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食物王国(6篇)

来源: 时间:2024-05-02 手机浏览

食物王国篇1

诸多例子表明,顺应新技术、新需求而变,使众多老字号走向又一春。

如何在保护中适当开发,在开发中传承独特的中华文化遗产,是非遗传承人和当地政府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凉茶业的申遗,或许对于有巨大市场开发潜力的文化遗产来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凉茶的前世今生

粤谚有云:“广东三件宝:烧鹅、荔枝、凉茶铺”。岭南人饮用凉茶历史悠久、世代流传、相习成俗,与粤剧、粤菜、粤语等,一起体现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

凉茶最初来源于民间草药的自采自熬自用。早在秦汉时期,岭南就有方士利用生草药来治病祛疾和延年益寿。据光绪《广州府志》卷二十九记载:“秦,安期生,琅琊人,卖药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也。始皇异之,赐以金璧值数千万……安期生在罗浮时尝采涧中菖蒲服之,至今故老指菖蒲涧为飞升处。”安期生所服的菖蒲,具有开窍化痰、醒脾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

公元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来到岭南,由于当时瘴疠流行,他悉心研究岭南各种温病医药。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著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所记:“南方凡病,皆谓之瘴,治瘴不可纯用中州伤寒之药,……仙者授以青蒿散,至今南方瘴疾服之,有奇验。”这里提到以青蒿治瘴疾,说明岭南医治暑湿瘴疾,草药是一种传统验方。

明清时期,茶饮中配以药物已十分普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着多种茶和其他中草药配成的药方,比如,与醋一同煎服,可治中暑、痢疾。

关于凉茶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在岭南和海外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数百年来,林立于广东、香港、澳门的凉茶铺,形成了一条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景线。

为什么凉茶盛行于岭南?这与当地的气候和水土有很大关系。

历史上岭南为瘴气之地,多雨潮湿,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公元前110年,淮南王刘安谏汉武帝远征岭南时说:

“南方暑湿,近夏瘴热,暴露水居,蝮蛇蠹生,疾病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之二三。”公元820年,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贬潮州上表时说:“州(即潮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

正是由于“岭南地卑而湿”,气候炎热,冬暖夏长,且珠江三角洲平原为石灰溶岩丰富的地区,水质含钙盐较多,偏于燥热,因此,历代医家认为岭南人体质易受湿热影响而发病,出现“上火”症状,比如: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常见火热病症。于是,寻求解决上火症状成了凉茶产生的主要原因。

现在,通常把凉茶的产生时间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问。1828年,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乳名王吉)在广州十三行靖远街开设凉茶铺,用岗梅根、五指柑、金英藤、山芝麻等十余种岭南草药,熬成药茶,取名“王老吉”卖给人喝,具有清热解毒、驱暑祛寒、开胃消滞、生津止渴等功效,是为现代凉茶的开端。

据记载,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广东的凉茶业像茶楼、茶居一样成行成市,1934年仅广州市就有凉茶档68间。各种凉茶店档,遍布岭南地区的大街小巷。

新中国成立后,凉茶业开展大规模的公私合营活动。除了王老吉凉茶随后以中成药的形式,依然沿用王老吉的品牌名字继续生存、发展之外,绝大部分品牌凉茶店都失去了原来的名号,被合并到其他店档中去,不少凉茶店也因此歇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凉茶品牌重新开店,随后以现代化生产、连锁店铺扩张的方式,再次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凉茶内涵在于文化

代代相传的凉茶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老字号走上了现代工业的规模化生产,特别是2003年以后,广东凉茶的销售额开始突飞猛进,凉茶作为一种功能性饮料走向全国市场。

但是,红红火火的广东凉茶产业遇到了大问题。

凉茶是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草药煎熬而成的饮料,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按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100多种植物为药食同源成分,只有名单内的成分能被加入食品中,而大部分凉茶运用的成分并不在其中。

根据《食品广告暂行规定》,食品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暗示治疗作用。因此,作为食品的凉茶,宣传功效即为非法,凉茶长久以来的“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等卖点无法广而告之。

凉茶特有的配制方法竟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

面对这种状况,广东省文化厅、食品行业协会经过研究后认为,广东的凉茶文化生根于广东特殊的气候环境,存在于广大岭南人的生活习惯中。饮用凉茶不只是一种行为的体现,更是一种生活文化的写照。因此,要推广凉茶,必须先推广文化,必须先让更多的人领略凉茶文化究竟为何物。

为了把食品产业提升为饮食文化产业,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共同组建了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

2005年5月,广东省文化厅、省食品行业协会联合组织文史、文物、食品、中医药、烹饪五类专家,依据《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论证认定标准》,对凉茶的秘方及术语,从历史文化方面进行认真审核,并一致通过将凉茶列为广东省的食品文化遗产。

同年8月中旬,凉茶被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正式认定为首批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同时认定广州王老吉药业、广州养和堂邓老凉茶有限公司、广州黄振龙凉茶有限公司等12家凉茶企业拥有的33个配方及其专用术语符合上述标准要求。

这给广东凉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清除了障碍。“这个认定是非常严谨的。”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说。广东省在2002年就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共同组建了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及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并制定了食品文化遗产认定的办法和标准――申报对象需符合在某一食品行业具有悠久历史(80年以上)和声望,有突出代表性,并拥有真实历史古迹。

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凉茶,其文化价值得到了保护。但是,2005年下半年,广东向文化部呈交了75个项目竞逐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39个入选推荐项目,广东凉茶并不在这75个申报名单当中。

据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介绍,广东凉茶当时是以“补报”的特殊身份呈交文化部的。以凉茶的价值、特色、影响而论,完全有资格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广东省迅速开展相关工作,2006年2月,广东省文化厅联合香港民政事务局和澳门文化局,共同申报凉茶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很快便完成了“补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518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老吉、上清饮、健生堂、邓老、白云山、黄振龙、徐其修、春和堂、金葫芦、星群、润心堂、沙溪、李氏、清心堂、杏林春、宝庆堂等18个凉茶品牌54个秘方名列其中,受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公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的永久保护。

在申遗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原来“清热解毒”的那些“广告”变成了“术语”――“凉茶的核心是什么呢?是它的配方和术语。配方是浓缩以后就可以作为药来治病,稀释后就可以作为饮品来喝。它的术语就是指导人们去怎么喝。配方跟术语是配套的,缺一不可。这是凉茶能够传承下来且最能体现它价值的地方。”张俊修说。凉茶特定的术语指导人们日常饮用,服用无剂量限制,且无需医生指导。

红绿之争折射非遗品牌开发之惑

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凉茶的文化形象得到极大提升,非遗为凉茶添加了“特殊身份”。

王老吉、健生堂、上清饮、黄振龙、金葫芦等强势品牌的销售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在众多凉茶品牌中,“王老吉”无疑是最耀眼的。

公开数据显示,红罐王老吉凉茶从2002年销售额不到2亿元,到2007年飙升至50多亿元,在2008年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后,进一步为全国消费者所熟知,而在2010年成为广州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后,年销售额突破了160亿元。

王老吉伴随着它的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由广东走向全国,成为知名饮料品牌,销售额直追可口可乐。

然而一场正常的新闻会,却引起了口水仗,围绕红绿王老吉之间的隐情在公众面前曝光。

2006年11月10日,拥有绿装王老吉的广药集团在北京举行新闻会,称其王老吉商标评估品牌价值为1080.15亿元,成为中国目前第一品牌。

随后,红罐王老吉生产商加多宝集团在其官网上澄清声明,称红罐王老吉由香港鸿道(集团)内地公司加多宝生产和销售,强调鸿道是港资私人企业,与广药无任何隶属关系,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控股、参股。加多宝还对广药新闻会未征得其同意或授权就使用红罐王老吉的图片、广告语及销售数据等做法“深表遗憾”。

同年11月17日,广药集团负责人又对媒体回应,广药集团仅仅是将灌装凉茶的品牌使用权授予加多宝,广药集团还拥有10多个产品品类的王老吉的商标权,王老吉1080,15亿元的品牌估值包括的品类,做这些评估不需要使用红罐王老吉的资料。

说起红绿王老吉之间的恩怨,还得从头说起。

据了解,有着180多年历史的王老吉,始创于广州,解放前夕才迁往香港。

后来,广州复办了一批传统老字号药厂,王老吉品牌也在恢复之列,于是形成了穗港两地同时有王老吉品牌药品的特殊情况,内地王老吉品牌属于广药集团,香港王老吉拥有包括中国香港及海外的商标注册权。

不过,直到加多宝集团的出现才让王老吉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1995年,广药集团将红色罐装王老吉商标授权出租给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香港鸿道集团又专门成立了加多宝集团来运作王老吉品牌,并投资数千万美元在东莞、绍兴、福建石狮等地设厂。

2003年,加多宝集团投入1个多亿,了一系列强大的广告攻势,伴随“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加上有效的营销策略,红色罐装王老吉迅速打开市场。

王老吉品牌的崛起,让广药集团开始重新审视它的品牌价值,由于只出租了罐装产品的商品权,广药开始对上世纪90年代中就已上市、销量较低的绿色盒装的王老吉凉茶进行再度包装,同时不惜血本广泛地进行广告宣传投入。

红绿王老吉的商标权之争情况还未明朗,今年3月25日的另一场新闻会更加让加多宝集团“上火”。

这天,在四川成都举行的2011年春季全国糖酒会展会现场上,广东广粮实业集团与广药集团宣布,将推出“王老吉”品牌饮品――“王老吉”固元粥、“王老吉”莲子绿豆爽。

4月11日,针对广粮与广药推出形似加多宝“王老吉凉茶”的品牌饮品,加多宝集团在北京召开的加多宝集团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发表声明。

加多宝集团官网的这份声明称,“加多宝呼吁有关国有企业必须尊重知识产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王老吉’作为凉茶代表,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弥足珍贵。加多宝在此恳请有关国有企业与本集团共同保护这一文化瑰宝;过往16年,加多宝上下同仁通过不断努力,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加上国家各级政府机构、热爱王老吉品牌的民间组织和广大消费者支持,将王老吉凉茶由一个沉寂的地方品牌,培育成一个国家知名品牌,得来不易。在此,加多宝强烈要求和敦促有关国有企业,珍惜各方多年的努力成果,不要摧毁这一文化遗产瑰宝,令国家民族利益蒙受损失。”

加多宝集团副总裁阳爱星随后对声明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他认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老吉不可“被多元化”。广药集团的王老吉品牌多元化策略随之引起众多关注。

4月2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一场“企业品牌战略设计与运作模式”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王老吉凉茶属于非物质遗产,其受《非物质遗产法》保护。“王老吉”与“凉茶”之间已经形成特定的不可分割关系,应考虑其“整体性”问题。将“王老吉”商标使用于非凉茶商品,是否存在着违背“整体性”问题,值得考虑。

有专家认为,凉茶本身就是岭南地区原有的东西,王老吉凉茶是一种历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专属性。王老吉定位最成功的地方是把凉茶这个品类,从现在饮料市场当中开拓出来,人们一听到王老吉肯定就想到凉茶。同时,“怕上火喝王老吉”这是典型的功能指向定位。它的指向和定位有很强的关联性,所以王老吉可能比较适合走专一化的道路。

食物王国篇2

王福,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

1992年获河北医科大学学士,1995年获上海同济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1998年获第二军医大学营养学博士。博士毕业后在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工作4年,先后任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2002-2004年在美国密苏理哥伦比亚大学营养系和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200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任讲师(研究员)及佛罗里达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系(研究副教授)开展研究。2008年被中国科学院作为海外杰出人才引进回国,加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并建立矿物质分子营养学实验室(MineralMolecularNutritionLaboratory)。先后在国际著名杂志包括《Nature》、《NatureGenetics》及《PNAS》等发表研究论文近70篇,5年内论文他引超过430余次;国际和国内受邀大型学术报告30余次;微量元素营养代谢领域国际知名专家。

现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矿物质分子营养学研究组组长、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客座正教授、国家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委员、上海营养学会理事(副主任委员)及上海市预防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

生命科学新发现微量元素引关注

青年时期的王福,在刻苦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迈向科学领域的求学经历,1992年获河北医科大学学士,1995年获上海同济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1998年获第二军医大学营养学博士。之后,通过杰出人才引进方式任职于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学教研室主任,工作期间他就开始不断钻研、探索着学科里的奥秘,先后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人民总后卫生部科研基金的资助,作为项目负责人,王福开展了锌离子调控脑发育方面的系列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发现锌缺乏不可逆损伤胚胎神经元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的表达和调控。围绕该项研究,他先后发表了相关科研论文近40篇。

在微量元素研究领域做出成效之后,王福又开始把研究的范围向更深、更远处拓展。2002年初,他应邀前往美国深造,先后在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开展了微量元素代谢与人类疾病的系统研究。在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王福师从国际著名锌代谢专家DavidEide教授。在Eide博士实验室系统地研究了锌离子转运蛋白ZIP家族调控机理,解读了困惑长达半个世纪的人类遗传病肠病性肢端皮炎的病因之谜,先后在《HumanMolecularGenetics》和《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等杂志发表9篇研究论文。最重要的是,在此期间王福建立了研究金属离子稳态代谢的实验体系。2004年王福接到哈佛大学邀请并决定前往时,Eide教授这样真诚地挽留:“福,请告诉我什么优越的待遇可以留住你?

2004年,王福在国际著名铁代谢专家NancyAndrews博士的实验室从事铁代谢分子机理的研究,参与了发现多个铁代谢重要新基因的研究工作。其间,王福系统地掌握了铁代谢相关实验、小鼠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许多生命科学的前沿实验技术。特别是遗传基因定位、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等重要实验技术的熟练掌握,为他后来建立和开展国内实验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年时间,在科学研究的长河里,只是一瞬间,然而,王福却在微量元素锌铁营养代谢系统历经了全方位的遨游探究,在这一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使他逐步成为该领域知名专家。他发现的新基因Mon1a调控巨噬细胞铁再循环机制的研究成果于2007年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NatureGenetics》上,引起该领域的极大重视,成为年度铁代谢最重大发现之一。研究结果被哈佛大学权威纸体印刷、ONLINE报纸FOCUS、哈佛大学权威新闻Webweekly专版报道、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和报道。

远涉重洋夯本领服从召唤为强国

在美国深造期间,与世界大师比肩共事,为王福夯实了一个科学家的根基,系统的微量元素代谢相关实验、小鼠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许多生命科学的前沿实验等,这些特色技术也成为后来他继续寻找微量元素代谢新基因,并与国际多个著名实验室合作寻找癌基因、肥胖基因及雄性不育基因等的利器。

2008年,中国营养学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就饮食结构的合理性提出了具体指导。然而,我国在膳食营养方面的高科技人才奇缺,在国际上微量元素营养代谢研究领域崭露头角,王福受到了祖国的重视。同年,王福被中国科学院作为海外杰出人才引进回国,加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合理膳食的构成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富含微量营养素的食物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过少或过多都会引发相应的疾病,比如锌缺乏可引起小儿厌食、生长发育停滞以及免疫力降低等。人类血色病是一种以过多铁质沉着于脏器组织为主要症状的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晚期患者多可出现肝硬化、糖尿病和心脏病变等。

如何通过日常饮食合理地摄入各种微量营养元素,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是王福博士多年来从事的科研重点课题之一,他希望能够建立微量元素添加的标准,且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及不同个体区别对待(PersonalizedNutrition)。

回国后,王福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以国外所学技术为依托,迅速组建起了矿物质分子营养学实验室,回国的第一年,王福便与国际同行合作首次阐明了TRPML1蛋白是一种二价铁离子通道。研究成果以中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名义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该重要发现为完善细胞铁稳态代谢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实验依据,为铁代谢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提供了崭新思路,在国际上获得巨大反响。当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目前实验室已有研究人员20余名,其中包括博士后2名,10余名博士研究生。

微观探索无止境锌铁世界任演绎

微量元素虽“微”,对人类的影响却十分重大。锌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缺乏是严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营养学和公共卫生学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有关锌营养代谢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开展相关研究至关重要。为此,王福计划开展锌离子稳态调控系列研究,为预防和治疗锌代谢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锌营养代谢研究领域,他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哺乳动物锌离子转运蛋白家族ZIP1、ZIP2、ZIP3、ZIP4和ZIP5基因吸收锌离子的功能及调控机制;明确ZIP4突变是人类遗传性肠病性肢端皮炎的病因;还发现果蝇和酵母锌离子转运新基因FOI和Msc2。这些研究成果对理解机体锌离子吸收、转运和代谢提供了珍贵的理论依据,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

王福解释说,“锌离子代谢稳态调控是非常精细、复杂、多步骤、顺序发生的过程。在原有多研究项目基础上,我们还计划设置多个新课题同时开展攻关,具体课题分别为ZIP10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构建及功能研究、ZIP11参与免疫调控的分子机理以及ZIP12离子转运特性鉴定。三个课题间相辅相成、互相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这项工作的前景,王福满怀信心,“这项工作如果做得好,其成果对理解锌稳态调控分子机理起着关键作用,最终期望我们的系列研究成果为防治锌代谢失衡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现在,在锌铁营养代谢研究领域,王福有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科研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锌和铁离子稳态调控的分子机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铁离子转运代谢的动态及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利用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研究转铁蛋白Fpn的功能”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铁离子参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分子细胞遗传机制”都已进入研究的关键阶段,其最新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表观遗传在铁稳态代谢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以及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器官铁蓄积的表观遗传调控分子机理研究”的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作为国内微量元素研究领域的专家,王福还以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对威胁食品安全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正在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

重金属是指密度在5.0克/立方厘米以上的金属元素,其中镉和铅等元素可纳入王福所研究的“微量元素”行列。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食物链中的水产品是人体摄入蓄积重金属的关键环节。针对这一特点,王福巧妙地建立了大规模的基因组斑马鱼突变筛选平台,目前已获得了20多个参与重金属蓄积的斑马鱼突变体株,这将为揭示重金属危害人体健康以及研发防治重金属人体蓄积新措施带来希望。

2009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承办的东方科技论坛“食品安全学术研讨会”上,王福指出,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为此他建议,我国应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重金属危害人体健康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加强研究和应用。

2010年11月,王福受邀参加了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办的“中澳农业、粮食安全与健康研讨会暨第七届中澳科技研讨会”,在大会报告《中国的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中,王福重点介绍了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王福说:“加大科研投入,做好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推广,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的监管体系等一系列促进和保障措施,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长远之计。”

天道酬勤人为本生命健康绽光彩

“铁过载和缺铁性贫血是威胁我们国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以往多被忽视,研究明确它们的发病规律,研发经济高效、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治措施也是我们团队的重要使命,”王福这样介绍道。

近年来,王福及其领导的科研团队尝试将其多年来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性研究。例如,针对中国人群膳食结构与疾病谱开展了“中国人群血色病的流行病学及基础研究”专项研究。原发性血色病是一种遍及全球的人类遗传病,患者因组织器官中铁离子过度沉积而导致肝脏、胰腺、心脏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并最终导致肝硬化、肝癌及糖尿病等并发症。血色病在欧美白人中发病率高达二百分之一,被认为是人类第一大肝脏遗传病,然而有关中国人群血色病的研究目前却非常少。不断求索的王福也在不断创新理念,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疾病离子组学”的全新理念,即通过大规模的人体组织样品中微量元素谱测定,揭示微量元素平衡与人体疾病关联。通过大样本人群研究,王福发现了可用于预测人体肥胖及糖尿病危险性的微量元素平衡模式,为防治这些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方向。

多年来,王福在锌铁领域既坚持术业有专攻,又注重统筹兼顾、研发并举。他已在营养科学领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主持并完成多项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其中,降脂保健果茶、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系列新型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工艺已经转让上市;新型保肝解酒植物复方功能食品、新型复合浓缩鱼油降血脂功能食品、维生素D强化功能食品、男性抗疲劳植物复方功能食品等多项功能食品申报了国家专利。“功能食品对防治疾病维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功能食品在我国是朝阳产业,研发和引导健康的功能食品是我们营养科研人员的职责。”王福对我国的保健食品产业充满了期望。

食物王国篇3

鼠民们生气了:为什么国王可以吃新鲜食物,我们就不可以呢?”为此,国民时常。

有一只在城市里生活的小白鼠,名叫米洛,他非常聪明。他看见鼠民们那么可怜,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来到国王那里,用充满磁性的声音对国王说:亲爱的国王,你吃东西可太麻烦了,每次想吃东西都得让别人去偷,多累啊。你看我,生活在一个装满食物的巨大的箱子里,饿了的话一伸手就可以拿到好吃的食物,还可以躺在蛋糕上吃,别提多舒服了!”听到这里,国王已经垂涎三尺了,急忙命令米洛带大家去。

很快就到了那个神奇的箱子前,国王一声令下:把箱子给我打开!”当箱子的门慢慢打开后,眼前的一切令所有的鼠民都瞪大了眼睛,口水也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国王眼睛里只有了美食,其他的什么也顾不上了,流着口水,急不可耐的冲向了这个神奇的箱子。正当国王张开大口准备大饱口福时,却被米洛给拦住了,国王刚想发火,米洛却悄悄的在国王耳边说道:亲爱的国王,你看你的臣民都盯着你呢,你把门关上再慢慢享用,岂不更好?这样的食物才更好吃啊!”国王听到这里,大喜:快关,快关,你在门外给我守着。”

碰”的一声,箱门重重的关上了。外面围着的鼠民们为不敢冲上去而大感懊恼,国王却在里面大口大口的享受美食。吃着吃着,国王感觉身体在瑟瑟发抖,胡子和眉毛都似挂上了一层白霜,滴出来的口水也挂在嘴边变成了冰溜子,国王感觉到不对劲了,太冷了。这时国王开始心慌了,他已经顾不上嘴边的美食了,扑向了箱门,使劲的砸着箱门,大声的呼救,可重重关上的箱门把他的声音隔在了里面。国王心里后悔异常,不顾一切的砸着门,可身体却在慢慢的变硬,意识也渐渐的变模糊了……

第二天早晨,主人打开冰箱拿东西的时候,发现有一只老鼠死在了里面,于是就把被老鼠污染了的食物统统倒掉了。就这样,鼠民们得到了一大批的美食,同时,他们也得到了一个人人拥戴的好国王。

食物王国篇4

吸烟,一个简单而普遍的名词。而它却招来了许许多多的“狂蜂浪蝶”,连动物也不例外。

动物王国内最近流行“吸食香烟”,许多动物都情不自禁地去尝试第一口,可它们不知道,有了第一口,就会有第二口、第三口......甚至成千上万口。国王——狮子当然身先士率,自己也要跟上“潮流”。随之而来的,就只有那戒不掉的毒瘾。王国中的“贩毒分子”可高兴了!为什么?生意可红火呢,谁能不高兴呢?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数不胜数的动物们都养成了吸食香烟的“好”习惯!连皇宫内的贵族也不外如是!

有一天,狮子国王正在吸烟,走在大街上。他一边吸烟一边赞叹:“动物王国在我的英明领导下,已经国泰民安、繁荣富强起来了!”话音刚落,他就闻到一阵阵浓烈的香烟味。原来,走在大街上的成年动物都在吸烟,而且吸得不亦悦乎!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孩子正在吸食他们的“二手烟”,是身体一天比一天差。狮子国王看见此情此境,只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他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看见“卖烟人”正在大声叫卖,许多“吸烟爱好者”都围了上去,拼了老命地去抢购一包香烟。在他们的眼里,香烟似乎比生命更加重要!狮子国王一看,立刻火冒三丈,发誓不能让此歪风蔓延下去。于是他开始了戒烟行动:他每天强忍着不去吸烟。当毒瘾发作的时候,他就努力地把注意力分散在别的地方去,看看风景、听听音乐......一日复一日,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有毒瘾了。

在一次集会上,狮子国王向大家颁布了一道命令:王国内不得再吸食香烟、所有香烟摊必须扫除。才刚说完,他听到一阵阵咳嗽声。由于动物们长期吸食香烟,大多数都已经病的病、死的死。狮子国王像被霜打的柿子似的,垂头丧气地回到宫殿,随手有点燃了一支香烟......没过多久,狮子国王又再染上了毒瘾,而且中毒越来越深,无法自拔,脸色一天一天憔悴下去,身体一日一日瘦弱下去。终于,狮子国王因为中毒太深而死亡了。

狮子临死前说出了他这一生的遗憾:“我真不应该去尝试那第一口烟啊!亲爱的子民们,请你们远离这夺取人生的恶魔,不要再执迷不悟了!”说完,狮子国王就安详地垂下头去了。动物们听了狮子国王的一番话后,觉得很有道理,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惭愧得流下了眼泪,决定戒掉毒瘾......很快,动物王国有恢复了往日的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了!瞧,狮子国王也在天上为子民们的行动感到欣慰,他开心地笑了!

食物王国篇5

论文关键词:亲子故事开元故事法营养派美味派

亲子故事对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思维、创意、品德等多方面的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更能促进亲子沟通及亲子关系。故事是孩子的精神食粮,不论是选用现成故事还是自行创作,都要认真为孩子预备。以下先说一个故事……

大食国风云

话说大食国国王,勤政爱民,见人民个个大食,健康欠佳,改国号小食国。但人民个个小食,健康亦欠佳,于是乎改国号中食国,但人民无所适从,饮食不健康。国王下令全国的小孩都要在学校吃食物与分量都极之严格统一的标准餐,结果小孩纷纷抱怨!

国王礼骋名满天下的厨神来主理全国饮食。厨神对国王说,饮食首重营养,而分量需按个别需要厘定,不应统一。国王明白后,不再控制孩子标准餐的食量,结果孩子的投诉减少,国王十分高兴。厨神极重营养原则,从不妥协。在接待外宾的国宴上,经常因为营养原则而和国王争论。例如,他认为肉需全熟,烧烤无益。即使国王下命令,要他煮合乎客人口味的菜式,例如鱼生、半熟牛扖、烤鸭等,他都一律拒绝。国王甚为不满。厨神的格言是:“食物一定要有好营养”。大王子婚宴前,国王亲自下令厨神必须煮出符合各地贵宾口味的美食,否则处罚。厨神一怒之下离去。厨神走后,国王很后悔,努力寻他回来,但寻不着。

其后,国王找到厨神的师弟,名满天下的味王,来主理全国饮食。味王对国王说,饮食首重美味,而口味需按个别需要去满足,不应统一。国王明白后,不再严格控制孩子标准餐的烹调方式,孩子的投诉变得更少,国王十分高兴。味王极重美味原则,从不妥协。在接待外宾的国宴上,经常因美味原则和国王争论。例如,他认为同一桌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客,口味不同,必需烹调不同菜肴。这令人手及成本大增,令国王甚为不满。味王的格言是:“食物一定要美味。”二王子婚宴前,国王亲自下令味王必须限制菜肴不可超过十二道,否则处罚。味王一怒之下离去。味王走后,国王很后悔,努力寻他回来,但找不到。

国王一直很怀念厨神与味王。大臣回报,找不到他们两位,但听闻他们的师傅元和在深山隐居。国王大喜,亲自上深山找元师傅。国王见到元师傅,便恳请他出山相助。元师傅说:“我寿元将尽,不能出山相助。”国王问:“可否传授厨艺秘籍?”元师傅说:“先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位年轻人,叫小高,心愿是治病救人,当成为高明的医生后,发觉不良饮食是疾病的根源,他便决心当一名好厨师,用营养饮食为世人带来幸福,可惜他只懂食材营养,不懂把握食物味道,遭人嘲笑。但他以无比的热诚去努力学习,最后成为厨神。另一个故事,是另一位年轻人,叫小豪,心愿是为世人带来欢乐,成为顶尖的杂技小丑大师后,一次表演受了伤,以后不能再表演,便决心当一名好厨师,用美食为世人带来幸福,可惜只重调味,不懂善用食材,遭人讥讽。但他以无比的毅力去努力学习,最后成为味王。其实,并没有所谓厨艺秘籍。如果有的话,就是高尚的目标以及无比的热诚与毅力。”

国王说:“您是如何教他们的?”元师傅说:“其实我没有教,我只是帮他们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小高认为自己的优点是重视食物营养,缺点是不懂把握食物的味道,要我教他煮出美味的食物。他正在彷徨,是否营养原则要为美味而妥协。我和他一起探讨,结果他发现,营养原则是他的人生理想,绝不能妥协。在坚持原则之下,他经过反复思考与实践,发现营养的最高境界就是新鲜、天然、整全的食物,而这种食物,刚好又是很美味的!”国王问:“那您怎样帮小豪呢?”元师傅答:“小豪认为自己的优点是重视食物的味道,缺点是不懂营养。他要我教他煮出好营养的食物。他正在犹疑,是否美味原则要为营养而妥协。我和他一起探讨,结果他发现,美味原则是他的人生理想,绝不能妥协。在坚持原则之下,他经过反复思考与实践,发现,美味的最高境界,就是新鲜、天然、整全的食物,而这种食物,刚好又是营养丰富的!”

国王不明白,说:“但我见很多美味的食物,都是营养不好的呢!”元师傅说:“美味与否,见仁见智。很多人吃口味重的食物,吃时高兴,愈吃愈多,吃后不适,甚至生悔意,觉得多吃无益,但又有沉溺的习惯,一再追求。真正的美味,应该是令人喜爱、向往,而不沉溺。哪种食物可以产生这种口味?其实就是新鲜、天然、整全的食物,烹调时要发挥食材本有的天然味道,吃时喜悦,吃后也会舒服惬意,而且有益健康。这种美味,才是永恒的、高尚的。”国王不禁神往,便问:“那您编一部厨艺秘籍,讲述您的方法,便可培训多些既重营养又重味道的好厨师。”元师傅说:“其实我的方法,不在于教,而在于学;不在于灌输价值(色、香、味、营养、新奇等),而是让弟子探讨、认清自身的价值;不在于设定理想,而是让弟子思考、确定自身的理想;不在于教导原理,而是让弟子在思考、实践中发现原理。一个人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致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与理想,并用自己发现的原理去追求理想,便有最大的热情与勇气,人生就很有意义。”转贴于国王问:“有没有实际一些的方法?”元师傅答:“方法因人而异。例如小高原是医生,对食材营养有一套见解,选食材已有定见,我就帮他透过不同的烹调方式去发挥食材最好的营养,这样做,他会很热情地投入。小豪原是杂技小丑大师,喜好是取悦于人,求变求新,您要他为营养去定食材,他便茫无头绪、全无兴趣,我和他探讨不同食客喜爱的食物及口味,突破创新,把食物味道发挥到极致,他就很热情地投入。”国王问:“那您自己烹调的方法可否相传?”元师傅说:“我从小到大,尝试过的方法成千上万,人们都很满意,但我就始终不大满意。不断地考究食材、厨具、烹调方法,愈来愈复杂,愈来愈精致。但年纪愈长,愈觉得根本不用这么复杂。我最喜欢的,不是自己煮的食物,而是儿时母亲煮的便饭,母亲的深情与爱护,就是世间上最好的食物。而我愈老便愈崇尚自然,吃顺应四时生长的本地食物,但求新鲜、天然、整全,以蔬果为主,大部分食物是生食的。简言之,食物首重爱心与天然。你不一定要找厨神、味王。只要真正掌握食物首重爱心与天然这原则,便人人都可以成为厨神、味王!”说到这里,元师傅显得很累,开始闭目休息。国王听说元师傅年逾百岁,今日有幸得见,得知其授徒的要旨,亦明白其厨艺的精髓,便向元师傅道谢告辞。国王心中明白,学校的厨师,无论如何高明,怎可替代父母用爱心为孩子煮出的食物呢?

“开元故事法”概要

上述厨艺之道,正是说故事之道。笔者创立的“开元故事法”,主张按孩子的兴趣及需要去选择或创作故事。其核心理念是:“仁爱共勉,忠诚表达,情境共鸣,多元宽容。”好的故事要有内涵又动听,令人喜爱、向往,而不沉溺。为孩子说故事犹如为他们预备精神食粮,可以分为“营养派”及“美味派”,前者重中心思想、高尚内涵,后者重迎合孩子口味、富娱乐性。而“开元故事法”包括上述两种取向的方法,现在很概要地向各位介绍。

一、营养派

如果您很希望通过故事去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您可能属于这一派。故事要先定主题,即中心思想(如友情可贵),然后透过故事人物(如两位好友)去表达中心思想。有了人物,便要定主线。主线就是您对中心思想的见解,正是您想和孩子分享的道理。如果您认为好友重欢乐,重欢乐就是主线,如果您认为好友重患难相助,那患难相助就是主线。有了主线,就用人物及情境印证您的主线。例如重欢乐的主线,便可用好友开派对、互赠礼物、游乐等情境去说故事。而重患难与共的主线,便用人生困境、挫败、不幸的情境去道出好友患难与共、倾力相助的高尚友情。更可用三个情境,愈来愈强烈地(欢乐加重或患难加深)一再印证您的主线。不用明说道理,孩子自会领悟。而情境可以是让孩子容易产生共鸣、向往或同情的处境,孩子自然会投入。冲突见本性,患难见真情,透过冲突及患难的情境,更显现故事人物的性格、价值观,令人物生动,故事精彩。

要留意,虽然营养派首重营养,还要美味—要吸引孩子听故事才可。可用孩子喜欢的人物当主角,配合孩子喜欢的情境去说故事。而人物之间的鲜明对比,例如欢喜冤家、老对头等,能提高人物的生动性及趣味性。虽然,人物是旧的,但其性格、价值观与行为,却可以为主题服务,尽量发挥主线。

二、美味派

如果您没有很明确的道理与孩子分享,而是想和孩子说说有趣的故事,就好像游戏娱乐一样,您可能属于这一派。为配合孩子的口味,就用孩子喜欢的人物及情境去和他们说故事。如果家长觉得创作困难,可以和孩子一起创作。其实,小朋友极富创意及想象力,喜欢玩“假装”的游戏,男孩子披着毛巾便扮大侠、超人,女孩子拿着杂物就扮煮菜、扮老师,往往自编、自导、自演都可以自得其乐。透过故事互动创作,孩子可以自行定出故事人物及发展部分情节。只要人物有趣,情境吸引,孩子便会喜欢。有时亲子之间,灵感擦出火花,可以创作很精彩很生动的故事。互动创作可启发孩子的创意、思维及表达能力,更能促进亲子关系。

互动创作时,可以用上工具,例如图画、手偶、玩具等去触发灵感。更可配合丰富的面部表情、动作、身体接触、唱歌、舞蹈等去让彼此全情投入。没有现成工具也不要紧,即兴和孩子一起画些图画,做简单的面具,把寻常对象当宝物都可以。

要留意,虽然美味派首重美味,还要营养—故事总要反映及发扬正确的价值观。所以主角必须是好人。无论情境如何,主角都本着正确的价值观去立身处世,这就可以正面地影响孩子。当然,主角可以有短处,甚至有品格上的缺点,但起码必须是一个好人。

食物王国篇6

调动食欲是关键

据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主任陈斌介绍,根据营养需要和三名航天员的口味,这次任务的食品主要包括罐头食品、脱水食品、中水分食品、自然型食品等7大类70余种中式传统食品,比如说什锦炒饭、虾仁炒鸡蛋等,饮料主要有柠檬茶、菠萝汁等,此外,还有川味辣酱、甜辣酱、番茄酱等佐餐调料。

这次神九的“食物储备”显然比之前几次都要丰富很多,对此国家二级营养师王旭峰说:从这些列举出来的种类来看,都是易储存、易食用的东西为主。而且种类丰富,可以调动起航天员的食欲。荤素搭配也能使营养均衡,满足航天员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据报道,以下是航天员在神九享用的第一顿早餐食谱。主食:什锦炒饭;副食:干烧杏鲍菇、雪菜肉丝、榨菜、叉烧酱;饮料:浓香奶茶。

王旭峰说:第一天的食物主要是为了让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的状态下尽快恢复食欲,所以安排的食物都是风味浓郁的食物,这样的搭配对于开启大家的味觉很有帮助。毕竟,如果人没有胃口,吃不下东西,食物再营养都是零!

四天轮换食谱保证多样性

因为神九任务有较长时间飞行,航天食品要求很高,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主要配置的是中餐,并且4天一个食谱的周期轮换,很有特色。

王旭峰说:四天进行一次食谱轮换,确保了食物的多样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句就提到“食物多样”,保证食物多样无论是从营养的角度、食物安全的角度、调动胃口的角度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而为了方便航天员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进食,防止食物在飞船舱内四处飘浮,航天食品一般被加工成一口大小,并且包装内没有流动的汤汁,也就是“一口吃”食品。为减轻飞船舱内废物收集系统的负担,航天食品都不含残渣,如骨、皮、核等。那么这一口吃的东西能够保证吃饱吗?这么多东西变成“一口”会不会影响到食物的营养价值呢?王旭峰说:一口吃的设计是为了方便进食,一口如果吃不饱,多吃几口就是了!一口吃只是食用的形式,不会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

温热食物对胃肠道刺激少

据报道此次神九还带上了食品加热器,被隐藏于舱体,在这里既不需要家庭生活中的锅碗瓢盆,航天员更不必亲自“下厨”,通过这个装置,利用事先配备好的食品材料,就可以加热出一份份美味佳肴。航天员可以吃上热饭。

王旭峰说:温热的食物更能调动航天员的胃口,因为很多香味物质在加热时才能挥发出来;另外,温热的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更少,降低了引发航天员胃肠道不适的可能性;此外,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以温热的食物为主,所以这样做也符合我们的饮食习惯!

回来第一餐吃羊肉有助恢复体力

航天员落地后首餐主菜包括白萝卜炖羊肉,清炒荷兰豆,酸辣土豆丝等,主食包括花卷等。还有水果以及一些电解质饮料。

为什么要吃清炖羊肉而不是更清淡一些的素食呢?王旭峰说:落地后的食物的确应相对比较清淡,不太油腻。这是因为人从太空中回到地球,身体、精神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调整。而太多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胃肠道的消化负担,所以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了这一点。而羊肉能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是大热食物,可以迅速补充航天员身体热量,有效阻止太空寒冷带来的体虚,还有滋阴壮阳的效果,对男女航天员身体都是大有好处的。而且跟萝卜一起烹调可以起到去油腻的作用。

航天食品不一定适合普通人

【链接】

航天员营养供给量标准

在分析美国和前苏联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航天因素对机体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影响、航天员的饮食习惯、航天食品的组成和加工特点出发,并据地面模拟环境进行的初步人体试验研究结果,对我国航天员在正常飞行(无出舱活动计划)的条件下每人每天的营养供给量标准提出以下建议:

1.食物热量:2600千卡(10878千焦耳)。

2.蛋白质:100克(占总热量16%),动物蛋白不少于50克;脂肪:90克(占总热量32%),碳水化合物:330克(占总热量52%)。

3.无机盐类:钙0.8~1.2克;磷1.6~2.0克;钾3~5克;钠5克;氯7克;镁0.3~0.5克;铁15毫克。

4.维生素类(每天补充供给量):

A8000国际单位;E100国际单位;D400国际单位;B1,B2,B6,叶酸各2毫克;PP,泛酸各20毫克;C150毫克;P75毫克;B1210微克。

5.饮水(包括脱水食品复水用水在内)25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