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教案语文范文(6篇)
小学二年级教案语文范文
教学目标:
1、感受汉字的一字多义,体会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制作小书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背诵积累古诗,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美。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猜猜它们的意思:“打”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意思不同,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
你还知道哪些?
再列举出几个一字多义的词。
二、把字写好看
(1)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左中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怎样安排更好看?
(3)说一说写好这些字须注意什么?
(4)教师指导每个字的重点笔画,范写,学生描红,并写两个。
小组之间比一比,谁写得更好看?
三、我的小书签
1、展示几幅精美的书签。
2、说说书签的用途。
3、说说怎样制作精美的书签。
动手做一做。
四、读一读
1、读一读这首诗。
2、对照插图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背一背这首诗。
想一想在课下读过的诗中,还有没有描写小动物的诗?说说。
五、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小学二年级教案语文范文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感悟大意。
2、认读一、二类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自从你们入学的那天起,老师就伴随着你们的学习生活,有人形容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有人形容老师的笑容很灿烂,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老师的手》,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学生齐读)
二、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桌。
3、三名同学试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同时数一数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3个)
4、谁来读一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2人)
老师为什么要学生们画画?(因为那天是母亲节,老师想让孩子们画一幅画送给自己的母亲。)
老师为什么“惊讶不已”?(老师觉得这些孩子的家境不太好,他们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妈妈得到一顿丰盛的佳肴,可是这个孩子却画了一只手,她很奇怪。)
5、看到了道格拉斯的画,同学们产生了怎样的疑问?(这是谁的手?)同学们是怎样猜测的?结果呢?道格拉斯为什么要给妈妈画一只老师的手呢?他想让妈妈得到什么呢?
6、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道格拉斯为什么不画丰盛的佳肴,而画老师的手呢?“永恒”一词,可见这双手给孩子带来了多少温暖,多少快乐!
7、如果你是道格拉斯,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读一、二类生字。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文中认读一、二类生字。
3、读字卡。
(先按顺序读一遍,再打乱顺序读一遍,后学生指名读卡片。)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二年级教案语文范文
《回声》
设计理念:
小时候,我们曾在空房子里或山谷中,听到过奇妙的回声。那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探索科学的兴趣,就在这神奇的发现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现在,我们捧读课本,与学生一起诵读,体验小青蛙的快乐、奇怪,体会青蛙妈妈的亲切、智慧。本着“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回味童年。”的理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巩固练习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会写“倒、圆、游、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动画片中的小白兔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回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大家都想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31课《回声》。
二、引生入境、复习生字:
大家知道,课文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妈妈,现在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去?不过青蛙妈妈说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读出荷叶上的字词。(复习学过的六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
三、指导朗读,突破重难点:
(一)进入情境,体会景美
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随着青蛙妈妈出发啦!大家一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忽然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啊!到地方了!快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谁想把对这里的赞美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
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两个需要我们会写的字呢!(指导书写:圆、倒。强调生字在格中的占位)
(二)抓住标点,体会心情
1、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了,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可高兴了,你们听,他在说什么?
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啊!
你是谁?你在哪儿?“
(启发学生读出小青蛙欢快和奇怪的语气。)
2、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3、站着的同学来表演小青蛙,坐着的同学来表演看不见的小青蛙。
采访:刚才你们说第一句话时有人学你,现在说了第二句话,又有人学你,你心里怎么想的?
是啊!小青蛙觉得奇怪极了,所以他跑去向妈妈请教,谁来读读他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三)抓住动词,揭示方法
1、导: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老师找到了一个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跳”你还能找到吗?
老师来读这段话,同学们来做做青蛙妈妈的动作。
3、大家快看,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青蛙妈妈()着小青蛙()到河崖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起一圈圈波纹。波纹()到河崖,又一圈圈地()回来。
小结: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青蛙妈妈的动作和河水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说话和写话时,也可以用上连续的动词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四)抓住因果关系,突破难点
1、导:水的波纹和桥洞里的回声有什么关系呢?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咱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说的。(听青蛙妈妈的讲解)
2、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能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吗?(和蔼可亲、亲切)是啊,妈妈对孩子说话就是亲切的,你能像青蛙妈妈一样也用亲切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吗?
3、小青蛙听完妈妈的话高兴吗?是啊,他高兴得一蹦老高。谁来读读他的话?
4、同桌之间互相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5、指一对同桌来表演。课件演示回声的形成。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见回声?
小结:明白了为什么,得到了知识,让小青蛙感到无比的快乐,接下来他又去做什么了呢?谁来读读课文后一段?(桥洞底下又响起了欢快的叫声)就让我们再次齐读一下课文的后一段,再一次体会小青蛙那快乐的心情吧!
四、生字迁移、巩固识字:
老师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小儿歌,里边藏着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认的字。看谁能正确地读出来。
(小青蛙“呱呱”叫,听到回声好奇怪。妈妈带它跳上崖,扔下石子做实验。波纹圈圈去扩散,碰到崖边又返回。小青蛙,开心哩,蛙声回声连成片。)
五、举一反三、指导写字:
这课还有两个字我们没有写,一个是游,一个是围。游字的结构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倒”)围字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圆”)写这两个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书写练习。
六、拓展阅读、启发思考:
你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讲讲当时的情景。相信同学们都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在回声中还有许多奥秘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文章《山会说话吗》相信你会从中了解更多有关回声的知识。
小学二年级教案语文范文
《做灯笼》
教学目标:
1、认识“良、受、赞”等14个生字,会写“良、使”等7个生字和以下词语:咱俩、泥人、使劲。学习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
2、正确、流利地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固结合作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议题导课,激发兴趣。
从课题入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请大家围绕题目猜想。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不容易读好的字、词、句反复练习。
2、帮读。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评议,再互相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交流。
2、质疑解疑,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请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
3、讨论“王京为什么在灯笼下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几个字。
4、说说自己和别人合作的事情,谈谈自己的体会。
5、学了课文之后,你明白了什么?和老师同学互相交流。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巩固会认字。
2、教师指导写字,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小学二年级教案语文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小学二年级教案语文范文
《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秃”等生字,会写“浅、漂”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小柳树的美,初步体会它的骄傲。
教学重点:朗读体会小柳树的美。
教学难点:读出小柳树的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发学习兴趣。
1、课前音乐《春天在哪里》。
2、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春天的使者,你们瞧,它是谁?
(简笔画:柳树,板书小柳树)我们一起来叫一叫它。
3、小柳树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小朋友来向他它打打招呼。
(简笔画:枣树,板书小枣树)教学“枣”这是一个平舌音,小朋友可要特别注意。
4、小朋友,我们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你该怎么办呢?
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又该怎么办呢?
5、就用这种学习的方法,来自由读一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
A、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
B、故事中的小柳树和小枣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反馈交流:
A、小朋友,你在读课文的时候请教了哪个叶子老师?课件出示生字。请小朋友读读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忍、虽、乘。
B、故事中的小柳树和小枣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自由说说小柳树和小枣树,也可以找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教师指导读通句子。
三、感悟小柳树的美。
1、自由读1——4节,找一找小柳树美的句子。
2、交流,并进行朗读指导。
A、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出示这句话。(图)
①抽生读,评议。(你读的比小柳树还美)你是怎么来读好这句话的。给重点词加点。
②齐读。
B、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①自由读,你觉得哪个词写得特别美?谁还觉得哪个词特别美?课件加点。
②想不想看看小柳树浅绿色的美(图)谁能通过朗读来夸一夸它?
③芽儿变成小叶子,多高兴啊,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柳树。
小朋友假如你是小柳树,想不想到美丽的大自然去看看。
C、课间游戏,听音乐,小柳树们扭扭腰,动动手,梳梳自己的头发。
D、又过了好些日子,小柳树又发生了变化,它变得?
①出示: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
②谁来读读。(图)小朋友你们看,小柳树长得更美了,它在微风里得意得跳起舞来。出示这句话。
③谁能来得意地读一读这一句话。
④小朋友,你知道小柳树在得意什么?
⑤齐声来夸一夸自己。
3、让我们再一次一起来感受小柳树的美,齐读这三句话。
四、朗读、感悟小柳树的得意。
1、小柳树长得这么美,可是小枣树呢?(图)看图说说。
理解“光秃秃”、“弯弯曲曲”等,板书。
2、找一找课文是怎么写小枣树的?(自由读1——4节)读一读。
出示:小柳树看着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也不好看。
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3、我们的小柳树看到了小枣树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①自由读。
②抽生读。
③动起柳枝读一读。
4、小朋友,你认为小柳树这样说小枣树对吗?假如你在院子里,听到小柳树这样对小枣树说,你会怎样劝说小柳树呢?
5、小朋友说得真好。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这是非常不对的,小朋友可不能像小柳树这样啊!
6、齐读1——4节。
五、书写指导。
1、学生描写“浅、漂”
2、教师示范。
3、学生书写。
六、课外资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