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护患沟通的方法及技巧(6篇)

来源: 时间:2024-03-29 手机浏览

护患沟通的方法及技巧篇1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门诊注射室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54-01

随着人类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患者的自我保护、维权、法律的意识显著增强,加之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医院的护患关系比较紧张,患者要受到良好的服务的要求明显提高[1]。本文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2月在本院门诊注射室进行门诊注射的患者328例,由受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的护士进行服务,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2月在本院门诊注射室进行门诊注射的患者328例。

1.2方法。观察组164例患者由经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的5名护士进行门诊注射服务,对照组164例由没有经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的5名护士进行门诊注射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门诊注射服务的满意程度。

1.2.1沟通的方式要求。使用礼貌性的语言,让患者感到亲切和愉快,对患者要彬彬有礼,这样可以让患者有被尊重的感觉,会产生比较愉快的心理反应[2],对医院的服务感到满意,使用安慰性的语言,让患者感到温暖,可以很快的消除对门诊注射的的陌生和恐惧感,更好的配合注射治疗。使用解释性的语言,让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情况和治疗费用以及注射用药情况,还有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做好解释的工作,让患者可以充分的对治疗信任和合作。

1.2.2统计患者满意度情况方法。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者在经过门诊注射后对门诊注射人员的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

1.3评价标准。

非常满意:满意度调查问卷,80分以上。

满意:满意度调查问卷,80分-70分。

不满意:满意度调查问卷,70分以下。

满意率:(非常满意患者人数+满意患者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经卡方检验,如P<0.05表示两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的121例,满意的36例,满意率95.73%;对照组非常满意的58例,满意的68例,满意率76.8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

3讨论

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的护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门诊注射室的患者疾病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就要求注射室的护士既要很好的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还要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时还要顾及到可能多个家属的需求,所以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分析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心理反应,在门诊注射中进行恰当的服务[3]。由于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医护之间的纠纷呈上升趋势,许多医患纠纷的发生原因都是与护患的沟通不通畅造成的。所以,如何能提前预防医护纠纷的发生,做好护患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门诊注射室的患者来自很多地方,在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以及个人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再加上门诊就诊的患者人数非常多,医护人员的不足,护患之间沟通如果语言使用的不当,或者专业术语过多,以及服务态度的生硬,就很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4]。

本文通过对本院门诊注射室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医患沟通技巧培训,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的121例,满意的36例,满意率95.73%,使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很好的增进了护患之间的理解,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芩瑛群,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34—35

[2]梁艳芳,陆日清,骆书秀,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内科,2011,6(2):194—195

护患沟通的方法及技巧篇2

[关键词]沟通技巧;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122-01

护患关系不再仅仅是以治疗为目的的专业性、工作性、帮短暂的人际关系,而且还是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当发生护患纠纷时,护患关系是对抗性的。随着医院管理观念的改变和系统化护理模式的普遍实施,传统的护患关系正悄然地发生改变,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怎样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以便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完善护理服务,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我科于2006年6~12月收治冠心病人268例,心肌梗死54例,心律失常87例。其中男性236人,女性173人。大学以上学历97人,中专学历182人,小学学历130人,均治愈出院。护理期间,我们通过改变沟通技巧,大大改善了护患关系,护士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以上患者在住院期间,与护士未发生任何矛盾,建立了融洽的护患关系。现就沟通技巧在新型护患关系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1入院时的沟通

此阶段沟通的目的是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协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沟通技巧上应注意:①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和职业,选择适当的称呼,注意礼貌,语气要亲切;②介绍医护人员及住院制度时,应真诚、热情大方,尽快打消患者的陌生感,建立平等信任的护患关系。

2住院期间的沟通

此阶段沟通的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患纠纷发生。

2.1住院期间的常规沟通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有的放矢地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及家属心中有数,并适时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药费情况等,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2护理操作前后的沟通

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后,要向患者解释并介绍相关知识,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所患疾病、所用药物进行宣教,使“无声”操作变为“有声”操作。

2.3住院期间的沟通技巧

主要包括:①尊重患者,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责任感,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主动做出反应,及时回馈信息;②与患者交流时,应使用清楚、简洁、朴素的语言,避免使用刺激患者或家属情绪的语气、语调和语句,避免压抑患者或家属的情绪,刻意改变患者或家属的观点,避免使用专业词汇,适时沉默。沉默会给对方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机会,使患者能完全宣泄自己的感情并调节沟通气氛;③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学会自我控制;④采取多样有效的沟通方法,如预防性沟通、书面沟通、实物对照性沟通及变换沟通者。当责任护士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生、科主任、护士长与其沟通[1]。

3出院时的沟通

患者出院时护士需向患者或家属交代出院回家的注意事项,指导饮食、休息,继续用药情况,复诊时间等。沟通技巧上应注意:①出院时应适时寻找引起患者注意的话题切入;②结合患者病情,应用恰当的语言,给予患者信心与希望;③掌握合适的沟通时间,一般最好不要选择出院当天,应在治疗快结束时进行;④做好电话追踪随访时的宣教,取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

总之,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但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知识及相关人文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综合能力,以满足患者多方位的健康需要,沟通技巧在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2]。

[参考文献]

[1]祁玉凤,鱼丽荣.新型护患关系下护理人员的应对措施[J].当代护士,2006,4(2):131.

护患沟通的方法及技巧篇3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理质量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长,人们对于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医患关系也显得日益紧张。研究发现,护患之间引起纠纷和矛盾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护士和家属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所致[1]。儿科的护理对象为14岁以下的儿童,患儿自身表达能力较差,对疾病和痛苦的表达能力有限,再加上父母爱子心切往往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对医疗和护理人员要求过高,常常造成对治疗和护理的不满意,护理难度较大[2]。因此,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要有意识的提高沟通技巧,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科护理中常用的沟通技巧,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和护患纠纷。

1影响护患沟通的主要因素

1.1护患比例失调目前我国护士人员人数较少,平均每千人才有一个护士,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每千人至少有5个护士[3];严重的护患比例失调导致护士的工作日益繁重,加之儿科病房环境嘈杂,极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和沟通效果下降。

1.2护理人员自身因素部分护理人员对儿科病房的护理模式理解不够透彻,自身技能不够娴熟,而且对于沟通技巧缺乏理解,容易造成对病情和护理的解释工作不到位。

1.3患者的特殊性儿科病房的患者多为儿童,年级较小,对自身病情常常不能够准确的描述,容易造成对患儿的误解从而降低沟通的治疗。

1.4家属因素大多数家属对患儿病情预后和发展缺乏必要的理解,往往对预期结果抱有较高的期望,对医生或护士的态度有时比较挑剔甚至不配合。部分家属甚至对疾病抱有恐惧心理,表现出悲观绝望的心理,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护患之间的沟通[4]。

2护患沟通的主要方式

目前护患之间主要的沟通方式有语言式沟通、非语言式沟通和抽象式沟通。要根据不同年龄和性格类型的患儿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3护患沟通技巧

3.1和家属的沟通技巧真诚、尊重和平等是护患沟通的基本前提[5],作为护士要设身处地的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去着想,要从心理上同情和理解家属的心情

3.1.1避免在谈话开始时使用闭合性问题如:“是不是”、“有没有”,或命令式语言如:“不要”、“不能”等,从对患者疾病康复有利的方面劝说,冬天,很多家属开窗通风怕孩子受凉再感冒,致使孩子病情加重,而不予配合,这时就要从对孩子疾病康复有利的方面讲,空气质量不好对孩子病情恢复不利,同时也增加了输液反应潜在的危险性,另外通风前同病室家属相互沟通,把孩子盖好,不要在风口处;病房暖气片上时常会有晾晒尿布、衣物的情况,这时就要和家属讲这样做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使用一次性尿裤就可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他们都能够很好的配合。

3.1.2经常和主管医生沟通,责任护士应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患者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有些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几个,具体用在个体患者身上利用的是那个作用应了解清楚,避免和医生的告知的不一致而导致家属的误解。

3.1.3经常深入病房向患儿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尽量做到使家属对患儿的疾病和治疗心中有数,能够正确的对待病情变化和不良的预后,减少误解的发生和不必要的纠纷。很多孩子在用了抗生素之后会出现腹泻,要提前和家属沟通告知,避免事情出来了再解释有些被动。

3.1.4经常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求,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3.2树立良好形象作为护理人员要保持仪表端庄、言行举止得体,容易给患儿和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也容易取得家属和患者的信任。要主动向患儿和家属介绍自己,并介绍整个病区和科室的基本情况使患儿和家属对病区产生归属感和信任。

3.3技术操作的沟通技巧大多数患儿对于静脉扎针输液抱有恐惧心理,因此常常苦恼而不配合治疗。部分家属对于患儿使用头皮静脉输液不理解,抱有排斥心理,要向家属详细解释使用头皮静脉输液的必要性。作为护士要有耐心,具有娴熟精湛的穿刺技术,遇到不顺利的状况要保持从容的情绪,心平气和的和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必要时将患儿单独送至房间进行操作。要尽可能使用安慰性和鼓励性的语言争取患儿信任和配合。基础护理是作为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也是衡量护士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6]。因此一定要先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争取操作时“一针见血”。

3.4塑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对于患者来说,一个干净整洁、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作为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病房干净卫生,可以增加适当的游戏设施,使用暖色涂料等。舒适的环境有助于缓和护患和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便于沟通的进行。

3.5保护患者隐私保密原则是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之一,在工作之余不要提及关于患者的任何信息,体现人文关怀。

3.6催款的沟通技巧患者住院经常会遇到欠费情况,这是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催款。由于患者家属通畅对此类话题较为敏感,在催款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切不可傲慢无礼、语言粗暴。每日定时发放一日清单,对于即将欠费的患者家属要提前通知,以免因为欠费而影响治疗。

3.7学会倾听倾听是重要且有效的沟通技巧,在现代社会尤其重要。大多数家属因孩子患病而合并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作为护理人员要换位思考,充分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对家属的倾诉甚至不满要耐心倾听,并从中发现其潜在的需求从而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安慰。

3.8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由于患者和家属自身的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和民族信仰等不同,对疾病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家属要达到精细的服务水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护士自身的素质建设对于良好的沟通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护士要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充实自我,除了资深专业知识意外,还应该关注自然、人文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4小结

良好而有效的沟通是拉近医患和护患关系最好的方式,在具体工作中使用必要的沟通技巧有助于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向凤玲,郝洁.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9-70.

[2]余建军.儿科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护理杂志,2009,26(6):52.

[3]黄人键.温故知新-展望2007年的护理事业.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5.

[4]王璐,史巧云.探讨避免儿科护患纠纷的方法和沟通技巧.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419.

护患沟通的方法及技巧篇4

【关键词】沟通技巧;门诊护患关系;影响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75-02

引言

门诊是病人就诊时最先接触到的窗口科室,通常情况下以接诊病情较轻或是症状较轻的患者为主,并且通过门诊医生的诊断或是辅助检查,患者提供初步诊断结果。因此,门诊医生可以对这些症状较轻的患者进行初步治疗,减轻了医院的负担并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因此,门诊会接触到大量的就诊患者、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任务都比较繁重,很容易在门诊日常工作中由于疏忽或是就诊人员对医疗服务情况的不满意而出现矛盾或是纠纷,导致护患关系不理想。良好的沟通技巧会让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相互了解和尊重彼此,减少矛盾。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沟通水平和技能等都可以作为门诊中提高护患和谐关系的方法。

1沟通不畅对护患关系的影响分析

1.1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

护理人员通常会因为门诊患者数量多且复杂而出现厌烦情绪,服务态度较差。在对患者进行解释或护理过程中态度生硬、不耐心、回答简单、缺乏沟通,并且有些护理人员对患者缺乏尊重和理解,在语言和行为上出现态度傲慢、懈怠、不积极、不情愿的现象,从而引起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不满。

1.2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差

护理程序不仅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进行,在患者接受治疗或是辅助检查时同样要进行护理,而由于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导致患者出现医疗事故等严重后果。例如,护理人员对输液患者的输液组数、执行时间等没有认真记录与核对。并且,护理人员的操作马虎或不在意,造成护理差错或失误[1]。

1.3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门诊护理工作量较大且任务繁重,而很多门诊缺乏足够的护理人员,且专业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很多患者不能及时得到就诊或是等待时间过长等,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不耐烦、不满意。

1.4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很多门诊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例如,在注射室或是门诊手术室。但是,部分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对护理操作流程和技能掌握不全面,造成患者需要多次注射、多次穿刺、多次换药等带来的痛苦,在缺乏沟通和理解的情况就很容易引发纠纷或是矛盾,严重影响到护患关系。

1.5门诊患者及其家属的不理解

由于当前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治疗水平逐渐提高,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护理及服务水平的期望和需求也逐渐提高。一旦门诊护理满足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就会造成他们的不理解和不满意,会将这种不满情绪迁怒于护理人员,引发矛盾[2]。

1.6不当行为和语言的影响

门诊是每日医院内工作量最大和最繁忙的部门,面对大量的就诊患者,护患之间很容易由于行为或是语言的碰撞而出现矛盾;在就诊患者之间也会因为就诊顺序、语言不和、行为不礼貌、等待时的焦虑情绪等而引发冲突或纠纷,这给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和困扰。

以上都是门诊中常见的由于护患间沟通不畅或是缺乏沟通而出现的纠纷或是矛盾,不利于患者健康就诊环境的建立和医院护理能力的提高。

2门诊中良好沟通技巧的表现

2.1语言

护理人员要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语言的运用和语气、语调的调整。首先,正确称呼患者并做好自我介绍,对门诊住院患者或是短时间就诊治疗患者加强交流和沟通;其次,对陈述病情或是心声的患者认真倾听,并予以回应。语气亲和、温柔,避免过激或是不合理用语。

2.1非语言

非语言主要是护理人员的仪表、动作、行为、眼神、身体姿势、反应等方面的语言表现要做到合理、亲切、及时和理性。尤其是与患者有引导、翻身、按摩等方面的接触时要注重非语言技巧的运用,以不侵害患者心理和身体为原则。

2.3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对不良情绪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沟通并安抚,说明情况,转移到安静环境倾听其表述和宣泄;对有感知障碍的患者通过合理的手势、表情、触摸等沟通技巧帮助其获得医疗服务;对心理疾病患者用亲切、和谐的态度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3]。

3提高门诊护患沟通技巧的策略

门诊护患关系不和谐的很重要的原因包括门诊护理人员专业服务能力欠缺、服务态度不合理以及缺乏沟通技巧导致的护患间缺乏有效共同造成的。因此,对门诊的护理人员要进行服务技能培训和服务态度培训。首先要规范门诊的相关护理标准和规定,对护理流程、护理标准、护理操作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规定和培训;其次,强化门诊健康宣教服务,通过电视滚动和健康知识手册发放、门诊通道张贴疾病预防知识、预后知识、出院指导等促进患者对疾病和护理的了解,提高其疾病防治理念和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再次,规范门诊就诊制度。这主要是针对就诊患者及其家属要做好秩序维护、疾病讲解、互相信任方面的工作;最后,针对特殊就诊人群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如婴幼儿、儿童、老人、妇女等进行针对性的疾病宣传和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以亲切的服务态度、诚恳的动作和行为为其提供专业护理服务[4]。

4结语

门诊的流动性和复杂性较大,护患关系不和谐和不理想。沟通不畅或是缺乏沟通技巧都会产生矛盾或纠纷,门诊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的培训并严格执行标准护理规章制度,通过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和尊重,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艳彬.护患沟通技巧对门诊护理工作的影响[J].社区卫生管理,2012,2(4).

[2]侯绪霞.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理纠纷[J].中国医药导报,2009(33).

护患沟通的方法及技巧篇5

【关键词】沟通;护患;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41-02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所交流的内容是与病人的护理及康复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双方的思想、情感、愿望及要求等方面的沟通。对护士来说,沟通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有着特殊的工作含义。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获得有关病人的全面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为病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患者从入院开始到患者出院这一全过程绝大部分活动都是通过交谈进行,在交谈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尤甚重要,大多数纠纷是医患或护患缺乏沟通,现将这几年工作来的沟通技巧和方法总结如下:

1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及注意第一印象

沟通场所要求安静.明亮利于患者的视觉感受。护士应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整洁的衣着,得体的打扮以及和蔼的语言,热情的接待每一位患者,以微笑待人,是人际交往节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病人曾说“从护士的微笑中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尊重病人,选择合适的称呼,选择恰当的称呼往往是我们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的起点,记住病人的名字,更能使病人感到护士的关注,利于一切治疗的顺利进行,消除紧张心理。

2沟通的环节

2.1门诊沟通:门诊设立服务台,健康知识质询台,投诉台,导诊人员负责患者咨询,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行分诊,导诊等。

2.2住院沟通:使患者对住院环境,住院规则的了解,引导患者选择医生、护士,使患者了解自已的病情和诊疗情况。让患者参与健康教育等活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3治疗沟通:使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积极配合完成相关的治疗

2.4检查沟通: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使患者了解相关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2.5操作沟通:患者了解各项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6出院沟通:使患者了解自已出院时的状况,出院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交待休息、饮食、功能锻炼、服药、病情观察、复查、及注意事项。

3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3.1沟通技巧的培训:护士在交流技巧方面进行专业强化训。根据交流的内容选择交流距离,视患者病情和心理状态,选择触摸等交流技巧。如听力或视力不佳的患者。可以使用手势或摸的方法来引导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明确交流目的,根据患者的反应及后期同行为判断交流的目的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3.2护患沟通中对护士的基本要求

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护士要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尊重、信赖、坦诚、同情、理解及关怀。

3.3语言沟通是指使用语言并诱发语言的沟通方式。护理人员的美好语言对患者可产生积极作用,如经常对患者说些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语言,就会改变病人的心理状况。这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都有帮助。反之,护士的不良语言则可产生消极作用,可扰乱患者的心理平衡,影响他们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活动,不利于健康,甚至会导致医源性疾病。因此,护士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要学会这种沟通技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护士对病人要有同情心,这是病人主动交谈的基础。(2)要进行“开放式”谈话,使谈话继续下去,而问话是打破谈话僵局的最好办法。(3)重视反馈信息。病人和护士谈话时,护士对所理解的内容及听话的兴趣等要及时反馈给病人。如适时地答“嗯”、“对”、“是”等,表示护士在仔细听。(4)听病人谈话时,不要似听非听、随便中断病人谈话。(5)与病人交谈时,要能打破谈话中的沉默。(6)谈话时,当病人说出指责护士的话时,不可激动辩解,要经得起委屈。

3.4非语言沟通系指以语调、举止、行为和表情的沟通。语调不同,反应的情绪不同;如“我给你提点意见”这句话,如果声音低一些,语气亲切,就会被人理解为诚恳的帮助;如果声音很高,语气又急又粗,就会被人理解为情绪发泄。目光表情沟通的重要,不言而喻,因为我们在平时就有这种生活体验。身段表情如扬眉、挥手、点头等也至关重要。在表情中,“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工作中做到微笑服务,真诚面对病人。对病人,缩短交往距离更有利于感情沟通。接触也是非语言沟通的一种,它是指身体接触,对儿童患儿的搂抱、抚摸都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和治疗效果,这些被称为非语言沟通又称体态语言。占65%【1】.主要形式有体语,空间效应,反应时间,类语言等。

3.4.1体语包括人的仪表、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姿态、手势、触摸等。护士整洁的仪表、镇静的神态、热情的态度、亲切的目光、稳重的动作能使患者在心理上,情感上距离接近。反之,不信任护士,使沟通障碍。

3.4.2空间效应是指沟通两方如何去理解和利用他们在沟通中的空间和距离。

3.4.3反应时间沟通的时间选择、沟通次数的多少常可以反映了对沟通的关注程度及认真程度。及时的反应可以鼓励沟通的进行。

3.4.4类语言是指伴随语言沟通所产生的声音,包括音质、音量、音色、音速、语速、节奏等不同种类,这些都可以影响人们对沟通过程的兴趣和注意力。类语言的表达,也反应了人们的情绪、情感。如焦虑、悲痛时说话低沉慢,愤怒时高声吼叫,恐惧时手足无措,护士可以从非语言信息中获取得有关情绪状态的信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4日常护患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对病人的评估、咨询、健康教育、实施治疗、护理评价等几乎所有环节中都需要护士应用沟通技巧,护患沟通贯穿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个部分。

日常护理中,护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沟通技巧:

4.1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理解病人的感受,体谅病人。生病及住院后病人及家属面临巨大的压力,特别当病人病情比较严重时,甚至是一种很恐怖的经历。病人会有一系列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如情绪易激动,对周围的一切也很敏感,也常从护士的语言、行为及面部表情等方面来猜测自己的病情及预后。因此护士良好的、支持性的、明确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病人度过这段痛苦的经历。如果护士能理解病人的感受,会减少病人的焦虑及恐惧。反之,如护士对病人漠不关心,会使病人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产生敌意。

4.2尊重病人的人格,维护病人的权利。在日常护理中,应该将病人看成一个具有完整生理、精神、社会需要的综合体。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注意维护病人的自尊及人格,对病人说话时语气要温和,诚恳,并尽量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切忌使用审问的口吻,防止不耐烦地打断病人或粗暴地训斥病人。

4.3对病人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在一般情况下,护患沟通都传递了当时特定环境下的需要及信息。护士一定要对病人所反映的信息或非语言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病人的问题,满足病人的需要,而且使病人感受到关心、温暖及重视,加深了护患关系。

4.4随时向病人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应在护理实践中,随时发现机会,向病人提供健康信息及教育。如病人即将面临痛苦的检查或治疗,会出现焦虑、恐惧及不安的感觉,护士应仔细观察病人的表现,及时向病人提供信息及指导。一些长期住院、伤残、失去工作或生活能力的病人,容易灰心,有些人可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并经常出现如角色强化、角色缺如等角色障碍。护士应经常与此类病人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情感及心理变化,并应用相应的社会、心理学原理为病人提供护理,帮助他们尽快康复,或尽量做到生活自理,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使病人在有残障的情况下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4.5对病人所提供的信息保密有时为了治疗及护理的需要,病人将一些有关个人的隐私告诉护士。护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对病人的隐私保密。除非某些特殊的原因要将病人的隐私告诉其他人时,也要征得病人的同意。如果病人的隐私对康复没有影响或帮助,绝不应向其他人扩散或泄露病人的秘密。

5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以利于深入沟通:

护士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热爱自已的专业,掌握心理学知识,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从患者的度去感受,理解和分担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敞开心扉,解除顾虑,主动地谈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护士更好的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的给患者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恢复健康。这样,就规范了护士要以精湛的技术,优良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运用“沟通”这一特殊药物,医治人类精神上的创伤【2】

6护士应该有过硬的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快捷、高超的技术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赢得患者的信赖。严谨的工作态度,过强的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踏实地,尽职尽责,严守患者的秘密,当患者信任护士对他们的关心是真诚的时候就会主动的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护患沟通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建立互利中的良性人际关系,是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护士应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发展及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使病人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促进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护患沟通的方法及技巧篇6

本文探讨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渊博的知识:患者迫切希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护士以扎实的理论来为患者讲解。同时患者更期待可信赖的医务人员为他们及时准确的治疗和护理及治愈后提供相关保健知识,因此护士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

过硬的技术:患者不但希望护士有热情的服务,更希望有高超水平,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护士过硬技术能增加患者信任。

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护士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技术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高尚的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些都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

熟练掌握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会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结果,通常造成医疗纠纷,所以,无论是入院介绍还是为患者作各种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都必须先用语言和患者沟通。

语言性沟通:①礼貌性用语:语言可以暖人也可以伤人。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语气和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护患之间平等的交流、互相信任,让人感到亲切。在护患关系中,护士能否用礼貌性语言是关键。②安慰性语言:是护士常用的护理手段,使患者感到温暖、体贴、消除患者紧张情绪。③解释性语言:使患者信任与合作。由于患者痛苦,性格暴躁,易迁怒于护理人员,应认真听,给予同情和安慰。④针对性语言。⑤保密性语言。⑥沟通语言要引人而异,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患者应采用有针对性的语言文字内容和表达方式以求让患者充分理解,顺利的进行沟通。

非语言沟通技巧:①学会倾听和沉默: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要善于倾听和沉默。整个讨论过程中,护士要用认真而关注的表情注视对方,伴随患者诉说的语言、声调、表情等增加点头和眼神关注,使患者感觉到你不仅在听而且体会到他的心情。沉默会给患者以充分的思考及调节的时间和机会,使患者能充分宣泄自己的感情。②护士要用恰当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与患者交流时目光要注意患者,应对患者有微笑、鼓励的目光,使其感到护理人员的热情和真诚。③提供有关健康信息,进行健康教育。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与患者交流远大于医生,交流的困难程度也远大于医生,所以护士应随时随地提供健康教育及信息,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心理安慰,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等,消除陌生感而配合治疗。

一般性沟通

从患者入院时,护士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使护患双方了解,使患者产生对责任护士的信任。护士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减少患者焦虑和紧张。

换位思考的沟通技巧

交谈时的态度要有礼貌,使用恰当的称呼。交谈结束的技巧,在患者的话题告一段落时,应说些鼓励的话,作简短的交谈后再结束,除非紧急事物外,否则不可突然停止交谈,这样会使患者产生疑虑,影响下次交谈。

治疗性沟通

患者入院后根据医生的初步判断,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情绪、营养、睡眠等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健康指导。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后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讲解操作的目的和意义、配合方法和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易激动不合作的患者,要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性格,制定护理计划,在患者情绪稳定时与其沟通。

与病情严重的患者沟通,交谈时语言尽量简洁易懂,与患者贴近距离,安慰患者树立信心,安心治疗,避免在患者床旁谈论病情。

与悲哀、抑郁的患者沟通,应用沟通中鼓励发泄、倾听、沉默、触摸等技巧。对患者表示理解、关心和支持。交谈时注意以亲切、和谐的态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对患者的反应给予多一些的关注,使其感到关怀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