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武术后摆腿教学范例(3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3-05 手机浏览

武术后摆腿教学范文

关键词:舞蹈武功;武功技巧;分阶段化训练

舞蹈武功是中国舞的构成要素,在舞蹈表演中,武功技巧,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在不同的舞蹈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的剧目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武功技巧通过与其它舞蹈动作组合,形成能够表现主题、吸引观众的舞蹈语汇,提高了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越来越意识到武功技巧阶段化训练的重要性。武功技巧要分阶段教学,从基础抓起,每个阶段的训练都是很重要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要求,每个要求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如果一个阶段存在问题,那么直接影响以后的各个阶段的训练和学习。

侧空翻是武功技巧中最常见的一个技巧,一个轻盈,飘感的侧空翻足能让观众大饱眼福。侧翻单元是中专武功课中重要的学习单元,特别是中国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单元。我们就以侧翻单元为例探讨一下阶段化训练的重要性。

第一阶段:软度和倒立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解决软度和倒立,让学生具有完成侧翻单元动作的基本条件。软度主要是指腿和髋部的软度,倒立主要是练习上肢力量。腿和髋关节的软度和灵活度直接制约着侧手翻的质量。这个阶段的延伸练习就是靠墙摆倒立、倒立分腿竖叉、倒立分腿横叉。

侧翻单元无论是手翻还是空翻,只要是正落,都需要在双手撑地的情况下,从竖叉变横叉,横叉再变竖叉,所以软开度直接决定动作的美观程度,一个开绷直的动作肯定更加入目。摆倒立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直腿、绷脚的习惯,以便于解决日后侧翻类、前翻类动作直腿和绷脚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养成正确的习惯,日后的侧手翻、侧空翻、前手翻、前软空翻都会有膝盖不直,脚不绷紧的毛病。这个阶段属于打基础的阶段,应让学生多踢腿,在练习地面竖叉时应多注意学生的后髋根。

第二阶段:侧手翻的开法

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是教给学生一个正确的侧手翻的方法,这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开法过程中有些问题没能很好的解决,导致后面的趋步链接、串、侧空翻都会一直延续学生的错误动作。这个阶段需要老师连续上把,最终让学生顺利完成动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因为学生无论是正确的法还是错误的法都属于泛化阶段,还好改正,如不及时改正错误动作一旦形成习惯,日后将很难更改。学生在开法时容易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插手歪;(2)吊腰;(3)前脚弓步和脚的方向不冲前;(4)双腿摆动路线不在中线;(5)塌腰;(6)曲髋等。

这个阶段不怕学生动作慢,只求学生做正确的法,必须有足够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技巧,切勿操之过急,急于推进。

第三阶段:提高侧手翻的熟练程度,增强学生蹬、吊能力

这个阶段是学生练习动作中最枯燥的一个时期,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熟练掌握侧手翻,趋步侧手翻,串侧手翻等系列动作。这个阶段主要增强学生双腿的蹬摆能力,蹬吊有力、摆腿迅速,还要不时地纠正学生动作。可以通过让学生在3~5层垫子上(20~40cm左右)做动作来提高能力。也可以在学生准备动作前加一根橡皮筋,让学生腾跃完成侧手翻。或者在老师的抄保下体会蹬跃的感觉。

通过这个阶段的积累,能很好的为学生完成侧空翻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侧空翻的抄保

在抄保之前有很多的辅助练习可以快速让学生掌握抄保状态下的侧空翻。比如站立状态下的徒手跳法、老师阻止学生身体向下的蹬跳练习等。这个阶段老师也是最累的,需要不断地为学生保把,让学生形成正确空翻的意识,在学生未能完成空翻或完成空翻不保法的情况下还要继续穿插第三阶段的练习。

第五阶段:侧空翻独立完成阶段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脱把。在学生熟练掌握抄保状态下侧空翻的前提下,老师要逐步的减轻把的力量,从抄把变成保把,从保把到脱把。给学生的要求是强调动作的准确性,胆大心细,敢于尝试。这个阶段是学生从依赖到独立完成的阶段,既是身体机能完成动作也是心理独自完成的重要时期,老师的保把和脱把一定要有十足把握,这时让学生伤一下,在心理上对学生的打击是很大的。

第六阶段:提高阶段

在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剩下的就是通过各种练习促进学生不断地提高。让学生完成上步侧空翻、原地侧空翻、侧手翻接侧空翻、串侧空翻、圈侧空翻等高难复合型技巧。

武术后摆腿教学范文

【关键词】武术基本功;训练;功夫足球专项能力;影响

1.前言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对抗为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根据项群理论,武术属于技能主导表现难美性项群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身体综合素质。武术专项基本功除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外主要有腰功、腿功、柔韧、平衡、跳跃、跌扑滚翻和组合动作练习。

功夫足球是把武术的一些精髓融入足球,使其成为足球的技能或能力,将‘功夫足球’变成足球功夫。是把中国传统的武术和足球结合,创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足球风格的一种足球运动。

精英功夫足球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医药技术和传统武术、杂技以及踢踏舞等文化元素移植到足球中来,让中国足球具有中国功夫的魂魄和内涵。精英功夫足球是把“足球”和“武术”两者强强联合,通过武术的专项基本功练习,如桩功,腿法、拳法等,来提高足球运动员的脚法、身体的抗撞击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精英功夫足球专项能力训练作为训练过程中专门的行业能力训练,具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利用武术动作中的“高、难、美”的武术动作和武术中的身体反应速度和坚强意志来进行足球训练,同时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运动员。

2.选题依据

欧国松,刘德会在《不同专业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界定的文献综述与展望》一文中从生理学、训练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等学科角度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界定问题进行综述,并指出各学科的综合运用是今后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界定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专项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提供依据。

汤姆斯.里特在《持球训练法促进足球运动员体能发展的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能的提高对足球运动员比赛中发挥潜在能力和保持竞技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冬奎在《传统武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与效果研究》认为传统的武术基本功练习对球类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核心耐力、核心爆发力都有较大的影响。

我们认为中华武术的精髓、精神,练武所产生的柔韧性、爆发力、速度等对足球训练是有帮助的,但足球又有其独特性,所以专业的功夫足球训练还是要对提高运动员的脚法、抗撞击能力和身体协调性方面入手,将这些技能融入足球之中,提升功夫足球的训练水平。探讨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柔韧素质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3.武术专项基本功训练的特点

武术基本功,是学练武术各种功夫的基础,是武术爱好者所必备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也是练好各种功夫的基本条件,武术基本功有一系列综合性训练人体内外各部位功能的方法和手段。这些训练方法和手段,突出了武术运动的专项要求,注重在发展身体各部位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等素质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人体内脏功能及心态和心理活动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同时武术基本功训练能很好地提高运动员控制身体肌肉的能力和肌肉抗撞击能力。

4.功夫足球专项能力训练的特点

功夫足球是一项体能、心理、技战术全面对抗的复杂运动。要求球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必要的技战术能力。专项能力训练包括:体能、心理承受能力、球感、优秀的控球、传球和射门技术。主要体现在:

(1)争夺时空主动权;比赛中运动员为夺取时空优势,相互运用身体冲撞、贴身紧逼、带球突破及配合形式争取主动权。

(2)以高速度变换比赛节奏;

(3)高水平的心理素质;

5.武术专项基本功训练和功夫足球专项能力训练的共同点:

5.1对体能的高要求

体能训练作一种大负荷训练,在不同的人群中具有不同的训练目标。训练是以发展机能潜力与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重要目标,在艰苦环境下,通过强度高、训练时间长、负荷量大的工作对人体进行持续训练的过程。经过相关的体能训练之后,可以有效提升人体的身体机能与和心理承压能力,从而达到塑造个人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体能训练主要有速度、力量、灵敏、耐力、柔韧等方面的内容。

武术专项基本功训练针对武术的:“高、难、美”和爆发力、协调性进行意志力、动作难度等的专项训练,要求运动员在规定时间内把动作的难度、动作的优美姿态展现出来。这是检验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柔韧和意志力的标准。

力量素质是各项运动素质的基础。武术动作刚劲有力,发力饱满,窜蹦跳跃,起伏翻腾。以全面发展身体各部分的力量为基础,突出了以克服身体自重为主的动力性快速力量练习,快速力量的增长,为技术动作的发力迅猛奠定了基础,弹跳能力的提高,为高质量完成翻腾跳跃动作提供了保证。功夫足球运动中倒挂金钩踢球,旋转摆腿踢球完整动作体现出爆发力。

速度是完成武术技术动作的核心。在训练中,采用短距离快速跑,交叉步跑,变速跑等以及基本功中的踢腿、步法等练习,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反复的快速刺激中不断得到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能力和关节的灵活程度得到加强,从而使步法灵活,手法敏捷。速度耐力也是武术专修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要在一分多钟的时间内快速完成由几十个翻腾、跳跃、平衡、腿法动作和各种击法组成的套路,速度耐力是必须的保证。

功夫足球专项能力训练针对运动员在90分钟时间内完成“武术”与“足球运动”结合,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比赛中运动的美感进行特色足球功夫展现,同样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和意志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功夫足球中快速盘带球突破过人和射门对运动员的速度提出较高的要求。

足球运动活动距离长,强度大;比赛时段的体能分配复杂;主要供能特点为有氧和非乳酸无氧供能,而对糖酵解供能则没有特殊要求,非乳酸无氧供能起重要作用。

武术动作大开大合,吞叶伸缩,高低起伏,翻转折迭的技术要求,决定了柔韧素质的重要位置。在柔韧训练中,着重发展学生的肩、腰、髓等大关节的灵活性及肌健的伸展性,使肩臂灵活、舒展,腰、髓柔软以至在演练套路中能体现动作舒展大方,身法自如。在动力拉伸和主动练习的基础上,以静力拉伸和被动练习为主。主要练习方法有:肩臂部(压肩、绕环,鸟龙盘打等),髓腿部(压腿、搬腿、劈义等),腰部(俯腰、甩腰、洞腰等)。功夫足球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主要以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为主。耐力素质主要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灵敏协调素质主要以叉步前进或后退、侧向移动练习、各种快速后退跑、转身跑、快速跑动中看手势变向、各种翻滚与起动跑、两人冲撞躲闪、多种动作过障碍练习为主。柔韧素质有颈前屈、侧屈、后屈并绕环,体前屈、侧屈、后屈并振动,练习方式主要以前弓步和侧弓步压腿、纵劈腿、横劈腿、前踢腿、后踢腿、侧踢腿、腿绕环、站立体前屈下压,或靠墙站立体前屈下压、背伸、展腹屈体练习及腿肌伸展练习为主,同时模仿内外颠球动作,模仿内扣和外扣动作,单腿连续做内转、外转动作;两叉的各种跨步、转身动作;踢球、顶球、抢截球等各种技术动作的模仿练习;跪压正脚背(上体后仰轻轻振压)及全脚背着地的俯卧撑练习(主要拉长脚背韧带和小腿前肌群);

5.2对动作难度的要求

竞技武术运动在舞台的展现进一步推动武术套路的发展与提高,现代竞技武术套路不断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高难度动作已成为整个套路运动的核心,也是衡量运动员水平的标准。而专项基本功的训练是武术竞技运动的基础。近代竞技武术难度的等级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高,旋子转体由原来的360“提高至720,旋风脚由原来的360“提高至旋风脚540“及720。这对于运动员的肢体控制力、平衡能力、稳定性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术倒法中抢背、扑虎、栽碑突出武术跌扑翻滚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足球运动中模仿和结合球的大幅度振摆腿、铲球、侧身踢凌空球及倒勾射门等踢球完整动作都体现出爆发力,这种爆发力是力量、速度、柔韧三者高度发展的结果,也使肌肉收缩要有力量、收缩快、幅度大等特点.

5.3对身体感觉的要求

武术运动要求运动员要具备协调控制上下肢运动的能力和身法技巧的能力。武术的高难度动作对运动员控制身体感觉的提出高要求。如旋风脚动作对肌肉收缩的力量、速度和幅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足球球感是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球的特性的感知能力,是球员具有的一种特殊专门化知觉。是在长期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活动的集中表现,是一种复合的专门化知觉,体现了运动员在正确判断下的准确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

在比赛中足球运动员遭遇铲球或故意犯规时,身体会无规则倒地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武术跌扑滚翻训练对功夫足球运动员在做高难度动作后落地缓冲及受到外力冲击时安全着地具有保护作用。

6.结论

6.1武术基本功训练增加了许多足球运动的专项练习方式,尤其是运动员在动态体能练习后,采用武术基本功中静力拉伸队员柔韧或分组比赛柔韧和倒立练习,能很快的缓解足球运动员腿部的疲劳和加速运动员腿部血乳酸的分解,能提高运动员的练习的主动性。

6.2武术基本功训练提高足球运动员上肢力量和灵活性。

足球运动员运动最多的是腿部肌肉,上肢力量,上肢只是机械的在奔跑中摆动,长时间的话,上臂肌肉僵硬,影响运动员在快速运动中的身体平衡。

6.3武术基本功练习中的涮腰,仆步抡拍能提高足球运动员的腰部灵活性,减轻足球运动员在高速奔跑急停变向或过人时腰部的反作用力。

6.4武术腿部柔韧性练习和踢腿的爆发力练习能提高足球运动员大力抽射或脚背内侧踢球时摆腿的幅度,以及做高难度动作时更合理的控制身体。

6.5武术基本功训练中倒功的练习和抢背练习能影响运动员拼抢倒地时反应速度和合理运用身体部位着地,提高运动员自我保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芳.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的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

[2]钟建明.杨小红.浅析高校足球专业学生专项速度及训练.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3

武术后摆腿教学范文篇3

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而科学合理地运用好讲解与示范,对提高武术套路教学质

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本文就武术套路教学中的讲解与示

范进行分析阐述,旨在启发教师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讲解与示范,进一步规范武

术套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武术套路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关键词】武术套路教学;讲解;示范;教学效果

Explanationanddemonstrationintheintroductiontowushuteaching

YiKe-jian,WangXiao

【Abstract】Explanationanddemonstrationinwushuteaching,whichisusedbyteacherstocompleteteachingtasksinwushuteaching

Oneoftheimportantteachingmeans,andscientificandrationaluseofgoodexplanationanddemonstration,toimprovethewushuteachingquality

Andisveryimportantto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Theexplanationand,therefore,inthispaper,thewushuteaching

Fanisanalyzedinthispaper,thedesignedtoinspireteachershowtoreasonableuseofexplanationanddemonstration,tofurtherstandardizetheforce

Routineteaching,improveteachingeffect,completetaskofwushuteaching,letstudentslearnmoreeasily,

Learningfun,learninggains.

【Keywords】Wushuteaching.Toexplainindetail;Demonstration;Theteachingeffect

中华武术五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体育传统项目,是目前中国全运会唯一保留的非奥运会竞技运动项目,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对青少年儿童强身健体,提升青少年儿童精、气、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磨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等,都会起着很好的锻炼、教育、薰陶作用。武术项目己纳入了全国中小学及大学的体育教材,如何上好武术套路课,提高武术套路教学效果,圆满完成武术套路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所获。正式摆在我们老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就本人多年从事基层武术套路教学的经验,浅谈自已的看法,仅供参考。

武术套路动作具有结构复杂,内容丰富多样,数量繁多,方向路线多变,风

格各异,内外要求高度协调等特点。而所有动作都是通过学生肢体和外形去充分

表现动作的内涵,从动作规范,到劲力协调,后到精神饱满和意识集中等,都需要人体内外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所以,在武术套路动作教学中,老师正确规范的讲解与示范,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学会动作,理解动作内涵,掌握动作技能技巧,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那么,何谓讲解与示范?

讲解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向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动作名称、方法、要领和要求等,是指导学生掌握动作基本技术、技能技巧和练习的一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准确、完整地了解所学技术动作,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的全过程。

示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一种形象手段,能使学生在感知动作形象的过程中,理解动作的特点、结构、顺序、形象以及要领和方法,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具体说来就是教师通过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向学生讲述动作名称、要领、要求、方法,示范是让学生理解动作结构顺序,心志意向,风格特点等的一种教学形式。俗话说得好:“讲解似弹琴,示范如照镜”,如果教师的讲解清楚易懂,形象通俗,重点突出,目的明确,示范标准正确,风格突出,劲力充足,熟练优美,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1.教师讲解要精简扼要,着重突出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及时建立所学

动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形象

因为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动作,一般包括动作的路线、方向、结构、架式、发力、特点、停歇顿挫,以及心志意向等要素。精简扼要的讲解,就是用语精准简练,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讲解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采取不同的方法,富于趣味性和启发性,并注重讲解的时机和效果。示范力求标准规范,着重突出武术动作特点,老师的示范标准完美,风格特点突出,劲力充足,精神饱满,对学生视角是一种直观冲击而富于震撼力,能激发学生求学的欲望,养成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缩短学生学会掌握动作的时间,同时,还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合理分配讲解与示范,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要多示范,少讲解,初中以上学生可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形式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但对初中以上个别特殊学生,还得采取区别对待,必要时,同样采用多示范,少讲解,让学生尽快学会武术动作。总之,学生要学好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动作,老师必需对学生进行正确精简扼要的讲解和标准规范的示范,确立学生中枢神经复杂的协调关系——包括调节有机体的植物性机能和运动性机能神经。例如,在传授新的武术套路动作时,老师对一些定势或较慢的简单武术动作如:“仆步穿掌,弓步冲拳”等,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学习来完成此类动作;对一些难度较大,动作复杂,速度过快的瞬间造型动作,如:“腾空飞脚,侧手翻”等动作,可先采用完整示范2至3次,让学生初步了解该动作的完整性和动作的基本概念,以及动作的基本形象,然后在讲解,分解示范,辅助练习,最后通过保护来完成此类动作。如:“侧手翻”,可由学生两人一组,相互保护墙上分腿靠倒立,体会“侧手翻”在翻转过程中的空中姿态,然后扶把后摆腿,体会摆腿路线和摆腿速度,以及摆腿的发力点,最后在练习场上画一直线,两人一组保护或教师保护进行“侧手翻”动作的完整练习,要求“四点一线,腿摆立圆,手脚依次着地”。通过这些分解示范,辅助练习和精简扼要的讲解,加之同学或教师的保护,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该动作的要领和练习方法;而对一些以快求定的平衡动作,如:“扣腿平衡,提膝平衡”等动作,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等多次重复的教学形式来完成该类动作的教学,力求达到随动作讲解,以示范姿势助说。在复习教材中,特别是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或者是学生掌握动作不到位时,教师可采用“示范—讲解—再示范—再练习”等方式进行武术套路复习教材的教学,必要时教师对学生错误动作,做1至2次正误示范,通过两种不同的示范比较,更能使学生知道自已的动作错到什么地方,便于及时纠正。这样有利于学生确立延缓抑制和分化抑制,提高教学效果。因为武术套路动作的掌握是建立在条件反射之中,由于环境条件变化无穷,使这种条件反射极其复杂广阔,要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就需人体所有器官参与活动,如来自视觉分析器﹙看示范﹚,听觉分析器﹙听讲解﹚,皮肤和肌肉分析器—感觉器﹙做练习﹚,以及其它器官的刺激,都进入大脑皮层并被组成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累积系统,假定某一环节松懈,就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示范、讲解、领做、练习、提示交替进行。

2.教师要善用“顺口溜”和“形象化”的讲解与示范,有利于加快学生

的理解和记忆武术动作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除采用一些专用术语讲解外,更重要的是正确运用“顺口溜”和“形象化”的讲解与示范,这样可以将动作名称或动作要领、节奏等用简炼而形象的语言表示出来;而示范形象化,更能吸引学生眼球,如:太极拳套路动作中有“金鸡独立”,教师示范象火烈鸟一样,独脚站立,纹丝不动,形象毕真,更有利于加快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武术动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兴趣。在此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创编“顺口溜”,也可以按照“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原则,运用传统的武术谚语作为“顺口溜”和“形象化”的语言,如:太极拳套路动作中的“手挥琵琶”,就象琵琶演奏师弹琴一样;又如:讲解长拳弓步动作时,可喻为“前腿弓,后腿崩,挺胸塌腰不能松”;再如:长拳的节奏可用“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步赛钻,闪如轻风,退抽刀,窜蹦跳跃似猴猫”等等。此法的运用多种多样,教师必须把握好时机,审时度势,运用恰当,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讲解顺口形象,示范毕真规范,才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快对武术套路动作的理解和记忆,尽快掌握所学动作要领。

三、武术套路教学中,还应讲明和示范动作的攻防含义和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武术意识和攻防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武术套路本是以攻防格斗动作为基本素材,以单个和组合攻防格斗动作组合串连而成。如拳术中的踢、打、摔、拿……;刀术中的掮、砍、劈、扎、缠头裹脑……;枪术中的拦、拿、扎……;棍术中的扫、崩、点、戳……;剑术中的挂、撩、刺、绞……等等,必需抓住不同拳种和不同器械的运用方法和特点,对攻防格斗动作在实践和实战中如何运用,教师必须一招一式向学生讲解示范清楚。但在讲解示范动作攻防格斗方法之前,首先要向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学武术不是为了打驾斗殴,争强好斗,学习中国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磨砺意志,文化传承,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位中华子孙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要大胆讲解示范武术动作的攻防格斗含义,特别是攻防的用力方法、路线、打击点等,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的了解,强化学生对武术动作的理解和记亿,提高学生追求学习武术套路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中华武术和传承武术文化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攻防意识,做到了不仅“传形”,而且“传意”,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练习武术套路过程中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和方法。如“搂手拗弓步冲拳”,在教学时,首先采取先示范,让学生弄清楚动作的基本路线和形态,然后叫一名学生出列配合老师示范,讲解这个动作的攻防含义。让学生充当进攻一方,教师充当防守反击一方,使攻防格斗示范尽可能直观清楚,学生右弓步冲右拳向老师击来,老师迅速上左脚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搂开对方来拳,改变了学生来拳的进攻路线,讲明和示范清楚了这一防守过程,紧接着老师迅速冲出右拳反击对方上盘或中盘,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对“搂手拗弓步冲拳”这一动作的攻防格斗含义一目了然,加上结合临阵实战想象,学生练习起来趣味盎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武术动作。

4.教师讲解富有层次重点,抓住关键难点,示范突出不同拳械风格特点,把握时机,合理运用好讲解示范,让学生听不厌烦,看出激情的求学欲望

一堂武术套路教学课,要上得有激情而不枯燥,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所获。教师必须得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对象,做好充分大量的课前准备,对于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教师要心中有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一般来说,对初学者和年龄偏小的,以及传授新内容和新教材时,可多讲一点,对复习教材和高年级以上学生,以及长期接受武术课堂教学的孩子,就针对性的少讲一点,夏天气候炎热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讲解示范,冬天天气寒冷时,就少讲多练。但要注意讲解时机,把握分寸,审时度势,运用恰当,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讲到重点时,要有意识加重语气和提示,提示是武术套路教学中,加深学生记忆和动作改进引起重视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让学生明白动作的重点和关键,尽快建立清楚而正确的概念。

抓关键,抓难点,在武术套路教学中,首先得从单个武术动作下手,到组合动作,个别难度较大的武术动作,还得分解教学,让学生基本掌握了武术套路的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后,在分节分段串连而成。所以,复杂动作先入手,简单动作放后学,抓住了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动作的开始方向,以及不同的起动时间,再找出动作与动作间的共性和个性,这样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就比较容易区别和掌握。如:在讲解冲拳时,应突出“拧腰,顺肩,旋臂,发力”,使学生理解要顺肩就必须拧腰,要想力量贯注拳面,必须在出拳时,肘关节过腰向内急旋臂快速向前冲出。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示范力求准确完美,并突出武术不同拳械风格特点。教师尽可能把动作路线、方向、方位、节奏、劲力、风格等通过示范表现出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动作的形象、结构、节奏、完成的顺序等,是学生通过直观感性认识而获得动作概念的形成,然后再经过揣摩和练习,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动作的定型。如:教师在作南拳动作示范时,一定得突出身正步稳,刚劲有力,以声助气,以气催力……;在示范棍术动作时,要突出棍打一大遍,处处有风声……;在示范枪术动作时,得突出枪如游龙,翻江倒海……等等。但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得根据教学任务,步骤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好完整示范、分解示范、重复示范、对比示范、领做和提示,几种示范最好应有机地结合运用,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和接受理解能力为前提。但教师在运用每种示范过程中,都应注意示范面和示范速度,以及示范位置的运用,教师应尽量把示范动作的方向、路线与学生跟做的方向、路线相一致,可采用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示范等形式。如果教师示范的位置和方向选择不当,示范的速度掌控不好,都会影响部分学生因看不清完整、正确的动作连贯性而产生错觉,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概念,就失去了示范的作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比如武术中的“提膝勾手亮掌”动作传授时,可采用正面、背面、侧面三个不同示范面完整示范一次,让学生了解该动作在三个不同位置的完整概念和基本形象,然后在运用不同的示范面局部分解教学。先教上肢动作“穿掌勾手亮掌”,再教“提膝独立”,待学生掌握了局部动作后,,教师再完整示范一次,最后,让学生完整学习和练习,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动作结构和顺序,有效缩短学生掌握动作的学习时间,提高武术套路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武术套路教学中讲解与示范,必须得到正确的运用,同时要与教师的领做相结合,才有助于使学生迅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又能较快、较好地掌握武术技术动作,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