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6篇)

来源: 时间:2024-04-14 手机浏览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篇1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开拓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实验室制度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试剂管理、实验仪器管理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化学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实验室;规范化;安全;管理

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学生验证科学理论,训练操作技能、培养科研能力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教学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和实验教学的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日渐复杂,要求日益提高。如何管理好实验室,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①而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腐蚀性、刺激性、剧毒性等危险物品居多,人员出入较为频繁,因此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近几年频发的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更是提醒我们加强实验室管理刻不容缓。笔者作为高校实验系列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管理展开,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本文就实验室管理工作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实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健全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规定化学实验室应制定相应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遵守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定;实验室常用危险物品、化学试剂的性质、使用和处理方法手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条例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原有的规章制度并不能满足实验室的现状,如缺乏对实验室安全细节上的规定,缺乏生动的教材或者宣传方式,对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和持久性,缺乏常规评估和考核等。②因此,为了加强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我校除贯彻国家已有的管理条例外,还制定了《化学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防火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损坏处理办法》、《实验室日志》、《化学仪器室管理员职责》等。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行为上的规范,增强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范、爱护公共财物的自觉性,保护实验仪器设备,减少仪器的损耗,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同时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提出要求,使其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室的一线管理者,是实验室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优秀的专业技能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提高实验室建设管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我校的实验技术人员是通过正式的招聘程序,吸收学士、硕士、博士进入实验室管理岗位的。在正式工作之前都会进行岗前培训,一方面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师德修养,培养其教书育人、以德修身的教学理念,同时注重培训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教学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请专业的管理老师授课,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加强本校实验室管理和其他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③正式上岗之后,定期各教研室也会组织安全管理讲座,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并将业务培训与实验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在健全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实验室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的作用和地位随之增强,就为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实验室的管理,包括实验试剂的管理、常用仪器和大型仪器的管理、环境与安全的管理等各种事项。

2.1实验试剂与药品的管理

化学实验中,有着大量的实验试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其类别、数量、品质等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试剂管理是重要一环,应当引起足够重视。④化学试剂申报购买由专人负责。在本学期课程开始之前,各个实验课带教老师必须统计好实验所需试剂种类和数量,向专门负责药品管理的老师申报,老师根据上学期实验教学试剂剩余量和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需要量,进行合理的归纳和分类,然后由科室主管教学的主任核实审批,最后购买。购买时要从有资质的正规药品销售公司购买,购买试剂上要标有名称、含量、产品标准、生产厂家、规格、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入库需要验收和登记。对于验收合格的试剂分类存放。对于常见的药品试剂,按照其各自的化学性质分类后保存,比如氧化剂与还原剂,酸和碱等分开摆放;易潮解、易氧化的药品保存于电子防潮箱中;腐蚀性药品存储于腐蚀性化学试剂药品安全存储柜;毒麻药品、危险品置于专门的毒麻药品柜等。每个类别区域再根据各自特点及性质摆放,方便查找取用,比如无机物可按周期表、试剂的字头排列、阴离子排列来排放,有机物按官能团分类排放,指示剂可按功能、颜色排放等。⑤另一方面,对于配制好的试剂,按实验项目分类存放,在所有的装有化学试剂的容器上贴好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保质期、存储方法、配制人等信息,以免在使用时出现混用或者存储不当的现象,从而导致不安全的事故发生。并将实验项目名称标记于柜门,以便下次准备实验查找。对化学试剂的领用要做好出库登记,填好领用人、试剂名称、数量等信息。危险品必须专柜存放、严格取用制度,确保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采取五双”制度,⑥即双人管理、双本帐目、双把门锁、双人领发、双人使用,严格控制,对有剩余的危险品及时收回,防患于未然,要有安全意识。

2.2常用仪器和大型仪器的管理

化学实验所用玻璃仪器种类繁多,规格各异。烧杯、量筒、锥形瓶等均有不同规格,分门别类的收集在柜子里,并统计好数量规格,做好登记表,以方便找寻。破损的玻璃仪器单独收集,统一回收处理。对于大型仪器,必须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档案,包括采购与验收档案、仪器的管理档案等。仪器专管老师需对仪器名称、数量、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入库时间、入库地点、出库时间、领取人员、仪器编号和教保处编号等建立表格,做好新仪器验收登记,并存与档案室。另外登记教学仪器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并对日常仪器的使用、维修做好记录,同时及时做好破损仪器核销工作。

2.3环境与安全的管理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接触到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药品,经常使用各种加热仪器,如电炉、电热套、酒精灯等,因此实验管理人员以及进出实验室的其他工作人员和学生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观念,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决不能麻痹大意,关注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小事做起,营造一个绿色的、安全的实验环境。实验授课前,教员需向学生讲授实验室安全守则,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使其充分了解相关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重视安全操作;学生实验时,需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按有关安全规则开展实验,做好安全用电、用水、防火、防毒、防爆、防污染等安全防范工作;实验完毕,剩余试剂及时回收,妥善保存,实验废弃物不可随意处置,应分类集中回收,并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公司处置,避免产生其他不安全事故或对环境造成危害,营造绿色化学实验室。另外,学生应清洗好实验仪器,整理好实验用品和实验台,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卫生,并必须检查实验室的水、电、气、门窗是否关好。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总之,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对保障实验教学、科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和认识到要做好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朝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张俊娜李明华黄雁茹何炜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化学教研室

注释

①王文安.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J].科学教育,2005(9):109.

②邱琦,罗仲宽,吕维忠等.国内外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广州化工,2010.38(5):273-274.

③韩宝庆.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探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5):126-128.

④胡翔,张嘉杰.化学试剂管理与实验教学[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82-2483.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篇2

一、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一方面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而且也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就是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实验室档案管理包括仪器账册、药品账册、使用说明书、技术资料、实验通知单、规章制度、自制教具登记、实验登记表、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等,实验教师要认真做好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这样既有利于督促实验人员管理好实验室的财产,又对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服务于实验教学,确保实验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二、仪器、药品摆放科学规范化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实验仪器按照仪器的用途分类,如:声、光、电、磁、力、药品、玻璃器皿等,给每个陈列橱贴上标签,编号管理。然后建造账册,如“仪器陈列册”、“仪器总帐册”,在每个陈列橱上都贴上具体的卡片目录,做到帐物相符,使每位科学老师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对于上课需要的仪器随要随取,非常方便。用完以后,物归原处。注意根据仪器的不同结构、性能、特点,做好防尘、防潮、防震、防变质、防锈、防蛀、防腐、防磁、防碰等工作(如将仪器放入玻璃橱就起到防尘的作用;放下小磁针可避免因摇动、震动而磨损磁针支架针尖导致磁针旋转失灵,影响磁针指向不准确;可在动物标本旁放置樟脑丸,以防动物标本皮毛脱落)。仪器室管理人员要掌握各类药品的性质、特点,并根据不同的性质、特性分类隔离存放和保管。

三、加强安全卫生管理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场所,搞好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工作,加强科学管理,健全安全卫生工作制度是实验室正常开展实验教学的保障条件。要认真做好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工作,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实验员在实验后和下班前应搞好仪器设备和场地环境的整理,做好水、电、化学药品及门窗的检查,防止发生事故。根据实际情况,实验员负责日常卫生工作,经常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文明整洁,仪器设备、化学药品布局合理。并发动部分班级的同学,定期到实验室打扫卫生,达到室内、外窗明几净,凳子摆放整齐,桌面、地面和设备无积灰与蛛网等污物。

四、开足实验课

根据本学期实验要求,科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把各年段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统计好,张贴上墙。科学教师根据要求定期在实验室上课,并填写好相应的教师记录和学生实验记录,确保实验开出率100%。

五、提高实验教师素质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篇3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高职

Exploringof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

HuangZhaoqin,ChengTing,HuDahua

ThecityvocationalcollegeofJiangsu,Nanjing,210036,China

Abstract:The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isacomplexsystemproject.Invocationalcollege,theconstructionmustbecloselycombin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vocationaleducation.Onthebasisofclarifyingtheprofessionalpositioning,itshouldbeconstructedespeciallyinaspectsofsettingupopenlaboratoryandestablishingprofessionalskillscertificationstationsandcooperationlaboratorybetweenschoolandenterprise.Inlaboratorymanagementaspect,wepaymoreattentiontoperfectingmanagementrulesandregulationsanddevelopteachingitemsandmanagetheapparatusandequipmentandlaboratoryfilesaccordingtotherulesandregulationswemade.

Keywords:laboratoryconstruction;management;highervocationalcollege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管理一线工作岗位的,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是校内实践环节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科学创新思维的主要场所,是实现高职院校师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因此,必须以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职能,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改革。

1实验室建设思路

1.1明确专业定位,统一规划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如何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课题。第一,必须明确实验室定位,确定所面向的人才服务类型和建设内容,提出实验室建设目标。第二,在建设过程中注意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将长远计划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从专业发展、科研方向以及队伍建设、实验场地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结合高职特点,打破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小而全”以课程建实验室的传统模式,而以学生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拓展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为目的建设实验室。第三,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要充分考虑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突出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实践性、职业性和技能性,综合考虑专业和行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建设“理实一体化”实验室,给学生一个仿真的实践环境,边学边练边操作,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高职院校突出技能培养的实验室建设特色。第四,职业院校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应具备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在实验室建设上应具有超前意识,将行业企业先进技术和工艺引入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1.2建设开放式实验室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验室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活动外,基本处于封闭状态,许多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传统的实验教学以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的验证性项目居多,缺乏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建设开放实验室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指仪器设备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更是指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的开放。各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半开放、全开放或者限制性开放的实验室,条件不足的院系可先选定某个实验室作为开放试点,分部分、分阶段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在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选做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或者参加教师教研活动,将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此外,开放式实验室可面向社会开展对外服务,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工学结合,推进实验室建设改革和人才培养。

1.3依托实验基地,建立技能鉴定站

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即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有学历证书还至少要有一种职业资格证书。为贯彻落实“双证书”制度,各院系各专业均会组织学生参加鉴定机构的职业技能考核。各高职院校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相关考试单位加强联系与合作,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设立技能考核和鉴定站,按照技能鉴定的要求和标准购买仪器设备,布置鉴定场所,制订职业技能鉴定站相关规章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争取在校内开展各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工作,方便高职院校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此外,通过技能鉴定考核,可将职业及技能鉴定考核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于教学中,强调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实现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1.4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鼓励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有条件的院校亦可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实验室,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验实训,开发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实验实训课程,产学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发挥实验室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强化校企合作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功能,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将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效益。在应用项目的开发、研究和转让等工作中可以吸纳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其中,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提供条件,并通过培训和考核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

1.5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实验室队伍是高校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室管理、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中坚力量,一支高素质、善管理的实验室队伍必将带动高校实验基地的建设,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促进高等学校健康、稳定、和谐发展。但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验室现状来看,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的薄弱环节,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对实验室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实验教师待遇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吸引具有一定学历和水平的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促进实验室建设,并在职称评聘、待遇、培训进修等方面与理论课程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制定切合实验室工作内容的津贴分配政策等考核激励制度,激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2.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是发挥实验室功能的基本保证,实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只有实行统一严格的管理,才能使实验教学井然有序,保证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实践证明,管理模式越简单,参与管理的人员越少越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人员、实验耗材、仪器设备、实验室档案等的特性,建立《实验室使用规范》《实验室工作人员规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保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规范实验室使用和管理工作。此外,为保证实验室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贯彻落实各种管理制度,还应做好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实验耗材领用登记、开放实验室使用登记、学生出勤情况记录、实验教学情况记录、实验室管理人员日志等在内的实验室管理记录,这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验室日常工作情况,还能预防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校内技能鉴定站应建立鉴定站工作规程和档案管理制度,考评员、考务员和鉴定站工作人员守则等,健全技能鉴定设备的安全操作使用规程和其他管理制度,保证鉴定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2.2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管理是影响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实验教学保障和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为实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实验经费,实验教学物资应由实验室管理中心集中管理,按照实验教学安排和项目内容配备实验物资,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手段和评价指标,严格控制实验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之余,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提出切合高职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项目,有计划地将新的思想、方法、手段、仪器引入教学活动中。

此外,为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各院校应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优势,依托校园网搭建优质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实验室的基础资料、实验室使用情况、开放实验项目、仪器设备信息等各种数据库,并适时更新,促进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和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2.3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是仪器设备管理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和保管。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的数据库,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主要性能、管理人、购买日期等参数,便于资产管理和仪器设备使用及维修。师生在使用前需提出书面申请,标明所需仪器设备名称、类型、数量、用途等信息,由管理人员调配仪器设备,填写领用记录。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结束后做好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教学科研和开放实验活动正常开展,如发现仪器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应及时组织维修并做好仪器设备维修记录,对不能继续使用的仪器应按照报废程序处理。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价值和潜能,应将分散在各实验室的相同仪器设备集中管理和调配,使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2.4实验室档案整理和保存

完善的实验室档案是全面反映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改革等工作的原始资料,也是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具体要求。实验室档案有电子文件也有纸质资料,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教学情况、实验经费预决算、开放实验项目等一切与实验室相关的资料,内容纷繁复杂。因此必须重视对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工作,坚持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实验室档案。第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职责权利、法律义务责任做出明确规定。第二,在日常工作中明确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做好档案记录和整理工作,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对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方便信息查询和实验室高效管理。第三,实验室应该设置专门的档案室,并具防潮、防火、防腐功能,确保实验室档案安全。

3结束语

实验室在高职院校办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应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紧密结合,明确专业定位,确定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内容,突出职业性、技能性及实践性,建设开放式实验室、职业技能鉴定站及校企合作的实验室,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注重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遵章开展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及实验室档案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培标.高职院校培养实践与应用型人才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8:28~30

[2]刘卉卉,徐涛.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3):117~119

[3]孔永红,卢卯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学专业开放实验室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1:172~173

[4]李鑫玲,侯玉泽,任广跃.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0,33:435~436

[5]陈建国.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就业竞争力[J].职教论坛,2007,3:27~28

[6]谢军军.新形势下高校实验队伍建设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8,6:168~170

[7]潘雄飞,赖天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3:90~92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学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策略

当前高职院校农学类实验室教学主要围绕着验证性实验进行,没能在农学类实验室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利于全面实现高职院校实验教学需要。提高农学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应当在现代高职实验室教学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全面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农学类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室建设不符合高职教学需要

高职院校农学类实验室建设理应符合培养高职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农学类实验室建设发展速度缓慢,没能从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有效建设。首先,高职农学类实验室建设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性建设的问题,在传统高职实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缺乏农学实验室建设的系统科学规划性,导致有限的实验室建设资金被分摊到基础建设中,严重制约了农学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后劲。其次,高职院校和学科实验室管理都较为独立分散,没能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导致农学实验室很少能够借鉴使用其它学科实验室管理经验。第三,当前高职院校农学实验室管理总体上呈现为无力购进新设备,小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实验室功能单一,管理封闭不系统等实验问题。

1.2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较较低

高职院校农学类实验室教师队伍目前主要从事的是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能力有限,没能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没有在教学中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质。首先,高职院校实验室教师在教学上属于从属地位,现有实验室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有限,只具备指导学生进行程序性实验的能力,不具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的能力。其次,高职实验室教师的进修机会较少,导致实验室管理理念和教学理念更慢,严重制约了实验室教学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第三,实验室教师队伍不稳定,实验室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实验教师队伍还应当从教学理论研究、实验室管理水平上继续提高。

2农学类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勤俭节约原则

在现有教学经费和设备条件下,高职院校农学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必须按照勤俭节约的原则进行,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大力降低高职农学实验室的使用成本。首先,农学类实验室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农学实验室的日常使用,有效降低不必要的实验损耗,全面节约耗材的使用。其次,围绕高职教学需要,以及农学类的重点学科优先安排和购进实验教学设备,从而保证农学实验室发挥出最大效力,更好符合高职培养农学类学生的需要,使有效的教学资源满足关键教学需求。

2.2质量为上原则

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农学类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必须按照质量为上的原则,提高农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按照质量为上的原则发挥农学实验室的作用。首先,围绕农业学科发展需要,科学规划高职农学类实验室的展方向,着力满足高职农学教育的未来需要。其次,加快整合高职农学实验资源,进一步强化购进优质重点设备,有效补强升级换代现有核心设备,对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设备逐步的进行淘汰更换,从而优化农学实验室的设备结构,使农学实验室始终保持中等以上水平。第三,实验农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农学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水平,发挥出教师的管理和教学作用,有效提高农学实验室使用质量。

3农学类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主要策略

3.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农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首先,围绕着生日常参与实验活动程序和内容制订管理制度,有效利用制度体系解决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耗材浪费严重、实验时间不确定、实验设备损坏较多等实际问题,着力为学生提供必要全面的实验条件。其次,围绕农学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开放的农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根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合理配置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根据实验室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效调整农学实验室管理方法。第三,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必要的沟通机制,及时收集学实对农学课程的实验活动反馈信息,根据学生开展农学实验活动的具体需要,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内容。

3.2强化农实验室基础建设

当前农业技术发展较快,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使高职学生跟上时代和行业的步伐,就必须不断的提高农学实验室的建设水平。首先,集中有限的资金用来更新必要的关键设备与核心设备,全面加强主要学科和培养学生关键核心能力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其次,提高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精度,在满足学生日常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农学实验设备的准确性。第三,逐步加快农学实验室的开放水平,允许学生在课外时间有效充分的利用实验室资源,给学生创造更学使用实验室的机会,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3.3加强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当前实验室教师队伍是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也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教师队伍体系才能提高实验设备的保障维护能力,促进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全面提高农学实验室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引导实验室教师接受必要的专业设备使用和维护培训,促进实验室教师成为教学与实验器材维护的多面手。其次,合理配置农学实验室教师队伍的结构,实现科学的分工结构目标,促进实验室教学与日常设备维护的综合有效进行。第三,建立高职农学实验室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给予长期从事农学实验室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必要的条件,吸引高技术人才加入到高职实验教师队伍中来。

4结论

农业技术和农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要求高职院校农学类实验室建设符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总体要求。农学类实验室在完成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任务同时,还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验证性实验能力,着力使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室教学方式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梁臣艳,覃洁萍,李耀华.浅谈高校实验室的管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1):61-62.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篇5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53-02

实验室是科学检验和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培养科技人才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单位。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成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实验工作的质量。如何加强实验室的管理,科学的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体质,提高实验质量,是实验管理人员需要探讨的课题。

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与制度建设,为实验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实验工作能否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管好、用好实验室的资料和器材,正确的管理是实验室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更是实验室开展工作的中心,是试验工发展与建设的前提和保证。管理实验室能力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单位的管理能力的高低,组织能力是否过硬,更是反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观的整体表现。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我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体会。

1.科学管理,注重落实

有一套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对提高实验水平和工作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训练一支过硬的实验技术队伍,发掘每个工作人员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许多实验室实行三级管理,一是专业划分实验室,独立管理,独立开展工作,每个实验室的设备非常齐全,直接影响了使用率不高,仪器设备过度分散,试验和研究经费投入多,造成很大的浪费。如何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建立一种统一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整合各个实验室财力、物力,加大投资回报率,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用。

1.1优化整合多方资源。整合一些功能类似的实验室,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落实实验研究工作和科学研究,促进各领域之间的渗透和科研开发,落实实验室的资源共享模式,破除陈旧的观念,交流工作经验,发挥现有设备潜力用途,促进实验水平的提高。

1.2注重管理,提高管理。实验室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规范实验员职责明确,研究制定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实验室规则、仪器损坏赔偿等制度、危险品管理、安全防护等制度,贯彻严格执行。实验室规则应挂在醒目的位置,其他分别挂于实验员办公室和准备室。实验室的管理就是对实验室的装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管、使用的管理,对实验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确保实验工作的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管理的方法也要随之不同,但是管理的措施却是相同的。

1.2.1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际中的大部分仪器,尤其是专用仪器,使用的次数是有限的,主要是存放在保管室内。所以要要求实验员按照物资管理原则,做好建帐、摆放、保养、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

1.2.2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仪器不管是存放或使用中,要重视安全防护,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预防其他事故的发生:触电、火灾、爆炸、中毒、烧伤、失窃等。实验员要有高度警惕,确实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1.2.3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实验室要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结果详细的记录,完善实验室管理档案,为实验室向正规化管理创造条件。实验室管理档案:仪器设备进帐、技术资料和说明书、实验通知单、规章制度、各项管理工作记录、实验报表和工作总结等资料。

2.规范管理和运行机制。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规则和依据,是实验工作进行的重要保证。要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全面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室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定期检查落实情况,以此来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比、考核的依据。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第一是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以及使用者,也为实验工作开展打好基础。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有利于监督实验人员管理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实验室的实验器材正常使用,确保实验工作正常开展。

3.加强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质量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对实验工作的开展和效益有直接的影响。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能否正常开展研究工作的的基础、注重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必须要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详细做好使用记录,严格要求使用者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要求管理人员强各对种仪器的日常保养,维修等管理工作,如有损坏及时维修,提高仪器使用性能。

4.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4.1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验仪器维护与保养,实验场所管理以及操作指导等工作。所以必须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管理水平。实验技术人员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以确保地完成实验任务,实验技术人员在进行实验前期,一定要理解实验内容以及准备工作的具体要求,把实验中的难点、疑点充分了解,并记录在册;确保实验顺利开展,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准备好后,做好预实验。注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积极参加业务培训。

4.2以高水平人员带低新人。以“高、中、初”三个层面的技术管理构架,充分发挥高级实验员在实验和科研中的作用,发挥他们的特长,采用重点帮扶,个别指导的方式带动实验技能比较低的实验员,加强对日常工作的初级以及中级实验员的检查、监督和指导,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圆满完成科研工作。

4.3重点培训。新购置或者比较精密、大型、贵重的仪器设备,或者新实验技术,必须有针对性的配备专职人员,重点培训实验员和维护人员,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理。

5.转变观念,重视队伍建设

必须把实验室的实验工作落实到基层,作为提高实验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开看待。实验工作是提高试验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管理者应如何应用、发挥它本身特有的作用,真正做到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秤促建,相互结合,找准“建设”的目的。因此,必须要应转变观念,狠抓实验室队伍建设。总之,实验室管理工作繁重、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好实验管

理体制,能够为实验体系和实验研究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此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大胆的创新,探索科学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孔祥民,郑超美.变分散为集中: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0,(3):68-71.

[2].建设学科实验大平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124-125.

[3]邱泽明.卫生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2006,05.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篇6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国家和地方对高等教育投资力度日益加大,各种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陆续进入高校实验室。如何科学管理这些仪器设备,成为各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中。

一、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仪器设备重置闲置严重,实际利用率低

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在采购仪器设备时都普遍存在着过分求全求精的通病,无论当前是否能够用到,先把经费申请下来、把设备采购回来再说,而且往往是越全越好、越精越好,从而直接导致大量仪器设备重置或闲置,实际利用率较低。根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闲置率高达20%,其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闲置率更是高达85%。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全没有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缺少必要的规范和约束;二是虽然建立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但是却不能及时地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更新,成了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死制度;三是虽然能够及时更新,但是却得不到有效地落实,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的摆设。

(三)管理人员不稳定,技术水平低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处于“辅助教学”的尴尬位置,无论是职称、薪酬还是福利待遇,都与教学岗位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使得很多人员产生强烈的抵触和倦怠情绪,流动较为频繁。此外,由于重视度不足,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外出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机会,致使其技术水平得不到更新和提高,无法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

(四)日常保养不到位,维修不及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对实验教学越来越为重视,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也随之越来越高,很多仪器设备都在高负荷使用,空出的时间极为有限,从而缺乏必要的日常保养。此外,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厂家售后服务不善等因素,有些仪器设备在损坏后,得不到及时的维修,被长期搁置,久而久之,昂贵的仪器设备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五)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

虽然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基本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但是,由于计算机操作技术和长期习惯等因素,仍然有少数高校实验室还在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对于计算机管理手段使用率并不是很高,管理模式较为陈旧、手段较为落后,从而直接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二、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一)购置仪器设备前充分论证,做到物尽所用

在购置仪器设备前,由仪器设备主管部门组织校内相关专家、教授或聘请校外专业人士成立论证组,对仪器设备的总体分布、各实验室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效益等进行全面、充分地调研和论证,并制订科学合理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以确保所购置的仪器设备能够得以充分利用。

(二)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执行到位

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视度,积极根据各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并及时地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不断更新。同时,仪器设备主管部门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管理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执行到位。

(三)建设一支稳定且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队伍

拥有一支稳定且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队伍是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根本前提和基础条件,所以,必须要给予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以充分的重视,积极地在职称、薪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其和教学岗位相同或相近的政策,增强其“平等感”,同时,还要多为其提供升一些外出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机会,从而以降低其流动频率,提高其技术水平。

(四)加强日常保养,及时进行维修

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日常保养制度,坚决落实执行到位,对于日常保养到位的实验室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对于日常保养不到位的实验室和管理人员给予处罚,以激励其积极主动地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同时,要积极地与各仪器设备厂家建立合作关系,让厂家派遣技术维修人员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维修培训,以促使其在仪器设备损坏时可以独立完成维修工作。此外,在购买仪器设备时,也要多注重厂家的售后服务效率,选择售后服务好的厂家。

(五)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充分认识仪器设备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性和优势,提高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使用率,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科学高效、方便快捷的电子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三、结论及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各高校对实验教学必然将越来越为重视,各种精密、高端的仪器设备也将越来越多的进入高校。为此,积极探索和解决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莹.谈如何搞好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9(5).

[2]魏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现存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0(11).

[3]刘晓波.加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