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中医正骨科和骨科区别范例(12篇)

来源: 时间:2024-03-30 手机浏览

中医正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篇1

【关键词】低位封闭式中空托牙;单侧上颌骨缺损;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发音功能

口腔颌面部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如牙龈癌,上颌窦癌的手术切除,是造成颌骨缺损的最常见的原因,其中单侧上颌骨缺损是颌骨缺损中最多见的一类。据统计,一侧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病例,占口腔颌面部赝复体总数的85%[1]。本文所介绍,低位封闭式中空托牙是指阻塞器与义齿连在一起,阻塞器与基托做成中空式,阻塞器顶封闭,高度为10mm,且进入缺损腔倒凹少许的一种修复体。它不仅解决了咀嚼、吞咽、发音等问题,而且减轻了对黏膜的压痛,尤其适用于有张口受限的患者。

1研究对象和实验材料

1.1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至2009年南阳市口腔医院门诊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在17~77岁之间,所有患者均在本院修复科采用低位封闭式中空托牙修复,并随访1~2年,并要求患者能够配合我科的实验研究。

1.2实验材料贺利式三层色合成树脂牙(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批号:20091202);仿生型热点凝义齿基托树脂(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批号:20080916),牙用不锈钢丝(上海康桥齿科医械厂,标准号:YZB1沪0105-63-2009)。

2方法

2.1修复前常规检查口腔、必要的牙体、牙周基础治疗。确定设计方案并告之患者,此类缺损的修复方法与常规义齿不同之处有:此类缺损的前方基牙为最重要的基牙,又叫A基牙,采用二联冠或三联冠形式加以保护,尽可能保存残冠根以增加修复体的固位与稳定;多设计卡环,以减轻余留牙负荷;阻塞器高度设计为10mm,将其夹页侧后方少许进入软组织倒凹,近鼻中隔侧不进入软组织倒凹。取印模前用生理盐水纱条填塞不准备利用的倒凹。常规采用个别托盘法一次取出印模,灌注石膏模型,按设计方式填补模型倒凹。

2.2赝修复的制作。由于缺损区失去骨支持,常规颌记录易造成误差,因此,要先试戴恒基托,利用恒基托记录颌关系。恒基托后部必须包绕缺损空腔口边缘5mm以上。试戴恒基托后,在恒基托上放置蜡堤,做正中咬合,取出蜡堤,取制印模,将恒基托取下,复位于印模中,灌注模型,再将蜡堤复位于恒基托上,按记录的颌关系将模型转移至牙合架上。排牙、试戴人工牙,装盒,制做封闭式中空基托。修复戴入。由于恒基托已试戴,故此步较容易完成。

2.3效果评价方法及标准本文对患者戴用低位封闭式中空托牙式赝复体后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疗效检查。

3结果

结果见表1、表2。结果显示:患者普遍反映低位封闭式中空托牙摘戴方便,易于适应。较好的恢复了患者的语言、吞咽、吮吸和咀嚼功能,对面部塌陷有很大的改善,仅有1例患者2年后复查发现,因创口萎缩,赝复体患侧颊基托与口腔组织间有间隙。患者主诉进食时义齿有下沉,翘动感明显,咀嚼稳定性欠佳,经认真修改衬垫处理,其密合性、稳定性明显改善。

表1低位封闭式中空托牙戴入2月后的问卷调查(例,%)

表2低位封闭式中空托牙戴入2月后的临床检查

上颌骨肿瘤手术切除是引起上颌骨缺损的主要病因,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咀嚼、言语、吞咽功能。单侧上颌骨缺损后修复的主要目的除了要关闭口鼻交通,修复肿瘤术后造成的缺损,而且要恢复语言、咀嚼和吞咽等生理功能,保护口腔内余留牙齿和组织。对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赝复体修复缺损,另一种方式是组织植入即刻修复[2]。由于上颌骨的解剖形态及组织结构复杂特殊,目前上颌骨的外科重建尚不能成熟,且增加供区损伤,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仍以赝复体为主[3]。目前,多数学者倾向应用低位阻塞器,不主张阻塞器填满整个缺损腔。因为阻塞器填满缺损区,不仅会增加重量,使缺损腔顶部产生挤压病,还会使气流流通受阻,影响发音的性质。语言测试结果表明,低位阻塞器有利于发音功能恢复而且重量轻[4]。

在临床应用中,还应注意赝复体固位的特点。一侧上颌骨缺损后,患者的组织支持区减小,余留牙位于一侧,若设计不当,就会对余留牙产生较大的扭力和不利的杠杆作用,进而增加对支持骨的吸收,这样对阻塞器的支持和固位更不利。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既要考虑赝复体有足够的固位力,又要遵循保护剩余组织,保护余留牙健康的原则,本组病例均采用三角形设计原理[5],即将健侧中切牙与侧切牙或侧切牙与尖牙设计成联冠。并且双夹尖牙磨牙均放长环以分散牙合力增强固位。本组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支持与固位。

采用低位封闭式中空托牙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其最大优点在于患者戴入修复体后复诊次数量显著减小。由于阻塞器进入缺损腔很少,仅有10mm高,进入倒凹区已较小,因此,修复戴入时对缺损腔口的摩擦疼病和对空腔黏膜的压痛轻微,因而患者复诊修改次数减少。由于阻塞器顶部封闭,清洗容易,能较好的恢复患者的面容、语言和咀嚼功能,又便于对缺损区肿瘤复发的检查,而且特别适用不能耐受大手术或者预后较差的患者[6]。

参考文献

[1]王勇,高元.一侧上颌骨缺损后其赝复体的固位设计.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2,19(2):104-106.

[2]孙坚.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15:5-8.

[3]赵依民,高元,安燕,等.上颌骨缺损的分类及修复疗效.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6,12(1):31.

[4]胡国瑜,袁绍云.一侧上颌骨切除后的修复.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1,8(6):330-335.

中医正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篇2

XXX,男,XX县XX镇农业行政村卫生所乡村医生,1953年出生,是位土生土长的壮家人。在长期的探索中,XXX还拜副主任药师、广西草药王张超良为师,得到了张超良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为了识别壮族草药,掌握壮药的药性药理及资源分布,XXX随张超良老师多次到广西大瑶山、大苗山、猫儿山、大明山、十万大山等地识别、采集壮族草药。经过不断深入地实践、挖掘、总结,XXX已成功掌握1000多种壮族草药治疗骨科疾病及常见病。

1981年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医疗解散。为了生存,更为了让自己一技之长为民造福,XXX带头坚持创建卫生所,然而,面对XX本地几十家个体医疗诊室机构的激烈竞争要立足就必须迎难而上。事业的发展源于民众的信任,民众的信任离不开自身精湛的医技,为此,他从不放弃学习提高的机会,时刻注意提高充实自己。

首先抓住各种进修函授的机会,参加各地院校举办的各种医疗培训学习。他带着临床中的各种疑问、难点、虚心向导师求教,对把学到的技艺付诸实践,更好地解除患者病痛,服务于病人,而形成了一个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

XXX,从未进过正规的医学院校,启蒙于师传口授,在多年的赤脚医生”临床中,带着临床实践中的疑问参加短期医学培训,在临床中自学,自费购买了几万元上千册的医学书籍,订购二十余种医学杂志,一有空余时间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摘抄各种医学知识图卡。为了系统学习中医学,1985年参加了光明中医大学骨伤科系统函授学习,坚持一年中抽四个月时间到南宁听面授课,经四年系统的函授学习后,取得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骨伤科急救学、骨伤科基础理论等14门单科合格证书,终于1989年毕业,成为一名具有专科学历的医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

毕业后,把学到的中医骨科理论用到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总结,认真地辩证诊断,严格按国家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观察制订临床资料,再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总结。1989年,XXX的《脚踏整复法治疗陈旧性肘关节脱位》论文首次获国际中日骨科优秀论文奖,从而取得了一个个喜人的突破。近几年,卫生所负责XX镇解放社区、永安东路一段的计划免疫工作,在镇保健所的指导下,积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按时填好各种表册。并且按传染病报告制度,承担管辖范围内的病情管理及报告工作。几年来,计划免疫工作都走在各社区、村委的前列。

为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了落实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吴医生积极动员群众参加新农合,做好参合群众的费用收缴,全村委2007年至2008年共收上参合金64370.40元,参合率达88.30%。

为了更好地解除骨伤患者病痛,提高发掘壮族骨科医药遗产,1993年10月5月经上级卫生部门批准筹建了XX农业骨科医院(与农业行政村卫生所同时并存),XXX担任骨科医院院长兼卫生所所长。业务发展后,XXX更热情地为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痛及各种骨折、骨病患者解除病痛,同时根据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发挥自身壮药治伤接骨医技,同时引进先进现代医技,开展了手术整复内固定,颈肩腰腿痛等专科业务,大大提高了大家的专业水平。

XXX所师承的壮医药疗效确切,为他在临床实践中研究壮医药提供了可靠的客观现实和现实基础。但由于是口授师传,没文字记载,得不到系统的发掘整理和文字总结。为了对壮医药深入的研究,以唯物辩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XXX虚心对师传的壮医药实践经验进行科学验证。依靠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整理壮医药。

首先是整理壮族草药治疗骨伤。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除重视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锻炼外,同时重视从整体出发,通过四诊八纲,综合全身及局部症状,辩证论治,内外用药,以促进肿胀消退,气血流通,代谢增强,加快软组织的修复,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骨折早、中、晚期的内外用药是传统中药。而壮药在治疗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应用中更优于中药。

在探讨治疗颈肩腰腿痛范畴中,XXX医生先后拜北京光明中医骨伤医院院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秘书长韦以宗教授,原广西中医学院院长、广西中医骨伤科研究所所长韦贵康教授,中国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等各名家流派为师。前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骨伤科研究所等地多次进修手法推拿及小针刀疗法,吸取各家之长。

通过从师学习进修,认识到软组织损伤,特别是脊柱软组织损伤与其出现的脊柱相关疾病已由颈肩腰腿痛范畴,发展成为70多种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的病因治疗理论,涉及到多个临床学科。脊柱相关疾病的病因是脊柱力不平衡而导致肌张力失衡,骨关节轻度移位压迫、刺激周围的血管神经,从而引起相应的组织脏器病变,仅颈椎病就有眩晕、头痛、耳鸣、视力异常、肩痛手麻、血压异常、心律不整等。由于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大学课程中尚未开设,许多医院亦没设立此科室,再加上媒体对这门新学科宣传甚少,故使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对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疚病的临床实践中,XXX医生着重以现论为指导,则重运用手法推拿,小针刀疗法治疗,辅以壮族草药内服外用,取得良好的疗效,为大批颈肩腰腿痛患者解除病痛。

如壮医药在治疗风湿类疾病(简称风湿病)中,XXX制定了壮医治疗风湿类疾病措施,自拟壮药内外治疗类风湿疾病方剂,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壮医学治疗风湿类疾病理论。即:一是采用1988年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二是辩证论治;三是壮族草药的应用。故在临床上XXX采用西壮医结合办法探讨治疗风湿类疾病取得了一定经验,在参加全国风湿类疾病学术交流会上,多篇论文获奖,卫生所被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类疾病协作组接收为协作组成员。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及杂志社联合行文给XXX医生,建议向当地政府申办风湿、类风湿病研究所”,在运用壮医壮药医疗风湿、类风湿病经验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从血液流变学、免疫学和生物学方面进一步研究,以提高传统疗法的科学性,以利向国内外推广。

XXX的三篇论文《壮药吹风藤汤、吹风藤酒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568例临床报告》、《壮药治疗骨关节炎》、《壮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荣获世界中医骨科最高成就奖的尚天裕国际科学二等奖。

中医正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篇3

刘忠军是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及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致力于脊柱外科领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30余年,是全国赫赫有名的脊柱疾病治疗专家。同时,他是连任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刘忠军对熟悉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积极建言献策,成效斐然。

谈到近10年来的履职经历,这位以严谨、务实著称的医学专家非常谦虚,他坦言,自己也是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渐找到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立足点、着眼点和有效发挥作用的可行路径。

从出生的那年就注定和北医三院结缘

刘忠军出生的1958年,北医三院骨科也刚好在这一年创建,看来他是命中注定与北医三院的骨科有缘。刘忠军出生在一个毫无医学背景的家庭,他在北京西直门内读完小学、中学,1977年毕业时赶上恢复高考,因喜爱数学,性格沉静,老师推荐他报考了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5年后分配到北医三院工作至今。

当时北医三院的骨科已小有名气,在全国最先开展用手术的方式治疗颈椎病。虽心仪这个科室,但新建成的神经外科更需要年轻的血液。在住院医生阶段,刘忠军把相关学科,如胸外科、骨科、泌尿科、麻醉科等轮转一遍。之后,他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骨科。后来他分别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学习研修共计30个月。他说,当年国内的设备、技术、学术水平很低,能看到差距,才有动力,特别是学到了很多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理念,这对后来的专业成长和研究非常重要。

1988年刘忠军赴美学习,第二年9月回国。那个年代出国成风,人人想方设法出国,出去就不想回来。当时在美国的同学劝他留下来,但刘忠军还是义无反顾地回来了。

刘忠军的想法非常朴素:我想做临床医生,特别是想继续做骨科医生,而这在美国难上加难。我学的是医,如果离开这个职业,那是一个太大的浪费。再说,美国有那么多好医生,并不需要我,但是中国需要我。

现在回想起来,刘忠军仍然觉得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一届他的同学出去了一半,大多改了行,现在留在国内的反倒一直在做医学专业方面的事。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仁爱的情怀。从1982年毕业来到北医三院骨科,刘忠军就怀揣着一个朴素的追求,那就是:“做一名称职的、让病人信赖的医生。”因此,无论是在1992年担任骨科副主任,还是在7年后开始全面执掌骨科大局,刘忠军都没有荒废自己的主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刘忠军在国内第一个引进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技术,随后,又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技术。这两项技术的应用成功,让刘忠军成为脊柱领域内的知名专家。

最近几年,刘忠军将颈椎疾病微创手术治疗,以及脊柱肿瘤的根治性治疗,作为自己研究的主攻方向。该研究获得了卫生部重点项目基金及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的支持。同时,刘忠军在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研究目也取得重要进展,临床疗效令人瞩目,其相关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骨科中青年医师论文评比一等奖及首届全国骨科留学归国人员学术论坛优秀论文特等奖。

正是凭这种执着的创新与努力,刘忠军不仅在专长的医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把北医三院骨科管理得井然有序,成为技术型干部的典范。2007年,北医三院骨科临床医疗团队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创新团队”荣誉称号,这让作为团队带头人的刘忠军颇感欣慰。在他看来,这一成绩与北医三院骨科一脉相承的独特的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大学的附属医院,我们肩负的使命,不仅是要将接触的病人治好,而且还要将治病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的一代,让他们也成为合格和出色的医生。”刘忠军说。

要为科技创新建立绿色通道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从200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刘忠军的议案和建议基本都与医疗卫生事业有关。针对看病难、“血荒”等问题,他提出了提倡自体血回输、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体系、规范外国医师在中国行医的相关管理规定等议案建议,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近年来,在骨科医疗技术研发的实践中,刘忠军逐渐感到管理机制落后对科研技术创新的束缚。2015年,他在全国两会上呼吁,要为科技创新建立绿色通道。

刘忠军拿出他研制骨科3D打印金属内植物的一项成果――一块钛合金材质的3D打印“人工椎体”,对记者介绍道:“相比以前在骨科手术中使用的其他材料,它的结构更加适合跟人骨融合。”然而在这项技术的研发方面,刘忠军觉得自己的团队“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按照现行机制,凡用在人体上的东西,都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观察和有关部门详细的审批流程才能上市,这有一定的合理性。”刘忠军说,但因为漫长的审批,他的科研团队研制出的3D打印内植物,2012年已开始做临床观察,之后是在等待了漫长的审批手续才获准注册上市的。而美、韩、德等国的类似产品,科研起步晚却往往可以在较短周期内上市。

“像3D打印的材料钛合金,已经是医学上成熟安全的材料,完全可以越过‘繁文缛节’更快地惠及病患。”刘忠军说。

为此,他提出要用体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我们科技创新产品的审批制度能不能有所改进呢?”举着3D打印“人骨”,刘忠军发问。值得庆幸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在创新医疗产品的法规和管理措施改革方面加大了力度。

2016年的两会上,刘忠军聚焦科技创新领域的问题,比如审批是不是必须经过临床观察?类似3D打印骨骼的技术,涉及专家、食药监局、卫计委等多个层面,能否形成一个联席机制?

此外,他还将建议围绕十三五规划特别是医疗系统的五年规划,在基础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其中一项内容是着手建立疾病注册登记系统,鼓励医疗科研人员的工作重心向那些最常见的、患病人数多的疾病倾斜,使这类疾病的治疗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并将治疗费用控制在一个更加合理的区间,而不是只抓疑难杂症。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对刘忠军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过去我只对专业、对科技领域的事感兴趣,接触到社会以后,逐渐体会到单纯搞专业能做出贡献,但这个贡献未见得是最大的。有时你在专业领域费了很多劲,作用远不如用政策和法律来推动,如果这两者结合,作用会更大。”

“比如3D打印这个事,如果我们只在医院潜心研究,再研究10年,还是出不去,但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部委办理,通过立法把这个科技成果推到社会上,这个贡献比单纯做一件东西两件东西要大得多。”刘忠军说。

2017年的“两会”,刘忠军关注的热点毫无疑问还是科技创新。他也会再次建议改革审批流程,力推3D打印内植物创新技术尽快上市,解决患者疾病痛苦,惠及广大民生。

刘忠军说:“我希望今年能有变化,解决一些瓶颈问题。通过这一年的思考,我对其中的问题体会更深了一点,我想在有些方面再进一步提一提,促一促,使其变得更加合理。”

医学人才不均是“号贩子”现象根本原因

对于老百姓所说的看病难,记者也向刘忠军提出了问题。“从目前看,看病难并不是就诊难,而是上大医院难,看专家难。而这其中部分原因是在于患者不信任社区医生,认为他们看不好病。有些病人找了几个,甚至十几个医生反复看,无形中增加了就医人次。同一个病,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却完全不同?这就反映出,目前我国医生的水平差距比较大。医生水平差距大的原因,还是培训体制不科学、不合理造成的。”刘忠军说,我国医生除了数量不足之外,素质也参差不齐,客观上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加剧了医疗资源供需矛盾。

刘忠军坦言,“十二五”期间,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人民群众的看病负担进一步减轻,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分级诊疗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患者直接涌向大医院就医或异地就医,并由此产生的“看病难、挂号难”等情况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刘忠军以自己工作的北医三院为例,2015年门诊、急诊就医患者总量高达421万人次。2016年年初,一段名为“女孩怒斥医院号贩子”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相关问题的严重性。

刘忠军认为,造成分级诊疗运行不畅、患者直接涌向大医院就医或异地就医的原因复杂,但高水平医学人才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不同级别和不同地区医院不能提供均质化医疗服务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他说,如果能像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大多数患者在家门口不同级别的医院都能享受到相同水平的医疗服务时,相信就不会有人愿舍近求远地涌向大医院,目前活跃于各大医院的“号贩子”也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由此可见,如何做到让高水平医学人才在各地区及各医院合理分布,进而实现医疗服务的均质化,是“十三五”时期应当重点着手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刘忠军建议大力加强三方面工作:

加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在国家教育部、卫计委等六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自2015年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这项制度将改变医学院校毕业生直接上岗执业行医的落后模式,对医生总体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从目前运行的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投入和推动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亟需加强并注重实效。

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医生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基础,然而真正能够满足患者看病需求的是各个学科的专科医师。由于尚未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造成各级各地在岗执业医生能力和水平相差悬殊,不能提供均质化医疗服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着手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应当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做到医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均衡,才能实现全行业医疗服务的均质化。

为欠发达地区和二级以下医院的医生提供更多专业培训机会。目前国内各级各地区医生接受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机会是不均等的,总体上发达地区、大医院的医生可以获得较多的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机会,而亟待提高能力水平的欠发达地区和二级以下医院的医生反而缺少学习交流深造的机会,这从客观上又加大了各级各地区医疗水平的差距。“十三五”期间应当注重改善这种不合理状况,使欠发达地区和二级以下医院的医生尽快提高能力和水平,吸引当地患者就近求医。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之初,刘忠军一直认为自己的使命是从本专业的立场出发,提出议案建议,以及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然而近几年,他感觉到自己对这一使命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

以前觉得自己做医生很辛苦,接触了很多行业之后,会发现其他的工作都很辛苦,压力也都很大。“我的视角越来越多地从个人专业转向社会层面。”刘忠军的视野从“为病患找症结”上升到了“为社会建言”。

“面对一个涉及医疗领域的问题,我不再只考虑如何让我们这个行业更好,而是更多关注,这在社会整体层面合理吗?如何能在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上让资源得到最好的利用呢?”

中医正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篇4

走上从医之路

1933年,孙达武出生于湘北石门县泗水河畔的一个小山村,父亲孙晋川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郎中,家里开了一个小小的药铺。孙达武上小学时,父亲教他辨认中草药,背诵简单的药方,让他粗知一些中医药常识。12岁那年,他就能为人抓药,协助父亲熬制药膏。16岁那年,父亲正式收他为徒。父亲的悉心教导,加上夜以继日的刻苦学习,孙达武的医术日益精进。

18岁那年,父亲因肺病离世。第二年,母亲也去世了。家里只剩下他和9岁的妹妹。那段日子,他做挑夫,打过短工,辛苦养活自己和妹妹。但每每夜深人静,他依然做着自己的梦,那梦便是承父志以习医。

22岁那年,孙达武的医生梦终于实现了。那是1955年12月,他领到了一张石门县人民委员会医师诊所临时开业执照,准予在子良区茅坪乡开业,从医类别为内科。1956年春,孙达武被招入子良区联合诊所,兼任区卫生协会秘书,并辅导中医学徒班学习。

1958年,孙达武从泗水河畔考进省城的湖南中医进修学校(即今湖南中医药大学前身),毕业后分配至湖南省中医院师从骨伤科泰斗张紫赓,转攻骨伤科。这师徒俩甚是投缘,一个识才,一个好学,形影相随10年。10年里,孙达武练就了一手绝技。

孙达武的治病宗旨是能不开刀尽量不开刀,最大程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他的手上功夫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长沙一位八旬老人摔伤,左手腕部骨折。孙达武实施复位术时,双手虎口扣住患者左手掌大小鱼际部,让一助手握住患者前臂中段做对抗牵引,等骨折端顺势牵开后,术者端提、屈曲腕关节,骨折迅速复位,一气呵成。

骨伤科的病变,有时并不在疼痛处,但却逃不脱孙达武的慧眼。有一个李姓患者,总是胸闷、胸痛,反复发作达3年之久,去了不少医院,作了各种常规检查都找不到确切的原因。患者来找孙达武,孙达武用手一摸,发现患者胸椎左侧相应椎间隙有明显压痛点,经过照片,立即判断是胸椎五六椎间盘病变,通过手法按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一个月后病人的症状就消失了。还有一位患者,脑震荡痊愈一年之后又复发头痛头昏,别的医院把患者当成脑震荡的后遗症来治疗,却始终未能治愈。于是患者辗转打听,求治于孙达武,孙达武接诊后发现是颈椎问题,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病人康复如初。

台湾的古稀老人黄女士,患三叉神经痛16年,严重时连吃饭、说话、洗脸都能引发病症。为了治病,黄女士跑遍海内外多个地方,也找过不少名医,却仍然只能短时间缓解病情,而后又频繁发作。因为害怕发病,她常常不敢洗脸,不敢吃饭,甚至连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引来剧痛。一次探亲,她听说孙达武在治疗疑难杂症上很厉害,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孙达武。孙达武依据经络学说与神经解剖学原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采用颈位按摩加上内服活血止痛解痉通络药物的中医疗法,只用了几百元钱就将黄女士十几年的顽疾治愈了。重新找回生活信心的黄女士称孙达武为“华佗再世”。

膑骨软化症是骨伤科中常见的疾病,大多数人认为是难治之症。当前通常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纳或做膝关节镜检查进行治疗,但总体效果一般。孙达武认为此病发病的原因是长期劳损导致局部循环障碍所致,应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药内服与外用的治疗方法。长沙市王女士双膝关节疼痛难忍,导致活动障碍,一年以来不断加重的病情让她离开了工作岗位,只能拄着拐杖生活。经过孙达武精心诊治,半个月之后,王女士就丢掉了拐杖。仅仅一个月,王女士的双膝就恢复了功能,并且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不为良相为良医

孙达武不仅致力于临床诊疗,而且注重自己经验的总结和传承。他撰写有关骨伤科论文40多篇。《略谈伤科内治法则》等论文,先后在《中国骨伤》《中医正骨》《中国中医骨伤杂志》等专业刊物发表。1994年,他的成果获首届世界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奖。1995年,他被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并被评为湖南省十佳医务人员,省高教系统模范共产党员。1997年1月,经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0年12月,67岁的孙达武被评为首批湖南省名中医。

人生天地当有为,不为良相为良医。”孙达武行医胆大心细,以白求恩为榜样。1989年,孙达武回家探亲。当地村干部覃某的妻子患牙痛病久治不愈,痛牙全拔掉后疼痛依旧。孙达武检查后,l现其病在牙,根在颈椎,是颈椎病压迫神经所致。通过穴位按摩和用药,把患者牙痛病治愈,在患者所在的山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孙达武在全家户口迁入长沙市之前,每年都会回乡探亲,每次回去都要给乡亲们免费诊病,每次回乡的半个月探亲假期间,都要开五六百张处方。当地的乡党委书记一次在群众大会上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孙教授每次回乡探亲帮乡亲们诊病,不收诊费还倒贴药单子钱,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有一次,一个60多岁的孤寡老人胸部挫伤合并肺部感染,无钱住院,孙达武不顾工作的疲劳和年事已高,免出诊费亲自上门为老人治疗,直至其康复。孙达武这样的好事做了许多。他数十年如一日,给病人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在诊费未提高之前(现已按名老专家标准收挂号费),他每天诊治患者达三四十人次,不把最后一个病人处理好不下班。曾有人粗略统计过,自1959年以来,孙达武经手治愈的骨折脱位整复病例,仅桡骨远端骨折就在万例以上。同时,他平均每年看门诊达万多人次(65岁以后改上半天班),为病人倾注了满腔心血。至今,他仍然担负着治病、带徒(相当于博士研究生)和科研任务,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在看病时,有的门诊病人少了一点钱,要他更改处方上的药量时,他坚持不改药量却自己资助药费。他曾收集一些旧拐杖,放在门诊室旁,免费为病人提供方便。总之,他时刻为方便病人着想。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肩腰腿痛”的侵袭和威胁,认为脊椎好像变得特别脆弱了。孙达武认为,脊椎是人体的支柱和中轴,重在保护。他说:“无论是颈椎病、关节炎、肩周炎,还是椎间盘突出等,都要防胜于治。特别是在秋冬好发季节,像关节炎、肩周炎,要让关节免受风寒,还要注意锻炼,有空多按摩按摩,就可避免不发作或少发作。椎间盘突出则要防止腰腿受凉,过度劳累。腰椎病患者在拎东西时,宁可屈膝也别先弯腰用力,任何时候都要尽量保持腰部挺直以防扭伤。”他经常以此告诫被治愈出院的患者。

2002年,湖南省邮电局一个姓张的患者,因股骨骨折并股骨头坏死,在医院做了全髋置换术,术后感染,又开了3刀,创口仍未愈合,先后花了10多万元,对继续治疗已失去了信心。经友人介绍,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咨询孙达武。孙达武检查后认为,他的病可以用托里解毒的中药内服,外用去腐生新散药,即可奏效。开始,患者半信半疑,后来按其要求服药治疗,创口果然愈合。

农村患腰腿痛病的病人很多,一般都难以完全治愈。1998年,茶陵县潞水镇农民彭某患了这种病,疼痛难忍,行走艰难,经外院cT扫描为腰突症,需手术治疗,因无钱交足住院费,放弃治疗。后经一亲戚介绍来省中医院,孙达武用自己的验方“健芪归附汤”治疗患者,患者很快被治愈。事后,茶陵县前后来了近百人到长沙找孙达武治疗同样的病,多数人都已治愈,少部分患者也缓解了病情。当地农民都说:“只有孙教授才是真正的名医。”据了解,关于“健芪归附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验研究,曾于1997年3月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大医精诚誉满潇湘

孙达武精通传统医学,遵循古训,又不断学习现代医学,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追求创新。他非常重视医德医风,把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对于王清任的“求是创新”精神很敬佩,对《现代骨科学》等专著潜心研读,结合临床实践加以运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做到继承不泥古和发扬不离宗。青年r,因骨伤科专业书籍太少,他常常借着别人的医书一页一页地抄录,至今还保留着近百万字发黄的笔记本。他的兴趣除了治病以外,就是买书、读书、教书、写书。他有数十万字的著作和论文,记述着他长期从医的经验和总结。每遇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邀请他参加,他都尽量出席。他认为这是学习的极好机会,可以在交流中得到提高。2002年3月,孙达武欲应邀去香港参加世界第四届骨伤科学术交流大会,宣读《略述骨内高压症(血瘀症)与活血化瘀》的论文。会议期间,正是他七十大寿的日子,家人劝他留在家里过生日,他却说:“生日年年有,但是去参加世界性学术会议却不常有。”

2003年,年满七旬的孙达武从临床一线退休,但他仍然坚持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到医院坐诊。他坐诊期间,除了省内外的患者外,还常常有国外的华侨华人慕名而来。为了更好地为患者诊治病情和治疗疾病,孙达武经常延长坐诊时间,有时候忙起来,只得请夫人中午送饭过来。

为了让自己的医术和手上功夫流传于世,造福广大患者,孙达武处处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为榜样,在传道、授业、解惑上,从不保留,而是倾囊相授。他的3个儿子(孙绍裘、孙绍卫、孙绍丹)相继走上从医之路,并取得突出成就;众多弟子也已经成为省内外骨伤科骨干人物;他还培养了进修医师90余人。现在,他正抓紧时间,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治疗经验撰写出来……

2011年2月25日,是孙达武八十华诞,湖南省人民政府和省卫生厅领导及医学界众多同行、学生欢聚一堂,为他祝寿。曾经担任过湖南省省长的陈邦柱亲笔为孙达武题写了“中医世家,正骨大师,医德高尚,惠济世人”的题词。

中医正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篇5

――小学生嘎尔科日记

2010年,阿坝州阿坝县安斗乡华洛村大骨节病患者查不索告别住了几十年的泥巴棚,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房。

搬家这一天,一家人特意来到乡政府,给党委政府工作人员敬上一碗青稞酒。他告诉记者:“我要永远记住共产党的恩情,是党和政府让我们大骨节病区的患者彻底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过上了幸福生活!”

查不索是阿坝州开展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的受益者之一,而阿坝县河支乡河支村大骨节病患者色泽于2009年12月就搬进了新房。

“太感谢党和政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大骨节病患者的今天!”色泽眼里满是感激之情。

阿坝州于2008年启动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立足解决贫病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紧围绕“解决一方疾苦、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全面推进试点工作。

易地育人,病区儿童迎来曙光

“今天,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现在的学校比我们原来村里的小学漂亮多了,老师对我们特别关心,寝室里的生活用品全是新的……”2008年9月25日,易地到阿坝县城关二小就读的学生嘎尔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嘎尔科所在的阿坝县柯河乡格玉村是大骨节病重灾区,全村八成以上的村民都患有大骨节病,像嘎尔科这样受益于“易地育人”的孩子还有很多。

华旦甲木措是阿坝县的一名藏族学生,他的家在大骨节病非常严重的河支乡。得益于“易地育人”政策,他便来到非发病区安羌乡的寄宿制学校就读。

“到新学校读书,我们就不会再得那种怪病了。”提起大骨节病,华旦甲木措仍心有余悸,说起现在的生活却是满脸笑容:“在新环境里很高兴,老师经常给我补课,同学们也热心帮我。我也不担心大骨节病了。”

科学研究发现,5至15岁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很容易被侵害关节软骨,感染上大骨节病后,将长期饱受折磨。根据这个实际,阿坝州启动了“易地育人”工程,三年累计投入资金2.97亿元,将病区2.64万名5周岁以上儿童全部纳入非病区学校就读,并及时兑现每人每月100元(2009年增加为120元)的生活补助和离校两个月的口粮;并解决学校供水,改扩建校舍,购置课桌凳、钢架床及洗浴设备、实验仪器等。

国家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到阿坝州调研时强调:“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首先要让孩子远离病区。”在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下,阿坝的“易地育人”工程让儿童远离大骨节病,病区儿童迎来了平安健康。

加强医疗保障,让患者无后顾之忧

蒋巨峰省长认为阿坝州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卓有成效,强调要优先解决病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为病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由此,阿坝州将“加强医疗保障”作为关键点。

若尔盖县坚持集中供养的原则,让重度大骨节病老人安享晚年。记者到若尔盖县敬老院采访时,恰好碰见入住敬老院的Ⅲ度大骨节病患者索科老人,正和敬老院的护理人员愉快地聊天。

“在这里生活得好哦,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卡卓、卡卓(平安吉祥)!”老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卓姆老人正坐在院坝里和其他老人聊天,他说:“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还经常有人聊天,真幸福。”

敬老院内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一名医生正在给老人们测血压、量体温,老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这样的温馨场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病魔正在远去。

中医正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篇6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治;预防措施

【中国分类号】R5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86-01

骨质琉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于人体低骨量,骨细微结构破坏从而造成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以早在我国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达近9千万人次。又据2009年相关统计,我国已有6000~8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中老年人患病率达80%以上。这是何等高的比例,可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之大敌。此病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症状。病人多需卧床,不仅给个人身体带来负担,对其家庭以及社会也造成较大影响。此病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未来的严重问题之一。在社会及社区近早的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并对其患者普及较好的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对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质量以及生活质量起到较大的现实社会意义。本文就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社区诊治以及预防措施作一简单分析讨论。

1.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

1.1遗传有关因素:跟其它各种疾病一样,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也会受到遗传方面的影响。从遗传学角度来看,人体雌性激素受体和维生素D受体对于骨质疏松及骨折等的发病率起着一定的影响。两种受体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型都会有差异,导致了在同样外界因素下,此病患者会产生不同的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发病率,治疗期间的药物敏感性等,都有所不同。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示,骨密度峰值的决定因素就是遗传基因。所以遗传基因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有着决定性作用。

1.2自身与外界有关因素:除了遗传外,自身和外界的有关因素也是造成此疾病的主要原因。如各人的自身年龄,性别差异和不正确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营养等。又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50岁以上的发病率较高,而男性相对较低。这和人体自身的内分泌代谢改变有关,女性在绝经期后表现尤为明显。生活习惯方面,每人生活中都有一些相对不正确的行为,如吸烟,饮酒,身体锻炼不足等。饮食方面,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每个人因为摄取量不同,导致了骨骼发育生长的差异。以上这些都成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社区诊断

通常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以下几种社区诊断办法:

2.1骨密度的测量,通常在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下,结合本国现状,将种族、地区、性别、年龄等不同人群的骨量蜂值作为参考依据,对比患者病历数据。

2.2骨定量超声检测,一般使用宽幅超声衰减(BAND)和速度改变(SOS)参数作对比检测。

2.3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一般使用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和骨吸收的生化指标做对比检测。

2.4X线吸收法,一般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其中包括了定量(TIQCT)、单能X线骨密度仪(SXA)和周围定量CT(POCT)。

以上四种诊断法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比较适合的社区诊断办法。骨密度的测量一般示为最直接,明确也是最终的判断方法。其它一些检查也可以作为此病的辅助鉴别手段。

3.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3.1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此病没有特效药物。通常使用常用骨质疏松症药物,刺激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中药等治疗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原则以骨折阈值为核心,当骨密质高于骨折阈值时,采用抑制骨吸收类药物,起到防止骨量缺失;当骨密质低于骨折阈值时,则采用刺激骨形成类药物,起到降低骨折率和提高骨量的作用。

3.2预防及治疗手段:

3.2.1有效的认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通过推广此病的发病因素,诊断方法及治疗等各方面知识从而使病患能进一步了解此病。起到对未发病者合理预防,发病者积极治疗的良好效果。

3.2.2改善饮食从而有效的营养骨骼,老年人因为肠胃消化道能力下降,代谢率降低等因素,容易产生代谢的负平衡。所以要特别重视合理的饮食习惯。建议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钙摄取量在800~1000mg/d为最嘉。多吃钙类食品,如奶类制品,豆类等,同时配合维生素D的适当摄取。各种动物内脏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正确的饮食计划和习惯是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途径。

3.2.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正常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照顾骨骼。人体骨骼的损害,往往因为不良的生活作风造成,过量饮酒,吸烟,刻意减肥等。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对此病的预防以及治疗都有莫大的好处。

3.3.4合理有效的运动,通常人体在30至35岁间达到骨蜂期,之后骨强度,骨量逐渐下降。又据专家表示,决定骨强度的首要因素是肌肉的质量。合理有效的运动更能加强肌肉的质量及骨骼的质量。积极合理的运动对预防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运动中应该特别注意跌倒,摔伤,避免意外的骨折,骨伤等。

针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适当的使用预防性药物,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持久的健康教育能为此疾病带来最长远有效的社会,经济意义。而对此病患者则应该进一步重视改善生活质量,饮食习惯,合理加强运动等方面。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预防意义比治疗意义更为现实重要。

参考文献

[1]元建华,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护理指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10):1238~1239.

[2]刘素彩,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社区预防[J]中国全科医学,2001,4(2):931

[3]黄明炜,张俊,朱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5):42-44

[4]倪姗姗,林梅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保健指导[J],中外医疗,2009,30:165

中医正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篇7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中药临床分析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疑难杂病之一,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所造成的最终结果。股骨头坏死发生后,由于软骨下骨破坏或股骨头塌陷导致髋关节功能变差,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在治疗方面也比较困难,因此,该疾病目前得到临床广泛关注[1]。本院于2010年2月-2012年6月对5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进行中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56例(62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1~55岁,病程4天~2年。单侧股骨头坏死37例,双侧18例。病因分类:髋关节外伤者3例,激素过量使用38例,过量饮酒者7例,其他原因不明者8例。诊断标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疼痛或压痛、跛行、髋关节正常活动受限等。X线片显示股骨头有骨质疏松及骨质破坏像,边缘局部处损缺不圆滑,股骨头缩小变形。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手术髓芯减压。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应用中药,具体为:风寒湿痹型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气滞血瘀型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气血亏虚型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痰湿型采用指迷茯苓丸加减,9g/次,2次/日;肝肾亏虚型采用虎潜丸,9g/次,2次/日。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髋关节疼痛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功能,可自由行动,坏死骨细胞彻底吸收,承重骨小梁及张力骨小梁的几何形态、承载能力、骨密度均恢复正常;②显效:休息状态下和短距离行走,髋关节不再疼痛,活动范围和跛行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坏死骨细胞和硬化性骨质的明显吸收,囊状透光区基本得到充填,骨小梁已形成,承重骨小梁和张力骨小梁形态、股骨头密度基本正常;③有效:部症状分减轻或消失,骨细胞坏死停止继续进展,硬化性骨质部分吸收,骨小梁部分形成,股骨头低密度区和三角区骨密度有所恢复;④无效:髋关节疼痛和跛行症状无缓解,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未改善[2]。

结果

Harris评分比较全部患均按计划完成治疗,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Harri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及1年观察组分别为65.78±6.47和83.41±8.47,而对照组分别为57.73±7.06和67.52±6.8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影像学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年的总有效率92.86%,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细胞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3]。股骨坏死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治疗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早期的积极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自身股骨头,可以减缓甚至避免病情进展及股骨头塌陷的发生,如果早期并未得到良好的治疗,病情进展发生骨关节炎时,患者只能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4]。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髋关节阵发性的疼痛、酸痛,首要症状是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重,随着病情进展,阵发性的疼痛转为持续性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周围的肌肉发生萎缩,还常常伴有下肢疼痛或畏寒,甚至出现下肢缩短,跛行,造成残疾,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目前,股骨头坏死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是非手术综合疗法。

祖国医学无明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名的记载,一般认为此病属中医“骨痿”“骨痹”“骨蚀”的范畴,主要与“瘀”“痰”“虚”密切相关[5]。现代研究认为,坏死的主要和直接原因就是股骨头周围动、静脉栓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这一病理变化在股骨头坏死的各个阶段都有发生。故活血化瘀,祛邪通络,益肾壮骨为基本治则。人体是有机整体,各系统功能有强有弱,各脏器功能有高有低。总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鲍自立,孙宣.中药结合小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3):45-46.

2叶建红,毛向东.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研究,2006,19(2):21-22.

3何伟,陈镇秋,张庆文.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2,44(4):50-51.

中医正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1篇8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摘要:

目的:探索常规检验项目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MM患者7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人群75例(对照组)。对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检验项目中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淋巴细胞比例(Lym%)、单核细胞比例(Mon%)、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球蛋白(Glb)、血清尿素(Urea)和血清肌酐(Crea)的数据进行均值及阳性率(结果不在参考范围内定义为阳性)比较,并对相应项目的阳性率进行病例组内比较,进一步筛选明显有异常的项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从而探索常规检验项目在M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WBC、NEUT%、Lym%在均值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阳性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内进行比较发现,Hb(96.0%)、Glb(85.3%)和TP(77.3%)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项目(P<0.01),其余项目的阳性率均低于70.0%;联合Hb和Glb做Logistic回归分析并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这两者联合对MM的预测及诊断价值较大。结论:常规检查项目的有效应用可为MM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可以减少MM的误漏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常规检验项目临床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B淋巴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的疾病,也被称为恶性浆细胞骨髓瘤,目前仍然无法治愈。MM的特点是骨髓被恶性浆细胞所代替,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和广泛渗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成分(M蛋白)大量的出现在血清或尿液中,抑制了正常的多克隆性浆细胞增殖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分泌,损伤了多个器官系统,机体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1-3]。MM是一种好发于50~60岁(中位年龄62岁)中老年人的疾病,男女发病比例大于1。MM的年发病率约占所有恶性血液系统类疾病的15%,约占人体所有恶性肿瘤的1%[4]。据相关文献报道,欧美国家MM的年发病率为4/10万[5],而我国每年约有2万~5万人患MM,目前已成为仅次于淋巴瘤的第二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6]。

MM的主要症状为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贫血和骨病,即“CRAB”症状[7]。由于靶器官受影响的先后顺序和轻重程度都有所不同,临床上症状多为复杂表现,极易误漏诊[8];且多数患者的首诊科室不是血液科,常为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科室,以致MM确诊的难度增加。近些年来,我国MM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性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化,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现今已成为威胁群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常规检验项目在M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减少MM的误漏诊,提升MM的确诊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收集我院从2012年1月—2019年9月被确诊为MM的患者75例(男31例,女44例;平均年龄65岁)和健康体检人群75例(男30例,女45例;平均年龄64岁)。对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相应常规检验项目中的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NEUT%)、淋巴细胞比例(lymphocyte,Lym%)、单核细胞比例(monocyte,Mon%)、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s,PLT)、血清总蛋白(totalprotein,TP)、血清球蛋白(globulin,Glb)、血清尿素(Urea)及血清肌酐(creatinine,Crea)进行比较分析。

1.2试剂和仪器

贝克曼库尔特实验系统有限公司的球蛋白测定试剂盒和总蛋白测定试剂盒;强生肌酐测定干片试剂盒;强生尿素氮测定干片试剂盒。

BeckmanCoulterAU生化分析仪,SysmexXE-5000血液分析仪,VitrosFS5.1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

1.3方法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常规检验项目均值及阳性率的差异;病例组内比较常规检验项目阳性率的差异;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进一步做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均值比较选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构成比比较选用χ2检验,多因数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诊断价值则采用ROC曲线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与病例组常规检验项目的比较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WBC、NEUT%、Lym%在均值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TP、Glb、Hb有显著改变外,其余项目中即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均值水平大部分落在正常参考值区间。详见表1。

2.2病例组和对照组常规检验项目阳性率的比较

以临床参考范围为标准对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常规检验项目以在参考区间内的结果为阴性、以参考区间外的结果为阳性,比较2组常规检验项目阳性率的差异,发现所有项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病例组内常规检验项目阳性率的比较

参照表2的统计结果,可见病例组中常规检验项目的阳性率变化幅度较大,从26.7%~96.0%,为更好比较它们在提示MM中的价值,我们对病例组常规项目阳性率进行组内比较,发现Hb、Glb、T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项目(P<0.01),见表3。

2.4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预测MM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合上述统计结果,以P<0.1为标准筛选有价值的自变量,将病例组MM直接导致改变明显的项目Hb、Glb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把Hb转变为分级变量再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以下标准:在参考区间内定义为0级、90g/L<Hb<参考区间下限定义为1级、60g/L<Hb<90g/L定义为2级、30g/L<Hb<60g/L定义为3级、Hb<30g/L定义为4级,建立的Logistic模型:Logit(P)=-6.923+3.894XHb+0.105XGlb(表4)。从回归模型可见,Glb为预测MM发生的危险因素,而Hb为预测MM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2.5绘制ROC曲线判断常规项目在MM中的诊断价值

结合上述统计分析的结果,对Hb、Glb和TP绘制ROC曲线(图1),判断它们在MM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它们的最佳临界值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表5)。

以最佳临界值为标准,联合Hb、Glb对MM的诊断价值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0.0%和98.7%。

3讨论

在1850年,英国医生WilliamMacintyre首次提出MM,一种骨髓浆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9]。

MM患者的机体基因发生突变和造血的微环境发生改变等原因,骨髓恶变浆细胞无限增殖,导致多个器官脏器受到损伤,这也导致了MM的临床表现复杂且常见,早期难以轻松下诊断,极易导致临床医师漏误诊[10]。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外,误漏诊的原因也可能在于初诊医师对MM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缺乏一定的认识和鉴别能力[11]。

MM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10万,即使在血液科中是一种常见病,但对于其他非血液科的临床医生来说仍是一种少见病。而大多数MM患者的首诊科室并非血液科,而往往是其临床表现所相对应的科室。非血液科的临床医生对MM缺乏一定的了解,常被MM的复杂的临床表现所迷惑,从而耽误了诊治。曾有文献调查发现,初诊为MM的患者仅有14.17%~23.37%是直接到血液科就诊的,其他患者首诊科室则以骨科最多(29%~39%),其次为肾病内科(16.54%~16.57%)[12]。倘若就诊医生经验不足,对MM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会导致MM的误诊和漏诊。因此,需要加强非血液科的临床医师对于MM的认识。

疾病的诊断往往是从常规检验项目开始发现异常,完善相关检查最终明确诊断。大多数MM患者的骨髓瘤细胞发生异常增殖,骨髓基质受到损伤,造血微环境异常,无法进行正常的造血,因此MM患者多半是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大多数都会降低,在病例组中的Hb均值为(73.61±22.44)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b降低可作为一个有价值的提示指标,但由于导致贫血的疾病很多,显然单独Hb降低在预测MM方面的意义并不大。而MM作为血液肿瘤也不像其他血液肿瘤会引起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显著异常,从结果分析看来,病例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均值水平较对照组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即使血小板计数存在差异,但与其参考区间相比阳性率仅为40%,这是导致MM误漏诊率较高的原因。MM患者的肾脏损伤中主要是骨髓瘤细胞所分泌的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轻链在肾脏的沉积[13]。病例组尿素、肌酐的均值水平分别为(7.86±6.17)mmol/L、(166.79±158.07)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36.0%、61.3%,这可能与疾病发展的病程有关,患者处于不同的疾病阶段对应的肾损伤改变不一,这也是导致MM误漏诊率较高的原因。

大多数MM患者的球蛋白会升高,总蛋白因此也会升高。从均值水平上看,病例组中的TP(97.85±22.16)g/L、Glb(69.83±26.14)g/L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组间和组内的阳性率比较中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TP和Glb可以作为提示MM的指标,然而从数据分析中可见TP的阳性率要低于Glb,而ROC曲线结果也显示TP对MM的诊断价值及灵敏度也不如Glb,分析原因一方面是Glb的升高程度不足以让TP超出参考值水平,另外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看MM患者的肝细胞白蛋白的合成水平会下降,同时由于肾功能的损伤导致白蛋白肾性的丢失,白蛋白会降低,在球蛋白与白蛋白一升一降的情况下总蛋白的水平未必会升高。因此,本文将Hb和Glb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作为预测MM的危险因素,建立的Logistic模型:Logit(P)=-6.923+3.894XHb+0.105XGlb,在Logistic模型中,我们发现Glb为预测MM发生的危险因素,而Hb为预测MM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进一步联合Hb和Glb对MM进行诊断分析,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0.0%和98.7%。

综上所述,我们在常规检验项目中若发现患者贫血、高球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未见明显异常时,应及时开展MM相关的检验项目,如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血清蛋白电泳、血尿轻链检测等,必要时进行骨髓分析,以减少MM的误诊与漏诊。

参考文献

[1]万一柯,侯健.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现状与挑战[J].肿瘤防治研究,2019,46(9):759-765.

[2]巨小英,徐华,常军林,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对红细胞凝聚及输注的影响[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9,32(8):612-613.

[3]孙春艳,胡豫.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36(2):121-125.

[4]韩虹晓,李剑.多发性骨髓瘤与静脉血栓形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2,33(7):456-459.

[5]SanMiguelJ.Multiplemyeloma:amodelforscientificandclinicalprogress[J].HematologyAmSocHematolEducProgram,2014,2014(1):1-7.

[6]SiegelRL,MillerKD.Cancerstatistics,2017[J].CACancerJClin,2017,67(1):7-30.

[7]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11):866-870.

[8]刘志伟,郭桂凤,韩泽平.流式细胞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7,30(9):714-716.

[9]王宁,孙继芹,李晓东,等.43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特征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4):595-597.

[10]曾敏,羊裔明.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多发性骨髓瘤[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1):31-35.

[11]何剑,秦凯炜.12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高血压并肾损害的临床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19,35(5):418-421.

中医正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篇9

关键词:骨科,康复,一体化

骨科疾患是常见病、多发病,许多骨科患者虽然得到临床治疗,但仍有不少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究其根源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合理的康复治疗。精湛的手术是功能恢复的基础,欲达到预期手术目的,必须配合康复。骨科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重建由慢性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1]。

要搞好骨科康复,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一体化治疗制度,使骨科与康复紧密结合。康复科的医师、治疗师与与骨科医师、护士等组成一个一体化治疗小组,共同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评定及康复[2]。这样才能把治疗及功能恢复有机而密切的结合起来,使病人更好、更快、更全面得到康复。

1功能训练

1.1肌力训练

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加强关节的动态稳定性,以防止关节损伤及退行性改变,患者必须进行肌力训练。

1.1.1肌力训练原则[3]

(1)超负荷原则:肌力训练负荷量应超过现有水平,并随着时间逐步增加,递增速度为5%。

(2)在高水平时降低进展速度:肌力训练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接近极限水平时应降低负荷增加的程度。

(3)特异性原则:肌力训练要针对特定的肌肉或肌群治疗,所以要掌握肌肉的解剖与功能,选择正确的动作与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1.2关节活动度训练[4]

关节活动度训练可分为矫正性措施和预防性措施。一般用被动训练、主动训练、助力训练,或配合器械训练等方法。常配合药物和其他物理疗法,如按摩、牵引等,以增加疗效。被动训练适用于肌力在3级以下患者;而主动训练适用于肌力在3级的患者。

1.3关节本体感觉、平衡功能训练

生物力学研究发现,人体的各个关节都有着极其复杂的生物力学特点并相互协调、相互影响,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人体可以更好的应对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此,单纯恢复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并不能完全恢复患者的功能。为此,现代骨科康复医学设计了大量的运动感觉训练技术。其中,指导患者在不稳定支撑面上进行特殊的闭链运动有着非常好的应用价值。以此为代表的如悬吊运动训练(S-E-T)、应用物理康复球进行的腰椎稳定性训练等。

1.4步态训练及分析系统[5]

步态分析(GaitAnalysis)是利用力学的概念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的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任何一个骨科疾病的患者其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如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患者中,大部分都有多裂肌的萎缩和功能失调,部分患者有臀部和大腿软组织的短缩。这就要求康复医师和训练师详细分析每一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2治疗小组

骨科的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医师首先要有康复医学的理念,现代骨科疾病的治疗已经不能停留在仅仅是吃药、手术的阶段,这是“生物医学模式”的方法。在我国大城市中我们的手术设备、内固定置入物及人工关节等都与国外几乎没有差别,手术技巧也不比外国人差。但是治疗的最后效果并不是比手术,而是要看病人最终功能恢复的结果。这就需要康复医学的干预,只有把骨科康复开展起来才能是我国骨科的发展真正跟上世界水平。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国传统康复疗法: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5]。

2.1骨科康复需要遵循的四大理念

(1)不仅对恢复后期或后遗症期的患者进行康复,而且要从临床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要强化临床康复意识;

(2)不仅要掌握康复治疗专业本身的技术,也要熟悉相关疾患,如相关的骨科损伤和疾患的临床处理的原则,以便配合进行康复;

(3)不仅要与康复医学科内各个治疗部门的治疗师联合组成“科内团队”进行康复治疗,也要与骨科和其他相关临床科的医师紧密联系,组成“跨课团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康复治疗;

(4)不仅充分发挥非手术康复疗法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必要的骨科手术对功能康复的价值和作用,及时介绍应做康复性手术的患者到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纠正畸形,增进功能。

2.2护士在骨科康复中的作用[6]

(1)护士是骨科康复治疗小组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骨科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康复医师为患者制定出适宜的康复方案后,需要骨科康复护士指导患者有效的执行,把康复指导融入住院护理和出院后随访的全过程,使患者早日融人家庭和社会中;

(2)护士是骨科康复的健康教育咨询者,及时为患者传授相关骨科康复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提供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恢复心理健康,为骨科康复创造条件,如护士可选择古今中外立意激昂向上的诗句给患者锻炼时诵读,建立其信心;

(3)护士是骨科伤病患者功能训练方法和技巧的具体指导者及辅助器具的操作使用者,护士要树立责任意识,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康复工作目标,为了改善患者肌肉紧张痉挛所致运动障碍,进行体感音乐疗法。

3矫形器辅助

矫形器又称支具,它是通过限制或辅助身体运动,或改变身体力线等,用以减轻患肢骨骼、肌肉系统功能障碍的体外无创固定支撑器材,是现代骨科创伤与肢体畸形治疗康复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现代材料学如热塑性树脂材料和低温加工铸材等新型材料的不断问世以及生物力学的发展,现代矫形器开发、制造、装配都有了很大进步,各种新型矫形器被不断开发使用。但由于目前国内矫形器成本比较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暂时还难以普遍应用。

3.1矫形器的基本作用

(1)固定和保护:通过对病变肢体或关节的固定和保护,可以减轻局部软组织肿胀及疼痛,促进病变痊愈,如用于治疗骨折的各种骨折矫形器;

(2)预防、矫正畸形:如对柔软性脊柱侧弯畸形,通过应用矫形器,畸形可以得到较好纠正;对僵硬性脊柱畸形或足踝部畸形,手术治疗前通过应用矫形器可限制畸形的发展,减轻以后手术创伤;

(3)免荷作用: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可用坐骨承重免荷式矫形器减轻患肢承载重量,有利于股骨头坏死区细胞修复;

(4)抑制站立、步行中的肌肉反射性痉挛:如硬踝足塑料矫形器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可以防止步行中出现痉挛性马蹄内足,改善步行功能;

(5)代偿功能:如小儿麻痹症引起的连枷肢,可应用功能性矫形器,对患肢既有支撑作用又有辅助肢体部分运动功能;

(6)改进功能:指改进患者步行、进食等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如帮助手部畸形患者改进握持功能的腕手矫形器。

当今是信息的年代,在骨科和康复医学领域每天都有新的技术出现。创伤及其修复的概念和技术都在发生改变:骨折的治疗正由坚强内固定转向生物学固定,微创技术应运而生;骨缺损的修复除了手术植骨以外,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成骨因子和填充材料;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和重建不仅有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一些神经营养因子也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在关节镜方面,除膝关节镜以外,关节镜已应用到其他关节,如肩、肘、踝和腕关节,甚至较小的指间关节、以及较深的髋关节。

近来,有些骨科学着认为,未来骨科是以生物学位基础,其聚焦点将有基于机械力学的植入物转变为用再生方法恢复骨与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更多的采用生长因子及基因疗法,治愈骨与软骨的伤病。

参考文献:

[1]刘克敏,唐涛,王安庆,崔寿昌.骨关节功能康复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1)

[2]周谋望.骨科康复的新观念[J].中国社区医师,2009,10

[3]宋佳敏,王霞,高巍等.B超配合胸部CT引导下经皮纵隔穿刺活检术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4)

[4]刘世兴.骨科康复护理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J].临床护理,2008,5(6)

中医正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

【关键词】骨碎补CBCT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中图分类号:R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000-00

颌面部骨质缺损,影响病人面部功能和美观,甚至给病人带来严重的自卑和心理障碍。随着技术的发展,最早应用于延长四肢骨的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被广泛应用于颌面部骨缺损,并得到良好修复效果[1]。但由于颌面骨结构和功能复杂,特别是下颌骨咀嚼、言语等功能影响着牵张成骨的效果。本研究应用骨碎补用于下颌骨牵张成骨治疗,以促进牵张区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提高下颌骨牵张成骨的疗效,并应用CBCT进行效果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口腔科就诊下颌骨缺损需牵张成骨治疗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55岁,平均33.25岁;所有病例随机分为2组,A组:服用骨碎补水煎剂组,共6例;B组:常规药物治疗,不服用骨碎补水煎剂,共6例。两实验组常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器械和设备

牵张成骨器:浙江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伽利略CBCT机:德国西诺德牙科设备有限公司。

骨碎补水煎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以上器械和设备及常规手术用器械、设备均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提供。

1.3骨碎补水煎液的制备[2]

选取中药骨碎补粉末100克,加水浸泡1小时后,增加水量至骨碎补药量的10倍,大火煎制至沸腾,调制温火维持沸腾30min,过滤后留存粉末再次加水至骨碎补药量的8倍,再次大火至沸腾,调制温火维持沸腾20min,再次过滤,将两次所得过滤液体混合,调制温火、开盖蒸馏至过滤液体总量为100ml,此时生药浓度为1g/ml。以上骨碎补水煎剂由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研制并提供。

1.4治疗方法[3]

所有病例按照经典的牵张成骨术内置牵张器植入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实验A组病例进行常规治疗外,每日服用浓度为1g/ml骨碎补水煎剂30ml;实验B组病例进行常规治疗外,不服用骨碎补水煎剂。以上所有治疗均由本文作者完成。

1.5评价方法

所有病例牵张成骨固定期后4周、8周时,CBCT对牵开区新骨形成情况评价,并应用骨密度测量分析软件对牵开区进行骨密度值定量分析。以上所有评价测定均由我院影像科同一技师完成。

1.6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两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

2结果

2.1影像形态学观察

两组病例牵张成骨固定期后4周时,经CBCT扫描显示,A组:牵张成骨器支架稳定,牵开间隙内可见高密度云雾状阴影,两侧骨断端与牵开间隙内阴影连接,不能分辨两者界限,间隙内骨皮质阴影形成;B组:牵张成骨器支架稳定,两侧骨断端对线良好,牵开间隙内可见云雾状阴影,密度较A组低,两侧骨断端边缘可见。

两组病例牵张成骨固定期后8周时,经CBCT扫描显示,A组:牵开区双侧均形成较完整的骨皮质,可见完全钙化的新生骨组织,牵开区新生骨与正常骨的骨密度值相近,不能区分正常骨和新生骨的界限,有完整畅通的骨髓腔形成。B组:牵开区一侧骨皮质完全形成,但薄于正常骨皮质;另一侧可见不完全钙化的骨皮质,正常骨与新生骨之间可见明显的界限,出现不完整的骨髓腔结构。

2.2CBCT骨密度测量

固定期后4周A组病例骨密度值(103.7±3.25)高于B组病例(81.2±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

3讨论

牵张成骨术是由Ilizarov最早发现,主要应用于四肢骨的延长治疗的一项较为先进的治疗骨缺损的技术之一[4]。其作用机理是在牵开间隙中会出现大量的成纤维细胞生成,继而形成大量的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随之成骨细胞沿血管产生,并形成新生骨。随着此技术不断发展成熟,部分罹患骨缺损的患者采用本技术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骨移植治疗,避免了骨移植供区损伤的痛苦,降低了显微血管吻合手术的风险,减轻了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颌面牵张成骨技术成为口腔学者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但在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由于下颌骨复杂的功能和运动方式,给牵张成骨带来一定的难题。如何缩短下颌骨牵张成骨治疗时间,从而减少下颌骨复杂运动对牵张成骨的效果影响是广大学者研究的难点。

中药骨碎补又名猴姜、肉碎补,是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其主要成分是总黄酮和柚皮甙[5],具有调气血、续筋骨、散淤血的作用,可以促进骨伤疾病的愈合,防治骨质疏松病的发生,是中医骨伤类疾病常用的药物之一。国内外学者对骨碎补作为促进骨折愈合类药物进行大量研究和应用,并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骨碎补应用于促进牵张成骨,特别是下颌骨牵张成骨的研究较少。

CBCT作为口腔专用CT能够提供精确的图像,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放射线剂量,为口腔医师准确地再现扫描体的立体结构[6]。它正逐渐地被用于颌骨骨折、口腔种植手术、正颌治疗、第三磨牙拔除等领域。但CBCT在颌面部牵张成骨术中应用较少,特别应用于颌面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效果评价中的报道较少。颌面部牵张成骨中,判断牵引方向、牵引距离和新骨形成质量都很重要。本研究应用中药骨碎补水煎剂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中新骨形成速度,收到良好效果,实验结果显示骨碎补水煎剂可以缩短下颌骨牵张成骨治疗时间,减少下颌骨特殊而复杂的运动对牵张成骨效果的影响。CBCT在本研究中的应用能够更加清晰、直接的提供骨碎补水煎剂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疗效的影像学资料。

参考文献

[1]黄静娜,胡顺广,魏远坚.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9):1546-1548.

[2]李源静,刘文静,杨岚,等.中药用于骨组织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4):523-525.

[3]尹林玲,冯贻苗,房兵,等.牵张成骨新区移动牙张力侧牙周改建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28(8):457-459.

[4]彭早霞,李宁,滕蕊,等.减阻牵张快速牙移动不同加力方式下骨改建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3):2288-2292.

中医正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1篇11

[关键词]锥束CT;上颌窦底提升;种植

[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921-04

ClinicalapplicationofthesinusfloorelevationusingosteotometechniqueguidedbyCBCT

CHANGXiao-feng,HUNa,HELong-long,LIDa-xu,LIUShao-li

(DepartmentofOralImplant,StomatologyCollege,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04,Shaan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ccuracyofposteriormaxillaryboneheightbyCBCTandassesstheclinicalresultsafteramodifiedosteotometechniquetoliftsinusfloorwithoutgraftingmaterials.Methods55caseswithtoothlostinmaxillaryposteriorweretakenCBCT;theobjectsthatwouldbetakensinusfloorelevationusingosteotometechniquewithoutgraftingmaterialsweredecidedbytheanalysisofboneheightresults,thentoevaluatetheclinicalresultsaftertherestorationofthetooth.Results45casesweredetectedwithalackingofmaxillaryposterioralveolarboneheight,and1casewasdiagnosedasmaxillaryradicularcyst,2caseswerefoundassinusmucosalhyperplasia,and4caseswhosesinusalveolarboneheightwerelessthan4mmrecommendedtheusingofmaxillarysinuswallofwindowssurgery,38patientscompletedthesinusfloorelevationusingOsteotomeTechniqueandfinishedtherestorationsatlast.Thesuccessratewas100%withinoneyear.ConclusionCBCThasanimportantroleindeterminingthequalityoftheboneinmaxillaryposteriorandinpreoperativeguidancebeforetheimplantoperation.

Keywords:CBCT;maxillarysinusfloorelevation;dentalimplant

种植修复已经成为牙列缺损和缺失的常规修复方法,然而上颌后牙区由于上颌窦的存在,影响了种植修复上颌后牙区对骨量需求的准确判断。目前,随着种植外科技术的突飞猛进,采用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在种植领域已经广泛运用。即当上颌窦底距离牙槽嵴顶骨高度8~10mm时,使用上颌窦底冲顶术,即牙槽嵴顶入路的窦底内提升技术,将上颌窦底轻度抬高2~4mm,不穿透窦腔粘膜,植入10~12mm长的种植体从而完成种植修复方案[1]。有些学者认为机体本身修复功能强大,当窦底牙槽骨可用高度5~7mm,仍然可以使用此方法,获得良好的效果。由于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技术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反应轻,费用低廉,同时临床效果良好,受到很多医师和患者的欢迎。然而,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由于医师操作的盲目性,完全依靠手感,要求医师具有较高的临床技巧,同时要求术前对窦底牙槽骨可用高度进行准确评估。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将曲面断层片作为种植前骨量检查的常规手段。由于传统曲面断层片常表现为上颌窦与颅底重叠,难于直观辨别出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区的位置关系,往往造成对窦底牙槽骨高度准确性判断上的失误,同时对窦底粘膜健康状况不能很好辨别,影响了种植手术效果,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随着CBCT在口腔种植学的临床应用,将大大提高种植前对上颌后牙区颌骨质量评估的准确率,并可以通过软件模拟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理想的种植体,极大程度上降低手术的盲目性所带来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将CBCT作为种植前影像学检查的方法,探究CBCT在上颌后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①种植体系统:3I、BEGO、OSSTEM;②种植机:Kavo种植机;④Summer's骨凿;④CBCT:DCTPRO韩国(Vatec&E-Woo)。

1.2方法

1.2.1病例来源: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种植科上颌后牙缺失患者55例,术前CBCT检出余留牙槽嵴高度不足10mm者45例,其中包括上颌窦根尖囊肿1例,窦底粘膜过度增生2例,窦底可用牙槽骨高度小于4mm者4例,此7例患者全部使用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提升植骨加种植体同期植入术,其余38例纳入研究组,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8~74岁,进行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种植体同期植入术。研究组患者均符合种植适应证,无种植禁忌。

1.2.2研究组人群术前检查包括:制备上下颌研究模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尿常规、乙肝丙肝抗体检查、HIV抗体化验检查、凝血化验检查,完成手术知情同意书,预约手术时间。

1.2.3根据CBCT检查结果制定手术计划,确定一级扩孔钻预备深度及窦底提升高度,植入种植体的直径、长度等。

1.2.4术前用药:术前1h口服抗生素;术前复方氯已定漱口3次,每次3min。

1.2.5种植手术:种植区局部浸润碧蓝麻,环切牙龈或翻瓣手术,必要时附加松弛切口,球钻定位,先锋钻扩孔,扩孔过程中可进一步判断骨质情况。采用逐级分次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手术方法进行:根据CBCT测量数据准确判断第一扩孔钻(直径2.0mm)扩入深度,标准为窦底牙槽骨可用高度减去1mm即一级扩孔钻(直径2.0mm)扩孔至距离上颌窦底1mm处,然后使用第1号Summers骨凿(直径为2.5mm)进行窦底提升,由术者使用鼓槌轻轻敲击骨凿,冲提过程中仔细感受窦底阻力情况,防止失去阻力以造成窦腔粘膜穿孔。第1号骨凿的提升高度应为1~2mm,按照骨凿标记刻度操作。然后直径2.7mm扩孔钻逐级扩孔到距离窦底2mm,顺序使用第2号骨凿(直径3.0mm),提升高度至预计高度的1/2。每次冲提后采用鼓气实验(Valsalvamaneuver)检查上颌窦粘膜是否有穿孔,根据选择种植体型号继续进行骨凿冲提,直至达到预计终末钻及提升高度;最后逐级扩孔,并按不同种植系统要求扩孔至相应直径种植体终末钻,植入相应种植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埋入或非埋入式方法操作。

1.2.6术后随访:手术次日了解患者有无鼻腔出血等不适,口服抗生素3天,禁忌捏鼻子擤鼻涕、用力吐痰及鼓气等动作。

1.2.7术后3~6个月复诊检查,拍摄根尖片,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的情况,同时采用CBCT测量上颌窦提升高度。完成种植体二期手术,即修复过程。

2结果

2.155例上颌后牙区缺失牙患者行口腔专用CBCT检查,其中10例患者余留牙槽嵴高度达10mm,按照常规方式种植。45例患者上后牙区余留牙槽嵴高度不足10mm,其中1例患者检出上颌窦囊肿,2例患者检出窦底粘膜过度增厚,4例窦底余留牙槽嵴高度小于4mm,此7例施行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提升加种植体同期植入手术,排出研究组。

2.2共38例患者行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42枚种植体,植入种植体长度最小10mm。研究组人群平均余留牙槽骨高度为7.33mm。所有患者一级扩孔钻均按计划深度进行,其中3例术后当日鼻腔少量出血,约2h后未经处理自行停止,考虑为窦底粘膜损伤,轻度撕裂。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鼻炎及上颌窦炎等症状。

2.3所有患者二期骨结合良好,种植6个月后完成取模,戴牙等后续修复工作,持续观察1年后未发现并发症,临床成功率100%。

2.4上颌窦底部抬高平均3.58mm,种植体突入窦腔高度平均值2.88mm,窦底提升最大高度7.5mm,最少提升高度1mm,具有明显临床效果,能完全恢复患者后牙咬合功能,患者满意度较高(典型病例如图1~3)。余留牙槽嵴高度3.8~4.5mm,提升高度5~7.5mm。

3讨论

3.1关于口腔种植学影像检查的价值论:20世纪末CBCT开始在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区域[2],现已被多数临床医师接受和认同。CBCT的扫描方式与传统CT完全不同:普通CT是扇形束X线扫描,分辨率相对较低,对骨性细微结构显示欠佳,在对密度差、界面较大的组织进行扫描时易产生容积效应和辐射状伪影。而锥形束CT采用锥体束扫描,极大地提高了扫描速度、射线利用效率和重建图像的轴向分辨率,且射线剂量少,数据采集快,对运动伪迹不敏感,适用于动态空间重建。目前,多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正畸科、种植科、牙体牙髓科等众多领域。

与传统上采用曲面断层技术相比,CBCT在口腔种植学的临床应用,明显提高了种植前对颌骨质量评估的准确率,尤其是三维方向的精确测量能够确保种植术前对患者所用种植体的选择,以及种植手术甚至种植修复治疗方案的确定,降低了种植手术的盲目性。尤其是在下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3.1.1对于颌骨骨质的评估:CBCT可以准确评估颌骨质量尤其是骨密度。目前,临床上多使用Lekholm和Zarb[3]提出的牙槽骨质量分类方法。根据皮质骨和松质骨含量比例及松质骨的排列紧密程度可以分为4个级别:Ⅰ类骨:几乎整个颌骨由均匀的皮质骨组成。Ⅱ类骨:在致密的骨小梁有一层厚皮质骨。Ⅲ类骨:在致密的骨小梁有薄层皮质骨。Ⅳ类骨:在稀疏的骨小梁外周有薄层皮质骨。临床上普遍认为:Ⅱ类骨及Ⅲ类骨最有利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的获得及理想的骨结合形成,但是这种分类方法无准确定量标准,在临床判断上受主观随意性影响太大,因此不能作为一种科学的常规性的标准。

Norton等[4]通过CBCT研究颌骨不同区域骨密度并进行质量分析(下颌骨前部、下颌骨后部、上颌骨前部、上颌骨后部及粗隆区域),同时与Lekholm和Zarb的研究结论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即Ⅰ类骨CT值>+850HU,Ⅱ/Ⅲ类骨CT值为+500~+850HU,Ⅳ类骨CT值为0~+500HU;同时指出在CT值<0的骨质区域,种植体将与骨髓脂肪有大面积的接触,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很差,不易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由于CBCT能够进行颌骨密度的定量测定,尤其是对医师感兴趣的种植区域进行测量因此它在种植术前对颌骨质量评估方面具有极大优势,能减少手术风险,提高种植成功率。

本研究通过CBCT对所有研究人群的种植区域进行了定量测定,本组患者CT值均在500~850,表明缺牙区骨质条件均为Ⅰ~Ⅲ类,进行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后其1年成功率在100%,充分显示了CBCT在颌骨质量判断上的价值。

3.1.2对于颌骨骨量的评估:目前,国内医院仍然以曲面断层片作为口腔种植前影像学常规检查手段。其优点是:①可以显示整个牙列体层,容易发现颌骨病变和重要结构异常;②费用较低,使用方便;③结合嵌入已知直径的钢珠拍摄可以相对准确测量颌骨高度;④放射剂量少。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曲面断层片是二维图像的重叠而成,很难对颌骨重要解剖结构清晰辨别,无法定量骨密度,尤其是无法三维立体定位,不能三维立体测量骨质的高度、厚度,宽度从而容易造成种体选择上的失误,影响种植成功率。

对下牙槽神经血管、颏孔位置、鼻底位置,上颌窦底位置的正确判断,有利于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樊林峰等[5]于2007年3月~2008年5月对75例患者上颌后牙种植区域进行同期CBCT检查和X线片检查研究。结果显示,CBCT和曲面体层牙槽骨量不足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34%和16.85%,认为CBCT与曲面体层片相比,可以更准确评估术前上颌后牙区的牙槽骨骨量,并可在术后检查中更清晰地反应种植体周围骨质。CBCT的应用,解决了曲面断层片放大率失真,清晰度差,无颌骨横断面图像的问题。同时CBCT可以进行三维重建,立体感强,可以直观的看到颌骨骨量缺损的具体情况,并可以直观的从任意角度对颌骨进行测量,在术前手术方案制定以及术前、术后疗效的评估和制定,模拟手术过程操作,推动种植手术更趋精确和微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CBCT的辐射量仅为传统CT的1/400,其低剂量的辐射强度患者更易于接受[5]。

3.2关于上颌窦底提升技术:上颌窦呈锥体状结构,窦底为曲面形态,通常在第一磨牙区域位置最低,其内部出现骨性间隔的几率约为27%,形状和大小差别较大,即使同一个人,左右侧上颌窦也存在差异。

上颌后牙区由于上颌窦的存在,大大限制了种植手术的常规化和简单化。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外提升术,由于创伤大,术后反应重,植骨费用昂贵限制了其临床的普及和广泛使用。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发展,解决了很多患者对上颌窦侧壁开窗外提升术的担心和恐惧。1994年,Summers[6]通过牙槽嵴顶入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将此项外科操作变得简单易行,他设计骨凿被称为Summers骨凿,随后将骨凿从凹头锐边改进为凸头钝边。

Summers骨凿技术主要是手术中不造成窦底微骨折,圆头的骨凿可以安全的进入种植窝,扩大并挤压种植窝洞,并将骨移植材料输送入上颌窦腔。随后,很多学者开始设计和研究能使上颌窦提升方法简便,创伤减小的手术方法。各种基于Summers骨凿进行改良的手术方式被称为改良式Summers骨凿技术。包括球囊上颌窦底提升术(AMBE技术),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等[7]。

尽管,有很多改良方法受到了部分医师的推崇,然而都存在着适应证狭窄,并发症较多等问题。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仍然是改良式Summers骨凿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通过动物学及临床实验表明其临床成功率均高达95%,适应证广泛,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能获得良好的功能修复,如果借助CBCT通过精确的术前骨量测定,相信该技术能够得到更大推广。

本研究中,38例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患者,成功率100%。表明术前进行CBCT测量,获取了真实可靠的影像学数据,据此进行的窦底内提升技术没有偏差。即使在窦底牙槽骨高度为4~5mm时,依然可以采用上颌窦闭合式提升加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并发症较少,成功率高,患者满意度高。

闭合式上颌窦底内提升术,由于医师不能直视术区,术前对上颌窦底余留牙槽嵴高度测量及窦底粘膜健康程度判断非常重要。然而,普通曲面断层片由于放大率失真,清晰度差,往往影响医师准确判断。本研究中,CBCT提示2例患者窦底粘膜增厚严重,确诊为慢性上颌窦炎,1例患者确诊为上颌窦囊肿,通过侧壁开窗同期囊肿摘除加种植体植入加窦底提升术,仍然获得了种植成功。

实践中笔者多次发现转诊医院医师将曲面断层片显示的根尖圆形低密度影,误诊为颌骨囊性病变,建议手术切除的病例,最后经CBCT检查确诊为变异上颌窦[8]。结果告诉我们,CBCT在异位上颌窦及颌骨囊性病变检查中也有着重要的鉴别作用。

笔者认为,随着CBCT的广泛应用,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将快速推广,同时促进种植手术更趋微创化、简单化、无痛化,经济化。

[参考文献]

[1]GosauM,RinkDD,DriemelO,etal.MaxillarySinusAnatomy:ACadavericStudywithClinicalImplications[J].TheAnatomicalRedord,2009,292:352-354.

[2]DeVosW,CasselmanJ,SwennenG.R.J.Cone-beamcomputerizedtomography(CBCT)imagingoftheoralandmaxillofacialregion:A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J].OralMaxillofacSurg,2009,38:609-625.

[3]AlbrektssonT,ZarbG,WorthingtonP,etal.Thelong-termefficacyofcurrentlyuseddentalimplants:areviewandproposedcriteriaofsuccesses[J].IntJOralMaxillofacImplants,1986,1:11-25.

[4]NortonM.R,GambleC.Boneclassification:anobjectivescaleofbonedensityusingthecomputerizedtomographyscan[J].ClinOralImplRes,2001,12(1):79-84.

[5]樊林峰,潘晓岗,浦益萍,等.CBCT和曲面体层片在上颌后牙区种植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上海口腔医学,2008,17(5):548-551.

[6]AbadzhievM.Alternativesinuslifttechniquesliteraturereview[J].JIMAB-AnnualProceeding(ScientificPapers),2009,2:23-27.

[7]SoltanM,SmilerD.G.MembraneBalloonElevation[J].JOralImplantol,2005,31(2):85-90.

[8]王晓霞,娄志强,胡娜,等.CBCT鉴别变异上颌窦与颌骨囊肿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1623-1625.

中医正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老年人流行病学

膝关节是中国人骨性关节炎常见的累及关节[1]。对河南省方城县中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了解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相关危险因素。

资料与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方城县农村地区抽取5个村委会,调查对象为年龄>55岁的本地常住人口,同时排除膝关节炎症患者、膝关节外伤导致功能障碍患者。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由经培训的骨科医师、放射科医师及社区医护协助共同完成。问卷内容采用BeijingOAStudy膝关节症状问卷内容、影像学资料实验方案及X线片阅片评分标准。

诊断标准:症状性骨性关节炎(SOA)的诊断标准采用BeijingOAStudy诊断标准[2]。影像学骨性关节炎(ROA)诊断标准:根据Kellgren&Lawrence(K/L)评分标准[3]2级以上。

质量控制:对参与问卷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有比例的对调查对象进行回访。问卷内容录入由专业培训人员录入。

统计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

本次调查河南省方城县农村地区人口1030名,男506名,女524名,除去5人没完成问卷调查。实际应答率约99.5%。

方城县农村地地区人群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膝关节OA患病率分布情况:调查人群总体的ROA与SOA患病率分别为男性10%(ROA)、7%(SOA);女性20%(ROA)、14%(SOA)。见表1。

方城县农村地地区人群年龄大于65岁者不同性别影像学骨性关节炎(ROA)与症状性骨性关节炎(SOA)患病率统计情况:女性调查对象ROA患病率(40%)较BeijingOAStudy中同年龄段的女性调查对象ROA患病率(47%)略低,但是严重的ROA与SOA患病率(分别为26%与31%)均明显高于北京城区同年龄段女性调查对象患病率。见表2。

讨论

骨性关节炎主要表现是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X线表现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骨小梁断裂,有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有唇样增生。

调查结果提示,膝关节OA在方城县中老年人群中发病较为普遍,而且其中女性调查对象的严重的影像学OA与症状性OA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北京地区同年龄段女性调查对象上述患病率。

调查提示,在方城县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中双膝关节OA比较普遍,并且基本与北京市区人群相似,其中女性更严重。繁重的体力劳动可能是导致OA高患病率的原因之一。在方城县农村地区被调查人群中,91.0%的调查对象报告曾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如果长期从事重体力工作是此地区双膝关节OA高患病率的唯一解释,则提示体力工作强度可能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影响因素。方城县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既往不仅需要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而且多数还进行其他劳动方式(例如步行或骑自行车),更重要的是上述人群工作生活过程中有大部分时间(如吃饭、田间施肥、摘棉花、弯腰拔草等)采用下蹲姿势,而此种姿势会增加膝关节的表面应力。此次调查的结果中女性双膝关节OA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说明体力工作强度因素并不能充分解释其原因。

有研究报道,女性绝经后肌力可减少15%[4],绝经后与月经正常者相比,下肢肌力降低11.9%。关节的稳定性对于预防OA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5],OA患者下肢肌力明显低于无OA者。因此增龄与绝经因素可能是此次调查中女性双膝关节OA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的原因。

关于严重ROA患病率比较情况,方城县农村地区调查人群中严重的ROA患病率要明显高于BeijingOAStudy北京城区调查人群。可能为性别、增龄、绝经、体重、劳动强度以及工作姿势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建新,王和鸣,吴超英.泉州市中老年人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2):5-6.

2王伟,王坤正,党小谦.中老年膝骨关节炎发病的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4):15-16.

3王大忠,马雯,余正红.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及其证候分布关系分析[J].中医正骨,2005,17(9):18-19.

4杨少锋.退行性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3):102-103.

5颜贻站,曾云记,谢作完.农村50岁以上老人退行性膝关节病流行病学调查[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7):42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