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士工作计划(6篇)
骨科护士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早在上世纪80年代被美国专家提出,主要指代针对相关疾病的检测、治疗、康复相关的护理工作制定规范有序的工作计划与流程,从而提升医护人员在相关工作上的执行规范和品质。相关规范是一种整体性综合护理操作方式,促进患者获得更加优质的护理体验,同时有利于患者对治疗的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加快患者恢复流程速度,减少患者身心与经济压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为18例;年龄范围为22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2.5±3.8)岁;损伤部位中,肱骨为9例,锁骨为7例,股骨干为11例,脊柱为6例,胫腓骨为7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为16例;年龄范围为21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3.7±4.5)岁;损伤部位中,肱骨为8例,锁骨为6例,股骨干为13例,脊柱为4例,胫腓骨为9例;所有患者排除了严重脏器损伤、精神疾病与免疫、血液系统疾病,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临床路径如下:
需要做组间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其组员为护士、医生、护士长与科室主任构成,依据相关护理标准来建立以患者恢复需要为中心的临床护理路径,其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健康教育、检查、基础护理、康复训练、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与康复指导、院外随访等。同时根据各向内容做标准的护理流程,同时依据实施情况做不断的护理改进[1]。
要依据相关护理路径来做健康教育,对于有标准文化水平能力的家属与患者做必要的书面资料阅读,如果有疑问可以让责任护士做必要解释,如果实际情况无法依照护理路径表做操作,应该在相关项目栏中做原因、方法与内容的标注。患者在离院前需要让责任护士做健康教育的路径表做反馈与资料收集[2]。
按照护理路径表做整个流程各项目的执行,其中有基本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功能康复等。同时做好交接班,接班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做全面基本评估,包括皮肤、饮食、大小便、肢体功能、意识、生命体征等个情况做了解,同时做好记录。如果在临床护理路径的操作执行中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做好记录,同时依据情况做好护理计划的设计[3]。
1.3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长、疾病知识知晓合格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至9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以p
2结果
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
3讨论
在传统的骨科护理中,更多从医护人员的工作进展需求出发,缺乏对患者角度的考虑。而临床护理路径更多的采用患者需求中心制,针对患者自身的需求来展开实际的护理操作,避免了护理人员机械的执行医嘱而产生的护理质量低下问题。本研究中,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燕红卫.临床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813-814.
骨科护士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临床科室;护理骨干;岗位轮转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62-01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临床科室管理在医院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医院整体管理质量,是医院管理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传统临床科室管理大多以病区为单位,以科主任为抓手,护理起着辅助管理的作用。而现实工作中,临床科室主任基于临床及教学工作繁忙的实际,大多科主任成为“甩手掌柜”,而护士长则成为科主任的“拐杖”,是科室真正的“管家”。因此,科室护士长队伍素质的高与低,管理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医院临床科室整体管理质量。
近年来,金乡县人民医院创新临床科室护理管理队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并开展了临床科室护理骨干职能科室管理岗位轮转的有效尝试。轮转人员全部脱产,轮流到职能科室部分管理岗位任职,通过交任务、压担子、传帮带、直接参与管理。培养了一支既懂本专业技术,又精通其他专业技术;既懂业务管理,又精通专业管理;既懂局部管理,又能驾驭全局的高素质护理管理队伍,临床科室的管理力量和质量控制力度明显加强,为医院做好整体质量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临床科室护理骨干职能科室管理岗位轮转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1.1精本专业而不通其他专业的“只精不通”现象目前大多数医院护理队伍的培养模式为护士招聘入院后进行短期的岗前培训教育,教育的内容涵盖安全、消防、计生等一些院内应知应会的基本常识性知识。教育结束后进入临床接触专业的护理工作,这期间要进行大约一年的科室轮转,医院尽可能让护士熟悉全院多个专业的护理知识,轮转结束后开始定科正式工作。科室确定后几乎每名护士都要经过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近十多年的本科室本专业护理工作,很少有人能够离开本科室、本专业。实际上都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是名符其实的“专才”。而对其他专业护理却不熟悉,所以少数优秀的同志再进入科室护理管理岗位后大多也只在本科室或专业相近的科室从事护理管理工作。从医院层面讲,由于这种“只精不通”现象,不利于护理管理队伍全院性科学调配。
1.2精技术而不通管理的“短腿”现象前些年,护理部根据护士工作年限、日前表现和个人意愿定期选拔培养一定数额的护理骨干,采取短期授课、现场观摩和座谈多种形式,重点培养聘用护理骨干的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加强护理骨干管理能力培养,壮大护理骨干队伍。现实工作中,由于科室护士长大多由本科室、本专业及相近专业提拔产生,都是本专业的技术精英,对科室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业务性工作做的十分扎实、到位。由于培训时间短,形式单一等诸多方面因素制约,护士长管理能力普遍存在“短腿”现象,对科室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护理管理、科室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文化提升等专业的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制约着医院整体管理质量的提升。
1.3精局部而不通全局的“本位主义”现象一是与医疗的关系。临床科室科主任主要负责医疗工作,而护士长主要管理护理工作,在业务上接受科主任的指导,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互相交叉,而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发生碰撞,有些护士长认为科主任只是“甩手掌柜”,科室大部分管理工作由护士长来完成,护士长才是真正的“管家”,工作中与科主任之间关系不协调。二是与护理部的关系。临床护理管理在行政上隶属护理部直接领导,部分护士长认为只要把科室常规护理工作抓好就行了,至于护理规范的完善、工作流程的再造,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等拓展性的工作应该由护理部来做,护士长抓好落实就行了,没有从全局考虑配合护理部做好全院性护理管理工作,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三是与其他职能科室的关系。部分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职能科室人员整天没事干,存在瞎指挥现象。而职能科室同志认为临床科室人员有服务、配合医院管理的义务,现实工作中存在不配合、不听招呼的现象。
2临床科室护理骨干职能科室管理岗位轮转的方法
2.1人员选择参与轮转的同志必须是热爱科室管理工作,有团队意识,参加工作在五年以上,护师及以上职称,发表过管理论文或在校担任过班干部者优先考虑。护理部严格把关,层层筛选,每次安排4名同志到职能科室参与管理岗位轮转。
2.2时间及岗位安排每年初护理部制订全院临床科室护理骨干职能科室管理岗位轮转计划,每次安排4个临床科室各一名同志分别在护理部、质控办、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等科室担任科室干事,每个岗位轮转一个月,职能科室轮转时间为4-6个月,每年度安排10个临床科室各1名同志完成轮转任务。
2.3任务一是结对子,传帮带。轮转人员到达指定管理岗位后,该科室副主任与轮转人员结成对子,具体指导开展工作,带领轮转人员熟悉轮转计划工作安排及管理流程。二是学规范,建流程。轮转人员首先从学习医院发展历程、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员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入手,配合所在职能科室完成日常性管理工作,参与修订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三是抓管理,提能力。轮转人员要协助科室利用管理工具管理软件,要求在轮转周期内至少学会使用2个以上管理工具,不断提高轮转人员的管理能力。四是参与查,重实践。要求轮转人员参与职能科室全院性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并由轮转人员形成质量检查通报。五是压担子,交任务。职能科室负责为轮转人员提出不同的管理课题,要求轮转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的研究、论证,轮转结束后认真撰写职能科室轮转报告,医院每年组织对轮转人员进行测评并作为选拔进入中层干部队伍的依据。
3临床科室护理骨干职能科室管理岗位轮转的效果
3.1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护理管理队伍,方便调配经过两年的实践,目前已经完成20名临床护理骨干职能科室管理岗位的轮转。回到临床后,对科室的管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有10人已经通过竞聘担任科室护士长或副护士长职务。同时,由于轮转人员在轮转期间业务知识、管理知识的提高,有效的拓展了整体素质。20名同志中有6名回到临床后又调配到其他科室担任护理管理职务,有效的解决了护理管理队伍全院性调配困难的问题,为医院护理管理队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3.2科室护理软件齐全以往,临床科室缺乏软件管理的意识,科室软件管理不规范,不统一,不完善,整理不及时,一旦上级检查时由职能科室突击帮助整理,问题较多。轮转人员回去后,按照职能科室的标准对本科室管理软件统一管理,及时完善科室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科室软件整齐划一。完善、规范、整洁的软件建设对规范科室管理、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3增强了理解,有利于沟通、协调工作通过轮转,增强了轮转人员与职能科室同志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双方都充分认识到前期由于岗位的不同而对对方产生的片面的认识,增强了彼此间的理解,方便了职能科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促进了和谐,提高了工作效率。
4讨论
4.1部分科室不理解,要加大宣传力度由于临床工作繁忙,抽调护理骨干到职能科室论专加重了科室的工作负担,部分科室同志不理解。有的认为轮转只是为职能科室干活,只是为了减轻职能科室的工作压力。针对这些认识要及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尤其是通过轮转人员现身说法,以亲身体会做好科室的解释工作。
4.2轮转岗位要相应增加提高轮转人员的综合素质,仅仅在护理部、感染管理科等几个业务相近的科室轮转还不够,要增加轮转科室,尤其是一些相对专业的科室,如:人力资源部、医院办公室等,甚至可以考虑到医务科、安全管理科轮转。
骨科护士工作计划篇3
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继承中医专业特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发挥专业优势,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提升骨科诊疗技术的应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骨科年初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骨科年初工作计划1
一、突出专科特色,打造护理品牌。
护理作为专业技术行业,应在机会与挑战中找准合适的位置,走专业建设之路是骨科护理
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内重点培养2名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功能锻炼指导的手段和方法,采取多样形式的宣教,务求达到效果。准备在制定骨科常见病功能锻炼,配以彩色图画,制作成册,让病人更好的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
二、抓好质量管理。
1、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焦点问题,设置工作重点,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
2、使规范化护理质量标准落到实处,渗透、贯穿、落实到每个护士全程工作中去,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病人的角度评价护理质量,把病人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让患者真正从质量管理中得到实惠。
三、进行规范化培训。
1、配合护理部,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不同年资、能力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让大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持续抓好专科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专业素质,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护理业务查房、床边演示,完善业务查房的形式。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天进行床边护理业务查房,每月进行二次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一次护理操作示范和考核,每月进行一次教学查房。
4、鼓励各位护士参加院内、外的培训,交流经验,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四、整理好护理流程和告知。
1、合理的护理工作流程是日常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我们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方面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指导护士进行日常工作。计划在本科现有的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细化每个环节,真正做到符合临床工作实际、切实可行。
2、有效的护理告知是病人配合的必备工作,我们将完善入院、体位、治疗、特殊注意事项、专科康复的告知。
五、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1、完成护士观念上的转变,把过去的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提高护士的礼仪与素养,创自己的护理名牌。
2、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具体到护理行为的每一细节。建立从入院到出院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标准。
六、培养优秀的团队。
1、发现科内护理人员的优点,利用其优点,指导其工作,发挥个人专长。
2、建立团队精神,要让他们在协同工作中取得成绩,充分发挥个人力量。
让每个人都参与管理,以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七、做好信息的传达和文件的整理。
每次参加医院开会的第二天晨会时对内容进行原文传达,科室人员进行传达签到。对下发文件分类进行存放,以便查阅。拟指定专人对文件进行管理。努力做到思想与医院同步,积极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中。
八、开展护理成本效益的研究。
避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配置护理资源。定量分析,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与物质耗费,提供更多的适合社会需要的卫生服务,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骨科年初工作计划2
一、总目标
通过四周骨科病房实习,掌握骨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骨科系统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评估诊断、处理原则及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了解各种常见医疗仪器的使用、掌握护理病历的书写、掌握骨科常见病种的健康宣教知识。能与病人良好沟通、做好心理护理。能用护理程序方法对骨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事业,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具有不怕苦、不怕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能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操作前向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态度和蔼。耐心倾听病人的评说和询问。
针对不同的病人和病情进行心理护理。严谨求实,奋发进取,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师生之间互相关心、尊重。
2、知识目标
(1).掌握骨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注射原则、常规标本收集原则,口腔护理、雾化吸入、创口引流管、轴线翻身、吸氧,静脉输液及留置针护理、留置导尿管护理、测量生命体征、输血、灌肠、叩肺,有机会时掌握vsd护理技术。
(2)了解骨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以及熟悉相应的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骨科新进展,断肢再植病人的护理。)
(3)了解各种常见医疗仪器的使用(骨折治疗仪、心电监护仪、微泵、脉氧仪)。
(4)熟悉各班职责。
骨科年初工作计划3
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加强业务、技术训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围绕护理部总体目标,骨科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突出专科特色,打造护理品牌。
护理作为专业技术行业,应在机会与挑战中找准合适的位置,走专业建设之路是骨科护理
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内重点培养2名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功能锻炼指导的手段和方法,采取多样形式的宣教,务求达到效果。准备在__年制定骨科常见病功能锻炼,配以彩色图画,制作成册,让病人更好的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
二、抓好质量管理。
1、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焦点问题,设置工作重点,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
2、使规范化护理质量标准落到实处,渗透、贯穿、落实到每个护士全程工作中去,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病人的角度评价护理质量,把病人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让患者真正从质量管理中得到实惠。
三、进行规范化培训。
1、配合护理部,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不同年资、能力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让大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持续抓好专科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专业素质,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护理业务查房、床边演示,完善业务查房的形式。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天进行床边护理业务查房,每月进行二次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一次护理操作示范和考核,每月进行一次教学查房。
4、鼓励各位护士参加院内、外的培训,交流经验,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四、整理好护理流程和告知。
1、合理的护理工作流程是日常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我们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方面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指导护士进行日常工作。计划在本科现有的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细化每个环节,真正做到符合临床工作实际、切实可行。
2、有效的护理告知是病人配合的必备工作,我们将完善入院、体位、治疗、特殊注意事项、专科康复的告知。
五、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1、完成护士观念上的转变,把过去的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提高护士的礼仪与素养,创自己的护理名牌。
2、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具体到护理行为的每一细节。建立从入院到出院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标准。
六、培养优秀的团队。
1、发现科内护理人员的优点,利用其优点,指导其工作,发挥个人专长。
2、建立团队精神,要让他们在协同工作中取得成绩,充分发挥个人力量。
让每个人都参与管理,以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七、做好信息的传达和文件的整理。
每次参加医院开会的第二天晨会时对内容进行原文传达,科室人员进行传达签到。对下发文件分类进行存放,以便查阅。拟指定专人对文件进行管理。努力做到思想与医院同步,积极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中。
骨科护士工作计划篇4
今年全国卫生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长重视及直接领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完成了上半年年护理计划90%以上,现将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
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
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1、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开展工作。
2、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按等级医院要求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向各护士长反馈护理质控检查情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相关资料。
3、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要求大家做好护理工作计划及总结。
4、组织护士长外出学习、参观,吸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扩大知识面:5月底派三病区护士长参加了国际护理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结束后,向全体护士进行了汇报。
三、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50句。
2、分别于6月份、11月份组织全体护士参加温岭宾馆、万昌宾馆的礼仪培训。
3、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5%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评选出了最佳护士。
4、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5、做好护士长工作计划,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上岗。
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
2、与医务科合作,聘请专家授课,讲授骨科、内、外科知识,以提高专业知识。
3、各科室每周晨间提问1-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和骨科知识。
4、“三八妇女节”举行了护理技术操作比赛(无菌操作),并评选出了一等奖(吴蔚蔚)、二等奖(李敏丹、唐海萍)、三等奖(周莉君)分别给予了奖励。
5、12月初,护理部对全院护士分组进行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病区护士考核:静脉输液、吸氧;急诊室护士考核:心肺复苏、吸氧、洗胃;手术室护士考核:静脉输液、无菌操作。
6、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坚持了床头交接班制度和晨间护理。
7、坚持了护理业务查房。
骨科护士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35-01
临床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及指导护理工作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根据每日护理计划,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指定的住院护理图与整体护理工作计划,有效减少了护士记录文字所用的时间,有利于护士将时间有效应用于病房工作中,确保护士工作效率额提高[1]。
1资料与方法
2一般资料
选取88名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50名男性,30名女性,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有7名锁骨骨折患者,23名肱骨骨折患者;18名股骨干骨折患者;18名胫腓骨骨折患者;5名脊柱损伤患者;17名腰间盘突出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术前相关治疗与护理,并顺利进行手术。随机将88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特定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病、病情及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3方法
4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护理。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特定的临床路径护理:
首先,要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成立制订临床路径小组,具体由护士长、科室主任、护士和医生共同组成路径小组成员,依照骨科患者护理标准,以患者为中心,创建新型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包括患者入院宣教、住院咨询、医嘱治疗、各项检查、合理饮食指导、基础性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出院指导、健康知识教育以及院外随访等。同时依照整体治疗过程和时间顺序进行具体护理标准流程的制定。
其次,在治疗和护理骨伤疾病的过程中,临床护士一定要依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完成患者心理护理、肢体功能恢复、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内容。交接班时,接班护士一定要整体护理评估患者病情,具体评估内容为: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大小便情况、肢体功能状态、进食情况以及身体皮肤情况等专科护理特征及阳性资料[2]。打勾、签名已经护理过的内容。此外,护士长还要每日对患者临床路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评价与督导护理不足方面,对未达标环节,及时分析原因,及时改进,以达到预期目标。在实施路径护理过程中,值班护士要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异情况,依照患者病情对护理计划进行详细制定。
5评价指标
统计分析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具体评价内容为: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疾病了解程度。
6统计学方法
通过χ±s表示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检验技术资料,P
7结果
通过分析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发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都明显减少,而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对疾病知识学习了解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差异相比,P
8讨论
以患者为中心,临床护理路径主要通过图表形式有效照顾从住院至出院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内容一方面包括基本医疗标准措施与护理方法,另一方面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护理服务理念,对整体护理、医疗与管理专业人员进行综合,建立一支高素质护理团队,保证医疗成本的减少,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改善了常规护理所存在的不足[3]。常规护理中,护士只是被动根据医生嘱咐为患者做相关护理工作,并不能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不能保证患者在短期内治愈疾病,这就不但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同时还增加了患者住院费用,多数患者预后效果不理想,导致出现很多预后并发症。临床路径能够在临床护理中避免多余护理环节与无效服务项目,能够避免由于个人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不足而导致的疏忽与遗漏[4],所以,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解决以上骨科护理问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马婕,艾红梅,权会利.临床护理路径在正颌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8,24(10):22-23.
[2]谢明薇,卓丽芬,朱蕾.专病专护与临床路径相结合在妇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护理杂志,2008,25(12):61-62.
骨科护士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骨伤科;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ofclinicalnursingpathinorthopedicclinicaleffect.Methodsinthisstudy,thesourceobjectinbonefracturepatientsinourhospitaloforthopedicsandtraumatology2015.1~2016.1were140cases,accordingtothenursingmodegroupandthecontrolgroup(n=70)weretreatedwithroutinecare,theobservationgroup(n=70)ofclinicalnursingpathinthe,thenursingeffectwas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inthecontrolgroupofqualifiedratewas80.0%,lowerthantheobservationgroup95.7%;controlgrouptherateofdepressionwas60.0%,higherthantheobservationgroup38.6%,thedifference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theclinicalnursingpathinorthopedicsapplicationeffectandgood,worthpromotion.
Keywords:Orthopedics;clinicalnursingpathway;effect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01-01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相应地带动了交通事业与高空作业的发展,由此也增加了类型多样的应急因素如交通意外、高空坠落等导致的骨折骨伤现象。加之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老年人体质差,骨质疏松,摔伤后极易骨伤,为此临床骨伤科患者越来越多,对人们健康存在严重威胁,临床已将其作为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大幅度提升医疗开支,损耗医疗资源,还加重家庭社会负担。对骨伤科患者不仅要有效治疗,还需注重护理,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资源损耗。临床护理路径(CNP)为新型护理模式,即医院人员组建成路径小组,检测、医治、护理及康复某种疾病,并据此制定诊疗计划,工作程序与时间要求严格且准确,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1]。为细致探讨CNP在骨伤科应用的效果,现将患者140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伤科2015.1~2016.1收治的骨伤患者14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70例中41例为男性,29例为女性;年龄为19~62岁,平均(38.4±5.1)岁;骨伤原因:39例为交通事故,25例为摔跌伤,6例为其他。观察组70例中43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年龄为18~60岁,平均(37.2±4.5)岁;骨伤原因:41例为交通事故,24例为摔跌伤,5例为其他。两组在年龄、性别及致伤原因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营造优良住院环境等。观察组采用CNP模式,具体如下:
1.2.1路径制定组织骨伤科临床经验丰富且职称在中级及其以上的护士,对其进行骨伤科专科培训。使小组成员明白CNP涉及多个部门与多个学科,需共同合作才能顺利实施。邀请护理管理专家来本科室授课,解答护士存在疑虑;主管医师基于循证护理构建标准护理流程,确保其适用于各种骨伤疾病。而后成员基于以往护理问题的分析与总结,结合护理经验将路径及指导书制定出来,且依据不同阶段设计具体护理措施。将简单路径表格式设计出来,逐条实施护理内容,完成后让护士打钩。指导书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护理手段,将日程计划表制定出来,详细描述说明检查项目、医护措施与要求、出院指标等。
1.2.2护理内容①入院时主治医生、护士长及责任护士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将骨伤科健康教育表制定出来。②入院后1d护士充分沟通交流于患者家属,对病区环境予以介绍,指导饮食,使其了解饮食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③入院后2d护士需对患者认知能力予以准确评估,且结合临床表现与病情采取合适的护理对策,同时使患者了解专科护理的目的、原理及主要方法。④入院后3d在患者病历中夹好护理路径表,护士反复教育与评估,讲解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风险,与饮食疗法配合开展。⑤出院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方法,鼓励出院后坚持运动,叮嘱定期复诊,遵医嘱合理用药。
1.3观察指标[2]
自制调查问卷表调查两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内容为专科饮食疗法、护理措施理解情况及实施状况,满分为100分,合格为评分不低于60分,反之为不合格。同时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心理状况,若评分不低于50分判定为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主要应用软件SPSS20.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行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见表1。
3讨论
临床大量研究证实骨伤科诱因多为应激性事件,患者心理接受度低,且不了解疾病治疗方案与预后状况,故而多表现出抵抗心理[3]。护理时若发现患者产生负性情绪如抑郁或焦虑等需及时开展心理疏导,以稳定患者情绪,防止心理应激导致不良后果。临床护理路径为基于整体护理发展而来,同时入院指导、接诊检查与诊断、医护操作、活动与饮食及出院指导等情况将诊疗计划制定出来,且确保护理工作具备规律性,严格按照计划内容开展,完成后打钩,若未打钩需标注原因,而后细致分析与总结,便于后期调整护理计划内容[4],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以缓解或消除抑郁情绪,使患者掌握更多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在医护操作中更加主动与配合,改善身心状态,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同时还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故而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炬平.骨伤科专科护理路径的制定与临床应用效果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8):92-93.
[2]付朝霞,陆玲,邹红玉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外科胫腓骨骨折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20):134-13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