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流量测量(6篇)

来源: 时间:2024-04-25 手机浏览

流量测量篇1

对于某一条公交线路的车辆,所经过的线路人流总量的测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实际测量时不可能用全面调查方法去测量,只能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由样本去推断总体(即整个线路的人流总量)。所以在测量时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例如:由于调查方法和指标设计不完备所造成的偏差以及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合理造成的误差等等。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偏差。

我们在设计测量方案时要考虑到,对于一条公交线路而言它所要经过的线路既有繁华地段又有非繁华地段;对于一条公交线路而言在一天之中所经过的人流有高峰期也有非高峰期。所以,科学的划分线路地段和每天时段是保证测量人流量的关键。

1、地段划分标准

我们把一条公交线路划分为两类三级,两类即市区和郊区,三级即把市区划分为两级,郊区划分为一个级别。具体级别标准为:市区的繁华地段为第一级别、市区的非繁华地段为第二级别、郊区为第三级别;

2、每天时段的划分标准

我们把一天有效测量时间段定为7点至21点,把这一有效测量时间段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7:008:30,17:0018:30这一时段为上、下班高峰期;

第二类:8:3010:30,16:0017:00,18:3019:30;

第三类:10:3016:00,19:3021:00;

以上的划分为工作日的时段划分标准

非工作日没有上、下班高峰期,但我们考虑到休闲购物的因素特点,我们也应划分三类时段。

第一类:7:0010:30,17:0019:00;

第二类:10:3012:00,15:0017:00;

第三类:12:0015:00,19:0021:00;

3、变量的设定

我们在测量人流时引用的变量为单元距离和单元时段。

3.1、单元时段:按照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所划分的三类时段标准,把每类中的不同时间段合并为一连续封闭时间段,在这一封闭的时间段从起点到末点每3分钟作为一个单元时段,这样一天的有效测量时间就是由三类单元时段序列组成的一个时间序列组;

3.2、单元距离(以行人为例,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可以参照此法并作以适当的调整):我们把行人在一条线路的不同级别的地段每3分钟的行走距离设定为一个单元距离。根据经验行人在3分钟在不同级别的地段所行走的距离(即单元距离)如下:

第一级别单元距离为200米

第二级别单元距离为250米

第三级别单元距离为350米

按照以上的单元距离划分标准,对于一条线路来说,就是由几个不同级别的单元距离组成,这样提高了人流量测量的科学性。

4、人流总量测量

我们把一条线路按以上的地段级别划分标准,在每一级别中选2个测量点(按车站点的多少等距离随机抽取),测量点定在车站附近。每一测量点按照以上对每天时段类别划分标准,在每一类别的时间序列中等距离随机抽取2个单元时段进行测量,即一天测量6次。

4.1、计算某一测量点的日人流量对于某一测量点在一天(工作日/非工作日)的三类时段的单元时段测量的人流量进行拟合,得出某一测量点的日人流量函数y=f(t),t表示单元时段,y表示某一测量点的单元时段人流量;某一测量点的日人流量为单元时段人流量积分

其中:m、n分别表示时间序列的任意两单元时段。

4.2、线路人流总量的计算

按照对一条线路的三种地段级别的划分和单元距离的划分标准,采用分段积分计算出整条线路的人流总量。

第一步:确定单元距离数,根据一条线路不同地段级别的站数多少,计算某一地段级别的距离,一般市区站与站之间的距离为500米,郊区两站之间的距离为1000米,这样就确定了各地段级别的单元距离数;

第二步:计算某一地段级别的日人流量,根据各地段级别的测量点所测的日人流量计算某一地段级别的日人流量;

第三步:计算整条线路的人流总量,以上各地段级别的积分之和就是人流总量。

计算公式表达式如下:

其中:a、b分别表示某一地段级别的任意两单元距离点,例如:一条线路有三个地段级别,假设第一级别有10个单元距离,那么a=0、b=10,通过上述公式就计算出第一级别地段的日人流量。同理,各地段级别的日人流量之和就是一条线路的日人流总量。二、人流总量的区间估计

我们利用上述方法测量的人流总量,其实是一种统计推断,即利用样本(各测量点的人流量)去推断总体(线路人流总量)。上述方法所测量的人流总量是一个定值估计,在实际中定值估计事实上是不科学地。一般都采用区间估计,也就是说对于线路人流总量的测量值应该是一个区间范围值(例如:某线路的日人流总量在90000人91000人之间)。

区间估计不是确定推断值的确定数值,而是给出被推断值的可能范围,同时对该值落在这一范围内给定相应的概率保证程度。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各测量点的测量值,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μ;

第二步:根据给定的置信度F(z)的要求,查《正态分布概率表》,求得概率度z值;

第三步:根据概率度z和抽样平均误差μ计算极限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zμ,其中是极限抽样误差值;

第四步:给出估计区间的上下限。

流量测量篇2

关键词:旋涡流量计锅炉送风流量测量误差

引言

旋涡流量计是一种速度式流量计,可用于测量液体、气体和蒸汽等多种介质的流量,具有测量范围宽、无运动部件、压力损失小、工作可靠、准确度高及安装和维护方便等优点,应用比较广泛。下面介绍旋涡流量计在某热电厂锅炉送风流量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并结合实际,详细分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1.旋涡流量计工作原理

旋涡流量计又称涡街流量计,它是利用有规律的旋涡剥离现象来测量流体流量的。如图1所示,在管道中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插入一根非流线形的阻流体(也叫旋涡发生体),当流体的雷诺数达到一定数值时,流体在阻流体两侧交替地分离释放出两列规则的交错排列的旋涡涡街,在一定的流速范围内,旋涡的分离频率正比于流量。

如果设两列旋涡间的距离为h,同列相邻两个旋涡间的距离为L,则当h/L=0.281时,所产生的旋涡是周期性和稳定的。此时,对于图1所示圆柱形旋涡发生体产生的旋涡,其单侧频率f可表示为:f=St·(1)

式中:f为单侧旋涡频率,Hz;St为斯特劳哈尔数,无量纲,数值大小与旋涡发生体形状和流体雷诺数有关;v为流体平均流速,m/s;d为圆柱体直径,m。

当流体雷诺数在2104~7106范围(这是仪表的正常工作范围)之内时,斯特劳哈尔数可视为常数,这时,旋涡产生的频率与流体平均流速成正比,测得频率f即可求得流体的体积流量。

旋涡频率的测量可采用热、电、声等多种方法,如热敏检测法、应力检测法、电容检测法、超声检测法等,这些方法是利用敏感元件把旋涡处的压力、流速或密度等参数的周期性变化转换为周期性的电信号,然后经放大整形等处理后得到方波脉冲,最后由二次仪表显示、记录或累积。

2.旋涡流量计在锅炉送风流量测量中的应用

送风流量是电站锅炉非常重要的热工参数之一,其大小不仅可反映送风机的工作状态,同时也是组建燃烧自动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变量。送风管道的横截面多为矩形,且情况比较复杂,流量的测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采用旋涡流量计对送风流量进行测量,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1测量系统构成及原理

旋涡流量测量系统由传感器、转换器及显示/记录仪等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传感器主要包括旋涡发生体和旋涡检测器,用于把待测送风流量转换成相应的频率信号;转换器将变送器输出的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等处理,最后输出4~20mADC标准信号;显示/记录仪接收转换器的输出信号,显示/记录待测送风流量的大小。

2.2应用问题分析

对旋涡流量计工作原理分析可知,在实际使用与维修中,旋涡流量计有非常严格的技术要求,如果仪表及配套设备选型、安装条件、安装方法、工作环境以及使用与维护等方面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就会引起测量误差增大或示值不稳,甚至不能正常测量。现将实际应用中的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2.2.1仪表选型问题

1)旋涡流量计的可测下限流量除受检测元件灵敏度影响外,主要与下限雷诺数有关,而雷诺数又与流场的几何特征尺寸、流体的密度、黏度及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如果在下限雷诺数以下工作,则斯特劳哈尔数就不再是常数,旋涡流量计也就进入非线性工作区,这将增大测量误差。

2)被测流体的常用流量应处在仪表测量范围的1/2~2/3之间,以减小测量误差。如果仪表量程选择过大,则可能会造成流量计无瞬时流量显示。此时,一是可以调低流量计下限截止频率,这样做虽然可以使流量计正常工作,但会造成测量精度降低;二是更换小规格的旋涡流量计。

2.2.2安装问题

在选择安装场所时,应尽量避开强电设备、高频设备、强开关电源、高温热源、辐射热源、高湿环境及强腐蚀气氛等,并应尽量避免碰撞冲击和机械振动,尤其是在水平面上与管道轴线垂直方向上的振动。锅炉送风管道的机械振动比较大,这是使用旋涡流量计遇到的最大问题。旋涡流量计在管道振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振荡干扰,当被测介质流速较大时,就会使波形失真,干扰脉冲输出数量,进而影响测量精度。实际中,可考虑采用安装管道架、加装减振装置或加强滤波等措施,当然也可选择抗振型旋涡流量计,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振动对流量测量精度的影响。

2.2.3使用与维护问题

1)目前所使用的旋涡流量计多为智能型仪表,仪表安装好后,为保证流量测量精度,用户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准确设置有关参数,主要包括:流体类型选择、流体最小密度设定、仪表系数(根据实际管径、常用流速及管道粗糙度等确定)的设定、标准工作温度和压力设定、截止频率设定、量程设定及输出参数(4~20mA或脉冲)选择等。智能型旋涡流量计都具有流量校正和自诊断功能,它可根据不同工况自动进行相关参数的校正和误差分段修正,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流量测量的准确度。

2)应对仪表进行定期校准,以保证仪表长期工作的准确性。

3)如果流量计测量管堵塞或检测元件被脏污介质粘附,应及时进行清洗,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3.结束语

旋涡流量计的使用条件比较苛刻,影响其测量准确度的因素也较多,通过对其工作原理及测量系统各个环节的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旋涡流量计的稳定运行和准确测量。

参考文献:

[1]陈小辉.锅炉风量标定系数的修正[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4):258

[2]李冬英.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在资源整合矿井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09):20

流量测量篇3

流量测量仪表的检定或校准是流量量值传递或溯源链中最重要的环节,通常可将其分为实流检定和干式检定(干检)两种方式。

实流检定是在检定过程中让试验流体流过被检流量仪表,并以流量标准装置或标准器具确定的标准流量为依据,评定流量仪表的准确度、稳定度等计量性能,或对流量仪表进行校准或定度,并确定其是否合格。如果实流检定的试验流体就是流量仪表所测量的流体,且检定在流量仪表的实际安装位置和实际操作条件下进行,则称为在线实流检定,否则称为离线检定。严格地讲,在线实流检定的基本特征是流量仪表在检定和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装、使用等条件相一致。

在干式检定过程中,并没有试验流体流过被检流量仪表,但是要检测流量仪表与流体相接触并影响流量测量结果的几何构造和各部分尺寸,校准与流量计算有关诸参数的测量仪表和涉及测量结果的附属装置,并检查仪表的安装、操作是否按规定进行。干检属于间接的组合测量方法,省去了实流测试过程,但是它只能给出流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范围,不能对流量仪表进行校准或定度。

目前,用于原油贸易计量的流量仪表基本上实现了在线实流检定,即在现场用体积管检定流量计,用于过程检测和物料平衡的原油流量测量仪表尚大都采用离线检定方式。成品油流量仪表大部分采用离线检定方式,只有少数装车栈桥上的流量仪表实现了在线实流检定,所用的计量标准器为标准罐或电子秤。绝大多数用于贸易计量的天然气流量仪表采用干检方式,极少数采用临界流喷嘴在线实流检定。

在线实流检定的必要性

采用何种方法检定流量仪表取决于计量系统所要求的测量不确定度、被检流量计的类型、所具备的检定条件、检定所需费用等诸多因素,但是从计量学意义上讲,在线实流检定最符合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实验性等计量特点,尤其是在油气贸易计量中应优先推荐这种检定方法。

采用组合测量方法对流量仪表进行干式检定,是根据各有关参数的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按照一定的误差处理方法合成出该仪表流量测量的总不确定度。它只能以一定的置信度间接的确定流量仪表的不确定度范围,不能给出其具体误差值。干式检定往往是以丰富的实验数据和标准化的技术要求为前提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它仍保持了计量的试验性和一致性特点。标准孔板节流装置、临界流文丘利喷嘴等都已有相当成熟的干检技术,气体超声流量计的干检试验虽已初见成效,但主要研究成果都是流量计制造厂提供的,尚没有形成标准,电磁流量计等仪表的干检只有个别制造厂家在摸索探讨。以孔板流量计为列,其统一的流出系数公式建立在极其丰富和充分的试验数据基础上,且给出了流出系数的误差范围,但我们只知道流出系数的误差不大于0.6,并不知道具体大小,也不知道是正是负。在合成孔板流量测量的不确定度时,也只能以一定的置信度给出一定的不确定度范围,例如对于仪表配置水平较高的孔板流量计,我们通常说在置信度为95时其不确定度不超出1.0或1.5。但要知道具体的流量测量误差,或要进一步提高某一孔板流量计的流量测量准确度,则必须对其进行实流检定。

虽然离线检定可给出流量仪表在检定条件下的误差值或流量计系数,但是其实际操作条件和安装条件不同于检定条件,介质的有关物性参数甚至介质本身也有所不同,因此这种检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准或赋值。严格地讲,流量仪表的离线检定结果只能说明其在检定条件下的计量特性,当实际使用现场的安装条件、操作条件、环境条件不同于检定条件时,其计量性能会有所变化,给流量测量结果带来附加的误差。如果对流量测量结果要求不高,或者严格地说即使有该附加误差也能满足预定的测量要求,则离线检定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选择。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并不知道该附加误差的大小甚至方向,判断其是否会引起测量超差也就无从谈起,此时多数是以一定的经验主观判断是否能接受离线检定结果。

只有在线实流检定才能实现真正的流量仪表校准或赋值,因为只有此时的校准或赋值才真正计入各种因素对流量仪表性能的影响,才能保证量值传递链或溯源链的连续和封闭。我们可以在配备体积管的原油外输计量站实现流量计系数交油,而对离线检定的成品油流量仪表和采用干式检定的天然气流量仪表不能按系数交接,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在线实流检定的计量学特点

(1)对物性参数影响的修正

几乎所有流量仪表的测量结果都受到被测介质有关物性参数变化的影响,只是影响程度有大有小。物性参数对有些流量测量结果的影响是以显函数表现的,这主要体现在气体流量测量上,如孔板流量计中天然气相对密度、压缩因子、等熵指数等参数的影响。对于以显函数表现的影响,只要已知这些参数的实际值,就能对其进行修正。但对大多数流量仪表而言,物性参数对其计量性能的影响难以用数学公式精确地表达出来,而且流量仪表运行条件的变化往往也伴随着物性参数的变化,很难单独分离出各自的影响量,因此实流检定成为完全消除物性参数影响的唯一选择。

在液态烃计量中,容积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对液体粘度的变化都十分敏感,特别是在低粘度下和仪表测量范围的下限,目前尚没有通用的粘度修正公式。在天然气流量测量中,天然气密度变化对涡轮、涡街等流量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要慎重考虑流量计在低压下用空气介质检定的结果是否能直接用于高压下的天然气,即在根据所要求的流量测量不确定度选择流量计及其检定方式时,是否考虑了因检定条件与使用条件不同而存在的附加误差。

(2)对操作条件影响的修正

流量仪表的操作条件或运行条件直接影响其计量性能,操作压力或温度变化对流量仪表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其计量腔体的改变,其间接影响是被测介质粘度、密度等物性参数的变化,但间接影响可在修正物性影响时考虑。由于流量仪表结构和形状的复杂性及加工装配的离散性,几乎不可能采用计算的方法对其腔体随操作条件的变化精确地进行修正,也不可能根据试验数据针对所有流量计拟合出满足准确度要求的经验公式。

对于容积流量计而言,计量腔体变化会导致作为测量基准的容积单元的改变,还会引起内部漏失量的变化,从而影响流量测量结果。对于速度式涡轮流量计,操作条件改变将引起其流通面积的变化,从而导致仪表系数的变化。如果检定时流量仪表的操作条件能与实际使用时相同或接近,则离线检定即可满足要求。但是,由于操作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离线检定往往不能复现实际操作条件,只有在线实流检定才能解决高准确度的流量测量问题,否则要考虑附加的误差。从广义上讲,被测介质的均匀度、含气(液)量、杂质含量等来流条件,也属于流量计操作条件的范畴,但其对流量仪表性能的影响更加复杂,有时在线实流检定也难以解决。

以国外某原油贸易计量站为列,只要涡轮流量计的操作温度变化达到±2.0℃或压力变化达到±350kpa,所有的流量计都要重新检定,以避免因操作条件变化而出现的附加误差。

(3)对安装条件影响的考虑

安装条件从两个方面影响流量仪表的计量性能:①涡轮、涡街、超声等速度式流量计和孔板、喷嘴等差压式流量计,都要求被测介质在进入流量计入口处时,达到充分发展或特定的速度分布,尽可能避免速度畸变、旋涡流和脉动流,而影响来流的因素包括管路的走向及布置形式、流量计前后阻流件形式、前后直管段长度及整流器形式、离脉动源的距离及阻尼方式等对安装条件;②科氏力质量流量计等对安装应力、机械震动比较敏感,不当安装所造成的多余应力会影响到流量计振动管的自由振动,影响流量计的频率输出,机械震动也会干扰输出信号的检测,从而影响流量计的示值。若采用离线检定方式,则不可能复现现场的来流、应力等实际安装条件,会使检定结果偏离实际情况,其具体偏离也难以量化。尽管已有许多经验数据可以利用,但现场条件千变万化,只有在线实流检定能将安装条件的影响计入检定结果,对流量测量的实际结果予以修正,实现准确地测量。

(4)对环境影响的考虑

在进行流量仪表的型式鉴定、样机试验或质检抽查时,一般要进行机械环境、气候环境和电磁干扰的试验,确定其整体性能。对于一般的计量检定,则只确定流量仪表的计量性能。但对于在线实流检定,流量仪表所处的环境就是其实际使用环境,用这种检定方法所确定的流量仪表性能已包括环境影响的因素,只是它不同于进行型式鉴定时的极限环境条件。

结论

流量测量篇4

[关键词]预测;网络搜索量;客流量;世园会;回归模型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23

[中图分类号]F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044-04

0引言

世园会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突破口,展示了国家经济、科学技术、农业园林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世园会是世界各国展示花卉园林园艺精品、开展科技文化交流的盛会,也是各国人民相聚、相知、相互交流、增进友谊的平台。同时,我们也力求以世园会为契机,传递好中国政府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执政理念,充分展示我国加强生态建设、再造秀美山川的巨大成就。对世园会客流量的准确预测有助于更好地为盛会召开做好准备服务实现此次盛会的价值,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对于客流量的预测,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模型,预测方法已有300多种,归纳起来大致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2类。常用的定性预测方法有头脑风暴法、专家调查法、主观概率法、相互影响分析法等;定量预测方法有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马尔可夫分析法、客流调查法、灰色系统法、神经网络法等。当然有时也会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以提高拟合度和准确度。然而,这些传统的预测方法需要依托于传统的数据,这些数据是由官方统计、定期的,虽然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一定的权威性,但是时效性差、难以查询、获取的成本太高。因此,本文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获取数据:网络数据,同时运用最基本的方法进行分析,建立新的预测模型。

1数据处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早已习惯了出行或者购物之前上网查询相关的信息,这些查询信息所用的关键词可以被搜索引擎记录下来,并形成了系统的数据,为各个方面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1.1网络数据的获取及关键词的选择

1.1.1网络数据的获取方法

目前提供这种关键词搜索指数的主要有百度和谷歌,即百度指数(http://)和谷歌趋势(http:///trends/)。百度指数是用以反映关键词在过去30天内的网络曝光率及用户关注度,它能形象地反映该关键词每天的变化趋势。谷歌趋势(又名:GoogleTrends)有2个功能:①查看关键词在Google的搜索次数及变化趋势,②查看网站流量(Googletrendsforwebsites)。

1.1.2关键词的选取

对于关键词的选取,搜索引擎优化(SEO)会提供关键词优化工具得到相关联的关键词,另外还有一些是专门的关键词挖掘工具,比如百度推广、谷歌关键词工具(GoogleAdWords)、站长工具(http:///keyword/)、爱站网(http:///)。本文采用一种动态选择的方法:先根据经验找到一些基准关键词,然后运用上述工具找到相关联的关键词,去掉搜索量少的;以上一步剩余的关键词为基准关键词,用相关工具找到关联关键词,并进行筛选,如此进行循环,直到相关联的关键词出现大量重复。

1.2网络数据的处理方法

互联网提供海量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找到有用的信息需要经过数据挖掘和处理。本文运用最简单的数学模型得出良好的效果。本文需要进行协整性检验、因果关系检验,所以选择计量经济学观察(Eviews)来分析处理关键词的搜索量指数。

1.2.1Eviews简介

Eviews是EconometricsViews的缩写,主要应用在经济学领域,可用于回归分析与预测(regressionandforecasting)、时间序列(Timeseries)以及横截面数据(cross-sectionaldata)分析。EViews提供单元根检验(用于单个序列的ADF,Phillips-Perron,KPSS,DFGLS,ERS和Ng-Perron,及用于面板数据(paneldata)的Levin-Lin-Chu,Breitung,Im-Pesaran-Shin,Fisher和Hadri),协整检验(带有MacKinnon-Haug-Michelis关键值和p值),因果关系检验,自相关和部分自相关函数,Q统计和互相关函数。与其他统计软件(如Excel、SAS、SPSS)相比,Eviews功能优势是回归分析与预测。

1.2.2关键词搜索数据处理的具体步骤

1.2.2.1相关性检验

把世园会的客流量叫做因变量,用Y来表示;各个关键词的搜索量叫做自变量,用Xi来表示。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研究这种相关关系是统计分析中一项重要内容。相关系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指标,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测量变量之间的这种相关关系,在本模型中把相关系数大的关键词列入到模型中。

1.2.2.2平稳性检验

如果一个随机过程的均值和方差在时间过程上都是常数,并且在任何两时期的协方差值仅依赖于该两时期间的距离或滞后,而不依赖于计算这个协方差的实际时间,就称它为平稳的。将一个随机游走变量(即非平稳数据)对另一个随机游走变量进行回归可能导致荒谬的结果,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存在的。

有时候时间序列的高度相关仅仅是因为二者同时随时间有向上或向下变动的趋势,并没有真正的联系,这种情况就称为“伪回归”(SpuriousRegression)。

1.2.2.3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协整性检验

有时虽然两个变量都是随机游走的,但它们的某个线形组合却可能是平稳的,称这两个变量是协整的。

由于很多时间序列数据都是不平稳的,可能受某些共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在时间上表现出共同的趋势,即变量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因此某种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即存在协整关系。

检验的方法:对于检验时间序列Xi和Y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首先用OLS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估计。然后,检验残差是否是平稳的,因为如果Xi和Y没有协整关系,任一线性组合都是非平稳的,残差也将是非平稳的。

1.2.2.4模型的预测

进行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要做的是运用建好的模型进行预测,把预测的客流量和真实的客流量进行分析,比较其误差,最后进行模型的修正,取得较好的拟合度。

2实证分析

2.1数据来源

本文以西安世园会为研究对象,西安世园会是A2+B1级别,2011年4月28日开始到2011年10月22日结束,在开园期间设有专门人员统计每天的客流量在官方指定的媒介上,本文以此数据作为回归模型y=c+■βixi+ei中的因变量y,其中c为常数项,ei为回归方程的残差。自变量xi(各个关键词的搜索量)来源于谷歌趋势,以周为单位进行处理,并与因变量y在时间上一一对应。

2.2关键词的选取

首先是按照经验找到一些基准关键词,然后以此为基础,运用前面介绍的关键词查找工具找到一系列的关键词。比如,有经验得到的基准关键词为西安,运用爱站网可以得到相关关键词西安天气、西安公交、西安旅游、西安吧、西安办证、西安事变、西安地铁等等。之后用谷歌趋势找出每个关键词的搜索量指数,去掉因为搜索量太少而无法形成搜索指数的关键词,进行初步的筛选,如表1所示。

关键词确定后画出各个关键词和客流量之间的关系图,初步判定关键词和客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去掉相关性差的关键词,关键词和客流量的相关关系图如图1所示。

然后用Eviews计算出关键词和客流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

2.3关键词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为确保各关键词和客流量之间存在着回归关系,提高模型的准确度,需要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运用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增项DF单位根检验)进行检验,判断是否平稳的标准是检验统计量大于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即序列式不平稳;反之,序列式平稳。通过平稳性检验,得出各关键词组成的时间序列二阶差分在各个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结果如表3所示。

2.4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协整检验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出可以用于模型建立的关键词,运用Eviews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得出因变量系数、残差以及残差和真实数据之间的关系图,由于自变量较多、各自变量的系数也较大,具体的回归模型用图2显示;图3为所建模型与世园会真实客流量之间的拟合关系图。

由上可知,所建模型的拟合度是88%,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用于预测。

为了使模型更具有说服力,验证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稳定性,即协整性检验,具体方法是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是否平稳序列,如果是平稳序列则说明是具有长期稳定性;反之则没有,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分析可知残差是平稳序列,所以存在协整关系。

2.5模型预测

青岛世园会与西安世园会的相似之处:

(1)级别都是A2+B1。

(2)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青岛常住人口871.51万,西安常住人口846.78万,常住人口数量基本持平。

(3)西安的景点共有20处,青岛的景点共有16处,在总数上接近。

(4)2011年西安GDP3864.21亿元人民币,常住人口846万,人均GDP:45676.24元人民币;青岛GDP5666亿元,常住人口872万,人均GDP:64977元人民币。

综上所述,西安和青岛都是旅游城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总量基本相当,世园会级别相同。因此,可以把上面建立的模型用于青岛世园会的客流量预测。具体的方法是:找到与西安世园会相类似的关键词,比如用青岛代替西安、栈桥代替兵马俑、青岛天气代替西安天气等,把这些与青岛有关的关键词的搜索量作为模型中相对应的自变量的数值,代入模型求值即可得出搜索量一定时青岛世园会的客流量。

3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搜索数据进行青岛世园会客流量预测模型,根据西安和青岛两个城市的诸多相似之处,通过使用西安世园会的数据进行实例验证,把建立好的模型用于青岛世园会的预测。该模型采用网络数据作为分析的依据,避免了传统数据的弊端,同时使用简单的回归模型,避免了灰色理论、神经网络等方法的繁琐的计算,取得了较高的拟合度和准确度。另外,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能够更早地被相关的人员利用,提早为各项工作做好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1]JGinsberg,MHMohebbi,RSPatel,etc.DetectingInfluenzaEpidemicsUsingSearchEngineQueryData[J].Nature,2009,457:1012-1014.

[2]刘颖,吕本富,彭赓.网络搜索数据对股票市场的预测能力: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经济管理,2011(1).

[3]袁庆玉,彭赓,刘颖,等.基于网络关键词搜索数据的汽车销售预测研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1).

流量测量篇5

1盘式分流器的设计

1.1盘式分流器的原理设定电阻材料的导磁率为μ,电阻率为ρ。电流从圆盘的中心到达分流器时开始穿过电阻膜,对称地由中心向四周流动,电流密度均匀。这一过程与电磁波沿传输线传播类似。电感分析图见图1。

1.2盘式分流器的结构设计盘式分流器一般为薄膜金属圆盘(环状圆盘),内外边缘可作为电流的输入端(例如,内外边缘分别连接同轴电缆末端的内外导体),同时也作为测量端。电流在薄的电阻盘中径向均匀流动,测量信号受杂散电感影响很小,适用于测量快速变化的电流。盘式分流器也可由大量小阻值电阻并联组成,电阻的一端在圆心相连,另一端连接成圆盘的外环。本文采用全金属材料、并联宽频大功率小电阻设计了一种盘式分流器。盘式分流器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面板、紫铜圆盘、电阻和下面板。上面板输入端的丁头正端与紫铜圆盘中心孔通过电路焊接连接;紫铜圆盘边缘与12个电阻电路焊接连接,电阻另一端焊接到下面板边缘;紫铜圆盘中心孔与下面板的输出端N型头的正端电路焊接连接。盘式分流器结构效果图如图2所示。上面板结构如图3所示。上面板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为机械螺丝连接,方便组装。上面板整体为长方体,中心凹进为圆柱体。上面板正面连接同轴丁头,丁头的负端与上面板整体导通。上面板圆柱体边缘留有等分的12个凹进去的长方体,为电阻焊接留下足够的空间。紫铜圆盘结构如图4所示。紫铜圆盘的中心孔与上面板丁头的正端、下面板N型头的正端通过铜线电路焊接在一起。紫铜圆盘的边缘有等分的12个圆孔用来固定和电路焊接的12个电阻。紫铜圆盘上还有2个固定通孔,用绝缘螺丝固定在下面板上。电阻的组装方式如图4所示。先在紫铜圆盘和下面板的12个圆孔上螺丝固定紫铜片,再将电阻一边焊接在紫铜圆盘的固定紫铜片上,另一边焊接在下面板的固定紫铜片上。下面板结构如图5所示。下面板正面连接同轴N型头,N型头的负端与下面板整体导通,N型头正端与紫铜圆盘中心孔相连。盘式分流器实物图见图6。其中大电流由前面板的丁头输入,经过丁头正端流到紫铜圆盘,经过12路电阻到下面板,下面板与上面板是相通的,电流回到上面板,即丁头负端,形成回路。下面板的N型头正端从紫铜圆盘电阻端、负端从下面板采取电压信号。此盘式分流器即可实现将大电流转化为电压进行测量。

1.3盘式分流器特点电阻为VISHAY公司的CSM系列电阻,阻值为0.12Ω,可通过最大电流为10A或者功率为20W。此盘式分流器具有以下优点:1)电阻排列及接口设计均用同轴结构,对称性好,外部采用金属圆桶,能减少分布参数影响,屏蔽杂散磁场,趋肤效应好。信号经同轴接口输出,失真度小;2)各部件由紫铜制成,表面镀银,导电性好,整体结构都为金属材料,散热性好,能长时间测量而不影响测量精度;3)采用大功率、频带宽的稳定电阻,长时间通过电流不会因过度发热而导致电阻值发生改变并影响测量数据。

1.4数据采集卡测试系统中的电压频率最高达到10kHz,其波形持续时间短,很难精确测量。为此我们选定美国Dy-namicSystem公司型号为CS1622的高速数据采集卡,其采样速率达到200MS/s,带宽125MHz,分辨力为16位。高速数据采集卡采用SMA接口,由同轴屏蔽线接到阻抗匹配连接器电压端N型接口,减小了高频信号传输的损耗和电磁干扰。测量程序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同时清除噪声干扰,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2系统组建和测量结果分析

盘式分流器的直流阻值按照直流标准电阻采用直流电流比较仪式电桥校准。其交流电阻采用比较法测量,即标准交流电流源输出稳定电流依次通过盘式分流器和标准分流器A40B,测量两个分流器上电压,因相同电流可由分流器A40B阻值计算得到盘式分流器交流阻值。盘式分流器经计量校准不同频率点阻值如表1所示。其中不同频率下盘式分流器的阻值相对变化最大为1.5×10-4,可以看出盘式分流器频带很宽,符合大电流的校准要求。测试系统由超级大电流源52120A/脉冲电流源LDI-928-25输出大电流,经过盘式分流器由数据采集卡测得电压,计算得到电流值。系统连接图见图7。数据采集卡CS1622有软件GagaScope,可以设置采样速率、耦合方式等,直接测量有效值、幅值、上升时间、周期等量值,见图8。实验中超级大电流源52120A输出100A,10kHz电流,经过分流器转化为电压,在数据采集卡软件中显示的波形如图9所示。经过计算交流电流的数据如表2所示,标准偏差为sn(x-)=7.4×10-5A。交流电流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有盘式分流器引入的分量、数据采集卡引入的分量、电流源不稳定引入的分量等组成,计算100A,10kHz交流电流测量不确定度为1×10-3。

3结论

流量测量篇6

MeasurementinFluid

Mechanics

2005,354pp.

HardcoverUSD85.00

ISBN978-0-521-81518-5

S.塔沃拉里斯著

本书全面阐述流体力学中的各种测量方法,既有经典的方法,又有最新的技术,内容包括流量、压力、速度、温度和壁的切应力等参数的测量,以及流动可视化。书中涉及大量有关系统响应、测量的不确定性、信号分析、光学、流体力学仪器和实验室实践等基本素材,还有丰富的插图,大量的参考文献和100多个练习,是流体力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全书分为两部分含15章。第一部分一般概念,含第1~7章。第1章流动的性质和基本原理,论述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第2章测量系统,介绍各种测量系统中所用的定义和概念;第3章测量的不确定性,讨论测量的不确定性的定义和估计的方法;第4章信号调节、识别和分析,叙述信号调节、识别和统计处理所需的仪器操作和程序方面的基础知识;第5章光学实验的基础,介绍光学测量所需的概念和基本知识;第6章流体力学的设备,汇集流体力学测量设备的基本元素,供读者在设计时选择参考;第7章走近完美的试验,讨论进行完美的试验所需的一些因素。第二部分测量技术,含第8~15章。第8章流动压力的测量,介绍在流体动力学试验室测量压力所用的相关设备;第9章流量的测量,阐述测量流量所用的一般仪器和技术;第10章流动的可视化技术,简单介绍流动显示技术的通用方法;第11章局部流动速度的测量,讨论流动速度测量的几种方法;第12章温度的测量,阐述一般的温度计和在流体力学研究中使用的其他测量温度方法;第13章成分的测量,叙述混合流体中识别成分和相对比例的方法;第14章壁切应力的测量,简述流体流动时,与流体接触的表面上流体的切向力;第15章展望,指出实验流体力学发展的方向。

本书自成一体,通俗易懂,可作为流体力学测量相关领域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也可供流体力学测量技术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参考和阅读。

吴永礼,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