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吸血鬼(6篇)
南方吸血鬼篇1
《花与梦旅人》读后感
五一劳动节期间,我读完了一本叫做《花与梦旅人》的书。
这本书的内容很简单,却引人入胜:温格是叶南初中初二六班的学生,同时也是校报的小记者,她为了得到校报的素材,独自进入了学校旁新开的鬼屋探险,在鬼屋中遇到了被囚禁的“吸血鬼”未来,得知未来竟是真的吸血鬼,温格决定救他出去,不料中途反被鬼屋主人囚禁。温格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在同学沈铭溪的帮助下与未来一起逃了出去。随着神秘男子阿基德的出现,温格发现未来竟然是三十一世纪的吸血鬼王子!为了救患病的妹妹,他用时空机穿越到了二十一世纪,来采集人类血液作为研究样本,不过他的方式是“献血”!但与此同时,三十一世纪的刺客碧儿也穿越过来,到处追杀他,关键时刻,未来让温格戴上面具从小道逃走……最终,未来打败了碧儿,温格用真诚与碧儿成为了形影不离朋友。
这只是个再也平常不过平常的结局,但我知道了,即使是冷血杀手,真诚都是可以打动对方的,只要你足够真诚,钢铁也会被融化;有些人看起来尖酸刻薄,你要相信,没有人的心是真正“坏”的;朋友之间,总有些打打闹闹,不猜忌对方、不见风使舵,相信对方,做一辈子的朋友,那就是真正真正的朋友。
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封面有点花哨,不代表内容就就不好,望大家看一看这本书!
南方吸血鬼篇2
这是首很好玩的歌,其中的rap由柯有伦担当,歌词表达出一种想要从各种电子产品身边逃离,找寻真正自己的情感,这也是我经常会有的感觉,特别有共鸣。
《复制人》萧敬腾
萧敬腾的声音一直很有感染力,近期我很喜欢他的这首《复制人》,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在人与人接触的过程中,是不是都不自觉地复制了一个看似完美的自己?
《CHAMPAGNELIFE》Ne-Yo
最近很爱说唱类音乐,Ne-Yo的说唱总有那么一些与众不同的感觉,充满了浪漫的气息,让人忍不住跟着他一起轻声吟唱。
《包围》张杰这是我为张杰写的―首歌,我自己也很喜欢。唱出了一个男人的责任和担当,以及心中对爱最真挚的看法。
《SayNo》韩庚
这是曹轩宾包揽制作以及作曲的作品,他也是我―直以来十分欣赏的一位音乐人。
《Life》胡彦斌这首歌唱出了我自己这些年对生活的理解,也许和我往常的曲风有些不同,但自己很喜欢,推荐给大家。
《一万光年》胡彦斌这是我新专辑中自己十分喜欢的一首歌,还要感谢宁财神给我写词。希望通过这首歌,让更多人理解明星的生活。
11月我们读什么?
《步步惊心》
随着电视剧《步步惊心》的热播,堪称“清穿”鼻祖的同名小说全新出版。除了依旧精彩的正剧剧情外,还收入了作者桐华全新创作、长达3万字的番外,出版社更贴心赠送剧中主角刘诗诗、吴奇隆、郑嘉颖等人的精美明信片。步步迷们不容错过!
湖南文艺出版社38.00元
《我家有狼初长成》
作者李微漪在前往草原写生之时,曾意外救起了一只幼狼,并把狼打扮成狗,带回城市抚养近8个月。本书就围绕着作者这段神奇的经历展开……有浓厚人类气息的小狼,能否得到狼族的接纳和认可?全书30万字,图片百余幅,全息再现了救狼、养狼、驯狼和放狼的细节。
江苏人民出版社35.00元
《回家吃饭的智慧2》
如果说《回家吃饭的智慧》第一本,作者陈允斌把重点放在介绍各类常见食材的食用功效上,那么在第二本中,则突出食疗中的偏材、废材也能作为营养膳食的主料的概念。此外,本书还特意辟出“女性驻颜饮食偏方”、“孩子学习饮食偏方”和“家庭厨房小偏方”,帮助大家拥有健康生活。
江苏人民出版社35.00元
《你猫叔了没?》
如果到现在还不认识猫叔,那你就out了!它来自日本,脑袋出奇大,喜欢眯眼,喜欢戴墨镜,喜欢顶东西,还喜欢钻进狭小的篮子里睡大觉,绝对治愈。本书除了全彩印刷猫叔美照,更附赠45分钟DVD和海报、卡贴,猫叔让你的生活充满萌的气息。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39.80元
本月HOT热门榜董艳
1、打造全新视听感受王力宏巡回开唱
“王力宏2011年MUSIC-MAN世界巡回演唱会”将于2011年11月5日从上海体育场出发,此次舞台耗资2000万,极力打造视听享受,演唱会上王力宏将回顾30多首经典歌曲。
2、大名星闪耀势不可挡演唱会
周杰伦、罗志祥、潘玮柏、Hebe田馥甄、南拳妈妈以及纪佳松,这些人即将于2011年10月28日一同出现在上海体育场!届时情歌、舞曲轮番上阵,让你High翻天。
订票热线:400-610-3721
3、付辛博单飞首张专辑讲述一个人的故事
离开Bobo组合,进入单飞期的付辛博近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一个人》。重新回到新人的姿态,用歌声向大家传达自己的现状,主打歌《我,一个人》更唱出单飞后自己最真实的心境。
4、新片《不速之约》林峰化身“红眼魔”
欧阳震华联手林峰的新片《不速之约》正在热播。电视剧用黑色幽默的处理手法,揭露人性的阴暗面,道出“心魔比魔鬼更可怕”的道理。剧中林峰戴上红色隐形眼镜,化身“魔鬼”向欧阳震华索命。
5、《料理情人梦》原声带吴克群独挑大梁
偶像剧原声带堪称偶像剧的催化剂,近期偶像剧《料理情人梦》中由吴克群包办词曲演唱的《爱的秘方》《一半一半》在网上大热,这也让吴克群对于自己的新专辑信心十足。
热播电视剧:《吸血鬼日记》第三季
《吸血鬼日记》根据L.J.史密斯创作的吸血鬼恐怖系列小说改编,以艾琳娜・吉尔伯特,一个在两个吸血鬼兄弟间左右为难的高中女孩为中心展开。第三季中除了依旧充满各种诱惑、血腥的场面之外,Damon和Elena的感情也将得到更多进展。
《都市丽人》推荐:电影有《暮光之城》,电视剧就有《吸血鬼日记》,“吸血鬼”依旧当红。如今,《吸血鬼日记》第三季回归,剧情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将更为扑朔迷离。
《傲慢的火焰》
冤家路窄的相逢,富家子弟之间的财产争夺、身世之谜,从误会不断到相爱……泰剧就是有本事让你看全所有的狗血要素!
《都市丽人》推荐:《初恋这件小事》男主角Mario,此次转战电视剧,狗血的偶像剧有了帅哥美女的加盟,是打发时间的不二选择。
《原来是美男啊》日版
南方吸血鬼篇3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eveofAll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前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节日起源(Theoriginofthefestival)
古凯尔特人相信死亡之神Samhain在10月31日的晚上会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间,在活人身上找寻生机,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因此他们点燃火炬、焚烧动物作为给死亡之神的献礼;还会用动物的头或皮毛做成的服饰打扮自己,发出古怪的声音,使死亡之神认不出自己,避过灾难。过了当晚,鬼魂回到阴间,一切恢复平静。
当前现状(Thecurrentsituation)
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变得含有喜庆的意味。因此现在象征万圣节的妖怪及图画,都变成了可爱又古灵精怪的模样,如番瓜妖怪、巫婆等。喜爱发挥创意的美国人,在这一天则极尽所能地将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样”,让鬼节变得有趣多了。
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收拾好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有时就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
南瓜灯的由来
(TheoriginofJack-O’-Lantern)
从前有一个名叫Jack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Jack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Jack就与恶魔约法三章,以让Jack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Jack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放着,称作“JackLanterns”。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更胜一筹,于是就有了南瓜灯Jack-O’-Lantern。
Dialogue1
Gordon:Boo!
Molly:Ahh,youscaredme.Yousoundedjustlikeaghost!
Gordon:Thatwasmyplan.
Molly:Youshouldn’tscarepeople.It’srude.
Gordon:ButitisalmostHalloween.Itisfuntoscareeachotheronthisfunholiday.
Molly:Isn’tHalloweenonlyonOctober31?
Gordon:Actuallymanypeoplecelebrateitfortheentiremonth.Theygetdresseduplikeamonster,havepartiesandtrickortreat.
对话1
戈登:呜!
莫莉:啊,你吓死我了。你叫得像鬼一样。
戈登:我故意的。
莫莉:你不应该吓唬人,那样很粗鲁。
戈登:可是现在快到万圣节了,在万圣节吓唬对方是很有意思的。
莫莉:不是10月31日才是万圣节前夜吗?
戈登:实际上很多人一整个月都在庆祝这个节日。他们穿成鬼怪的样子,开晚会,玩trickortreat游戏。
Dialogue2
Gordon:Boo!
Molly:Iwasn’tscaredatall.
Gordon:Itishardtoplayatrickonyou.
Molly:Notrick,notreat,maybenexttime.
Gordon:Areyougoingtothepartytonight?Iheardtheywillhavebobbingforapplesandacostumeparty.
Molly:Imaygoasavampire.
Gordon:Great!IwillgoasamalevampirethenwecanbeMr.andMrs.Vampire.
Molly:Inyourdreams.Youshoulddressupasawolf-man.
Gordon:Why?
Molly:Becauseyouaresohairy!Youlooklikeawolf.Wow,andyourteetharesobig,justlikeyourhairynose!
Gordon:Youjustwaituntilwearearoundthefiretonight.Iwilltellascarystorythatwillshakeeveryonewithfear.
Molly:Ihopeyouwon’tjusttellanotherstoryaboutsomeoldghost.
Gordon:No,IwilltellthestoryofhowavampirewaseatenbyawolfonHalloween...boo!
对话2
戈登:呜!
莫莉:我一点儿也不害怕。
戈登:想捉弄你真难。
莫莉:没有恶作剧就没有款待,下次吧。
戈登:你今晚会去参加晚会吗?我听说他们会有漂浮苹果游戏和服装比赛。
莫莉:我可能扮成吸血鬼去。
戈登:太好了,我扮成男吸血鬼,这样我们就是吸血鬼夫妇了。
莫莉:你休想,你应该扮成狼人。
戈登:为什么?
莫莉:因为你长了很多毛,看起来像一只狼。哇,你的牙长得跟你多毛的鼻子那么大!
戈登:等着今天晚上点篝火的时候吧,我会讲一个吓人的故事让每个人都发抖。
南方吸血鬼篇4
[关键词]“血族”;“吸血鬼”;僵尸;丧尸;电影艺术;文化渊源;电影特征
一、“血族”电影文化源头的三条主线
(1)西欧经典吸血鬼与狼人题材;(2)中国传统僵尸题材;(3)日本起源的现代生化丧尸题材。这三条主线交叉融合,产生了众多丰富的“血族”电影,为新兴的类型电影增加了重要的一章。
二、欧洲“吸血鬼”“狼人”的文化源头与其世界性的文学作品及电影热潮
关于“吸血鬼”和“狼人”的传说众多,起源的版本也纷繁复杂,它们真正的起源地却是罗马尼亚,经典吸血鬼小说《德古拉》中吸血鬼德古拉就住在那里。
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1847―1912年),1897年出版的《嗜血幽灵――德拉库拉伯爵》,被誉为“吸血鬼之父”。美国当代作家安妮・赖斯(1941―)从1976年的《夜访吸血鬼》到2003年的《血色颂歌》共创作了12部吸血鬼系列小说,被誉为“吸血鬼之母”,美国当代作家斯蒂芬妮・梅尔(1973―)从2005年的《暮色》,到2008年的《破晓》共4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结合了“吸血鬼”和“狼人”的故事,把古老传说中的种族引入了现代社会中,美妙的爱情成为“血族”故事的核心,从图书到电影的成功表现了现代受众的需求,不再一味地追求血腥的刺激,更多的是情感的需求。相较于“吸血鬼”,关于“狼人”的经典小说相对较少,关于“吸血鬼”的文学作品的爆炸式发展更使得“狼人”有沦为“吸血鬼”附属品的危机,但近年来的畅销书《哈利波特》中对“狼人”的记述,《暮光之城》系列中“狼人”成为另一主角,都是“狼人”文化复苏的良兆。
三、中国僵尸的文化渊源与香港僵尸片的辉煌年代
讲僵尸就必须说到始祖旱魃,最先它只被作为干旱之神,到明清时期才被演化成为僵尸的一种――发生大的旱灾时,人们就会在干旱地区周围寻找僵尸并焚烧。在清代《阅微草堂笔记》和《子不语》中各有明确的记述(《子不语》卷十八:“绞死尸僵,出迷人者,为鬼魃。获而焚之,足以至雨。”;《阅微草堂笔记》卷七:“近世所云旱魃,则皆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志怪小说的繁荣时期,有《搜神记》《搜神后记》《列异传》等优秀作品,但其中都没有明确提到与僵尸有关的内容。“尸变”一说直到唐朝才出现,李冗(唐)的《独异志》中《卞壶尸变》和《李则尸变》中有简要记述;同期,张读(唐)的《宣室志》中只有“借尸还魂”“煞”“死而复生”等记载,此时“僵尸”的传说还没有普遍起来。
“僵尸”之说的盛行是在明代中后期及清朝。清朝初期,蒲松龄(1640―1715年)的《聊斋志异》中《尸变》一文就对僵尸就有正面的描述,形象已经类似于现解上的“僵尸”了。但同期的《耳食录》和《三异笔谈》都没有提及。清朝的中后期,僵尸传说形成独立的体系和正式的分类,袁枚(1716―1797年)的《子不语》和纪昀(1724―1805年)的《阅微草堂笔记》之中有详细记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科技革命的高潮时期,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失衡、不安和狂乱笼罩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西方恐怖电影发展的带动和利益刺激下香港僵尸电影开始兴起――1974年邵氏电影公司推出的《七金尸》(湘西赶尸为主线剧情)打响了香港僵尸电影的头炮。80年代中后期,香港宝禾公司制作了一系列的僵尸电影,追逐打斗是电影的主线,影片主要保留和发展了道家的道术,尤其是茅山术(法术、符、手诀、步法、阵法等),片中僵尸成因也遵循了古典传说――尸体保存不当而自然形成、人为符咒控制生成。此时僵尸电影的先辈――林正英、午马等多以道长的身份出场,为了挽救一些人的生命(区别欧美丧尸片的大规模危害),用茅山的法术消灭“僵尸”。
这些电影多是在吸血僵尸(外国吸血鬼、中国僵尸)、道长(有实力、无实力)、民国社会权达(士绅、军阀等)和年轻人(传统青年、西化青年)之间展开,最大的特点是在当时流行的“灵幻功夫片”上增加了中国传统的僵尸形象的戏份,结合了西方吸血鬼的一些特征;其次,人物的二元对立关系是僵尸片的吸引人之处,强烈的戏剧冲突、人之间的多角度对立、人与僵尸的殊死搏斗使剧情精彩纷呈;还有,风趣幽默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功夫喜剧的运用贯穿始终。1987年的《猛鬼差馆》和1989年的《一眉道人》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90年代中后期因为制片质量的下降、新时代古典文化元素的缺乏、其他类型片的长足发展分流了受众、具有道术素养的从艺者缺乏,轰轰烈烈的僵尸片时代悄然结束,僵尸主题只在电视业中维持到20世纪末。2008年上映的香港电影《有只僵尸暗恋你》貌似是僵尸片的重温旧梦,但身着黄袍的道长变成了比基尼少女,无厘头的感情戏替代了动作,除了影片的名字和惊吓手法外几乎找不到经典香港僵尸片的影子。
四、日本起源的以科技为背景的“血族”文化与生化系列电影的新时代
日本CAPCOM公司从1996至今推出十多部“生化危机系列游戏”,随后美国著名作家S・D・Perry撰写了一套由CAPCOM官方认可的RESIDENTEVIL系列小说1~7部(生化危机8:自由之路由日本作家木村睡莲撰写),2002开始上映由小说改编的系列电影(《生化危机1》《生化危机2:启示录》《生化危机3:劫后余生/灭绝》《生化危机4:来生》),开创了这个新的血族文化域。
美国作家MaxBrooks(1972―)于2003年出版了《世界末日求生指南》(TheZombieSurvivalGuide),系统地介绍了丧尸的特征、习性和防御,这本书总结了游戏、文学作品和电影中与丧尸战斗的普遍规则,使之后的电影和小说有了系统的理论支持。其中把丧尸定义为:一种以活人血肉为食的活动尸体。认为致人丧尸化的是一种叫做“solanum”的病毒,感染者迅速死亡并成为丧尸,人类为了生存必须毁灭丧尸。这样的为了生存与丧尸战斗的主调使文学作品和电影内容充满了对现代文明和人性的思考,电影精彩的动作和刺激的画面背后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质疑,充斥了人们对高端生化科技和近年来新型病毒肆虐的不安。
丧尸电影的文化基础产生于日本,电影制作发展于美国有其文化机遇性,但根本上还是社会环境基础产生的必然。日本是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国度,现代科技高度发达之后沉重的思考:人类怎样应对危机、如何自救和拯救世界的探求。丧尸文化源于这样的文化区间是再合理不过的了。美国――生化危机的背景从初始就被预设在那里,开阔的自由国度和深入的生化研究落到美国也恰好合适,无与伦比的电影工厂呈献给我们完美的制作效果,世界末日的生死之战与美国传统的“冒险文化”有着高度的天然契合。
《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包含了众多高科技元素,美国式的意识和思考,利用科技、对抗科技的时代特征在电影中被全面展开。《僵尸肖恩》虽然是英国的僵尸电影,但主角却不是经典的吸血鬼,“丧尸”被引入英国式幽默的环境,特别的抽离融合效果使它成为票房冠军。同样的病毒带来的人与丧尸的战斗影片还有:《丧尸出笼》《惊变28天》《恐怖星球》《我是传奇》等,血腥的画面、暴力的气氛和看似疯狂的影片情节中内在的危机感在恐怖之余被传达给观众们,新的血族域内电影不断地涌现,生化危机后续系列引得观众们的关注,“丧尸”电影在新的类型电影时代快速发展着,与“吸血鬼”电影并驾齐驱成为票房的保障。
“血族电影”继承了三条主线文化的基础,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融合,2009年上映的“血族电影”层出不穷,很多都展现出文化交融时代的新特征:香港导演吴宇森执导的中法日合拍电影《小夜刀》,结合了西方的吸血鬼文化、日本武士精神与香港功夫片的精华;美国导演迈克尔・斯派瑞格导演的《嗜血破晓》的主角则结合了“吸血鬼”与“丧尸”的特征,吸血鬼和人类共同自救,找到了新的落脚点;美国导演克雷格・辛格的《珀金斯14亡魂》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类型,嗜血一族是失去人性的少年,深入内心情感的探索,充满了对人性的思索;美国导演保罗・索雷特的《格蕾丝》张力十足的故事更是超越了血腥与死亡……
总而言之,“血族”类型的电影是恐怖电影中,年代久远、几经沉浮的一支,此类电影的审美由“恐怖审美”向“暴力美学”的欣赏视角演变,再衍生出的更广泛的审美角度,深入内心的电影情感缓冲着审美的疲劳,延长着这一类型电影的生命。虽然电影作为热媒介有着高清晰度和低参与度的特征,难以准确把握受众的需求,但电影的票房传达着明确的信息――这一素材电影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文化的域际交流、融合带来的新视角和延续的助力,传统主题电影在交融中创新与发展,在现代文明下展现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美]戴维・斯卡尔(DavidJ.skal).魔鬼秀[M].吴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周星,王宜文.影视艺术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清]袁枚.子不语[M].杨名,标点.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4][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董国超,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唐]李冗,张读.独异志・宣室志[M].张永钦,侯志明,标点.北京:中华书局,1977.
[6][清]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7][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8][美]麦克斯・布鲁克斯(MaxBooks).世界末日求生指南[M].陈希林,译.台北:木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
[9]蔡尚伟.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时代的影视方法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10]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南方吸血鬼篇5
今年长隆在万圣节期间推出“欢乐万圣节”,整个园区化身成魔幻奇域,充满了诡异奇幻的气氛。11月3日,峰尚会成员齐聚长隆欢乐世界。经过一番悉心装扮,戴上面具,大家顿时化身成妖魔鬼怪,有的变成凶恶的海盗船长,有的打扮成充满邪气的正义化身蝙蝠侠,而女士们则化身成乖巧娇俏的兔女郎,一齐参与这个全城最大最爆的“长隆欢乐万圣节”。
在“新魔界奇域”,峰尚会会员体验了充满节日气氛的南瓜、稻草人和神秘的古藤老树,加上意想不到的声光雷电效果,营造淋漓尽致的万圣节气氛。孩子们看见可爱的南瓜、稻草人都忍不住露出天真的笑容,纷纷与之合影。而在全新的概念鬼屋“迷离境界”,千余平方米的巨型实景鬼屋内古怪的家具、灵异的鬼怪、会动的雕塑、神奇的烈焰轮番挑战游客的视觉极限,从美国好莱坞专门定制引进的全新特技面具和演出道具,加上专业化装技巧,炮制超级逼真的“鬼怪”,让峰尚会成员们惊呼连连。
被鬼怪们吓够了?来绝地大反击吧!在全新打造的“鬼怪大街”,游客可以选购各式各样古怪好玩的商品,还有趣怪的道具服装。大家精心打扮成奇形怪状的“鬼怪”,“猛鬼”、“丧尸”、“吸血鬼”等无处不在,将万圣节玩的就是心跳的主旨进行到底!夜幕降临,正是各路妖魔鬼怪出没的时分。今年推出的妖魔集会狂欢巡游,演员服装和饰物换上新装,有妖媚的猫女、风度翩翩的吸血鬼伯爵、不怀好意的鬼脸小丑,一个个招摇过市,把狂欢的气氛推至最高潮。
南方吸血鬼篇6
【关键词】吸血鬼;类型电影;演变;审美意义
美国《时代周刊》中有这样一句话:“2009年,如果你不是生活在南极,一定会注意到吸血鬼影视作品的全球升温。”①足以说明吸血鬼文化在全球的流行程度。人们对吸血鬼形象有复杂的想象,所以其电影也是丰富多彩的。
一、吸血鬼的形象由“丑”到“美”
1922年茂瑙拍摄的《诺斯费拉图――恐怖交响曲》中,吸血鬼形象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茂瑙使其身着黑色斗篷,苍白的面孔上长着长而尖的耳朵、锋利的獠牙、浓浓的眉毛、鹰钩鼻和一双可恶肮脏的眼睛,将吸血鬼刻画成为一个令人感到恐怖、厌恶的嗜血狂魔。
1958年的《德库拉的噩梦》中,德库拉高大英俊、两鬓花白、举止威严,神情兼具贵族的优雅和兽性,该形象奠定了哥特电影中吸血鬼形象的标准模式。
1988年的《吸血鬼之吻》中,吸血鬼除了苍白的面孔外,没有以往电影中的满嘴长牙、黑眼眶及锋利的指甲,形象更加日常化,也逐渐避开了恐怖、冷漠与邪恶的特征。
1994年的《夜访吸血鬼》中,吸血鬼除了牙齿外,其余和正常人完全相同,成为电影史上最帅气的吸血鬼。2002年的影片《吸血鬼女王》中,吸血鬼把自己塑造成摇滚明星。《暮光之城》中吸血鬼长生不老,永远保持年轻美丽的容貌。
吸血鬼形象的演变总体上来说由原来的丑陋肮脏到现在的帅气迷人,迎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更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二、吸血鬼的产生由“恨”到“爱”
电影《惊情四百年》中的德库拉受命讨伐土耳其军,但传言他已战死,他的妻子伤痛欲绝,投河自杀。但按基督教义,自杀者的灵魂是不能升入天堂的。为反抗教义,他刺穿十字架上的耶稣,投向了魔鬼。德库拉成为吸血鬼是因为恨,恨世人的谣言使他与妻子阴阳两隔,他效忠于上帝反而痛失妻子,于是选择了黑暗与邪恶,成为世人惧怕、痛恨的吸血魔鬼。
《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因妻儿的不幸,丧失了生存的信念,求死不得的他在弥留之际被吸血鬼莱斯特同化,其诞生并不是恨,也不是爱,显示出他的无奈。
《暮光之城》中贝拉的转变是因为爱,库伦家族的成员走到一起也是因为爱。
三、吸血鬼的本性由“恶”到“善”
电影《诺斯费拉图》中诺斯费拉图伯爵浑身带着邪恶的气息,传播瘟疫、嗜血成性、毫无人性,在人们看来,他是罪恶之源。
《惊情四百年》中,德库拉已略显人性。尽管他杀人如麻,但心中仍存在爱,由爱生恨,因恨成魔,反抗宗教但又有无限的悲哀与无奈,这些正是他“人性”的体现。
《夜访吸血鬼》中,吸血鬼不再是只知屠杀的残酷杀手,他们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也有人性,无论是对吸血鬼还是对人类,他都满怀柔情与关爱。
《暮光之城》中,库伦家族无疑是善良正义的代表,他们被称为“素食主义者”,不吸食人血,只捕食动物。库伦家族的家长卡莱尔也被塑造成了医生的形象,更显得亲民与友善。
四、吸血鬼电影风格由“恐怖”到“浪漫”
《诺斯费拉图》最大的意义在于开创了恐怖电影这一类型,茂瑙凭借对光影的敏锐触觉为该片奠定了恐怖基调。不管是人物形象,还是影片氛围,都给人黑暗、恐怖、阴森、压抑的氛围。
《吸血鬼之吻》突破了恐怖的特点,融入了滑稽可笑的喜剧元素,给人的感觉轻松、喜人。
《暮光之城》在题材、细节和故事内容上都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不仅表现唯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塑造了唯美的画面;不仅凸显了浪漫的情调,也对电影浪漫主义的表现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由《诺斯费拉图》的恐怖到《吸血鬼之吻》的滑稽可笑,再到《暮光之城》的唯美浪漫,吸血鬼电影越来越符合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注释:
①陈潇.从《惊情四百年》到《吸血鬼日记》看吸血鬼文化的发展[J].丝绸之路,2012,(10):45-46.
参考文献:
[1]王克俊.多重叙述视角的完美结合―以《暮光之城》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为例[J].作家,2012(03).
[2]段秋月.浪漫主义视角下对电影《暮光之城》的解读[J].电影文学,2014(22).
[3]陈潇.从《惊情四百年》到《吸血鬼日记》看吸血鬼文化的发展[J].文化论坛,2012,(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