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概念范例(3篇)
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技术搜索技术情报技术获取
[分类号]G353
1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市场的开放性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带来了挑战。首先,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要求企业压缩技术创新的周期,并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其次,技术创新的复杂性、规模和风险增大,导致企业必须寻求技术合作的机会,从自主开发转向合作研发、技术引进、技术转移等多种创新途径。最后,技术人才的流动性导致了技术资源的流动,这给企业的创新资源保护和获取带来了挑战。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发现用户需求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创新资源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在开放式创新(OpenInnovation)模式下,创新资源的流动已经跨越了企业的边界,发现、获取和利用企业外部的技术资源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任务,而技术搜索则是获取外部技术资源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以开放式创新为背景,对技术搜索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并对技术搜索的流程进行详细剖析。
2开放式创新的特征及其对技术搜索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创新环境的变化,一些企业纷纷对创新模式进行变革,从“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移,IBM,SUN,Intel等公司是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的典型代表。
2.1开放式创新的特征
“开放式创新”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商学院的Hem7w.Chesbrough教授在2003年提出。他指出:当企业着眼于发展新技术的时候,可以并应当同时利用内外部的所有有价值的创意,同时使用内外部两条市场通道。然后,企业利用这些内外部的创意创造价值,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机制分享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企业内部的创意也可以通过外部渠道实现市场化,摆脱企业目前业务范围的束缚,以此获得超额利润。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相比,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们的特征差异如表1所示:
2.2开放式创新对技术搜索的需求
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强调创意和研发成果在企业内外的双向流动,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获取并利用外部的创意和研发成果是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重要目的,搜索外部技术资源和知识成为企业研发人员的重要任务。Intel是典型的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公司,该公司在决定内部研究项目之前,总是要先搜集一下相关外部资源,同时,还努力思考如何把分散的外部技术和内部的技术联系起来,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创造一个新的架构或系统。宝洁公司的研发计划要求在5年内把来源于企业外部创意的指标提高至50%,并为此设置了外部创新主管职位和53个技术搜索小组(TechnologyScouts),专门负责搜索外部的可能创新源与新产品技术。为了充分收集创意,IBM发明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即兴大讨论”(InnovationJam),集合内部员工、客户、咨询师、员工家属等“外人”进行关于创新的探讨。2006年,该讨论吸引了来自104个国家的15万名参与者。在两场72小时的讨论中,参与者共发表了46000个想法。IBM计划在两年内投资1亿美元支持其中的10项创意,被称为“1亿美元买创意”。
为了服务于持续的开放式创新活动,企业必须形成规范的寻找、引进和使用外部创意和研发成果的机制和方法。在此背景下,技术搜索(TechnologyScou-ting)作为一项以外部技术知识为主要对象、以吸收利用外部技术为主要目的的技术信息活动,逐渐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AirProductsandChemicals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其技术搜索项目APTECH中,从超过140个正规和一些偶尔使用的信息源,以及数千个网络资源中进行技术搜索。每年都有超过500种独特的技术和超过1000种信息被送达超过400名员工。据内部用户反映,在搜集到的信息中,超过75%的是以前没有见过的,有94%的是有价值的。该项目每两个星期就能发现一种对研发人员有足够价值的新的技术机会。
3技术搜索的特征及其概念模型
技术搜索是适应创新模式的转变而产生的一种技术信息活动,它最初在日本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扩散到美国、德国等国家。我国企业中也有技术搜索的实践,比如美的公司等,但是有关技术搜索的理论研究却还没有得到重视,技术搜索作为一个概念仅在少数有关技术创新或者技术竞争情报的研究文献中被提及。
3.1技术搜索的特征
从可以查到的文献来看,国外对技术搜索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并且以对技术搜索实践的研究为开端,比如BrennerM.S.(1992年)和BodelleJ(1993年)分别介绍了AirProducts公司和ElfAquitaine公司的技术(科技)搜索活动。JeanTibbetts(1997年)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对技术搜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技术搜索是一种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信息收集形式。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质量找到最好的技术,是技术搜索团队最基本的任务。随着对技术搜索本质任务理解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有关技术搜索的定义也不断丰富,较典型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技术搜索是指寻找多种资源或技术专家来满足特定技术信息需求的实践。
・技术搜索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一些重要和困难的业务问题识别并提供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
・技术搜索是企业通过内部员工或外部咨询者收集科技信息,并服务于技术外部获取的一个系统过程。
作为一种技术信息工作,技术搜索和技术情报以及技术管理有联系,也有区别。Ren6Rohrbeck(2006年)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见图1)。
当然,图1仅代表了Ren6Rohrbeck个人对三者关系的理解,但是,它仍然能从直观上对技术搜索的情报收集和管理服务职能进行展示。
总结现有定义和实践,技术搜索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对外部技术信息进行收集,满足于企业内部解决技术问题的需求;②有两大基本任务:发现技术的发展和趋势(技术监测和扫描),服务于外部技术获取(TechnologyAcquisition);③关注外部技术开发释放出的弱信号;④依赖于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网络,特别是专家网络;⑤主要服务于创意开发、概念和定义的形成阶段;⑥有问题驱动搜索(被动搜索)和主动搜索两种模式。
当然,也有人以独特的视角来认识技术搜索,比如L.FelipeMonteiro(2007年)基于对来自三大洲的多家
跨国企业的超过50次访谈得出启示:技术搜索的作用可能更加明显地表现为对外部经过验证的知识的快速内部化,而不是对弱信号或者未经验证的知识的识别。
3.2技术搜索的概念模型
基于对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的分析,笔者将技术搜索定义为:技术搜索是一种以企业内部既有和潜在技术需求为驱动,以获取并利用外部技术资源为目的的外部技术相关信息收集活动。依据此定义,可以构建一个如图2所示的技术搜索概念模型:
如图2所示,在既有技术需求的驱动下,技术搜索人员针对某特定技术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收集,获取能解决内部技术问题的某种技术资源,并加以引进和吸收。在被动搜索的过程中,也可能获取一些将来可能对企业产生价值的技术,有关这些技术的描述和评价信息将被存入企业知识库。
为了满足潜在的技术需求,技术搜索人员必须在企业自身技术领域和相关的技术领域中展开更加广泛的信息收集,发现有价值的技术资源并掌握技术的发展和趋势,并将其存入企业知识库。主动搜索的信息可能会刺激企业内部的创新意识,从而激发潜在的需求,也可能直接就满足了企业的某种既有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技术评价和市场潜力评价是认识技术的创新价值的前提,因此,技术搜索并不仅限于对技术性信息的收集,关于某项技术的商业性信息也是重要的收集内容。
4技术搜索的实施流程
从本质上来说,技术搜索是一个信息收集、分析和使用的过程,因此,技术搜索的流程与一般的情报活动流程有共同之处,比如:Ren6Rohrbeck(2006)构建了包括6个阶段的技术搜索流程:定义搜索领域,选择信息源和供使用的方法,数据收集,对数据的过滤、分析和解释,评价和决策制定,对信息和技术资源的使用。其中,前5个阶段是技术情报(TechnologyIntel―ligence)流程,第6个阶段是对外部技术的获取。此流程符合技术搜索的一般特征,但是,不能揭示技术搜索各环节中的关键工作内容。依据技术搜索的使命构建的流程,将更加有效地指导技术搜索的实施。在认识技术搜索的任务内容和特征,并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以技术搜索的概念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如图3所示的技术搜索流程:
图3所示的技术搜索流程与技术搜索的概念模型相匹配,虚线连接的是主动搜索的流程,实线连接的是被动搜索的流程。以下对流程各阶段的任务内容进行逐一介绍:
・业务分析/问题分析。业务分析对应于主动搜索。主动搜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问题导向,为了降低搜索的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效率,需要对企业涉及的业务领域、产品特征和技术能力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目标领域的选择以及搜索标准的制定。
问题分析对应于被动搜索,一般面向特定创新项目中面临的技术问题。通过问题分析,主要了解用户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对搜索项目的成果预期。由于技术搜索项目主要服务于创新的前期阶段,因此,问题分析结果可能只是对搜索需求的一个框架性和概念性描述。
・制定搜索规划。在业务分析/问题分析阶段,得到了对搜索项目需求的详细描述,以此需求为依据,将制定详尽的技术搜索规划。技术搜索规划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搜索小组结构、人员分工、时间进度和资源使用等的规划和安排,属于管理层面的规划;二是制定搜索标准,这是从需求分析到技术搜索内容的转化,是决定搜索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搜索标准主要包括搜索的目标领域,地域范围,信息的时间范围,搜索项目的成本,目标技术或产品及其先进程度、知识产权属性、预期市场前景等。
・技术信息收集。在制定了详细的搜索标准之后,技术搜索人员要分头开展技术信息(包括技术性信息和市场性信息)的收集工作。决定这个阶段成败的关键是信息源的选择和技术信息的记录。在网络环境下,纸质文献、数据库、互联网、学术会议、展览会等都是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科技论文、专利文献、产品说明书、报纸等都是有效的信息形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家网络是获取技术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德国电信的技术搜索项目就建立了一个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类似于神经网络的技术搜索者网络,该网络由分布在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全职和兼职技术搜索人员和技术专家构成。
对于搜集到的技术,搜索人员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技术特征进行记录,主要应包括:技术性能、专利和知识产权状态、所有权和已有授权、产品成本、与企业已有生产技术的吻合程度、技术来源、相关的关键文献等。
・技术评价和筛选。在收集并记录了相关的技术信息之后,就需要依据搜索标准对技术进行技术评价和市场评价,同时,还要考虑技术组合的可能性。平衡计分卡是本阶段用于在不同技术之间进行选择的有效工具。通过评价和筛选,企业能够定位到对现在或将来的创新项目可能有用的一种或几种技术资源。
・技术知识存储/技术引进和内部化。对于主动搜索项目,通过评价和筛选的项目可能会应用到目前正在从事的创新项目中,但多数情况下,这些技术会被作为储备资源存储到企业知识库中,存储的内容则是该技术的详细描述信息。
对于被动搜索项目,在定位到可用的技术资源之后,应该尽快进入到技术引进的商务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需要确定技术引进的形式,比如合作开发、技术许可、技术购买等等,并进行价格谈判。在引进某项技术之后,技术搜索人员的任务还没有结束,他们还需要辅助完成技术内部化的工作。所谓的内部化是指将外部技术用适合本企业的逻辑、语言和材料形式等进行表达,同时,需要与企业内部的相关技术和所服务的创新项目中的技术进行融合,最终促进该技术转化成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市场价值。
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篇2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探究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掌握教学中渗透探究式的技巧和合适的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的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概念;探究式;途径;渗透
根据新课程教学精神,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大力开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中教师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以及采用怎样的探究途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依据教学实践,结合现阶段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对探究史教学途径进行梳理以供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问题并不是由教师一人提出的,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的,或者大部分由学生提出。但由于学生的依赖性和长期的接受式教育,有可能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提出问题的温床,引导、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虑,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情景。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努力把创设情景生活化、故事化、媒体化、具体化等。创设的情景要有助于都离不开我们的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创建问题情景是概念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概念的形成和概念基本内涵与外延,以便形成完整的概念。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合理创设带有问题的情境,把问题蕴藏在情境之中,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使学生好胜心求知欲得到满足,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的热情,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究
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体验、揣摩、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磁场和磁感线概念教学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追根溯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过程教学,学生不只是获得一些科学的结论,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获得探索科学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物理学一般概念的建立方法和过程,使得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了他们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的过程,从而更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为他们今后学习诸如安培力、洛仑兹力、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等一系列物理概念打下了基础。
三、交流讨论,互动探究
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教师或学生提出的探究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实验、阅读、思考等方式主动的研究问题,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能揭示知识规律,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想象力等思维操作方式。通过交流研讨结果,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学会的知识,和用学会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对问题、观点持独立见解的个性。对探究的结果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后的愉快情感,并用各自的方式将学会的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探究时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提供信息、创设情境的人,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人,是在学生探究产生困难时给予合作和鼓励的人。同时,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探索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平等对话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鼓励他们去探索、猜想、验证、发表意见。例如,学习《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人教版选修3-1)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探究,可以加深对安培力概念的理解,理解它的方向、大小。
四、关注实验,引导探究
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由于中学生年龄幼小,涉世不深,生活经验不足,实践经验更是匮乏,因此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理解与掌握,往往因人而异,存在着或多或少、程度不等的困难,这就必须借助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实验去补偿,通过演示实验,特别是设计探究性演示实验重现前人已经发现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进来,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亲自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清晰的感性认识,以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分析和推理、归纳和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从而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
五、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室是学生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的重要场所,如果实验室只是用来做一些课堂实验,其利用率是不高的。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望,有些学生则动手能力不强,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做不成功,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施展身手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便利。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能有效地拓展学生创造的空间。
具体办法可以采取自愿参加、定时开放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复习已经学过的实验的操作,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或自主选择身边的材料去做各种实验,完成自己设计的小实验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和基于何种目的,这些实验都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不仅知道概念的形成背景,建立过程,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意义,而且对发展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探索有效的探究途径对物理概念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沛清.物理概念教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8-20?
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
关键字:概念书籍;创新思维;审美教育
一提到书,都会想到书店里一排排整齐的印刷品,它是记录知识、传递信息的印刷品或出版物。而书籍装帧的形式,也是随着历史的推移,逐渐演变过来的,期间经历了结绳记事--刻画(甲骨文)--手抄--印刷等,在当代的信息化时代,我们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数码影像技术记录。
然而现阶段人们感兴趣的所谓“概念书籍设计”,则是一门培养我们将书籍艺术形态转换成有效表现思想创造性设计启迪教育的课程。强调视觉艺术的概念书籍设计,目的是启发积极的创新性思想、思维意识的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概念书籍:
一、概念设计的含义
概念设计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不断进化的过程。概念设计即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
以某种“概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可谓是有紫红名副其实的概念设计,如同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概念车”、“时装表演”那样。概念性的设计是向人们展示设计人员新颖、独特的构思,更多地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思维模式,尽情甚至夸张地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二、什么是概念书籍
概念书秉承了概念设计的含义,运用崭新的思维和表现形态体现书籍与众不同的内涵,令人耳目一新,是独具个性特征的新形态书籍,概念书籍的设计,不仅要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现状,更要体现生活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要有先进的设计理念,也要在创意中表现一定的哲理,对文化或设计的切身感受。形态可以不拘一格,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演绎为视觉化形态或阅读方式,也可以在视觉语法中延展意义,运用图片表达而不是文字,将书籍真正变为“图书”。图像可以为卡通、漫画、时装、汽车、家居以及旅游等,在视觉的盛宴和享受中让读者忘却文字的必需。但这些插图却不同于传统的连环画,连环画是根据文本的内容对文字的注解和描述,而概念书籍的主角是“插图”,文字大多是去的配角。
因此,概念书籍的设计,不仅仅是书籍的封面设计,而是一个多侧面、多因素、多层次、动态的系统工程。卡夫卡曾说过:“艺术家试图给人以另一副眼光,以便通过这种办法改变现实。”所以现代概念书籍设计师要将思维打开,吸收传统的良性因素,大胆地学习和采纳现代设计理念,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新的设计方式来不断提升书籍设计的审美功能与文化品位。
三、教育学院的概念书籍课题研究
现代学院教育及课题研究讲述的概念演绎为要概念的书,将书的理念各异化,利用独特的视角,多样的形式和手法,不再以具体的知识传播为主要目的,而是让人们从书中得到与一般传统书籍现象相反的阅读体验,得到更多的是视觉信息,从而达到视觉的享受和翻阅的。当形式有了姿态,它就立刻鲜活起来,一本普普通通的书,会因之活泼生动,使人爱不释手。当形式有了姿态,它也就有了生命。它会和读者交融,也能发出情感的信息,同时也就使书籍产生了主动的态势,伸出了它灵敏的触角。书籍设计中同样蕴涵着艺术的各种概念。
概念书籍设计课程的进行建立在探索性、未来性、实验性基础上,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与掌握书籍设计的概念性表现,针对书籍设计专业的同学,注重前瞻性与观念性的思考与创造,在书籍设计的概念之上,探索设计的创新性表现以及形态与神态的完美关系、阅读行为与设计技巧的关系、书籍设计与艺术观念表达的关系。设计的思想和行为应当指向未来,概念书籍设计也不例外。针对学生尽力引导全方位释放自我能力,于是探索、思考和进步,于是有了意想不到的创意点和崭新的视觉表现。去用心体会什么是设计?什么是传达?什么是观念?什么是设计要指向未来?于是同学们试着把自己放进书籍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自己的方式,去创造。让灵感释放,创想,成长。
概念书设计是书籍设计中的一种探索。从表现形式、材料工艺上进行前所未有的尝试,并且在人们对书籍艺术的审美和对书籍的阅读习惯以及接受程度上寻求未来书籍的设计方向。它的意义就在于扩大大众接受信息模式的范围,提供人们接受知识、信息的多元化方法,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它是设计师传达信息的最新载体。
设计必须创新。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线程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例如德国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这个民族的一种创新精神,他们注重艺术本质-即个性化和“创新”研究,学生们相当注重表现,而忌讳被人说成类同。因此对于现代教育学院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具有时代感,在自己的作品中尽量体现时代文化的视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