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随班就读辅导总结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4-11 手机浏览

随班就读辅导总结范文篇1

一、用“责任”关注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们的学校不但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更是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劳动者的场所,如果我们只关心“好生”,对随班就读的学生不闻不问,这样做不能说是对事业负责,对国家负责。况且那些随班就读生们本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绝大多数内心是自卑的,性格是内向的,如果我们老师不负责任地将他们弃在一边,就更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结果使他们在校是既成不了才,又成不了人,只能是一事所成。现实生活中,因为考核的关系,我们大多数老师喜欢以成绩的优劣来衡量学生,过分地看重“智力”的发展,总是对那些成绩好、智力超长的学生十分宠爱,而对那些随班就读生是漠然置之,甚至是视而不见,轻则吵骂,重则惩罚,一心想的是他们影响了自己的教学实绩,巴不得他们早点出门为最好。显然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笔者认为,强烈的责任感是我们对待随班就读生应该首要具备的态度。

二、用“爱心”呵护

随班就读生从小就生活在别人的讥笑声里,很少作为人们正面关注的对象,他们因此变得敏感,自卑,总觉得自己在班里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因而有的就会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成为班里的调皮生,他们的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只能呵护,经不起丝毫的刺激。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辅导过程中,要倾注爱心,以自己的满腔热忱影响、鼓舞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班有个同学基础非常差,话讲得结结巴巴,由于口吃不清楚使他平时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显得非常自卑孤独,郁郁寡欢。看到此情,我并没有忽视她,而是给予了她多方面的帮助:让其他的学生和他同桌,经常给她补课,稍有一点进步,哪怕是课堂上一次回答,也及时鼓励。一次很简单的语文考试,她终于勉强及格,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她,并当众奖给她两本练习本,也许在其他同学看来,这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对于她来说却感动得泪流满面。此后,她进步很快,参加班级活动也活跃了。

三、用“成功”体验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随班就读生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对他们来说受责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教师对教育随读生首先要有信心,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这对随读生来说,就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从而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随班就读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他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则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教师要根据随读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如:好学生一遍做对了题目要表扬,随读生经过几遍甚至几十遍才做对的,也要表扬、鼓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随读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

四、家校同心,走向明天

作为随班就读生的家长,大多数是不愿意到学校来的,因为有些家长有一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作为老师,要和家长取得有效的联系,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建立起了共同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努力的信心。能家访时可以去家访,不能家访时可以请家长到校来,无论怎样,都要当着学生和家长的面,实事求是地表扬他们在学校的一点点进步,燃烧起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希望。这样,学校和家庭就能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教育随班就读生。

是树儿,总会发芽;是花儿,总会开花;是人,心中总有理想和追求。素质教育已全面、深入的展开,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门重视,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对随班就读生们承担起应负的责任,热情地关心他们,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他们更好地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版。

2.陈浩莺,《走向心理康:学校篇》,华文出版社,2002年1月版。

随班就读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辅修/双学位教育;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越来受到各界关注。辅修教育是指本科学生在修读本专业(以下称为主专业)期间,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获准兼修主专业以外的跨学科门类的另一专业(以下称为辅修专业),在规定时间内修满规定学分,而获得“辅修专业证书”的培养模式;在辅修教育的基础上,完成有相应学术水平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并通过答辩,获得“双学位证书”的培养模式。

一、我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的现状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要求,满足学生深造、扩宽就业渠道等个性化需求,厦门理工学院自2009年底首次向2008级本科生进行“辅修/双学位”的报名宣传,并与2010年3月正式开班授课。首次共有18个本科专业接收意向修读辅修/双学位学生,最终开设了三个专业,即财务管理、国际商务、英语,共计招生127人。目前,我校辅修在读学生500人左右。

(一)辅修/双学位教育的特点

我校“辅修/双学位”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辅修专业基本适应学生需求

许多学生通过修读辅修专业,弥补了没有通过转专业申请修读感兴趣专业的一部分遗憾。学校为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需求,鼓励热门专业多招收意向修读学生,其它非热门专业尽可能接收全部符合条件的学生。作为最热门的财务管理专业,其辅修招生由一个班增加到两个班,修读学生由75增加到162人。

2.辅修专业质量在逐步提高

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主次之分,从一定层面上,辅修专业在教学质量和培养方式上相对不受学生和院系的重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辅修专业的教学监控比较宽松,只要坚持,都会通过考核获得相应证书。随着学校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学院对辅修专业教学质量加强了监控,细化环节管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主修专业的标准,淘汰一些特别差的学生,对于学分不足的学生不给予毕业,从而保证了辅修/双学位教育培养的质量。例如,08级论文答辩全部通过,09级因论文答辩未通过4人。

3.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不断更新

过去,学校基本采用的单独开班授课的形式进行辅修专业的学习。对于一些冷门的辅修专业,就会由于报名人数未达到单独开班授课的要求而不再开设,无法满足小部分学生的需求,也挫伤了冷门专业所在学院招收辅修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学校在经费划拨上对报名人数较少的冷门专业给予倾斜,同时鼓励冷门专业以插班授课的形式培养辅修学生。通过但开班授课和插班授课两种方式,在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上进行个性培养方式。

(二)辅修/双学位教育的不足

由于起步比较晚,导致辅修/双学位教育仍在不断摸索中,尚未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比较成熟的教育辅修/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1.辅修/双学位教育人才定位有待商榷

我校辅修专业并没有与主修专业真正意义上挂钩。对开设学院而言,辅修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依照原专业的培养要求,没有考虑对修读学生本专业的补充或拓展;对绝大部分学生而言,由于开设专业较少,主、辅修课程之间更多的是简单的“累加”而不是“融合”。

2.辅修专业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空白

由于人员缺乏和制度空白,辅修专业的质量监控是个盲区。再加上目前学院开设辅修专业积极性不高,基本属于学校不断鼓励、甚至央求各学院招收学生的买方市场,即使有收到学生关于教师任意压缩学时,部分教师授课质量不高,以及授课时间过于集中等投诉,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解、通报。

3.辅修/双学位教育缺乏有效引导

学生对部分辅修学科了解不足,甚至根本不清楚。同时,在辅修/双学位教育方面没有一个有效的指引,导致一些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时,不知怎么下手,盲目选择。甚至有些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缺少兴趣或者处理不好主修专业与双学位专业的关系而半途而废。

二、辅修/双学位教育实施的建议

学生对辅修/双学位需求越来越大,学校作为培养新型人才的地方,应该加强辅修/双学位的改革。结合目前的现状,以及其他一些高校对辅修/双学位教育管理的经验,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我校辅修/双学位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实施建议。

(一)规范辅修专业培养方案,保证修读效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辅修/双学位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找工作,当然也有一些继续深造的可能。学校必须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情况,更好地设置好专业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方向。

辅修专业培养方案要和各主修专业的培养方案一样重视,做到一视同仁,进而保证辅修专业的效果。同时,还应该确保在教学规范、教学内容上,辅修专业和主修专业一样具备严肃性和。这是决定辅修专业学生是否优良的基本条件。

(二)提倡冷门专业跟班修读,提供更多辅修专业的选择

我校可供选择的辅修专业过少,使得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时,不得已随大流,修读了和主修专业相关性不大或自己并不十分感兴趣的专业。

前面提到,学生修读辅修/双学位,绝大多数是为了更好的就业。社会不断进步,各式的课程和学科的分支也越来越多,些学生选择辅修专业时候,若选择一些与自己主修专业有较少联系的专业,甚至根本没关系的专业,就很难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如此辅修/双学位人才在找工作时,要么完全按主修专业找,要么完全按辅修专业找,无法实现主、辅修专业知识构成的相互补充和延伸。

(三)加强引导,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今大学生接受的事物越来越多,其思维模式也不一样,导致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但是,他们在选择辅修专业时具有一定的冲动性、盲目性。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这才是实施辅修/双学位教育保证辅修/双学位教育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随班就读辅导总结范文

一、差异性学习的课堂指导

1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随班就读生的个性差异和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根据一般学生和随班生的不同程度。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对普通学生,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对随班就读的随班生,在普通儿童要求达到的基础上,降低要求,减少难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接受知识的容量上要求不同。普通儿童数量多,容量大;随班生数量少,容量小。(2)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求不同。普通儿童掌握知识的难度大些,随班生只掌握容易的知识。(3)培养数学能力的程度要求不同。普通儿童注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班生以直观为主,培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形象思维。

2相同的原则不同的方法

(1)对于同一个教学问题的启发,教师根据两种儿童采用不同的设问。同一个问题。普通学生容易回答,但对于随班生,由于其记忆、理解、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较差,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教师应将问题拆散,设计出知识“零件”问题,帮助他们一个一个地“加工”回答;同样遇到复杂的问题,就要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凡个简单的问题让随班生回答,通过问题解答的组合、层次递进,引导他们完整准确地回答问题。在问题讨论过程中,普通学生要求能够完整地讲述知识形成和产生的过程,随班生就不能够达到,应该让普通学生讲述后,只要求随班生重复叙述其中一些简单的过程。

(2)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直观教学,由于普通儿童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强,观察直观演示或操作,一看就懂;而随班生由于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弱,半天看不懂,教师要为随班生留有观察的时间,要充分利用模象和实物直观,促进随班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使随班生在直观演示和操作中解决问题。

3相同的教学不同的辅导

(1)复习导人,合并复习,共同准备。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求普通儿童阐述知识的解答过程,要求随班生复述知识的记忆过程和演示操作过程,一起作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2)传授新知,一起讲授,巩固练习,分开辅导。根据两种不同的儿童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普通儿童接受新知识比较快,容易理解重难点,而随班生接受新知识比较慢,一些容易的知识,理解也很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特意设计出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让随班生回答,即使答错了,也要给予表扬鼓励,注意他们在班级中自尊心的保护。教学中应多让随班生感受学习成功的体验,不时地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小步子问题,以增强随班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运用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通过积累感性经验,减少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还要让随班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从实践中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

(3)巩固练习,相同内容,不同评价。课堂中对于新知识的掌握。随班生由于接受能力差,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和掌握,教师尽量帮助他们掌握新知识中容易的部分。在巩固练习中,随班生采用分步量化评价。较复杂一点的题目,哪怕他只能够解答前一步,也应该表扬和鼓励。在练习中。多提倡普通儿童与随班生共同完成或者让普通儿童指导随班生完成练习。

二、差异性学习的课外指导

1作业面批辅导法。作业和练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可以准确地反映学生对当前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是学生呈现其个性思维品质的载体。作业的批改方法可分为教师批改、学生自批、互相批改等方法。我个人认为批改作业要因人而异,像随班生以当面批改为宜。当面批改作业能有的放矢,结合作业中的问题去查找掌握知识的缺陷、思维的严密性以及书写的规范性,更易为随班生所接受,这比笼统辅导和空泛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