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早产儿护理论文(6篇)

来源: 时间:2024-04-01 手机浏览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1

[关键词]早产儿;评判性思维;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c)-106-02

所谓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1]。临床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只有注重对自己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用适当的护理方法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满足患者的需求,才能提高护理质量[2]。自20世纪末,评判性思维在中国护理教育事业中逐渐得到重视,我院新生儿科于2009年收治了56例早产儿,在护理程序中运用评判性思维实施早产儿的护理,并收到一定的成效。现将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12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早产儿56例,男29例,女27例,孕周:29~30周1例,31~32周7例,33~34周24例,35~36周22例,37周2例。体重:1500~2000g22例,2000~2500g25例,2500~3000g9例。

1.2方法

在《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价标准》指导下,运用评判性思维在护理56例早产儿过程中提出护理问题,总结护理经验,以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g,身长在46cm以下的婴儿。由于出生时未足月,早产儿体内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体质弱,适应环境能力差,胎龄越小越不易存活。为了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对胎儿及时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3]。我科全体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积极展开讨论提出护理问题,对问题进行评判性地分析、综合、推理、评估、判断、决策,在护理程序中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修改,大大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能力,缩短了住院周期,存活率高。

1.2.1建立与完善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低体温、烧伤、烫伤,加强皮肤的护理。早产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内的棕色脂肪贮存量少,又因其体表面积大,散热快,不能自我提供良好的体温调节,需置于保暖箱内保暖[4]。据马小花[5]报道“鸟巢”式护理先将“鸟巢”置于暖箱内预热后,沿着早产儿身体四周围绕,制造一个类似“鸟巢”的自然环境,使其体表温度、热量集聚在“小巢”内,这就不会因反复开启暖箱门空气对流而使热量散发出去,降低环境温度波动的幅度,利于中性温度的维持。据周运蓉等报道制作了柔软、温暖、舒适、安全的“鸟巢”安置患儿。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和箱内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5℃。使用“鸟巢”时,头部戴帽子或给予覆盖物,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每天给予患儿沐浴1次,沐浴时室温26~28℃,盆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水温40~43℃,严防烫伤。避免使用碱性的沐浴液,以免破坏皮肤的酸碱度。

1.2.2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提高安全用氧意识,防治氧中毒。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出现呼吸暂停和肺透明膜病。应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有无缺氧症状,严格掌握氧疗指征,必须有相应的监测仪器,如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仪,血气分析仪等。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人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并取得家人同意并签名。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2.3预防静脉输注时药液外渗,以免给患儿不必要的伤害。每次进行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和头部,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应使用留置针头,避免血管损伤。每次输液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当使用钙剂等易引起外渗的药物时,要严密观察,在可许的情况下,安排专人护理。当发现药液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拔出针头,穿刺处以离心的方向挤出血液,渗出部位外涂喜辽妥外用药膏。建立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指引。输液完药液后采取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在针尖即将拔离皮肤瞬间,迅速用棉签沿血管和走向纵行按压穿刺点及其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时间为3~5min。

1.2.4建立完善新生儿的喂养制度,早产儿使用管饲喂养时,确保管饲安全。①由于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和胃肠道动力不成熟,吸吮力和吞咽能力较弱,应采取合适的喂养方式。有研究发现,早产儿在接受全肠道喂养的同时进行微量吸吮,可使胃肠激素和胃肠动力发生变化,加速胃肠功能成熟[6]。有吸吮能力的早产儿用奶瓶喂奶,选择合适的奶嘴,喂奶时专人看护,禁止离岗,如离开时应暂停喂奶,禁止物品遮挡口鼻。无吸吮能力的早产儿,可采取管饲喂养法。应以母乳喂养为主,一般遵循由稀到浓,量由少到多,喂奶前后取头高右侧卧位,头偏向一侧,禁止面部朝上、平卧位。鼻饲奶前先回抽,确认无误才注奶,如胃中有积乳量大于前一次入量1/3,则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②管饲喂养是指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将胃管经口置入胃内的方法。以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为插入的长度,胃管插入后记录管的长度,每次管饲前要确认胃管在胃内,检查胃管刻度,抽取回抽物的pH值≤5.5。胃管每3天更换一次。管饲喂养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避免反复使用,严格控制流速,这样可减少经鼻留置胃管导致的通气障碍,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又能有效防止胃食管反流及防止反流物的吸入。

2结果

56例早产儿平均住院天数13d,其中转院6例,高流量吸氧3例,留置胃管管饲喂养16例。

3讨论

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主体有选择性获取知识的关键环节,因此,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护士才能善于思考、发现问题,不断创新和开拓,通过学习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7]。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大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总结护理经验,以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彭幼清.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

[2]李福娟.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6):375.

[3]孙保英.36例早产儿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35):3252.

[4]杨春凤,冼日凤.“鸟巢”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08,14(14):2121.

[5]马小花.早产儿鸟巢式护理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3):91.

[6]申红翠,李月琴.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23(1):67.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2

【关键词】发展性照顾;护理;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生儿护理观念。把每个患儿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护理过程中考虑需要的个别性,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1]。商水县人民医院对早产儿采取发展性照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为临床资料。随机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胎龄32.8周,平均体质量1941g。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平均胎龄33.21周,平均体质量1935g,两组患儿在胎龄、体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发展性照顾护理措施包括:(1)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需要一种黑暗和周期性光照(模拟黑夜和白天的光线变化)相结合的环境[2]。如模拟黑夜,拉上窗帘或调弱室内光线,在暖箱上盖黑印,为早产儿营造暗光环境。模拟白天,拉开窗帘,去掉暖箱上覆盖的黑布。为调节室内灯光亮变,健全工作昼夜循环。(2)减少曝光对早产儿的影响,控制室内声音

1.3观察指标观察患儿的体质量增长情况,吸吮能力,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对比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儿的体质量增长情况、吸吮能力、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1)两组患儿经有效护理均未出现死亡。

3讨论

发展性照顾是以病人为中心,在护理中考虑环境刺激对早产儿的影响,尽可能地排除处界环境中妨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如湿度、等,较常规的护理更人性化,也更一体化[5]。抚触可促进患儿的生长及智力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给予“鸟巢”护理使患儿安全、舒适的睡在“鸟巢”中,不仅有安全感,而且减少因环境的波动对早产儿呼吸的影响。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发展性照顾可使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明显,生存能力增强,并发症减少,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周传鸾.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2:215-216.

[2]李占军.早产儿需要一种黑暗和周期性光照相结合的环境.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0).

[3]赵健,徐娜,张明志.抚解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6,20(1):146-147.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3

【关键词】早产儿;常规护理;特殊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质量不足2500g,身长在46cm以下的婴儿[1]。据统计,我国的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为了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其生命质量,对早产儿及时实施有效的特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卫辉市新乡医学院一附院住院早产儿126例,男72例,女54例,体质量1320~2500g,胎龄为30~36周,出生后均表现为吸吮能力差、自主呼吸弱、适应环境能力差、不能保持正常体温。

1.2结果本组124例早产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特殊护理,124例健康出院,2例家属因患儿胎龄小、预后差,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护理

2.1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娩出后的保暖非常重要。早产儿病房室温应保持在24℃~26℃。根据患儿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应用保温箱,先将保温箱内温度调节至26℃,每小时调节1℃,最终箱温保持在32℃~36℃,并测量体温,根据体温情况调节箱温,更换尿布或衣服时动作要快,避免由于暴露婴儿引起体温大幅度变化。

2.2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早产儿的呼吸肌薄弱,胸廓和肺组织缺乏弹性,呼吸浅快而不规则,常出现呼吸暂停或青紫。护士必须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清除口鼻腔粘液及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喂奶前后发现青紫或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每分钟1~2L,一般不超过3d,对呼吸暂停的给予托背,弹足底。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变化及缺氧改善情况,一般6h呼吸平稳后停止吸氧,避免早产儿氧中毒,造成医源性后遗症。

2.3合理喂养早产儿由于胎粪开始排出及排尽较迟,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若喂养不当,易发生呕吐、腹泻,且易发生坏死性肠炎。因此笔者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可使用套有橡胶管的滴管喂奶。喂奶时,使患儿呈仰卧位,抬高其头部,喂养前先刺激早产儿吸吮反射,轻压患儿下颌,用滴管置于口角,让其自行吸入。喂奶后将患儿竖直抱起,自上而下轻拍背部,以减少溢奶和吐奶的发生。对于吞咽困难,容易溢乳或因呛咳厉害而喂奶困难的早产儿,笔者采用鼻饲喂养,选用一次性新生儿胃管测量长度后涂石蜡油,由一侧鼻孔插入,确定在胃内,用胶布固定。每次喂奶前用干净注射器抽取胃中残留奶量,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1/4则考虑减奶量,再将准备好的母乳缓慢注入,最后注入2ml温开水,每隔2~4h喂母乳1次。每次注入时注意观察有无呕吐及腹胀现象,直至患儿能自行吮乳则拔除胃管。

2.4预防感染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易受各种感染,且早产儿抵抗力低,即使轻微的感染,也可以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后果[2]。因此笔者非常重视早产儿用品的消毒、工作人员的管理及病房管理。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d,2h/次,每月空气培养指标均达标。所用的衣物、床单、被套、毛巾等物品均高压灭菌后再使用,并且用物专用。所用的奶瓶、奶嘴、配奶用具,均用高压、煮沸及消毒柜消毒后再用,配奶前后认真清洁、消毒双手并戴口罩。病室地面及物体表面均用1∶1000的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d,并登记。凡接触早产儿的医护人员,用流水洗手后再用手消毒剂擦手,方可接触患儿。做好晨、晚间护理,包括皮肤、口、眼、脐、臀部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3讨论

引起早产的原因多种多样,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稳步上升。经过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患儿,耐心的喂养,所收治的126例患儿中,除2例因胎龄小、体质量轻、愈后差,家长主动放弃治疗外,其余124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出院时常温下体温维持在36.5℃~37℃,无呼吸暂停发生,吃奶耐受良好,无腹胀发生,无胆红素脑病及感染中毒症状,使早产儿的生命质量有所提高。因此,合理的母乳喂养和护理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护理干预;胎膜早破;产妇;母乳喂养;新生儿窒息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02-01

胎膜早破(PROM)是产科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PROM在妊娠满37周的发生率为10%,而在妊娠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胎膜早破的产妇10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年龄在23-37岁,平均年龄在(28.17±2.04)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孕周为(38.29±2.01)周。此组产妇经检查均为单胎、胎方位为头位,并无其他妊娠合并症。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50例,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产妇得知胎膜早破后,多数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及负担,常会因为担心胎儿的安危而出现恐惧以及焦虑的心理,加之患者来到医院陌生的环境或者医生护士等外界因素均为孕妇带来心理情绪影响,会加重宫缩甚至或出现早产和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产妇护士应该注意沟通技巧,交谈时注意态度和蔼可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产妇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顺利的进行分娩。

1.2.2饮食护理以及方式告知产妇发生胎膜早破后绝对卧床休息,指导家属为产妇进行定期翻身,告知产妇采取左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将臀部抬高能够增加产妇的舒适度[3]。注意禁止剧烈的咳嗽,保持大便通畅,禁止排便用力,这样能够使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量增加,使宫腔内压力降低,能够减少自发性宫缩的次数,避免增加羊水的流出,防止脐带脱垂现象,而且还能够增加胎儿的营养代谢和氧供。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1.2.3预防感染发生胎膜早破极易导致产后感染的危险。因此有效的预防感染是母婴健康的基础。护理人员必须密切的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量并准确记录,如果测量体温的结果发现超过37.5℃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指导产妇保持会的清洁卫生,勤换会阴垫,确保会阴垫卫生及质量,每日进行外阴冲洗两次,注意胎膜早破的产妇禁止进行灌肠以免发生宫内感染。

1.2.4用药护理胎膜早破的产妇在进行药物治疗前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药物的作用和必要性,告知用药会发生的一些列的不良情况,使产妇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遵医嘱正确使用地塞米松治疗能够促进胎儿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能够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发生情况[4],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的用药过程中要注意严密观察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体征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

1.3评定标准比较两组产妇进行的分娩方式(比较其中的自然分娩率),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新生儿窒息情况(Apgar进行评定小于7分的李素)、母乳喂养成功率等。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P

2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的分娩方式中的自然分娩例数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宫内感染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胎膜早破是妇产科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会导致产妇发生早产、宫内感染以及产后感染、新生儿窘迫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最为严重的是导致产妇发生宫内感染以及胎儿发生宫内死亡的现象。因此针对胎膜早破的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减轻产妇的焦虑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做好产妇的心理支持工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处理。能够提高产科的生存质量,提高产妇及胎儿的存活率,提高产褥期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霞.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期待疗法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1,2(18):76.

[2]赵晓胜.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6(16):123-124.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早产儿;家长;健康教育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胎龄在30~34周之间,出生体重在1000g~2100g左右的早产儿60例,其中男35例(其中有4例试管婴儿),女25例(其中有2例试管婴儿)。肺炎1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例,低血糖2例,呼吸暂停5例,低蛋白血症2例,低体温2例,窒息10例,颅内出血6例,寒冷损伤综合征2例。

1.2健康教育方法我们采取健康教育座谈会,口头讲解,入院和出院时健康宣教,举办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卡片,电话指导。根据家长的文化素质、心理状态、患儿病情来决定交流方式,形式多样化对同一住院期间的患儿家长采取集体小讲课,不同期间采取别交谈,有面对面交谈也有电话交谈方式。语言通俗易懂,避免医学术语,使家长能够理解。进行操作指导一些技术性操作,如早产儿常用的哺乳、洗澡、抚触等采用示范性教育和个别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家长进行复述、演示。对于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的家长则不厌其烦地讲解、指导。

2健康教育的内容

2.1指导家长正确面对疾病我院早产儿大多来自产房,孩子一生下来就转入NICU治疗,有一部分从外院转入治疗。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表现为焦虑、无助、不知所措。此时,护士认真细致地护理孩子,讲解有关护理孩子方面的知识,如早产儿的护理、病理、心理特点,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护理以及疾病与转归等,使家长对孩子的疾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能理解及积极支持配合孩子的治疗和护理。

2.2使家长理解检查的必要性孩子有病,为了明确诊断,做一些检查和化验是必要的。很大一部分家长就觉得孩子早产又生病,很“对不住”孩子,心疼孩子,拒绝抽血,化验等,以至于延误治疗。检查前护士向家长耐心详细讲解检查和化验的目的、意义、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2.3指导家长正确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早产儿各项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青紫、呕吐、腹胀、腹泻、便秘、低温和发热等。护士从解剖、生理、免疫等方面向家长讲解各系统的特点,观察时应注意哪些变化,出现哪些情况视为异常,怎样解决等。循环系统又有哪些特点,血液是怎样分布的,正常心率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家长做到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2.4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指导喂养护理早产儿,指导如何安全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早产儿容易发生喂养困难、呛奶应如何预防;保持奶具清洁,给孩子喂奶前要洗手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2.5指导家长如何对早产儿进行日常护理早产儿的皮肤特点:早产儿的皮肤角化层较薄,表面缺乏溶菌素,若稍有护理不周,即可擦烂、感染。接触孩子前要洗手,患感冒、腹泻、皮肤感染者不要接触孩子。新生儿衣着应柔软、宽大、舒适。尿布及时换,做好臀部护理,防止红臀。做好脐部、口腔护理。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洗澡时注意水温,动作轻柔,防止水溅入眼、耳、口、鼻中,防止吸入,及时擦干皮肤,防止着凉。护士教会家长对孩子进行抚触,以确保孩子出院后得到一个正确的护理,促进孩子的正常发育。

3结果

采取以上各种形式对早产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60例中有55例家长表示能够接受,并且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全部理解和非常满意。有5例家长系外地务工人员因家庭因素和经济条件情况表示不愿接受,其中有2例经过耐心说服后表示接受离开后又返回。通过对60例早产儿家长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质量,密切了护患关系。

4结论

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指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与疾病有关的医学与护理知识教育。早产儿是一组较为特殊的人群,由于其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潜在疾病较多,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患儿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进行长期的家庭护理。然而,初为父母的家长,大多数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尤其是抚养早产儿的知识更是缺乏,看到又弱又小的孩子往往缩手缩脚。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发生烫伤、感染、营养不良等情况,重者再次入院甚至危及生命,会给家长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不仅取决于医护人员,更重要的是靠家长来配合;对早产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水平至关重要,应把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贯穿于入院、出院及出院后的全过程,我们要重视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真正落到实处,使患儿家长了解科学的育儿方法,减少患儿疾病发生,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并逐渐适应早产儿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提高育儿水平,使早产儿能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敏慧.按摩疗法对改善早产儿健康状况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63-764.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护理;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胃肠营养

早产低体重儿(胎龄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3月-2010年7月广东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和1家二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共280例。病例纳入标准:胎龄28周~34周;出生后6h内入院;出生体重1200g~2000g;需经胃管喂养;出生后Apgar评分1min、5min均大于8分。排除标准:患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有呼吸系统支持治疗。符合标准的2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40例(男78例,女62例),对照组140例(男74例,女6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胎产式、出生体重、头围、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方法根据循证原则查阅了大量文献,设计重组护理流程,之后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负责实施。重组护理流程为“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腹部抚触”的护理循环,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护理中实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1非营养性吸吮在每次胃管喂养前给患儿进行非营养性吸吮5min~10min,即给其吸吮空的橡皮。

1.2.1.2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法将患儿所需的配方奶使用微量泵匀速输注,注入量遵医嘱,在30min内均匀滴入,间隔2h喂养1次。

1.2.1.3喂养后俯卧位实验组患儿均使用专利产品早产儿专用卧垫,每次喂奶后抬高头肩部150俯卧1h。使用前先将水囊垫灌入300C~360C温水3600mL,放入双层布套内,然后将卧垫放置于预热好的早产儿,根据早产儿身长将凹型枕放于适合位置。当早产儿仰卧时,小枕的凹口朝下,当早产儿俯卧时,小枕凹口朝上。调整好患儿,使之舒适地俯卧或仰卧于小枕上,确保患儿在各种卧位时的安全。

1.2.1.4腹部抚触俯卧至下一次喂养前给患儿腹部抚触5min。抚触方法:用婴儿润肤油手掌,用掌心抚触,以脐为中心由内向外按顺时针方向,用力均匀、柔和、力度适宜。同时用手指指腹轻揉左侧小腹部8次~10次。抚触时开始动作轻柔,逐渐稍加压力。抚触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哭闹、肌张力增高,肤色发生变化应暂停。

1.2.2对照组方法采用常规喂养,由护士间歇经胃管灌注配方奶。患儿直接卧于暖箱内,给予仰卧或侧卧位。其他,如配方奶及静脉营养方案、喂养不耐受处理两组相同。

1.3监测指标

1.3.1喂养相关指标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呼吸暂停的例数。呼吸暂停的标准: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如果呼吸停止5s~10s又出现呼吸,叫周期性呼吸;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s称呼吸暂停,多伴有发绀和心率减慢(

1.3.2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情况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有以下表现1项或1项以上者:腹胀,24h腹围增加1.5cm伴肠型;多次出现喂养后呕吐;胃残留量超过喂入奶量的30%;胃内有咖啡色样物;>2次被下达禁食医嘱;出生第2周末喂入奶量每次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3.1􀀁传统的护理措施与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也称喂养困难,临床上通常采用间断胃管喂养及肠道外静脉营养。传统的间断胃管喂养将所需的奶液在短时间内一次性进入胃内,容易导致肠腔压力增高,对胃黏膜产生强烈刺激,甚至引起小肠缺血性坏死。加重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程度。虽然肠道外静脉营养能弥补由于肠内喂养不足所缺的营养物质,但使用静脉营养时间过长会影响早产儿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影响消化道结构和功能的成熟,易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炎、肾功能损害、代谢紊乱、甚至败血症的发生。同时营养液价格昂贵、插管技术复杂,要求条件较高,不易普及。

3.2􀀁重组护理流程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在本研究实施前检索到一些国内外对单一措施的干预结果进行了报道的文献。如非营养性吸吮可以加速吸吮反应的发展,促进由胃管喂养向经口喂养的过渡,缩短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另可以通过口腔内的感觉神经纤维兴奋迷走神经,改变胃肠调节水平,刺激胃肠道的发育与成熟。有学者研究了俯卧位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认为早产儿头抬高150的俯卧位能促进胃的排空,减少腹胀。同时俯卧位使早产儿肢体活动少,能量消耗低消化吸收相对增多,是改善早产儿肺功能及消化功能的适宜。Field等研究发现,抚触有利于婴儿的发育,并能促进消化功能。而早产低体重儿胃肠喂养时使用微量泵持续控制泵入胃内,起到边注入边稀释的作用,容易使胃内排空,加快消化。可有效地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从而能提高早产低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

业务流程重组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迈克尔.哈默首次提出。它是在对一个组织原有业务流程深刻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顾客为导向,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性重新整合或重新设计,增加业务流程中有价值的内容,减少无价值的内容,以达到改善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作业成本的目的。已被很多学者引入医院管理中。

本研究正是在BPR理念的指导下,将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腹部抚触、喂养后进行俯卧位这4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操作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在3家三级甲等医院和1家二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4个中心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实验组患儿在喂养后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护理流程能更好地提高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耐受性,能更快地缩短胃管留置的时间,减少静脉营养的时间,使早产低体重儿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早产低体重儿住院时间,尽早与母亲团聚,提高其生存的质量。在临床上实施重组护理流程简单易操作,对早产低体重儿无创伤,不增加医疗费用,适合各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梅,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1.

[2]于新颖,刘红梅,姜红.间歇泵奶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1B):138-139.

[3]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71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