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高层建筑裙房消防要求(6篇)

来源: 时间:2024-04-28 手机浏览

高层建筑裙房消防要求篇1

关键词:差异沉降;内应力;基础;变形缝

1、前言

在高层饭店、写字楼、商住楼等建筑中,根据便用功能的需要,有不少工程在高层主楼的一侧或两边布置有层数不多的裙房,用作门厅、商店、餐厅等公共用房。高层主楼连同裙房总长度往往很长。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房屋建筑在平面和立面的布置宜规则、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和结构刚度变化宜均匀,否则需要设防震缝将建筑分成规则的结构单元。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在建筑高度或荷载差异部位,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的部位,宜设沉降缝。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现浇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问距,分别为55m和45m.按上述规范要求,许多公共建筑就得设置变形缝(防震缝,沉降缝、伸缩缝)。但是在一些使用功能要求较高的公共建筑中,如果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变形缝,将对采暖通风、电气管线的设置带来不便,尤其是建筑的室内外装修处理有不少困难,而且既费工费料,又难以保证质量。有不少大型重要公共建筑,其长度远大于规范伸缩缝最大间距,平面和立面建筑质量分布、结构刚度分布并不均匀,高度和荷载相差悬殊,而不设变形缝,这些建筑为保证因温差不出现或少出现裂缝;减少差异沉降,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有深埋箱基、桩基或其它深基础的高层建筑主楼与荷重相对很轻的低层裙房相毗连,两者之间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是其中一个首要的难题。处理的办法不外乎三种:将两者之间用沉降缝完全断开;将两者同置于一个刚度极大的基础之上;设法减少不均匀沉降,使两者基础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但在结构上是连续无缝的。前者是传统的办法;第二种方法工程造价较高;第三种方法经济合理,日益受到重视,下面将主要分析讨论其设计要点。

2、主楼与裙房基础的协调设计

近来已逐步发展起来一种综合采取如下措施的主楼与裙房基础协调设计方法:采用轻质材料减少主楼自重或采用补偿式基础以减少主楼附加压力,使不均匀沉降可以忽略或可按经验方法处理;在主楼与裙房之间设后浇带,主楼施工期问可自由沉降,待主楼结构施工完毕后再浇混凝上,使余下的不均匀沉降可忽略或可按经验处理。这种方法处理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种做法:

2.1箱基与基础梁的联合设计主楼采用箱基,取得补偿,以大大减少沉降;裙房采用条形基础梁,以产生较大沉降,从而基本消除主、裙房之间的沉降差,两者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则连成整体,这是目前采用较多的联合设计方式。

2.2箱基与独立柱基础的协调设计当主楼箱基埋深有限,属欠补偿基础时,希望裙房基础沉降更大些,以利于减少沉降差。这时可将裙房条基改为柱下独立基础。上部结构在主、裙房连接处设置后浇施工缝,且连接构件采取可适应一定沉降差的结构构造。

2.3桩箱基础与独立浓袖或段基的协调设计当主楼层楼相当多或地基土条件决定要采取桩箱或桩筏基础时,按沉降差尽可能小的要求,决定裙房采用独立基础、基础梁或筏基。这些都应由地质条件和沉降分析来综合确定,处理得当则仍可保证上部结构连为整体。

如果裙房设有地下室,基底附加压力甚小,甚至为负值,而天然地基的压缩性不大,可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应指出的是,即便基底附加压力为负值,独立柱基的沉降仍不能认为可以不必考虑,不过数值很小。当天然地基压缩性不是很小时,可采用条形基础;如压缩性较大,还可改用筏基。

2.4筏基与筏基的联合设计当地基土条件较好、差异沉降不大,或功能上有特殊要求,主楼与裙房有可能同时采用箱基或筏基。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保证防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连接处的柔性,且先施工主楼。

转贴于3、主楼与裙房基础协调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主、裙房之间差异沉降的准确预测,地区性持久的沉降观察与经历效年的分析研究结果的积累,采用高质量、高可靠度的现场与试验数据,结合计算分析,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必不可少的。

3.2基本设计原则是尽可能减少主楼的重量和沉降量(例如采用轻质材料、采用补偿式基础或桩基),同时在不导致破裂的前提下提高裙房基础的柔性,甚至可能采用独立柱基。但应指出的是,即使基底附加压力为负值,其沉降仍不能忽略不计。

3.3采取和不断改进主、裙房之间连接的有效形式,使之保待整体性,满足较高的抗震要求。又允许承受可能产生的后期沉降差。

3.4主楼应先行施工,让沉降尽可能预先发生,设计良好的后浇带,并精心观察与施工。

3.5在中密至密实地基上较有可能将沉降差调整到较小的范围(一般在3cm以内)。在软土地区,沉降计算的准确程度一般较低,完工后的长期沉降量很大,预测更困难,故在软土地区应慎重采用。这也对软土地区沉降观测、计算和其可靠度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此外,对高烈度地震区也应慎重采用,分析中应考虑地震可能产生的地基永久变形。

3.6主楼与裙房之间设不设变形缝。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3.6.1建筑平面体形。从抗震设计考虑,裙房的结构刚度与高层主楼的结构刚度相比显然是悬殊的,如果裙房在高层主楼一侧伸出较长,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偏心距较大,扭转影响就大。因此,设不设变形缝必须根据建筑平面情况别对待。

3.6.2地基土质。由于高层主楼与裙房的基础附加压力相差较大,基础差异沉降是显然的。为此设法把基础埋置在不同土层,采取不同基础形式或高层主楼下采用桩基,使差异沉降减小。

高层建筑裙房消防要求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沉降;不均匀沉降

Pickto:thehigh-risebuildingthemainbuildingandpodiumselevationdifferenceisremarkable,andtheupperstructureoftheloaddistributionisnotuniform,causingfoundationhappenedtoomuchunevensettlement,lightcausedbythehousingwallcracking,heavythencausebuildingstructurewholeorlocaldipevencollapse,seriouslyaffectingthesafeuseofthebuilding.Therefore,thisarticleputsforwardeffective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andputsforwardeffectivecountermeasures.

Keywords:high-risebuilding;Foundationsettlement;Unevensettlement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发展起来的。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工程技术人员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问题上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在众多的高层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功能或造型上的需要,往往沿其四周配上低层房屋(通常不高于六层),作为娱乐室、商场、餐厅、汽车库等,形成所谓裙房。对于这样大面积、多功能、荷载差异大、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的建筑物,考虑到沉降、温度收缩和体形复杂对房屋结构的不利影响,常用沉降缝、伸缩缝或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从而消除沉降差、温度应力和体形复杂对结构的危害。

引起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是地质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差、真实性不高。实际施工中,有些工程不进行地质勘察盲目施工;有的勘察不按规定进行,如钻探中布孔不准确或孔深不到位;有的抄袭相邻建筑物的资料等,都会给设计人员造成分析、判断或设计错误,使建筑物可能产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发生结构破坏。

其次是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建筑物长度太长;建筑体型比较复杂凹凸转角多;未在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及建筑物整体刚度不足;建筑物层高相差大所受荷载差异大;地基土的压缩性显著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不同;以及设计方面的错误等都会引起建筑物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最后是施工方面存在问题。没有认真进行验槽;基础施工前扰动了地基土;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周围推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对于砖砌体结构,砌筑质量不满足要求,砂浆强度低、灰缝不饱满、砌砖组砌不当、通缝多、拉结筋不按规定设置等,也会引起建筑物建成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由此可见,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造成原因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在实践当中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均匀沉降对高层建筑物的危害:首先是导致建筑物倾斜。例如闻名于世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塔高54.5米。由于建造在不均匀高压缩性上,致使塔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北侧下沉1米多,南侧下沉有3米,塔身侧移达5.8米之多。

其次是导致建筑物严重下沉。例如著名的上海锦江饭店,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建在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绝对沉降达2.6m,使原底层陷入地下,成了半地下室,严重影响使用。

还有导致房屋墙体开裂。某住宅楼,分东、西两个单元,房屋内外的墙壁、地面出现裂缝现象。而大楼地基下陷所产生的压力,令许多住户家的墙壁瓷砖断裂、脱落,窗户玻璃上有了裂缝。检测鉴定站的专家对大楼进行了鉴定,鉴定报告称:“该楼墙体裂缝....已影响住户安全使用,应采取措施予以加固。”专家认为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地基不均匀沉降所致。

由此可见,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结构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不仅使基础出现裂缝,而且使上部建筑结构开裂,甚至房屋整体倾斜。

施工沉降观测要正确认识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结构造成的危害,保证高层建筑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就应该进行正确的施工沉降观测,这样可以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以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所以,进行施工沉降观测也是预防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之一。

裙楼桩基沉降原因有很多如:

(1)主楼基坑大开挖时,只对基坑南向边坡进行了有效支护,东、西、北向均未进行边坡支护。上海地区土质松软,含水量高,而且开挖时间正好是1996年8月~9月间,南方多雨,基坑开挖完不到10天,由于连续几天的降雨,致使主楼基坑东、西、北三个方向边坡垮塌,东西两侧较为严重。靠近主楼的东西裙楼的桩位检测结果显示,两排桩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平位移。

(2)施工顺序不合理。本工程主楼16层,群楼6层,荷载差异大,应该先施工主楼,待主楼沉降一部分,再施工裙楼,抵消部分由于主楼沉降对裙楼的影响,最终使主裙楼沉降达到平衡。但施工单位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和方便施工,主裙楼同时施工。最终导致主裙楼沉降产生差异(见图5)。

(3)沉降缝宽度变小。沉降缝中的施工垃圾未清理,个别部位已堵实。主楼悬挑连系梁施工时跑模,使沉降缝宽度变小。本工程在验收时,个别部位沉降缝净宽度由原设计的150mm变成不足80mm。

(4)施工中未及时纠偏。施工放线及标高测量时,完全能够发现楼面标高不一致,但这一点,施工单位没有重视和调整。通过综合分析,前两个原因为裙楼差异沉降的主要因素,后两种因素则进一步促进了裙楼的差异沉降。

由于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高差十分显著,上部结构荷载分布很不均匀,对地基基础而言,这种情况往往造成基础内力与地基反力差异及变化很大,导致基础发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轻则引起房屋墙体开裂,重则引起房屋结构整体或局部倾斜甚至倒塌,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要正确认识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结构造成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并提出有效的对策,针对裙楼整体倾斜的问题,在分析其差异沉降原因基础上提出了以下三种处理方案:

①东西裙楼为独立柱的桩基础,各基础之间用拉梁连接。为了增加基础的承压面积,减少基底的附加应力,把现有的地面挖开,在基础之间做钢筋混凝土底板,与基础和连梁接,形成钢筋混凝土的筏板基础,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达到抑制沉降的目的。

②加大主楼和裙楼之间沉降缝的宽度,避免结构碰撞。

③对东西裙楼进行加压纠偏,由于裙楼上部结构刚度好,可在远离主楼一侧的裙楼基础和楼板加载,使其沉降大于靠近主楼的一侧,达到裙楼基础的沉降基本均匀一致。

根据当时主、裙楼的实测沉降资料,主楼、裙楼的沉降已逐步趋向稳定。近四十天观测资料是:大多数观测点已不沉降,极少点还在沉降,个别点还有反弹。这表明桩与土已开始固结,即使有将孔底的沉渣和泥浆一起排出,并向孔中注入清水或泥浆,直至沉渣厚度满足规范要求。

对于摩擦端承型的嵌岩桩,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采取沉渣处理措施。导管安装后,从孔底向孔中注入一定数量的水泥浆,挤出孔底一定范围内的泥浆,使孔底一定范围由水泥浆组成,然后在较稀的水泥砂浆中抛砂球,桩的底部水泥浆、砂粒、钻孔石屑组成的浆液固化为强度较高的结石体。如灌注前沉渣控制困难或失败,可以采用后压浆法处理,以提高桩的承载力。

参考文献

[10]曾国熙等.《地基基础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1]张延庆,战永亮.《高层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时的内力分析》.工程力学,1998

高层建筑裙房消防要求篇3

关键词:消防给水系统;绿色施工;探讨

1工程概况

某工程占地东西向长170m,南北向宽约90m,总用地面积为24639m2,总建筑面积222343m2,其中地上149411m2,地下72932m2。工程主要功能为超高层综合楼、办公楼、商业裙房、地下车库,其中综合楼(地上40层/地下5层),单层建筑面积约1900m2;商业裙房(地上8层/地下5层),单层建筑面积约7500m2;办公楼(地上25层/地下5层),单层建筑面积约1700m2。

2施工现场消防给水概况

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分为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和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城市配水管网的供水水压宜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m的要求,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不需设置消火栓泵直接接于市政给水管网,并按规范要求设置管网和消火栓,用于室外消防用水和消防车取水。临时消防泵房用电采用专线单独供电。

3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现场临时水源接驳点位于现场西北角,采用DN150管道从市政供水管接入现场。施工现场内的用水管道沿场地周边环形布置,沿场地周边每100m设置1处DN100消防水栓,消防水栓距建筑物5.5m。

4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4.1消防储水池

在综合楼西侧和办公楼东侧各设置1个临时消防储水池,首层消防水池规格(长×宽×高)为8m×2.5m×1.2m,预计储水量为20m3,采用DN150(水流速为3m/s)接市政给水管网为其供水,标准层中转消防水池规格为4m×2.5m×1.2m,预计储水量为10m3;消防水池采用240砖砌筑,抹20mm厚防水砂浆;在水池内设置2台XBD13/20-100DL型消防水泵,并连接消防管引入各楼层。

4.2储水池容积验算

根据规范规定:临时储水池有效容积不应小于施工现场火灾延续时间(1h)内1次灭火的全部用水量。根据本工程实际,裙房5~8层灭火时全部用水量最大。经计算DN150水管流量:Q=Av,d2v=0.05955m3/s,现场火灾延续时间内市政管网供水量:V1=Qh=214m3,现场消防储水池容积:V2=20m3,灭火时最大全部用水量:V3=216m3。V1+V2>V3,满足要求。

4.3室内消防立管

本工程综合楼建筑高度177.6m,办公楼建筑高度99.55m,总建筑体积约18.6万m3,根据规范要求,室内消防栓用水量≥15L/s。消防立管管径D的选择按15L/s计算。

根据规范要求,消防用管的主干管管径≥100mm。因此,本工程施工阶段消防供水主干管的管径确定为100mm,满足消防要求,因永久消防给水系统立管最小为DN150,实际立管取DN150。

5施工消防给水系统实施

5.1器材计划

5.2实施情况简介

在实施过程中,消防储水池分别设置在一区西侧和二区东侧,分别采用DN150镀锌钢管将市政水引至池中,设置施工消防水泵房,各布置2台消防水泵互为备用,并在首层布设水平管网,利用工程设计永久消防立管作为施工消防给水立管,下至地下室,上至2栋塔楼的屋面。一区综合楼从地下室至40层均为2根立管,其中在25层设置中转水池,并设置2台消防水泵;二区在地下室至裙房4层设置4根立管,裙房5~8层在原有立管的基础上增设8根立管,共计12根立管,塔楼部分设置2根立管直至25层。

5.3绿色施工实施效果

5.3.1节材计算

综合楼建筑高度177.75m,办公楼建筑高度104.75m,地下室5层总高度23.9m。其中综合楼、办公楼标准层均为2套立管,地下室部分设置4套立管,立管长度共计(177.75+104.75)×2+23.9×4=660.6m。现场设置消防栓182套。

5.3.2成本计算

消防立管安装综合单价为182元/m,节约成本120229.2元。消防栓安装综合单价为970元/个,节约成本为176540元。

6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由于功能多元化,结构复杂,因此,为了能减少火灾发生时带来的损失,我们就必须要做好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并要适应社会的节能降耗主题,将绿色施工应用到工程施工中,以保障系统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白东震.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11(13).

高层建筑裙房消防要求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高层设计分类设计安全问题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结构理论和建筑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开始趋于多样化发展,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在作为城市风景线的同时,高层建筑还面临着如何搞好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如何多方面实现高层建筑设计的完善是目前高层建筑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理念。

一、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一)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建筑本身的生态节能。首先对于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而言,虽然其裙房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是对街道的尺度以及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的影响都很大。高层建筑的下部门裙房在立面设计上一般跟高层建筑的上部立面不同,在建筑设计当中需要比较细致的设计,要将下部裙房设计的比较多样化,以免显得过于苍白。同时裙房还要进行一定的人性化处理,原因在于群众的视觉一般接触到的都是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同时裙房对人们所产生的街道空间感的影响以较大。而对于高层建筑的中的楼顶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形象又起到了个性化体现的作用,虽然对生态环境的意想不到,但是它们体现的是高层建筑的标志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楼顶的设计上也不是不容忽视的。

(二)处理手法上的巧妙运用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塔楼部分虽然在设计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余地,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形式上的丰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处理方法。

二、高层建筑中的分类建筑设计

1.底层入口

首先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处一定要避免设在当地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比较炎热,因此底层入口可以全部或者是局部架空,避免对夏季通风的妨碍。

2.建筑围护

由于人们在高层建筑商居住多半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建筑维护的安装,从而给居民提供一定的安全感。同时在高层住宅的窗户设计上,由于高层的风压过大,一方面会对外窗开关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擦玻璃的同时产生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外窗的设计上应该设计为推拉的启闭方式。

3.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服务设施,要在建筑底层入口处设置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在值班室中配置夜间电梯紧急呼叫装置、公用电话以及值班人员必要的生活用品;同时还要在大楼内外设计分户信箱以及车辆的存放处,在具体的分户信箱的尺寸安排上,应该大于300mm,同时要保证对墙面面积占用较小的基础上与墙面垂直。

三、高层建筑设计所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一)防火的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从而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

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进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二)电气的问题

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是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第三种是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是自备的发电设备。目前在一般大多数设计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经济合理。

高层建筑裙房消防要求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过程;应该注意;问题;

建筑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形式美是这门艺术的重要特征。建筑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必须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结构与形体的统一,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现代建筑的产生和成长是一个与现代科学技术相适应的协调发展过程。如果用最简明的说法来阐明现代建筑的含义,就是“技术加艺术”,而且是前者制约后者。随着高层建筑的自身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高层建筑中结构受力方面进行分析,并对高层建筑的总体及分类设计进行概述,最后分析了高层建筑师的技术职责问题。

1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方面问题

对于一个建筑物的最初的方案设计,建筑师考虑更多的是它的空间组成特点,而不是详细地确定它的具体结构。建筑物底面对建筑物空间形式的竖向稳定和水平方向的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建筑物是由一些大而重的构件所组成,因此结构必须能将它本身的重量传至地面,结构的荷载总是向下作用于地面的,而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所选择的体系中向下的作用力与地基土的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必须对主要的承重柱和承重墙的数量和分布作出总体设想。对于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竖向和水平向结构体系的设计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但是,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竖向结构体系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其原因有两个:其一,较大的垂直荷载要求有较大的柱、墙或者井筒;其二,侧向力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和剪切变形要大得多。与竖向荷载相比,侧向荷载对建筑物的效应不是线性增加的,而随建筑高度的增高迅速增大。例如,在所有条件相同时,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基底的倾覆力矩近似与建筑物高度的平方成正比,而其顶部的侧向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地震的作用效应更加明显。在高层建筑中,问题不仅仅是抗剪,而更重要的是整体抗弯和抵抗变形,可见,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力性能与低层建筑有很大的差异。

2高层建筑整体设计问题

2.1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建筑本身的生态节能。首先对于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而言,虽然其裙房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是对街道的尺度以及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的影响都很大。高层建筑的下部门裙房在立面设计上一般跟高层建筑的上部立面不同,在建筑设计当中需要比较细致的设计,要将下部裙房设计的比较多样化,以免显得过于苍白。同时裙房还要进行一定的人性化处理,原因在于群众的视觉一般接触到的都是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同时裙房对人们所产生的街道空间感的影响较大。而对于高层建筑中的楼顶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形象又起到了个性化体现的作用,虽然对生态环境的意想不到,但是它们体现的是高层建筑的标志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楼顶的设计上也不是不容忽视的。

2.2处理手法上的巧妙运用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塔楼部分虽然在设计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余地,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形式上的丰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处理方法。

3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其他问题

3.1防火的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让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已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任何部分由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做好建筑物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灭火设备所需的水压,水箱设置高度不够而设置增压系,水箱的消防储水量单单对直接灭火而言,其意义几乎为零。当然为了使增压系统正常工作,水箱的消防储量仍然是必须的。消防水池容量越大越好、越安全、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超规范设置谈不上经济合理,水质也难以保证。

3.2抗风的问题

预测到建筑物附近的气流情况以及建筑物所发生的性状。结构不稳定破坏,疲劳破坏,过份变形而发生的屈服,围护结构的严重破坏都可以引起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风灾损坏的主要形态之一是工程结构的损坏和倒塌,因此,工程抗风设计计算的合理和全面与否是工程安全的重要关键,抗风设计也是工程结构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3.3电气的问题。

3.3.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是①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时有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②供电电源来自于2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③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时自备的发电设备。

3.3.2应急照明

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合理人性化,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应急照明包括疏散指示照明,即标志出口位置的出口标志灯和引导只想出口的指向标志灯,满足疏散通道的照明要求。

3.3.3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的运行中的噪音不要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在平时能方便的出行。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是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以利于救人、灭火。对此还要考虑排水设施。消防泵房、变配电站、柴油发电机放常常要设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如火地下室积水甚至被淹,灭火将从何谈起。所以地下室排水与电梯井底排水时同等重要的。电梯的供电系统要有两套,一套是正常供电系统,另一套时当有紧急情况是自备发电供电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3.3.4排烟的问题

高层的火灾事故中,绝大多数的人员伤亡都是因烟气窒息、中毒,在不具备自然排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要设计在楼梯入口处设置阳台或者凹廊。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排除烟,降低人员的伤亡。现在设计中为了提高使用面积,采取消防电梯与居住用电梯合用,消防电梯前室与防烟楼梯前室合用,采用常闭防火门。

3.3.5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建筑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将防雷措施做好,进行治理。找齐高层建筑物的顶端和其他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4结语

高层建筑影响一座城市环境的平衡,集中注意高层建筑对环境质量的责任,对城市及周围的影响,这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方案一样,对设计者都是根本的问题。高层建筑设计必须用协调其形声的方法以尝试保持最少的环境干扰性。高层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大厦,创造着城市引人注意的轮廓线,它们限定着创造城市活动场所的公共空间,为城市中人们的活动提供布景。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又融入文脉的关系,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在高层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包玉坤.?浅谈现代高层建筑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1(01).

高层建筑裙房消防要求篇6

论文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自身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对高层建筑中的总体设计进行概述,对高层建筑分类设计进行分析,同时从建筑防火、电气以及防雷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浅谈高层建筑中安全保护设计。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结构理论和建筑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开始趋于多样化发展,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在作为城市风景线的同时,高层建筑还面临着如何搞好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如何多方面实现高层建筑设计的完善是目前高层建筑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理念。

一、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一)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建筑本身的生态节能。首先对于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而言,虽然其裙房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是对街道的尺度以及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的影响都很大。高层建筑的下部门裙房在立面设计上一般跟高层建筑的上部立面不同,在建筑设计当中需要比较细致的设计,要将下部裙房设计的比较多样化,以免显得过于苍白。同时裙房还要进行一定的人性化处理,原因在于群众的视觉一般接触到的都是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同时裙房对人们所产生的街道空间感的影响以较大。而对于高层建筑的中的楼顶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形象又起到了个性化体现的作用,虽然对生态环境的意想不到,但是它们体现的是高层建筑的标志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楼顶的设计上也不是不容忽视的。

(二)处理手法上的巧妙运用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塔楼部分虽然在设计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余地,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形式上的丰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处理方法。

二、高层建筑中的分类建筑设计

1.底层入口

首先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处一定要避免设在当地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比较炎热,因此底层入口可以全部或者是局部架空,避免对夏季通风的妨碍。

2.建筑围护

由于人们在高层建筑商居住多半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建筑维护的安装,从而给居民提供一定的安全感。同时在高层住宅的窗户设计上,由于高层的风压过大,一方面会对外窗开关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擦玻璃的同时产生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外窗的设计上应该设计为推拉的启闭方式。

3.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服务设施,要在建筑底层入口处设置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在值班室中配置夜间电梯紧急呼叫装置、公用电话以及值班人员必要的生活用品;同时还要在大楼内外设计分户信箱以及车辆的存放处,在具体的分户信箱的尺寸安排上,应该大于300mm,同时要保证对墙面面积占用较小的基础上与墙面垂直。

三、高层建筑设计所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一)防火的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从而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

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进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二)电气的问题

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是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第三种是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是自备的发电设备。目前在一般大多数设计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经济合理。

2.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就是指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当电源断电时,应该能清晰地看到。

3.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在运行中的噪音不会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平时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便于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进行救人和灭火。

(三)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建筑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做好防雷措施,进行防雷击问题上的治理。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参考文献:

[1]李世权.高层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理念[j].山西建筑,2009,(01).

[2]李峰.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j].山西建筑,2009,(23).

[3]陶任重,秦海福.基于城市空间的高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

[4]刘勇,马腾飞,宓学民.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j].科技致富向导,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