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5-03 手机浏览

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神似;诗情画意;自然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居民区设计过程中,需要为人们设置相应的休闲园林,在传统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倾向于模仿西方园林设计风格,对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涉足过少。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应用于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中,对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一、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伴随着居住区建筑和园林逐渐向欧美西式景观风格发展,现代居住园林大部分采用模纹花坛等西式元素进行设计[1]。并没有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以及设计元素等进行充分利用。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在设计时,追求“生态平衡”,并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自然进行充分利用,促使自然之美得以充分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将古代园林设计风格和现代园林设计相互结合,符合我国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二、古典园林的特点

1、神似

通常情况下,古代园林设计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使用植物进行装点,主要是因为山水植被是自然风景的主要内容。但是,古典园林的设计并不是对原态风景进行模仿,这需要设计者针对原始状态做出相应调整,然后对其作出适当加工,最终实现一种神似的境界。

2、诗情画意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诗情画意是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古典园林设计中,主要是创造一定的意境,这也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通常情况下,对园林意境进行设计主要是通过构思和创作的形式,进而使园林景观更加形象化和典型化,这也是要求自然环境将要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花草树木相似,可以给人带来回味无穷的感受。对于中国园林而言,有人称其为“文人园”,可以将园林和一些诗文书画等联系在一起,为园林增添了诗情画意。

3、与自然结合

人们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将物质方面的生活以及自然方面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了。人们借助自然山水建造了离宫别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建筑景观开始将自然山水融入名族特色和中国特色。对于中国园林建筑而言,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和山水、植被等进行有机联系,能够对其起到衬托的效果。

三、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虚实结合

“虚”主要指的是一些空泛、无定、缥缈的事物;“实”指的是一些有形、人们容易感知的事物。在中国古典园林当中,虚主要指的是空间,而实指的则是形体。对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对空间的设计,要结合实的形体,要表达的意境则通过空间变化来实现。但是,对虚实元素进行使用过程中,不能“虚实各半”,需要将两种元素相互穿插,进而形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效果[2]。以某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在设计中,采用居民区为何形式,形成内庭,内部形态有建筑群以及景观各异的鱼塘和溪流等,进而形成了虚实统一的效果。

2、密疏融合

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所采用的密疏融合方式,值的现代居住区域景观设计科学借鉴,其中的密所指的是,在内部空间步移景换、组织穿插,为景观设计赋予快节奏元素,进而使人情绪高涨。而疏则是在有限空间内,设计一处景观,借鉴中国画中的留白特点,从而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寄托一定的情趣。通过这种形式,营造出一种松弛、恬静的景观氛围。例如,对建筑景观密疏情况进行处理过程中,可以设计一栋独立建筑,或者对其进行密集分布。对植物景观进行密疏处理,如选择孤植还是遍植。

3、空间格局和路线组织的设计

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建筑主要是依靠游廊以及道路组织交通,通过这一内容,构成扇形、八角性和方形等建筑景观,通过这种形式形成景换和蜿蜒曲折的意境,促使人获得多样空间体验以及极大的趣味。当下,我国城市居住区中,景观空间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借助中国古典园林当中的三种线路组织方式,对居住区景观空间格局等进行科学设计。第一种为辐射式,这种布局设计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放射性的,其中中心景观在居住区的中心位置,其属于这一景观中的重点,通过辐射方式的线路组织方式,对周边景观带进行辐射,让人从每一个线路均能够到达中心景观点;第二种方式为串联式,串联式线路组织方式属于一种富有自然变化以及情趣的意境,对廊道等进行科学利用,从而使不同景观之间串联在一起。第三种方式为圆形、闭合观赏路线,通过内向布局形式,突出表现线路的向心性,通过路线周边对不同景观进行设计,从而使园林景观更加生动并充满情趣。

四、结束语

当下,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受到广泛关注,新时期背景下,加上新功能的需求,要求设计者不断学习,并且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传承。在设计过程中,不仅是对古典园林设计风格进行单纯的模仿。在施工过程中相对粗糙,或者设计形式相对简单,均会对园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进行科学应用,进而提升园林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妍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与现代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融合[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05(06):86-88.

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空间景观设计;室内景观;表现手法

1.室内景观设计理念

1.1广义上的室内景观设计理念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室内景观设计理念涵盖了居住空间室内盆景摆置、私人住宅庭院景观、阳台绿化等;建筑绿化、屋顶花园、生态建筑以及公共空间内庭院景观等传统上的室内景观设计。

1.2狭义上的室内景观设计理念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室内景观设计指的是直接把室外的人造景物与自然景物引进到建筑中抑或是凭借着借景的手段引进室内进而产生的对于室内景观、室内庭院的创造。其实现代室内景观应当拥有更宽广的设计范围及设计理念,景观要素同建筑和谐相融结成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和建筑有关联的整体设计。但是,以景观为主体也好,以建筑为主体也罢,只有两者完美协调才能形成舒适的室内环境空间。目前,室内设计宣传的“以自然为本”、“以人为本”理念,这既可以给人,又可以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创设出一个和谐的环境。

2.简述室内景观设计的类别

2.1空间形成形态上的划分

2.1.1围合空间景观设计

室内景观可谓是景观朝着建筑范围内的拓展,但是因和外界环境尚有隔离,故室内景观势必会影响到人造环境。事实上,室内环境为有顶的围合界面空间,其在植物的体量及高度方面均会受到一定制约。然而,对植物的生长来讲,室内光线不佳是其最大的缺陷,通常在室内植物无法受到来自于户外的足够阳光,此时就需依靠室内人工光的补偿。此外,在设计室内景观时应尤其注意向阳盆栽与向阳植物的光线问题。在部分空间较大的公共空间内顶棚的设计通常为透光的玻璃顶棚,如此即可引进百分之八十的自然光线到室内,差不多就能满足植物对光的需求。

室内景观设计的植物应服从室内空间的性质、用途,再根据尺度、现状、色泽、质地等来选择植物。室内景观主要是存在与公共建筑空间中,由于其空间比较大,所以设计一定规模的室内景观成为一种可能。建筑空间的中庭、侧厅、室内街等都是创造室内景观的理想空间。此外,在居住空间中,室内盆景植物和室内小景成为贴近人们生活的内容,为人们增添了情趣,美化了室内环境。现代人们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氛围当中,因此居住空间的室内景观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个简洁温馨、自然、健康的居家理念。

2.1.2半开敞景观设计

在建筑空间中,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了灰空间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比如建筑入口的柱廊、檐下、过厅、阳台等,它们是人们进出室内的通道和人们休息观景的场所。这种灰空间的景观形态与建筑密切联系,可以依附于建筑结构景观,如利用屋檐形成瀑水景观等。居住空间的阳台是人们与大自然亲近的平台,阳台上花卉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是居家必不可少的绿色宠物。随着绿色室内设计的发展,半室内空间的景观设计会更多的存在于空间中,融合室内与室外的环境。

2.1.3开敞空间景观设计

在创造建筑空间的景观形式时,由于现代空间形态特点的模糊与交融,有些景观形态虽然被建筑体包围,但却暴露于室外;有些景观位于建筑顶上;有些景观要素先于建筑存在,建筑依景而建。这些暴露与室外的景观与建筑和室内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很多时间它们会通过借景的方式引入室内,因此这部分景观也成为室内景观所涵盖的范围。现在很多居住区,复式楼房或者别墅,都有屋顶花园,它们都是室内向室外的延伸。因此露天的室内景观也是室内景观的范畴,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交融关系。这种利用盆栽植物进行屋顶绿化美化的方法也属于屋顶绿化的一种。目前在日本被广泛利用于难于种植植物的屋顶绿化,而被称为屋顶容器绿化。

2.2从表现内容上划分

2.2.1自然生态的理念设计

用植物、水、山石等自然元素为室内景观带来自然的气息,以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需求。自然生长的植物为室内带来了生机和生命力;清澈的水体为室内空间增添别样的情趣;再加上明媚的阳光,室内空间充满了和谐自然的生态美。自然的室内景观为单调的空间带来了一丝轻松与惬意,也可以提高空间的功能效率。自然的植物景观可以形成独特的地域特征的室内空间气氛。如,高大的棕桐树给空间带来热带的风情;青青的竹子给室内空间环境带来清新幽静的自然气氛。

2.2.2人文艺术的理念设计

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具有地域特色建筑艺术是地区标志的形象,而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人类社会、民族文化使世界趋于多元化。赋予室内环境文化的内涵,使民族和历史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精神的需求日益提高。创造具有人文内涵、文化品味的室内环境成为现在及未来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文化的室内景观要素不仅包括植物、水、山石,还包括更为广泛的人文艺术形式,如建筑物、雕塑、绘等等,它们共同形成室内空间的文化景观。

3.室内景观设计的创造理念

本文对目前条件下生态化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的实质、可行性和设计创造手法进行了探讨。按自然景观的分类及其特点,将室内景观的创造手法分为直接引入法和借景引入法两种。

3.1直接引入设计理念

将景观要素植物、水体、山石、雕塑等在室内空间中形成的实实在在的景观形象,使人们可以在室内环境中最为真切地亲近自然,看到、闻到、听到、触摸到大自然的气息。

一个自然生态的室内环境是令人神往的。城市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和竞争带来的精神压力,也使人们越来越怀念自然清新的空气、静谧空旷的田野氛围,寻找心中曾经有过的儿时的美好记忆和那份纯真。人们可以坐在鲜花旁边,闻着花香享受下午茶;看着潺潺的流水和跳跃的喷泉,伴着鸟鸣声放松自己的心情:漫步于小桥流水或通幽的曲径中,触摸自然的绿意。直接引景入内是室内景观重要的设计手法。

3.2借景引入设计理念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通过借景可以增强空间的通透性,将不同空间的景象拉到同一个视觉平面上,达到远近空间的互相交融。我们在室内景观设计中,运用借景的办法将室外的景观引入室内空间,在视觉上亲近自然,让室内外融为一体。室内是一个有限的空间环境,需要满足众多的功能需求的同时,用室内景观带给空间审美和精神的享受。很多时候室内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景观,也只有通过远观。因此对于这些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景观,我们通过借景入内的办法,可以让人坐在室内观尽风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窗户不仅具有采光的作用,还具有借景的功能。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周边的环境调整窗户的位置和大小,这样可以把周围的景观如远山、大海等作为室内自然的风景画。建筑旁边的庭院景观也可以通过落地窗将室内外空间联系起来,人们可以在室内观赏庭院美景。借景也是室内景观设计重要的设计手法之一。

4、结束语

为充分符合目前绿色室内的理念,室内景观积极将生态、自然的景观元素融入到内部空间中,以延续自然环境的发展。为了促进室内景观的发展步伐,改善室内景观环境,设计师们需以更新设计构思、新技术、设计理念、设计文化、新材料等为入手点不断研究室内景观设计开展设计工作,重点突出室内景观设计的文化性、生态化及信息和科技的多元化。在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为赶上目前设计时尚的步伐,踏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开展室内景观设计工作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范文篇3

关键词:空间形态;景观设计;空间艺术

景观空间的组织,其距离、大小、内容随总体环境内容而定。由于空间是为了人们的交往服务的,空间应该是多向的。

景观组景其实质是对景观空间的处理,具体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景观空间的组合与景物序列

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立体境域,通过人的视觉反映出来。景观空间是由景观景物构成的空间,人们通过器官的主观思维,对其适用与否和美不美,做出判断和评价。

由于景观空间不是任意的空间,它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在同一视点位置上,假如所看到的是一片坦平的草地,给人的感觉只是一个平面;如果在草地偏旁适当位置摆上一具景石,则骤然出现了景物空间倘有阳光照射下来,景石周围就出现向阳与背阳两种质感不同又相互衬托的、富于变化的景象;实际上,即使在同一景观空间里,由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处理,给人的感受是不太一样的,千变万化的景观空间成了造园家和建筑师们极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二、景观组景手法

根据其空间的大小、层次、尺度、景物品类、地面状况和建筑造型等作为景观组景的手段,构成赋予一定意境的各种庭景,使庭小不觉局促,园大不感空旷,览之有物,游无倦意。它在空间的铺排上,宜密则密,宜疏则疏,只要认定作园意识,大胆构思,小心收拾,就能意趣横生,各臻其妙。景观组景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手法。

(一)围闭与隔断

将景观景物围成一定程度的封闭性空间,是景观组景的常见方式,它根据景观主题的需要,来调整所在的建筑空间,以不同程度的隔断方式来取得景观空间四周不同的围闭程度,用以达到景观组景所要求的空间环境。使这种方法一般采取如下三种组合手段:

其一,用建筑物围闭:景观四周系建筑物,在建筑物所围闭的景观空间里,以一定的组景方法组成某种意境的景象。

其二,用墙垣和建筑物围闭:景观常常是一面(或两面)是建筑物,其余三面(或两面)由墙垣围成,一般出现在宅园。常常运用下述三种手法:一是以屋檐、梁柱、栏杆(或较开敞的大片玻璃窗)作为景框,把庭景收在视域范围里的一定幅面上,形成庭景的主要观赏面;二是在院墙内的适当地面上设置相宜的景物(如景石、景栽、景池、铺地之类),作为庭景中心主题;三是将墙外自然景色(如树梢、远山、天空等),作为景观景物的衬托,使景观的意境稍稍溢出院外,借以丰富景观空间的层次,增添庭景的自然气氛。

其三,借助山石环境和建筑物围闭:往往利用山石或土堆作为景观景物,与建筑物围合出富有野趣的庭景。这种不挖山筑墙而请山貌入园之法,是结合风景建庭的切实可行方法,值得借鉴。

(二)渗透与延伸

为满足人们观赏要求,景观组景往往冲破相对固定的空间局限性,在不增加体量的前提下,向相邻空间联络、渗透、扩散和展延,从而获得小中见大、扩大视野、增加层次和丰富景观组景的效果,往往有意识地把毗邻空间的景物.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彼此呼应,取得庭景的相互延伸效应。

三、景观设计的形态分析

形式美规律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是一种内在的形式,是一切设计艺术的核心,是一切艺术流派的美学依据。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形式要素被推到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只有正确掌握了形式美感要素才能把复杂多变的设计语言整合到形式表现中去。如今的景观设计早已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设计师综合运用统一、均衡、节奏、韵律等美学法则,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创造景观语言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1.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和谐,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个基本要素孤立存在在景观设计当中是很少见的,通常各个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场所+景观”,各要素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线条、动静、质感及比例等,即要有一定的变化用来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一个不和谐的要素会引起视觉紧张和视觉冲突,失去美感。过于繁杂则会让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呆板。景观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因此,只有做到既多样又统一才能使景观达到和谐的境界。

2.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中的词汇。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景观要素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同一种或同一组造型要素的连续反复或交替反复能够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具有动势的丰富的秩序视觉效果,给节奏带来了多样性,使其具有视觉感强烈的韵律美。在单一造型要素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入截然不同的新形态来寻找突破,可以产生强烈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3.尺度与比利

圣・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任何物体,不论任何形状,必有3个方向,即长、宽、高的度量。比例就是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园林景观,都要研究双重的3个关系,一是景物本身的三维空间;二是整体与局部。园林中的尺度,指园林空间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尺度可分为可变尺度和不可变尺度两种。不可变尺度是按一般人体的常规尺寸确定的尺度。可变尺度如建筑形体、雕像的大小、桥景的幅度等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应用的是夸张尺度,夸张尺度往往是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造景效果的需要。

4主从与重点

每个整体都由若干要素组成,每个要素有自己不同的重要性和地位,总有主角和配角,如果每个景观要素都突出,即便排列整齐,很有秩序,也不能形成统一协调的整体,各种艺术创作中都有主与从的关系。景观设计中,视觉中心是极其重要的,人所注意的范围一定要有一个中心点,这样才能造成主次分明的层次美感,在设计时就要有意识的突出这个视觉中心重点,使它明显的处于从属地位。这一部分重点可以打破全局的单调感,是景观整体有朝气,强调这个中心关系到能否让观看者的目光一下集中到景观的主题上来,但趣味中心有少量就足够了,如果没有,就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如果太多,就会显得过于松散,从而整体的统一性就会荡然无存。将各个景观节点串联起来起来,有明确的主从关系,各个分景点围绕主要景点分布,就形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景观体系。

四、借景

借景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借景的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色、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借景的内容不外借形、借声、借色、借香。借景的方法包括“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是为创造艺术意境服务的,对扩大景观空间,丰富景观效果提高艺术质量的作用很大。“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

借形组景中主要采用对景、框景、渗透等构图手法,把有一定景效价值的远、近建筑物、建筑小品,以至山、石、花木等自然景物纳入画面。

借声组景,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如运用得当,对于创造别具匠心的艺术空间作用颇大。自然界声音多种多样,园林建筑所需要的是能激发感情、颐情养性的声音。

借色组景,夜景中对月色的因借在园林建筑中受到十分重视。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都是借月色组景闻名。皓月当空是赏景的最佳时刻,除月色之外,天空中的云霞也是极富色彩和变化的自然景色,所不同的是月亮出没有一定规律,可以在园景构图中预先为之留出位置,而云霞出没的变化却十分复杂,偶然性很大,因之常被人忽视,实际上,云霞在许多名园佳景中的作用是很大的,特别于高阜、山嫩,不论其是否建有亭台,设计者应该估计到在各种季节气候条件下云霞出没的可能性,把它组织到画面中来。

借香组景,在造园中如何利用植物散发出来的幽香以增添游园的兴致是园林设计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古典园林池中每喜植荷,除取其形、色的欣赏价值外,尤贵在夏日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拙政园中“荷风四面亭”是借荷香组景的佳例。借景有远借邻借之分,把园外景物引入园内的空间渗透手法是远借;对景、框景、利用空廊互相渗透,和利用曲折、错落变化增添空间层次是邻借。不论远借或邻借,它和空间组合的技巧都是密切不可分的,能否做到巧于因借,更有赖于设计者的艺术素养。下面就借景对象的选择和设置以及如何处理好本景建筑物与借景对象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中国的现有园林和风景区中,运用借景手法的实例很多。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的时候赏景,景象曼妙(见图)。承德避暑山庄,借磬锤峰一带山峦的景色。苏州园林各有其独具匠心的借景手法。拙政园西部原为清末张氏补园,与拙政园中部分别为两座园林,西部假山上设宜两亭,邻借拙政园中部之景,一亭尽收两家春色。留园西部舒啸亭土山一带,近借西园,远借虎丘山景色。沧浪亭的看山楼,远借上方山的岚光塔影。山塘街的塔影园,近借虎丘塔,在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虎丘塔的倒影。

五、因借法:利用轴线来组织景点,通过视点、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的景物纳入视线之中,目的是丰富景观的层次,扩大空间感。另外还有框景法、对构法等,来体现景观的形态与空间艺术的美感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景观空间、景物序列、组景手法分析.营造一个和谐景观艺术空间形态,形成景观设计特有的空间语言。

参考文献:

[1]罗海.浅谈园林景观设计要点[J].企业导报.2009(06)