都是以英语作为自身发展语言的文化体系,因此可以说,西方茶文化实际上就是以英美文化为载体的茶文化。西方茶文化并不是一直就有的,而是经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尽管西方茶文化也是茶文化的一种,但是该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之间有着重要差别。虽然两种茶文化都是以茶和饮茶生活为基础所产生的文化体系。但是从根本上看,茶文化都是茶与其基础文化相融合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因此其差异来自于其文化根源。1848年,英国人罗伯特来到我国,将茶树种子带到印度,而印度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为茶叶生产种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空间,从此在印度形成了庞大规模的茶园。这就为英国茶文化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实际上,茶叶在很早就已经进入欧洲大陆,但是欧洲大陆人对茶叶太多欢迎。直到茶叶传入英国之后,其与英国文化便形成了体系化的文化融合,正是英国人对茶叶的热爱和推崇,加上饮茶习惯和风气不断成熟,从而形成了具有英国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茶与茶文化也流传到美国。但是客观的看,英国茶文化与美国茶文化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在整个英国茶文化体系中,正是其形成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其整体资源比较丰富,茶文化中更多融入了享受、物质元素,整个茶文化极其讲究,充满贵族元素。而对于美国茶文化来说,其形成与美国独立之后,此时更多追求的是效率,整个茶文化中融入更多的是效益与效率,因此,在美国茶文化体系中,我们更可以看到美国茶文化恰恰是袋装茶的发源地。在美国独立战争历史中,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其重要的导火索,而这无疑证实了茶叶在美国的地位。英美两国作为当前世界上物质元素最为丰富的国家,其文化影响力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因此以英美茶文化为核心的西方茶文化就成为极具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体系。整个文化内涵不仅影响了社会生活,同时更是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认知

研究西方茶文化时,通过研究英国茶文化和美国茶文化,就能形成体系化全面认知,尤其是英国茶文化,其实际上就是整个西方茶文化体系的内核。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在整个英国人的生活中,饮茶所占的时间超过了三分之一,尤其是红茶,更是以英国红茶享誉全世界。西方茶文化作为饮茶习惯与传统文化的体系化融合,研究该文化体系,必然能够为我们全面了解茶文化内涵提供重要基础。

2.1西方茶文化的相关内容阐述

西方茶文化的内容主要表现在茶与饮食习惯的有效融合。因此,在整个西方茶文化内容中,茶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生活习惯中的重要内容。比如,对于英国人来说,早晨醒来之时,要饮早茶。其对早茶的精心准备程度,就知道茶叶在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英式早茶的调制过程中,不仅要精选阿萨姆红茶,同时更要经过对浓度和色泽的把关,从而是其满足早茶的需要。而在工作时间,其在工作间隙中,也会使用上午茶作为调节工作气氛的主要方式,当然上午茶是整个饮茶过程中最简单的环节。而在英国人饮茶生活中,最复杂的则是下午茶,可以说,下午茶就是英国茶文化的核心,正宗的英国下午茶,不仅讲究,而且其中充分融入了相关礼仪内涵,在英国下午茶文化体系中,其与社交活动相融合,成为西方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和媒介。而美国茶文化则更倾向于便捷和生活化,在美国饮茶过程中,袋装茶就成为其茶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符号之一。

2.2西方茶文化体系中的具体内涵分析

通过对西方茶文化体系进行全面认知,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内涵主要包括:首先,其应用属性从药用、生活饮用到一种文化符号。茶叶在传入西方初期,其更多是作为一种药物来使用,在其看来,饮茶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清醒的心情,同时也能对很多疾病形成有效治疗方法。而随着其对茶叶的功能价值属性认知日益成熟,其贵族上层开始品茶,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展现异国文化及生活理念的一种行为方式。而随着全球交往日益便捷,茶叶正式进入西方大众生活,其不仅实现了饮茶方式和饮茶文化的本土化,同时也成为社会大众的重要生活习惯。其次,在整个西方茶文化体系内,包含了极显贵族生活特点,内容丰富精致的文化内涵。在西方,饮茶习惯从出现到形成,更多是在近代时期,此时,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物质基础,都实现了极大丰富,因此在饮茶过程中,其应用元素更加丰富。而饮茶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而是一种融入了丰富审美价值和生活价值元素的生活方式。下午茶文化的出现和形成,不仅标志了该茶文化体系中的文化属性,同时其对整个西方文化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认知西方茶文化,就必须对其下午茶形成有效认知。最后,在西方茶文化体系内,社会习惯与社会大众意识形成了全面融合。因此,整个茶文化就是对社会生活形成全面了解的基础。在西方茶文化体系中,其不仅对饮茶内容和品质有着较高要求,同时其对茶文化体系中的理解和认知也超越了任何一种价值理念。在西方茶文化体系中,其将现代社会的节奏要求与整个文化相融合,而这正是与我国传统文化所不同的行为阐述和理念表现。

3西方茶文化对英语文学作品创作的具体影响

文学作品创作实际上是对文化意识的有效阐述和全面呈现。如果想要对传统茶文化形成全面认知和了解,就需要充分借助文学作品这一创作进行有效了解。西方茶文化体系的核心是英国茶文化和美国茶文化,而这两者实际上都是英语语言下的文化体系。在西方国家中,除了英国外,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形成了独立的茶文化体系。茶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体系内涵,其以茶物质元素为基础,融入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同时形成了一大批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创作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无论是其价值理念,还是对创作灵感的激发,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虽然西方茶文化与我国传统茶文化一样,都是以茶为主要创作元素的茶文化体系,而且都是社会文化与饮茶习惯的体系化融合。但是从根本上看,两者并不一致。我国传统茶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文化内涵,其根源是传统文化。而西方茶文化形成与近代时期,其根源是近代文明,同时其价值理念中更多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诠释和变革。从文学创作背景来看,任何一种良好的文学作品,其都只植根于一定文化体系之内,因此想要研究西方茶文化对英语文学作品创作的具体影响,就必须完善探究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当然,体系化研究其具体内涵,也能够帮助我们有效了解西方茶文化和英语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而实现对西方茶文化的有效传承。西方茶文化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影响,表现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在很多英语诗句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有关喝茶场景的有效描述,诗人拜伦更是将茶成为泪水,其将茶作为阐述和表达一定情感的载体和基础。正是很多描述茶的英语文学作品让我们充分了解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其次,是该茶文化体系对散文创作的影响。散文写作有着独特特点,比如在整个散文创作过程中,其尤为重视价值情感的诠释和表达。想要创作出经典的散文作品,就必须结合能够有效激发人们价值情感的创作元素,而西方茶文化正是为英语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小说创作也是整个英语文学作品创作中的重要内容。西方茶文化不仅为英语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其文学作品内涵立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英语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关于西方茶文化情节的有效描述和表达,特别是整个小说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作品,正是与其融入了文化理念有直接关联。

4结语

茶叶最早进入欧洲大陆时,其并未能得到欧洲大陆人们的广泛认可。而在18世纪时,茶叶进入英国,此时英国恰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高速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极度富裕的物质生产资料,使得茶叶在英国实现了成熟发展,而在英国人逐渐形成品茶习惯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茶文化体系。英国人对茶叶的推崇和喜爱发挥到了极致,因此英国茶文化就成为西方茶文化的领军者。随着茶文化发展日益成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词汇和生活元素。而这些内容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对英国文学体系的有效影响。

参考文献

[1]赖月珍.从英语文学作品的书名管窥西方文化[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2):125-128.

[2]朱锦锐.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J].海外英语,2014(17):17-22.

[3]王旭华.透视英语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J].科技信息,2015(12):126-131.

[4]林晓娟.探析英语文学作品对英国茶文化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5):115-118.

现在的茶文化篇4

关键词:茶;传统文化

一、前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叶发现至今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古语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说,虽说只排在七事最末,但“柴米油盐酱醋”均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将茶与之并列,也能看出茶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当然,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们赋予了茶更深层次的内涵,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即茶文化。茶文化流传千年,经久不息。至今,仍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饮茶,重不在饮而在与品。品茶,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所谓“茶品如人品,茶道即人道”,说的正是茶与为人之道的关系。好茶之人往往喜欢在闲暇之余泡一壶好茶,细饮一番,使自身得到享受的同时,达到精神的升华。

二、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传说,茶最早发现与三皇五帝时期。古代一直流传着神农以茶解毒的故事。因此最初,茶被当做是一种药材来使用。其后,人们开始饮茶,把茶从一种药材转变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至此,真正意义上的茶便产生了。

魏晋时期,文人好饮茶。与茶有关的诗词歌赋渐渐增加。茶脱离了它的一般形态,即作为一种日常生活饮品,进入文化圈之中,形成了一种茶的精神,起到了一定的社会作用。

南北朝时期,玄学大兴。这种将老庄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的思潮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玄学大家爱好清雅,正与茶的特性相符,从而引发了士人阶级饮茶之风气。进而促使茶文化的发展。

唐朝时期,全民皆饮茶。唐朝人陆羽所著《茶经》一书,标志着茶文化正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此外,还陆续出现了其他有关茶叶的著作。

宋朝时期,经济发达,茶文化更加兴盛。出现了专业的品茶机构,更有官方设立的茶事机关,将茶分级。茶仪成为礼制。茶叶在此时的民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元明之后,饮茶走向了繁复奢侈的道路,而对精神层面的追求逐渐变少。但茶文化仍然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尽管近代时期国家积贫积弱,茶文化逐渐没落,但随着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茶文化方面的关注也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茶文化,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茶文化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三、茶文化的特性

1.物质性

茶的本质是一种种植作物,是一种人们日常使用的饮品,这决定了它的物质性。它有六大分类,每一类别都独具特色,形态、滋味乃至饮用方法都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的茶叶,组成多种多样的茶相关产品。这些产品,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2.社会性

茶的出现,满足了社会成员,即人类的需求。针对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有各种不同的茶产品出现。可见茶的社会性。

3.历史性

茶文化的出现和发展,植根于中国的农耕文化,更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和淘汰,融合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从而发展成为当今的茶文化。

4.多样性

我国地大物博,且不说南北差异,即使相隔不过百里,其风俗习惯都有可能不同,更不要说我国56个民族之间的差异。茶文化与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茶文化。

5.时代性

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茶文化也是如此。社会文明的进步,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四、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的茶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的儒、释、道等多家文化的核心精神,将其融合在其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1.中庸之道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家主要宣扬“仁爱”、“礼”等观念。这些思想,造就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并且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数千年。中国的茶道,则无时无刻不体现出这种中庸、包容、平和的思想。

茶之味,多清淡。不甜不腻,亦不算苦。这样的味道正符合儒家所谓中庸的思想。在品茶时,人们往往要心态淡然平和,从泡茶到饮茶,一气呵成,自然而不刻意,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宁静之美。

茶禅一味

佛教在中国兴起之后,便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茶文化与佛教思想结合,形成了“茶禅一味”的理念。

“禅”是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这种修行,主张的是心静则成佛。

茶使人心静、不乱,有节制。这种特性,暗合了禅宗的修行之法。因此,茶文化得以与佛教文化相融合。

3.天人合一

道教思想与茶文化结合,使得茶文化带有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即崇尚自然,崇尚质朴的精神。

在茶文化中,讲求回归自然,在饮茶时,愿意与自然亲近。最好不过融于天地之间,在品茶的同时,感受着整个世界,从而来体悟自然的规律。此外,中国茶文化吸收了道家的思想,将自然万物看做有灵之物,而不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将人世间的美好品格赋予万物,并通过感悟,来体会世间真理。

正因为天人合一之道,品茶者更容易融入自然,感受自然,发现自然的美,进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意境与悟性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的是一种意境美。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机勃勃的韵味之美。而中国的茶文化也讲究这种意境。品茶,一方面品味茶之香、水之醇。另一方面,品茶人更注重茶道的意境。那种融于自然、心境平和的状态。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悟性。将自己与茶道融合,去感受茶香、感受自然、感受万物、感悟人生感悟真理、感悟真善美,从而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解放与超脱。

五、茶文化的功能

1.社会功能

茶文化在形成之后,在整个社会上就发挥了重要的功能。首先,茶在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过节期间走访亲友,送上一些好茶,即文雅又讨喜。在友人聚会时,泡一壶好茶,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更是爽快。此外,许多地区人们的婚俗有送茶礼一说。可以说,茶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占据着不小的位置。

2.教化功能

茶文化融合我国各家文化之长处,对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都有所规范。茶文化中包含的天人合一思想,教导着人们去感受自然、感受世界,从而感悟到时间的真、善、美。茶文化的平和,让人们心平气静。茶道要求以礼待人,恭敬谦卑。

3.经济功能

茶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从古至今,茶产业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份推动力量。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出口产品之一就是中国的茶叶。可以说,中国古代经济的辉煌,有茶叶产业一份功劳。而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茶文化,从而针对茶文化消费,继而促进经济的繁荣。

六、当代茶文化的发展

时至今日,经过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加富足。政府对传统文化也越来越重视。于是,茶文化也有了新的发展。

1.茶馆文化

当今的茶馆,与过去的茶馆相比,有了很多的不同。尤其是茶艺馆的出现,让现在的茶馆与古代茶馆有了巨大的区别。所谓茶艺馆,就是让客人在品茶的同时,欣赏各种艺术品。在这种交互的过程中,试图将品茶也变为一门艺术。

此外,茶馆文化追求的是一种复古的、传统的中国文化。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文化逐渐没落。现在的年轻人在休闲时更倾向去咖啡馆喝一杯咖啡而不是去饮一杯茶。面对这样的状况,发扬茶馆文化,让人们感受到茶中所蕴藏的古典美感,是很有意义的。

2.茶文化研究会

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研究会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自从形成到现在,茶文化研究会为我国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著作、论文。并其围绕着茶文化,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研讨会、博览会等等,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七、弘扬茶文化

当今中国,人们生活逐渐富裕,各种休闲方式增加,尤其是一些外来的产业比如咖啡馆进入中国,对茶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弘扬茶文化也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之一。

1.国家需重视对茶文化的推广

茶文化要让更多人知道,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尤其是现今的多媒体手段来推广茶文化,不仅可以让茶文化走出国门,冲向世界,更能促进整个茶叶经济体系的增长。

2.加深对茶文化的研究

研究茶文化,不能只看到当今社会,更要回顾过去,研究古人的经典著作,从中整理出完整的茶文化体系,进而能更好的弘扬茶文化。

3.发展茶文化旅游事业

我国的采茶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茶园地区有可以联系的自然景观或人为景观,就可以发展一个旅游线。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赏茶花,采茶叶,亲手炒茶、制茶,最后品茶。这种一条龙的路线最适合宣传茶文化,与此同时还能刺激茶园当地经济的增长,一举数得。(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参考文献:

[1]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7)

[2]张琳洁.现代茶文化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

现在的茶文化篇5

多年前看过一则故事,至今印象深刻。故事讲述的是阿拉伯的一位王妃,即便是婚后多年,但还是显得纤细玲珑、婀娜风流,深得阿拉伯国王的喜爱。人们很想知道她用的是什么方法,才能保持那么好的身材。于是,就花钱买通在王妃身边陪侍的宫女,看看王妃到底有什么秘诀,但多次无功而返。

后来,王妃知道这件事情后,就让身边的宫女品尝了自己的饮品。然后告诉宫女:不用再调查了。王妃的秘诀就是每天都要喝来自中国的红茶,这是保持自己身材的最重要秘诀。于是,在当时的阿拉伯国家,很多上层社会的女性开始喝中国的红茶。一时之间,红茶成为阿拉伯上流社会的新宠。

以上仅仅是一则故事,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不过,茶叶在世界各国的上流社会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则“调味剂”。数百年前,清朝政府统一了国土庞大的中国。而作为表示臣服的一种方式,各地都要向皇帝赠送奇珍异宝。当时云南向雍正皇帝进献的就是一种在今天人们看来非常宝贵的茶叶:普洱茶。而多年后,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朝普洱御茶“万寿龙团”走出深宫,在8名干警的护送下,经过天津、济南、上海、杭州、福州、广州、南宁后,到达昆明,最后回到了普洱茶的故乡:当时的云南思茅市(现已改叫普洱市)。伴随万寿龙团“出宫”的还有雍正皇帝批设“普洱”府治的进贡清单、钦点普洱茶为贡茶的奏折等。与茶叶相关的5件国宝让今人打开了眼界。同时,普洱茶也重新风靡了整个神州大地。

普洱,作为一种山野文化的象征,最终进入到象征权利和地位的皇室,并被保存至今。这已经不单纯是皇室喜欢喝茶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了。试着想象一下:雍正皇帝,在日理万机后,最想饮用的不是什么“银耳莲子羹”,或者什么燕窝等高级补品,而是品用的传统普洱,这种意义,可以相见是一种对皇城的围墙之外的世界的一种想象。这对于久居皇城的皇室子弟来讲,他们对普洱的钟情,绝对不止是喝茶这么简单。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次故宫的2.5公斤的“万寿龙团”,其市场估价就超过580万元。而为保全起见,组织方还为团茶、茶饼、茶膏三件国宝买下了1999万元的巨额保险。可见,茶叶在中国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普洱茶在国内兴起,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来自普洱茶本身的文化。据说普洱茶种类繁多,并且不同档次的普洱茶功效也不同。据说在一些国际社交场合,普洱茶经常被作为礼品敬送给国际友人。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时至今日,茶文化已经有了不同的涵义。故宫保存百年的普洱全国巡展的故事,就充分表明了古代茶文化对于现代人的历史意义。作为一种文物文化,中国茶是拥有深厚底蕴的。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茶叶作为社交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对于中国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普通民众来说,都是适用的。

而说到茶叶在中国的文化底蕴,则应该从陆羽的《茶经》说起,《茶经》云:茶根自古在神州,茶史悠悠数千秋。神农采药中毒日,七十二回肿咽喉。地转天旋双目暗,七窍殷殷鲜血流。奈何毒深无解药,凤凰飞过也怀愁。野鹿忽来衔嫩叶,哀唤神农声呦呦。神农半醒食嫩叶,嫩叶入口明双眸。忽觉眼前别样绿,六腑清新四肢柔。神农随鹿觅嘉树,遥见葱茏茶满丘……

茶文化的前世今生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记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追溯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大概有几个阶段:(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他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唐代的陆羽在他的著作《茶经》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

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不过,无论人们持有什么样的观点,但更多的人愿意相信:茶叶发源于中国。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对于茶叶的喜爱,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对象。中国人喝茶,是非常讲究的,也因此,很多国际友人到中国来专门学习中国的茶道。在古筝琴韵下,品着来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国茶叶,对于很多国际友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新奇的社会体验。而更多的国际友人在离开中国的时候,也都会带回一些中国的茶叶,回国赠送给亲朋好友。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多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据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就非常喜欢来自中国的绿茶。女王认为:中国的绿茶,茶香浓郁,入口清淡,非常适合饮用。在白金汉宫,在女王的招待会上,经常可以看到来自中国的茶叶。这对于一切时尚生活追随皇宫的英国民众来讲,这是一种古老与优雅文化的结合体,是英国绅士必须具备的生活习惯,也是重大活动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

很显然,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而毫无疑问,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在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经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时期,种茶业已经拥有一定的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而到了汉朝,茶叶则成为了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而在当今社会,中国很多大城市中,都有很多各具特色的茶馆。而茶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老舍先生的《茶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但同样也反映了中国茶文化的社会背景。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现在社会,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饮茶思源

饮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的真实反映。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吟、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

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上海少儿茶艺通过自己动手,学习茶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敬茶中,展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敬意。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二十一个方面。

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朋友相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现代社会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东亚一些国家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的优秀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同时,西方颓废的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也侵蚀到社会,随之产生道德危机、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

现在的茶文化篇6

关键词:茶文化;英美文学;关联影响;分析探究

欧洲茶文化源自我国的茶文化,与我国茶叶传入欧洲有着密切关系。其大概形成于17世纪,与英国王室对饮茶的喜爱和推崇密不可分。欧洲茶文化尽管形成于欧洲大陆,但是随着欧洲尤其是英国人对北美的经营,欧洲茶文化随即传入美国,并有所创新和变革,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欧美茶文化。与茶文化类似,同属英语体系的英美文学具有很强的同构性,在文学创作上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也高度一致。因此,我们在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中都可以看到大量茶文化的影子。从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内容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英美茶文化的魅力和其对英美社会的影响,更是能够深入了解到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特点。

1英国茶文化特色及内涵

在西方世界,英国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鼻祖。英国茶文化源自中国茶文化,但是又根据英国社会文化的特点,形成了与中国茶文化截然不同的形态和价值理念。我们知道,中国茶文化深受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影响,其一方面强调要积极进取,另一方面更是追求一种淡然洒脱的境界,强调要尊重自然、顺从自然,并且要更好地从大自然中感悟到“道”的力量,能对人生和宇宙有着独特的见解。因此,在中国茶文化当中,茶味其次,茶道是最重要的。而英国茶文化则不同,其更加注重茶叶的味道和口感。因此,在茶叶传入英国后,英国饮茶者为了去除茶叶本身苦涩的味道,会在煮茶时加入一些牛奶以及其它调料一共烹制。在饮茶的方式上,英国茶文化更是独具特色。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英国社会形成了“下午茶”的饮茶传统。一开始,下午茶为了满足英国人的口腹之欲,因为下午茶并非仅仅饮茶,更是会配以一些精致而美味的糕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下午茶成为了英国人社交的一种重要载体。在饮茶人群上,英国茶文化同中国茶文化相似,都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普及的过程。中国茶叶一开始传入欧洲时,价格十分昂贵,普通老百姓难以购买,只是流行于英国王室及贵族家庭当中,这也就使得英国茶文化在一开始带有浓郁的贵族色彩。后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英国殖民扩张,大量的茶叶被运往英国,茶叶才渐渐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当中,日益成为英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英国茶文化开始与英国工人阶级文化融合,在保留其贵族礼仪文化的基础上,更是增添了以务实严谨为主要内容的工业文明色彩。

2美国茶文化特色及内涵

从一定程度上说,美国茶文化是英国茶文化在北美大陆的延伸。但是其在发展历程中,又结合美国独特的人文内涵,呈现出与英国茶文化不尽相同的特征和风格。在北美大陆被“发现”之后,大量的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纷纷来到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开始新的生活。欧洲移民带来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制度,更是将英国茶文化带到了这片朝气蓬勃的新大陆上。早在17世纪,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波士顿,率先开始了茶叶的贸易,很快就让饮茶之风盛行于美国各个城市当中。在饮茶的口味上,美国茶文化也有其特殊之处。由于美国地大物博,畜牧业较为发达,因此美国人在饮用茶叶时,会加入一些牛奶、羊奶或是奶酪等添加剂,这就让美国的茶饮品较之英国茶水更加厚重而醇香,这一点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饮茶的习惯颇为相似。另外,美国茶文化的这一特点还跟当时美国人的生活有很大关系。彼时,北美大陆上的新移民正处于创业奋斗的阶段,每日操劳劳作,一方面需要用茶来提神减压,另一方面更是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热量。而茶叶与奶制品的结合,恰恰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应该说,尽管美国茶文化源自于英国,然而根据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特点,美国茶文化在诸多方面呈现出了新的风格,与其母体———英国茶文化相比,少了几分高贵和典雅,而是多了一些粗狂豪放。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是美国发展的黄金时期,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就让美国茶文化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一些茶商敏锐发展商机,开发设计出一些便携式的袋泡茶以及茶饮料。尽管在中国饮茶者看来,这种一次性的袋泡茶和添加了其它调味剂的茶饮品已经失去了茶道精神以及品茶的乐趣,然而对于美国人而言,其更加务实高效,也与当时美国人快节奏的生活相适应。

3中国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大航海时代让中西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英国茶文化形成之前,中国茶文化对西方文学尤其是英国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美国文学产生时,英美茶文化已经出现,但是随着中国移民进入美国,中国茶文化也不可避免对美国文学产生影响。英国茶文化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我们知道,英国茶文化的产生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在英国茶文化出现之前,一些英国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描写茶叶时,更多的是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中国茶文化对英国文学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内容的描写上,还体现在对英国文学家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上。饮茶对于当时的英国文学家是一件新鲜事物,同时昂贵的价格更是为中国茶文化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很多英国作家都会在作品中抒发对茶叶的热爱之情,这一创作特征跟我国茶歌、茶诗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譬如说,西方第一首茶诗《饮茶皇后诗》,里面有花神、秋色、嫦娥、桂花、茶等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茶文化特色的内容。类似这样的文学作品在英国还有很有。这让我们知道,在英国茶文化形成之前,中国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国文学家对茶的认知以及其创作的思路和情感表达方式。中国茶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也颇深。由于美国文化是多元化的文明,尽管其以欧洲文化为基础,但是源自全世界的移民让美国文化丰富多样,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在美国文学中,有一类重要的文学类型叫做华裔美国文学,这里面有几部著名作品如《吃碗茶》、《茶壶烈酒》等,将中国茶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进行了集中的反映。譬如说,小说《吃碗茶》中,作者便以茶为媒,让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因茶而获得最后的圆满。又比如说,小说《三杯茶》在剧情发展上,采用的是我国古典小说常用的“草蛇灰线,伏行千里”的写法。另外,三杯茶的寓意其实跟中国茶文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4英国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分析

英国茶文化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颇深。其不仅在诗歌上深刻影响了英美文学,更是在小说、散文、剧本等文学载体上对欧美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研究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英国茶文化应当是重点研究的对象。

4.1英国茶文化对英国诗歌的影响

在17世纪中期,英国著名诗人艾德蒙将祝寿诗歌跟茶文化相结合,写下了著名的《论茶》。这首具有浓郁英国风格的诗歌,以茶为媒介,在叙事中达到了抒情的目的。18世纪初期,《灵丹妙药茶诗两篇》问世,这两首诗把茶叶视为能够治愈疾病的灵丹妙药,另外更是认为饮茶可以赋予创作者更多的灵感,让其创作出更美妙的文学作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茶叶在英国文学家心中的地位之高。另外一位英国诗人塞缪尔,将茶视为生命不可缺少的事物,其曾在诗中这样表达对茶的热爱:夜幕降临时饮茶作乐,夜深人静时饮茶慰藉,朝阳升起时用茶迎接新的太阳……英国诗人在创作茶诗时,其感情往往十分强烈,而中国诗人在这方面则要委婉细腻许多,这反映出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4.2英国茶文化对英国散文的影响

与茶文化有关的英国散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往往会通过详细且细腻的笔触,对社会各阶层的饮茶场景进行具体地描写。因此,今天的读者在阅读当时的散文时,能够很深入地了解到当时人们饮茶的具体细节。在小说方面,茶文化的影子更是随处可见。与其它文学体裁类型相比,英国小说中的茶文化不仅仅起着抒情的作用,更是在人物塑造、剧情推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譬如说,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就多次对茶会进行描写。小说中茶会的介入,让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更加具有感染力,更加生动而具有情调。这对于小说的整体格调、品位以及剧情的发展能起到很关键的提升和推动作用。

4.3英国茶文化对于美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同样十分深刻

由于美国文化与英国文化渊源颇深,而美国茶文化的鼻祖亦是英国茶文化,因此美国文学在发展的历史当中同样受到英国茶文化的较大影响。譬如说,美国作家亨利在其小说《贵妇人画像》当中,就大篇幅的对英国贵族的饮茶场景进行了详细地描写。尤其是生动地展现出英国传统的“下午茶”习俗。在小说当中,作者一方面对英国贵族饮茶的心情和神态进行了详尽而细腻地表述,更是对饮茶时的茶器、环境、饮茶者衣着以及茶点等事物进行具体地描写。这是美国文学中茶文化呈现方式和呈现内容的一个缩影。当然,美国文学家之所以在其作品中大量融入英国茶文化的内容,并非是对英国文化的盲目崇拜,而是因为二者是同根同源的。事实上,尽管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统治,但是美国人尤其是来自英国后裔的美国人,对英国还是有很大的认同感的,因此在对茶文化进行描写时,会很自然地将英国茶文化的形象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当然,随着美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后世的美国文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茶文化的内容。但是由于美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核心内涵是近似的,另外其更加高效务实,更具现代色彩,因此其不像英国茶文化那样能够长篇累牍地进行描述。因此,很多美国作家在将茶文化融入作品时,更多地还是喜欢选择英国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